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從李元芳開始 > 第五十一章 李元芳帶貨
  岐州。

  扶風縣。

  漢朝時,為了維護京師的安定,地處京畿之地的關中腹地被一分為三,分別設立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稱關中三輔,扶風縣名由此傳下。

  如果再往前推千年,這里還是周人早期的都邑,不遠就是鳳鳴岐山,西周王朝正是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宮殿和宗廟。

  李彥此時就走在扶風的街道上,感覺自己活了過來。

  他曾經以為喝這個時期的茶湯,是最考驗自己的事情,但很快才發現,古代趕路才是真的折磨人。

  尤其是跟著大部隊行進。

  此番涼州都督裴思簡帶隊,與內衛閣領丘英、武德衛李彥等一起回京述職。

  名義上護送吐蕃使節團,實質押送涼州要犯賈思博等一干吐蕃暗諜。

  一群八百多人,浩浩蕩蕩的從涼州出發,過蘭州、天水,歷經半個多月,終于抵達關中。

  由于李彥也是朝廷官員,路上不能隨意走動,又要看護罪犯,每日過得枯燥單調,練武都不方便。

  好在抵達岐州驛館,終于可以將使節團轉交給長安來的衛隊,李彥算是解脫了。

  于是乎,在上廳的房間簡單安放了行李后,他立刻帶著幾個親隨出來逛逛。

  岐州的人流顯然沒有涼州繁華,但街上的僧侶明顯變多,臉上帶著虔誠之色,往一個方向匯聚。

  扶風縣在后世是考古名地,出土了大量的西周青銅器,還有一個佛教圣地,是國家5A級景區,代表了世界級的品質。

  李彥順著僧侶行進的方向,很快就看到連綿的寺院,隱約還能見到一座高塔,自中央拔地而起:“那就是法門寺了吧!那座高塔是舍利塔?”

  身后一路跟隨的丘神績趕忙充當導游:“六郎慧眼如炬,這座法門寺建立于東漢末年,那個時候佛教剛剛傳入中原,因此也被稱為關中塔廟始祖。”

  “這寺院在周魏之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到高祖才改名‘法門寺’。”

  “而那舍利塔里,供奉著的可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丘神績望向舍利塔,神情中浮現出敬畏:“當年寺內不幸遇了火災,一片沖天火光后,舍利塔燒得就剩下塔基殘垣了,唯獨供奉佛骨舍利的臺座安然無恙,連一絲焦枯的痕跡都沒有……”

  李彥眉頭一揚:“還有這事?”

  “絕對是真的!”

  丘神績言辭鑿鑿:“顯慶五年時(660年),圣人迎舍利于東都洛陽,供養三年,我那時還小,有幸沐浴在舍利的佛光下,頓時覺得滿身祥和,原本多病的身體也康健許多。”

  “確實神異……”

  李彥敷衍的應了一聲,心中不置可否。

  佛教經過南北朝的大興,在許多世族心中根深蒂固,給孩子起名用字,都是用佛學。

  別的人就不說了,他的爺爺李靖,字藥師,就是標準的佛學取字,希望得藥師佛庇佑。

  而這舍利塔里的指骨涉及釋迦摩尼,傳得再神乎其神,都不為過。

  現在這個時期還好,到了晚唐,那迎佛骨的場面,才叫狂熱。

  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爭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攜幼前去瞻仰,有不少人甚至當場斷臂截指,就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

  丘神績也是信佛的,見李彥似有興趣,談興大起。

  李彥通過他的講述,還知道舍利被迎往洛陽的同時,被大火焚燒的寺院也開始重修。

  為了表示重視,李治帶頭打賞了5000緡錢,5000匹絹,對應后世人民幣大約一千五百萬,再號召大臣捐物獻錢。

  我捐了,你們隨意。

  誰敢隨意?

  所以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法門寺就從一片大火后的廢墟,變成了如今恢宏連綿的廟宇,舍利塔也聳立起來。

  正想著呢,前方傳來喧嘩聲,李彥再走幾步,卻見一個唇紅齒白的僧人,被幾個精壯的僧人圍住,氣氛緊張。

  “鳩摩羅?”

  這位性情高傲的吐蕃小明王,自從吐蕃大使死時露面了一回,就在使節團中深居簡出。

  李彥曾經遠遠見過他幾次,都是在勤練印法,頓時感到壓力,也趕緊找了塊地方練武。

  如今鳩摩羅卻來到法門寺前:“聽聞中土參禪講法,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小僧特來拜會,為何阻我于門前?”

  法門寺的知客僧也很圓滑:“閣下遠道而來,敝寺自當歡迎,然身屬使節,需入西京取了公驗,我等才好接待。”

  鳩摩羅并不離開:“佛無國界,普渡眾生。”

  知客僧答道:“佛無國界,人有國屬。”

  “不愧是皇家寺院,有水平啊!”

  李彥看得暗暗好笑。

  吐蕃使節團來大唐國內,不是追求動武,真刀真槍拼殺那是軍隊的事情,他們的職責除了外交談判,是在其他領域贏過大唐。

  比如馬球。

  比如佛法。

  鳩摩羅來此正是為了論法,如果被他贏過大唐這邊的高僧,那回國后的威望就大不一樣了。

  可法門寺很雞賊,就是不正面接招,緊扣公驗的身份證明,一個拖字訣,讓鳩摩羅有力沒處使。

  雙方又辯論了幾句,鳩摩羅仰首深深凝視了遠處的舍利塔一眼,雙手合十,轉身離去。

  轉身沒走幾步,就看到李彥在人群里看熱鬧,還對著他揮了揮手。

  鳩摩羅面無表情,步履略略加快的離開。

  “這小和尚不開心了,明鏡生塵,佛法沒有修到家啊!”

  見對方吃癟,李彥別提多高興了:“走,我們進寺內轉轉。”

  丘神績聞言快走幾步,來到知客僧前,通報姓名后,遞了些黃澄澄的東西過去。

  知客僧掂了掂份量,臉上頓時露出寶相莊嚴的笑容,大開方便之門:“施主請!”

  李彥背著雙手,悠然走了進去,開始參觀。

  平心而論,沒什么好看的。

  幾十年前那場大火燒得太狠了,殿宇和舍利塔幾乎付之一炬。

  在貞觀時期略修了一回,到八年前開始正式重建,規模倒是大起來,但還不夠恢弘華麗。

  若不是佛骨舍利的名頭,這寺院的內部裝潢,在全國的佛門寺院內,怕是排不上號。

  由此可見,李治對于佛門的支持力度有限,迎佛骨建寺院的目的,到底是有多少信佛,有多少是號召群臣捐款,借此達成一些政治目的,只有這位圣人清楚了。

  發現李彥沒有被佛法感化,又見他氣度不凡,連跟班都是人上人的模樣,知客僧使了個眼色,旁邊的年輕僧人立刻退下。

  不多時,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替代了中年知客僧,前來迎豪客。

  李彥道:“名剎高僧親迎,我深感榮幸,不知大師法號?”

  老僧面容平和,雙手合十:“不敢稱大師,老僧法明。”

  李彥笑道:“原來是法明大師。”

  兩人聊了起來,不愧是大師,老僧介紹起寺院歷史來,比剛剛的知客僧專業許多。

  后面的丘神績聽著聽著,覺得不納捐禮佛,簡直對不起天地良心。

  李彥心里對佛門沒什么好感,表面微笑聆聽,時不時點一下頭,捧一下氣氛,卻始終沒有開口。

  法明見點子扎手,卻也不慌,恰好時間到了正午,便邀請道:“請施主移步用些齋飯。”

  “好!”

  這正合李彥之意,等到齋飯上了桌案,開口道:“我也喜歡飲茶,近來琢磨出些獨特的飲法,也請諸位品嘗!”

  他話音剛落,另一位內衛,將早就備好的茶餅和器具取出,李彥開始行云流水的烹茶。

  法明一愣。

  僧人的早茶,喝過的都知道,這小郎君口味這么重?

  “咦?這香氣……”

  不過很快,別說法明,就連周圍的其他僧人,都詫異的伸長脖子,吸著那散溢開來的茶香蒸汽。

  怎么跟我們喝的那種藥不一樣啊!

  等到烹茶完畢,李彥親自取勺分飲:“請!”

  老僧法明品了一口,露出驚奇之色。

  雖然談不上特別好喝,但提神的作品保留下來,口感也好了太多,真是神奇。

  他也明白了,敢情這位小郎君是來推銷茶品了,怪不得就是不松口。

  不過世上有兩大窮得只剩下錢的團體,一個叫寒門,一個就是佛門。

  后者由于信徒納捐禮佛,往往更加夸張。

  就算法門寺還遠沒有達到鼎盛時期,錢也是不缺的,只是想多要點。

  如果這茶品真能變得清香宜人,法明也樂于買些,哪怕費些錢帛。

  然而眾人品茶完畢,李彥微微點頭,內衛卻將茶餅和茶具放了下來:“此物為我贈予貴寺,聊表心意,還望大師收下!”

  法明心中詫異,雙手合十:“多謝施主!”

  李彥微微一笑,客套幾句后,轉身離開。

  帶貨之路是很漫長的,他和麾下的親信每到一座寺院,都會請僧人品一品新茶,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前喝的都是什么鬼東西。

  什么叫功德啊,這就叫功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