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拉開的帷幕(2)(過年好!)
  時間一點點過去,隨著命令的傳出與執行,參與此役的各方面力量基本上已經就位;

  120門加裝了給養車廂的‘轟擊者1型·改’420mm軌道炮,在駝鹿的牽引下南下、并三門前后相連組成炮陣,分散布置于前中后三條橫向炮擊軌道線之上;

  600臺同樣進行了養分補給改裝的‘破甲者1型·改’自走戰車,也在收攏了各自的八條節肢后裝載于軌道車南下,進入了靠近南方火山群的營地當中;

  220座負責近距離控制、貼臉穿甲的‘戰爭古樹’,在經過加裝手持穿甲炮、添加養分補給體系后,也于第三批南下在火山基座就地扎根潛伏了起來;

  200艘(前60+后140)‘420·5’炮艇,也在拖曳船、補給船的輔助下,在河口處待命,因為其部署后會放棄移動能力,所以只有當戰場真正確定后,它們才會開始進行正式的部署。

  這些武器畢竟還不是真的‘全自動’、真的‘全遙控’,它們還是需要操控員才能完成各自之使命的,

  其中,‘轟擊者1型·改’因為沒有‘自走’功能,所以僅需要2名炮組成員分工協作,便可以完成相應的裝填控制、指令接收、射界調整、攻擊等一系列操作,且另需要由20只駝鹿進行攻擊后的轉移陣地任務;

  而當三門一組合成線列炮陣時,其炮組成員可以在加設的圖騰設備之輔助下減少2名,只需要4位戰士便可以完成操作,但駝鹿牽引隊卻需要增加到50只左右;

  于是,120門軌道炮被分成了40個炮擊小組,共需要160名操控員、2000頭駝鹿支撐其運轉;

  另還需要有分布在沿線的諸多固定站點、共計300名征召兵,專門負責炮彈補給、軌道炮維護、駝鹿安撫等工作。

  另一邊,體型更小的‘破甲者1型·改’則因具備復雜的‘自走系統’,所以需要在兩名炮組成員之外,另行添置兩位控制八足節肢的‘駕駛員’控制其相應的行動力,因此每輛自走戰車共需要四位戰士才能做到最高效利用;

  此戰共有600臺該型號的戰車參與,合計就是2400名兼任維修兵的一線操作員,需要親臨3千米以內的前線。

  ‘戰爭古樹’則是某種意義上的‘全自動武器’,其核心本體便可以完成行走、攻擊等所有任務,并不需要由戰士進行操控。

  在‘420·5’炮艦這邊,每五艘炮艇將共用一個炮擊指揮操作部;

  該部會被建立在一艘遠離陣地百多米的近岸裝甲小艇上,其上共有五名戰士負責完成攻擊任務,200艘船共分成了40個近海炮陣,共計需要200名戰士完成具體操作。

  除此之外,2.5萬名角蹄種雇傭兵、以及1.5萬名巨魔壯年征召兵,在經過為期數月的共同訓練后,此時也領著重點防護大腦與心臟的盔甲、領著充分的食水補給,進入了他們所要負責操控的牽制型術法植物當中,當起了‘植物人’。….這些雇傭兵、征召兵是需要統一指揮的,尤其是作為外來者的角蹄種更是如此;

  因此,本部專門在它們內部設立了一套大而化之的管理系統,共計填補進去戰士約200位,少部分負責征召兵的指揮、大部分負責雇傭兵的指揮。

  ········

  需要知道的是,光是新增的‘420·5’炮艦,就在一年內生產了200艘,平均產量在16.7艘/月、實際定型產量高達26.7艘/月;

  而定型時間更久的‘轟擊者’、‘破甲者’的生產數量,按理來說更應當遠不止現在這個規模。

  事實也的確如此,此二型號相關的各級生產線基本定型于符文歷51年末,其生產能力在51年中旬達到了最大值。

  其中,‘轟擊者1型’生產速度的峰值為30門/月,且保持了約36個月的全速生產;

  最后約12個月的時間,則因為上下游生產線被炮艇占去了大半,所以被壓制到了5門/月的產量。

  可即便如此,這前后持續了四年的生產,也使得本部擁有了超過1100門的該型號存量。

  至于‘破甲者1型’這邊,其巔峰產量雖因節肢系統的制造難度,所以被拖累了不少進度,但也在更多力量的投入下,一度達到了20臺/月的程度,且維持該生產效率共計36個月的時間;

  之后的12個月,則因為與‘轟擊者’同樣的理由,讓渡了不少上下游生產線給‘420·5’炮艦,使自身產量下降到了2臺/月;

  通過簡單的計算可知,兩個階段合計之下本部共計生產了744臺‘破甲者1型’,且全部完成了養分供給改裝;

  此中,有600臺將在第一批次直接參與此戰,剩下的近150臺則作為損失補充在前線營地待命。

  這樣一看,生產的‘破甲者’參與任務基本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可以說它們已經全數進入了備戰狀態;

  而‘轟擊者’卻似乎只有120門被交付了任務,其余八百多臺庫存是要吃灰么?.....自然不是。

  120門轟擊者被投入到了可移動戰場之上,在盡可能增加自保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橫向移動來最大化的利用自身射程;

  其余八百余門庫存,在此戰中雖因為人力、駝鹿力、軌道容納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得到上述待遇,但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軍部還是為它們找到了合適的部署辦法.....

  在三列軌道環線的后方與間隔中,本部緊急建設了81座固定炮臺,并在對八百余門420mm原軌道炮進行了改造后,每10門成為一組、裝進了這些炮臺當中。

  因為準備時間有限,所以炮臺在建設時除了防后座力平臺、地下掩體操作室、地下養分供給室等有限的部分之外,從裝填、到護甲全都只在原有軌道炮的基礎上,做了場地適應性、護甲組合結構性等方面的調整,然后使之初步擁有了部署于固定位置時的戰斗力。….此外,為了更有效的利用它們的攻擊力、為了配合軍w此前做出的‘諸炮陣指揮權上交巫醫’指令,這些炮臺按照九宮格方位被分為了9個片區,每個片區擁有九座炮臺、九十門炮,由同一個片區炮擊指揮中心進行炮擊統合。

  炮擊指揮體系被分為了三個區間,從靠近前線可以目視戰場的‘觀察站’、到計算射擊諸元的片區指揮中心、再到各個炮臺的掩體操作室。

  ‘觀察站’中,會布設9名對接九炮擊片區的二階巫醫;

  他們將負責確認目標,并預判目標在一定時間內的走位,然后將相關判斷整理成數據、傳遞往它們應該前去的地方。

  下一層級的九個‘片區炮擊指揮中心’,也會有27位二階巫醫坐鎮;

  他們會每三位合成一組、分別坐鎮一個指揮中心,平均每個巫醫需要同時負責三座炮臺的諸元調校,并將調校結果傳遞向下級實操單位。

  當81座炮臺的掩體操作室,接收到來自‘片區指揮中心’的調校指令后,其各自駐守的三名學者型戰巫會根據已經確定的演算方案,在指揮中心數據的基礎上微調炮臺中十門炮各自的具體指令,之后由征召兵操炮手完成具體操作。

  計劃似乎很完備,在巫醫們的腦力支持下,其各自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炮擊準確性的問題,但在稍早前的小規模演習中還是發現了一個大麻煩.....

  ~~~~

  裝備70L·420mm炮的炮臺,其有效攻擊距離基本上處在5-65公里這個區間之內;

  由于不同射程所使用的的彈丸標準區別,其威力也有不同的呈現,彈重、初速度、以及威力之間會形成有趣的函數曲線。

  如,10公里之內,可投射重達13噸的超重彈,出膛速度最低;

  25公里左右時,可以將重達7噸的重彈用600m/s的初速度發射出去;

  40公里左右時,可以將3噸重的復合彈用900m/s的初速度發射至目標處;

  55公里左右時,1噸的輕質復合彈、1100m/s初速度。

  此外,由于目標為活體,其在戰場上移動時所造成的的距離、角度等變化,會影響到諸炮臺的射界;

  有時,這些變化會使某些炮臺在某段時間內失去攻擊能力;

  即便是保有攻擊能力的炮臺,也會因為這些因素的變化,而產生改換炮彈種類等等需求。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缺乏基于電磁波雷達之火控系統的這些遠程炮擊陣地,才需要由巫醫們去坐鎮各層級指揮系統中,用他們的生物腦來充當雷達、計算器等等作用。

  一眾巫醫們、乃至新近出現的‘戰巫’們,在演習中也的確很好的完成了這一項使命;

  尤其是進階后的二階純粹巫醫,其在演算這些數據時所需花費的時間,甚至不會比加減法運算慢上多少,只要上層數據及時到位,他們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計算’這一步。….然而,事情卻在‘傳遞’這個環節出現了障礙....那動輒十數、數十公里的炮臺距離,成為了實際戰術應用中的巨大缺陷;

  更具體點說,就是‘信息獲取速度’不合格.....

  共和國此時對于信息的傳遞,基本上都是以‘次聲’作為媒介進行的;

  因為其可以在幾乎不產生損耗的同時,將信息傳遞至很遠的距離,所以在缺乏替代手段的現下,次聲應用在通訊、科研等領域可以說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但是,再怎么迅捷、再怎么無損耗,其所利用的也不過只是聲波而已....

  平時還好,無論是本部內的通訊、亦或者大陸基站所傳來信息的接收,都沒有在時效性方面太高的要求;

  且在‘有無遠程信息交換能力’剛剛被解決的當下,對其它方面的要求自然不會太過于苛刻。

  但眼前這場戰爭卻是不同的,‘大炮’這種遠程武器的出現、再加上想定中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聲波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已經更不上實際需求了。

  巫醫們憑一己之力所節省下來的運算時間,就因為‘大氣音速’的限制被消耗在了傳遞的過程中;

  炮臺的確可以做到指哪兒打哪兒,但奈何只是個‘高頻戰士’,反應總是慢上何止一拍.....

  當然,這并非不能解決的問題....

  最‘簡單’的方法,只需要巫醫們下更多的功夫、將更大的‘提前量’納入到計算范圍當中,這個事情便能迎刃而解。

  但很顯然的,這樣的解決方式既困難、又不劃算,‘提前量’的增加會讓運算難度呈指數性上升,且會存在大量‘混沌不可算’的部分。

  那該怎么辦呢?

  影響聲音傳遞速度的自然要件,只是中央校低年級后半段的教育內容;

  在一系列興趣引導觀察實驗的引導下,相關問題從那時開始,就會進入到少年巨魔·精靈學子們的視野當中。

  而對于巫醫們來說,這些知識的掌握自然更不成問題了....

  于是,為了更高效、更科學的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視線放到了‘金屬’之上。

  相關研究所在綜合考慮了制造難度、實際效果等因素后,選擇了性價比最高的幾類金屬單質、合金,準備將其作為替代大氣的新媒介進行應用;

  在連續數次的實驗中,研究所先后確定了種類、橫截面、溫度等等因素對其工作效率的影響,并陸續添加了防銹蝕涂層、隔音夾層、防啃食外皮,制造成了用來傳導聲波的金屬導線;

  在隨后的中距離實驗里,該嘗試在萬米內取得了‘/s’每秒的音速成績,且在添加了各類涂層后其在遠距離的傳遞‘留存率’也得到了保障。

  于是,負責各個部分的研究所,分別設計了其各自產物的工業化生產線規劃,并在完成了整合后開始了實際制造環節;….建設、投產、調試、定型......新的產業就此成型。

  于民間的應用方法先留待以后在去考慮,工廠加急制造出的第一批產品,往往剛下生產線就被軍方取走;

  它們被陸續的埋設入了炮擊三級指揮體系之間,使各階段的信息傳遞速度一下子提升了近二十余有倍。

  這樣的結果,才使這一套炮擊諸元校正體系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數十公里的距離從此不再是音速下的天澗.....

  在這些金屬導線的輔助下,聲訊命令能在短短數秒內完成通傳,使得巫醫們不但不需要繼續增加計算變量、反倒還縮小了參與進計算的數據規模,從而進一步縮減了炮擊指揮耗時。

  見其效果真的立竿見影,生產端與軍方都不再猶豫,前者加速生產、后者有多少要多少,在幾個月之間就設立了海陸兩套炮陣指揮體系。

  陸戰炮臺方面,觀察站至區域指揮中心拉出九根‘導線’,指揮中心至下級炮臺也是九根;

  即便是作為移動單位的軌道炮,其射擊點位卻也是固定的,它們所做的僅只是在反應倉工作期間,從上一個點轉移到下一個攻擊點位而已;

  因此,只要從‘片區指揮中心’拉線至相應的點位,便能夠完成對它們的指揮統合。

  同樣的,這種指揮方式也應用在了炮艦那邊;

  演習中,40個海炮陣地(共1000門70L·420mm炮)會擁有200名處在炮擊指揮一線的學者型戰巫,各自負責一艘炮艦的諸元微調;

  其上一層,是十名分管四個陣地的二階巫醫;

  更上一層,則是四名直接在前線確認、并預判目標動向的巫醫觀察員。

  此三層中,連接1-2段的‘導線’為陸路布設,連接2-3段的則有一段為海陸布設;

  但由于對大型海洋魔獸的防備,炮艦距離海岸線的距離并不算太遠,最遠也不過是150米左右,因此鋪設難度反而不會太大。

  指揮系統間的信息傳遞問題大致就是如此,本部將火山群巖漿利用到了極致,不但從中制造出了一枚枚炮彈、還制造出了金屬聲導線,這些產品最終都會回饋在火山蠑螈身上.....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也能算是取之于彼、用之于彼了吧。

  除了‘導線’問題之外,這樣的指揮體系對于巫醫的數量也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但當時間來到這一刻,本部也終于有底氣打一場富裕仗了,議會手一揮便通過了這個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計劃....

  在這樣的指揮安排下,海炮、陸炮諸陣地除了負責直接操控裝備的征召兵外(戰兵大多數去駕駛破甲者戰車了),還將被填充入前線觀察員9+4名二階、分區指揮27+10名二階,合計五十名二階巫醫(現有57名完成進階的純粹巫醫);

  而在基層的81座炮臺陣地(810門)、40個海炮陣地中(1000門),也需要填入243+200名生命等階為2、職業等級疑似應當算作1的學者型戰巫;….這些‘戰巫’同樣被劃歸為‘征召兵’、屬于臨時征召的特殊‘人’才,再加上負責實際操作的一線征召兵,本部這次無論是施法者力量、還是民間力量,都達到了歷來之最。

  ~~~~~

  當這一切都準備完畢之后,時間已經來到了符文歷55年7月;

  此時,距離下達命令已經過去了五個月,諸多裝備的配備達到了計劃中的規模;

  戰兵、征召兵、雇傭兵也陸續完成訓練、并到達了各自的崗位。

  在結合陸炮臺位置、自走戰車適宜戰場選擇、觀察點視野、容錯率等因素后,戰場也被單方面確定了下來。

  之后,海上力量便離開了黑河入海口,前往海岸線附近開始了部署.....

  時值八月,最后一批路上力量的養分與彈藥補給到位,海上炮陣也完成了分離部署;

  在海炮臺與操作艇后方,是一艘艘裝備了對海速射炮的的槳帆艦,它們將起到援護后方的作用,在對蠑螈作戰時保護、預警海炮臺的后方;

  當然,為了避免被蠑螈的遠程攻擊殺傷,它們并沒有過分的靠近,只是各個炮陣外約一百-兩百米左右的斜角上巡弋。

  除了這些充當護衛的小艦船之外,更多的補給艦、拖曳艦則在完成了任務后離開了海面,紛紛回到了不至于擱淺的超近海、亦或者河口內的澹水區域,等待后續可能存在的補給或救援任務。

  另一邊,路上自走戰車營地,絕大多數常備軍戰士都集中在了這里,他們也是最重要的破甲力量之一,被分配到此項任務的戰士們俱都是摩拳擦掌、紛紛心如烈火般等待著正式進攻的指令;

  當然,最重要的誘餌地窟狼才是戰爭開始的風向標,不然本部根本沒有辦法騙兩只高等蠑螈離開巖漿深處。

  地窟狼此時卻還在本部,等待著時隔一年后、又一次離開母樹外出‘放風’的機會。

  對于整個戰爭可能的發展過程,議會、執政府、軍方都有個大概的數;

  從確定戰場、到海陸戰力量部署、再到出動地窟狼誘敵、高等蠑螈離開巖漿深處,這是第一階段;

  從‘綠化帶’彈射、斷退路,這是第二階段;

  之后,便是陷敵與海陸攻擊的第三階段;

  在此后,就是迎來成功或者失敗的結局了...

  ·······

  在正式開戰之前,粗牙和尖牙兩位似乎是閉關閉累了,靜極思動之下回憶了番過去,然后發現涅斯塔的70歲生日即將臨近。

  無論是巨魔還是精靈,都沒有過生日的習慣;

  因為除了執政府檔桉之外,這里并不存在那種....會從一開始便記住這個日子的‘父母’概念。

  所以兩位巫醫記起來以后,也只是樂呵呵的順嘴提了一句而已,將這個發生在2歲之前、并不處于涅斯塔之可回朔范疇的日子告訴了他。

  當然,恨不得找借口將每一天都變成‘特殊日子’的艾薩拉,以及就是喜歡熱鬧的芙蕾雅并沒有放過這個‘借口’;

  芙蕾雅在那天自己給自己放了半天的假,并找到涅斯塔、強迫他陪玩了好幾個燈時;

  前者,則在家中準備了各種歡愉的體驗....

  時間來到了靜謐的夜晚,一直在破階冥想、以及本部戰爭任務間輪回的艾薩拉,在今天之前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了;

  但今天,她還是瘋了十多個燈時后,于后半夜才抱著丈夫沉沉睡去。

  涅斯塔仰面望著稀疏的星空,被枕在伴侶脖頸間的胳膊微微彎曲,指尖無意識的滑動著她美麗的眉眼,腦中則想著生日、想著已經相當遙遠的前世....

  良久后,他收回微微酥麻的指尖,喃喃出聲道,

  “如果人的算是生辰,年的那就是春....”

  “所以今天對我而言,也能算是春節了吧?”

  “嘿~如果真有誰在對面正看著我.....那地球的諸位,大家過年好啊!”.

  東阿貍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節內容,請下載星星閱讀app,無廣告免費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網站已經不更新最新章節內容,已經星星閱讀小說APP更新最新章節內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

  隨后,時宇下意識觀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個單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現在也應該在病房才對。

  還有自己的身體……怎么會一點傷也沒有。

  帶著疑惑,時宇的視線快速從房間掃過,最終目光停留在了床頭的一面鏡子上。

  鏡子照出他現在的模樣,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外貌很帥。

  可問題是,這不是他!下載星星閱讀app,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無廣告免費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歲氣宇不凡的帥氣青年,工作有段時間了。

  而現在,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紀……

  這個變化,讓時宇發愣很久。

  千萬別告訴他,手術很成功……

  身體、面貌都變了,這根本不是手術不手術的問題了,而是仙術。

  他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難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頭那擺放位置明顯風水不好的鏡子,時宇還在旁邊發現了三本書。

  時宇拿起一看,書名瞬間讓他沉默。

  《新手飼養員必備育獸手冊》

  《寵獸產后的護理》

  《異種族獸耳娘評鑒指南》

  時宇:???

  前兩本書的名字還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時宇目光一肅,伸出手來,不過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開第三本書,看看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時,他的大腦猛地一陣刺痛,大量的記憶如潮水般涌現。

  冰原市。

  寵獸飼養基地。

  實習寵獸飼養員。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星星閱讀app為您提供大神東阿貍的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

  御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