易讀小說網 > 穿越四合院之開局落戶四合院 > 第1049章 培養專業調查人才
  陳晉解釋道:“領導,這其實也挺好解釋的,雖說我們現在是公有制經濟,但是公有制內部在實現形式上也有區別,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有區別,集體企業還分為大集體企業和小集體企業,大集體企業受政府行業管理部門領導,參照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管理與員工待遇;小集體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勞動者集體所有是指按勞動者的人數平均、共同所有。”

  “現在要區分的話,我們國防科工局管理的工廠是國有經濟,把國有經濟的工廠劃撥給我們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京城的一家工程,劃撥給我們就會損害京城的地方經濟,因為那是京城的集體企業,無償劃撥給我們國防科工局,會打擊京城地方的積極性。”

  “所以我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就算是公有制企業,產權也要清晰,管理體系也要有條理,不能多頭領導,最后讓企業無所適從。”

  “而且國有企業內部也要有競爭,不然會一潭死水,總的原則應該是資源互補,有限競爭,而不是互相比爛,互相遮掩。”

  艾振峰問道:“有必要嗎?陳晉,現在在國家計委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各行各業按部就班地發展不是挺好的嗎?”

  陳晉搖頭道:“艾叔,不可否認,國家計委集合了全國精通財政統計的人才,但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地方計委的力量不足,別的不說,就說全國的大學畢業生,這十五年來有多少?滿打滿算也就一百多萬人吧?這里面學習財政統計專業的有多少?肯定不超過五萬人吧?全國各級政府的計委工作人員有多少?全國有29個省級行政區,400個市級行政區,2000個縣,這么多各級政府的計委加起來肯定超過五萬人吧?也就是說,就算把這十五年來大學里面學財政統計專業的大學生都放進計委里面,人數也是不夠的。”

  “所以就會導致一個問題,專業人才不足,最終出現一個局面,那就是外行領導內行。”

  陳晉沒有顧忌安如山同志和艾振峰在沉思,接著說道:“第二個,就是對全國經濟狀況的掌握程度,不是我悲觀,而是掌握全國經濟狀況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費時,費力,費人,就這樣還容易統計不準,但是要想計劃做得好,這又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再苦再難,我認為政府必須組織一個專門的調查隊伍。”

  “如果在外行領導內行,而且對經濟狀況掌握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計委做出的計劃可行性是值得懷疑的,做出的計劃是不是科學合理?分配的任務是否適當?地方上報的需求是否真實可靠?這些都很難說。”

  安如山同志和艾振峰都開始認真思索起來。

  陳晉說的并不是天方夜譚,更不是危言聳聽,計劃經濟時期曾經鬧出不少笑話。

  比如之前經歷過的dyj運動,安如山同志是深有體會的,并且他也是反對的,但是遭到了譚潤峰同志的批評,也就是在那時候,華德鵬同志受到了打壓。

  dyj年代,從國家到地方都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目標、口號和計劃指標。在工業領域,國家把原定15年趕超英格蘭、35至45年趕超漂亮國的口號逐步提前為兩到三年趕超英格蘭、五到七年趕超漂亮國;把1958年全國鋼產量指標由最初的624.8萬噸(比1957年的535萬噸增長17%)逐步提高到1070萬噸(比1957年翻一番)。主政滬市的齊相偉甚至提出華東區1959年要搞800萬噸鋼。在農業領域,譚潤峰同志提出了全國“爭取在三年內大部分地區的面貌基本改觀”的口號;國家把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任務的時間,由原定的12年提前到5至8年,最后定在5年之內,又提出在5至7年內全國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和半機械化。豫省更是提出了一年實現農業發展綱要的計劃。1958年6月華東區農業協作會議提出3至5年內人均糧食產量要達到2000斤以上,緊接著其他各協作區也都提出了糧食高產計劃,就連一向低產的西北區也提出了在人均糧食產量方面要達到1958年1100斤,1959年2000斤,1962年3000斤。

  事實證明,掌握信息不全面又外行領導內行的各級計委事先制定的無所不包的經濟計劃,往往荒腔走板,甚至荒唐可笑,以至常態化造成生產、生活資料供求嚴重脫節,造成極大的資源錯配和浪費。

  而dyj運動造成的后果,在之前的那三年就已經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了。

  安如山同志嘆了一口氣道:“陳晉同志點出來的問題很重要,但是如今我們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我們有很多人,是全世界最多人口最多的,但是可用的人才很少,要想做到掌握全國經濟狀況,同時集合優秀人才到各級計委制定生產計劃,很難。”

  陳晉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前世到了2020年代都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就更不容易做到了。

  但是他想把國防科工局打造成那樣的地方,全面掌握信息,手握先進技術,知道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晉還不能把國防科工局做大做強,豈不是對不起自己重生的身份?

  陳晉說道:“領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從現在開始做起,創辦一所專門的學校,先把一部分有經驗的人才組織起來培訓,花一到兩年時間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讓他們先把工作做起來,同時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學生,花三到四年時間培養新的人才,這樣三四年之后,我們就有了一批專業的經濟方面的人才,他們做計劃也好,搞經濟調查也好,都可以得心應手,而學校一直辦下去,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涌現出來,以后還可以支援其他方面的建設。”

  “其他方面,比如建筑工程、橋梁工程、農業技術、醫療技術等方面,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思路,先著眼于培養一批各方面的專業人才,解決當前我們建設緊缺的人才,等人才缺口解決了,再培養綜合人才,這樣才能體現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安如山同志眼睛一亮,問道:“你之前想要成立的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大學,也是采用的這種思路?”

  “是的,領導,而且我們以后也會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陳晉點頭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