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漢芳華 > 第311章 大儒董仲舒
  “讓平民百姓參與朝政議事,殿下這是要干什么呀?”

  倪寬既不理解,也不情愿。

  桑弘羊更是苦說不出。

  不過,兩天后,一封來自遠方的書信讓他們立刻就打起了精神。

  信是寫給太子的,寫信的人署名董仲舒。

  董仲舒是什么人?

  那可是當世大儒,武帝年輕的時候親自討教過天人三策的厲害人物!

  現在雖然賦閑在家,專心著書授課,可每每朝廷有什么大的主張決策,都會派人到他府上問一問,他是無名卻有實的“國師”!

  劉據收到董仲舒的親筆手書,也是激動得久久不能自己。

  “殿下應親下詔書,把老夫子接到府上來當面請教!”

  金不煥的提議立刻被劉據采納,馬上發出驛報,命地方官府把董仲舒從河北老家送到長安來。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董老夫子,已然重疾在身,行動不便。

  但是太子有請,他還是不顧一切地收拾東西上路了。

  他在給太子的書信中,嚴厲地批判了鹽鐵官營以及朝廷推行的平準均輸策略,直言這些政策不但違背了圣人的訓條,更是與民爭利,造成官強民弱的大不利局面,妥妥的亡國之策。

  正是因為用辭犀利,毫不留情,所以在得到太子召他進京的詔令之后,便毫不猶豫地動身了。

  他要當面向太子陳述利弊!

  他拒絕了親近弟子的勸阻,并且交代好后事,做好了此去長安再不回的打算。

  劉據當然不知道董老夫子抱著一顆慷慨赴死的決心而來,在他的車輿距離長安城外尚有二十里時,他便早早地沐浴更衣,親自前去迎接等候。

  董仲舒坐在車輿上,一頭白發迎風飄舞。

  劉據身邊除了獨孤宏和金不煥之外,沒有帶其他任何人。

  “老師,太子來接您了!”

  金不煥早早地迎上前來,躬身行禮。

  “子寅!”

  董仲舒滿是滄桑的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笑,“你做得很好。”

  金不煥和董仲舒一直有書信往來,兩人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師生情誼不比任何人差。

  劉據之所以帶他來,也正是為此。

  金不煥目光一凝,擔憂道,“老師,您的身體……安否?”

  “我沒事!”

  董仲舒犀利的目光越過金不煥,落在不遠處垂首恭立的太子身上,不由得頻頻點頭。

  “他就你口中所言我大漢下一位治世之君?”

  金不煥點頭,董仲舒目光閃動,“扶我下去!”

  金不煥剛要伸手,耳邊響起太子的聲音,“子寅,不要驚動先生!”

  劉據在兩人說話的時候走了過來,先以弟子禮深鞠一躬,然后上前扶住要起身見禮的董仲舒。

  “老臣……不敢受太子殿下大禮!臣君之禮不可廢,子寅,快扶老夫下去!”

  董仲舒仍然堅持著要下車。

  劉據道,“先生若不介意劉據魯鈍,便允我以弟子禮待先生如何?”

  董仲舒一愣,搖頭嘆道,“也罷!還是老臣……氣量小了!”

  他本以為太子看了他的書信會治他的罪,沒想到人家對自己如此恭敬。

  “太子若不嫌車上擁擠,上來一敘如何?”

  劉據大喜,“弟子遵命!”

  面對滿眼誠摯的太子,一路的舟車勞頓帶來的疲態一掃而光,董仲舒心緒大好,“殿下可看過老夫的書信了嗎?”

  劉據對這位名垂青史的儒學大家的敬佩之意不是裝出來的,甚至有些惶恐。

  “看過了!”

  “殿下以為如何?”

  “先生所言甚為精準,學生深以為然。”

  董仲舒滿意地點點頭,“殿下贊同廢除弊政?”

  劉據沉吟少許說道,“任何一項政策的推行,都有它所處的時空環境,除一弊必興一利以代之,否則一弊未盡,恐生它弊!”

  董仲舒笑了。

  這才是一國之君應該有的視角!

  “殿下有心,老夫甚感欣慰。”

  能得到董夫子的肯定,劉據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氣,“這其中還有許多細節,請先生賜教!”

  “好!”

  ……

  二十里路走了一天一夜。

  金不煥陪在車下步行,燒酒暖了一次又一次。

  聽著車上不時傳出來董夫子爽朗的笑聲,一陣陣暖流在他心頭涌動。

  董仲舒驚嘆于太子竟然能通背孔老夫子的《論語》,并且見解遠在他眾多弟子之上,相談之間言語契合,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兩人從孔子的學政篇聊到堯曰篇,從治學之術到帝王為政之道,有來有往,劉據均是對答如流,讓董夫子談興大發。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殿下以為如何?”

  這句話是出自子張與孔子的對話,子張問孔子:“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孔子答:“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又問:“何謂五美?”

  孔子答:“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這就是孔子口中所說的五美。

  劉據笑道,“圣人對從政之人的要求未免過高了。”

  董仲舒面帶微笑,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劉據道:“圣人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可真正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者,能有幾何?是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董仲舒陷入沉思之中,良久問道,“圣人所言四惡,殿下如何看待?”

  劉據道,“圣人云‘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為四惡,為君當政者應嚴守之。”

  董仲舒不住地點頭,“殿下學識不凡,對圣人教化如此熟稔,老夫深感欣慰!”

  做為儒門的強力推行者,能找到一個身居高位的“知音”,他自然心有所感。

  劉據卻不住地暗呼僥幸。

  若不是前世對國學經典多有涉獵,如今面對當世大儒的面,恐怕只有受訓的份兒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