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八章燕王之心
  第三十八章燕王之心

  這個傅忠一個好大的難題。他要同時做三件事情,鎮壓日本,保護控制東洋諸藩王,進攻遼東。

  傅忠算是年輕一輩很不錯的將領,是傅友德手把手地培養出來的。領兵打仗比不老一輩差多少,更何況而今藍玉被誅殺,沐英病死,大明年輕一輩的雙子星退出歷史的舞臺。

  傅忠也就冒出頭了。

  但是傅忠并不是一個無能之輩,面對這樣的局面,也頭疼得很。

  他可沒有三頭六臂。

  這三件事情,想要解決,必須分出一個主次來。但是這個主次,并不是他能做出決斷的。

  尤其新君登基,遇見而今的局面,傅忠也不了解朱允炆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更不敢擅自做主。只能請示朝廷了。

  這也需要時間。

  傅忠暗道:“兵貴神速,北京事發突然,我若神兵天降,直撲沈陽,未必不能一舉拿下,只是而今,說什么也晚了,將來的局面,不好辦啊。”

  尤其是傅忠想到,靖江王起兵,海上秩序也變得混亂起來。

  而傅忠所部一切物資都必須通過海運從江南送到。

  這也很成問題。

  ------

  燕王府。

  燕王已經沉思了好很長時間了。

  自從燕王知道朱雄英即位監國之后。燕王就不怎么見人了。自己將自己關在房間之中。思考而今的局面。

  不過,燕王雖然不見人。但是各方面的消息,卻是源源不斷的。

  燕王在北平那么多年,豈能沒有足夠的人手與眼線?燕王在南京豈能沒有安排人?更不要忘記燕王的岳父是誰?所以,整個大明各方面的情報,源源不斷地到燕王手中。

  而燕王不見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只能寫奏疏,將自己的想法報告給燕王。

  而朱雄英,何夕,朱允炆都有書信給燕王。

  其中內容大抵一樣,都是百般拉攏。

  各有各的說法。

  之所以如此,因為燕王這幾年,只準備一件事情,那就是厲兵秣馬,準備北伐。這三年之內,燕王不僅僅在松嫩平原上深耕,更是在漠北草原上與瓦剌爭奪。

  雙方已經暗地交手很多次了。

  在燕王看來,而今他手中有近十萬騎兵,兵精糧足,更是摸索出一套在漠北草原農牧業生產的新辦法。雖然不能如大明境內一樣,但是將牧民從游牧改為定牧,并在漠北建立城池,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卻已經可以了。

  這種情況下。

  燕王已經決心西征了。

  但是忽然之間,南邊就出了這樣的事情。一下子打亂了燕王所有計劃。

  燕王眼前的選擇無非幾種。

  一種是聽從南京朝廷的詔令,南下平叛。到時候從南京朝廷之中得到足夠的土地。第二種,那就是與自己大侄子會盟,加入北軍行列之中,等將來大戰勝利之后給他足夠的封賞。

  第三種就是中立。

  再有就是自己獨立南下爭奪皇位。

  畢竟,他當年與皇位不過一步之差而已。

  要說燕王甘心,誰也不相信。

  而燕王閉門不出,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猶豫。

  燕王思量很長時間。終于將練子寧請了進去。

  燕王與練子寧相對而坐,中間有一壺熱茶,燕王給練子寧倒了一杯茶,說道:“練兄,邱福等人都給上書,為什么你只字不提?”

  練子寧說道:“因為沒有什么可說的。”

  燕王說道:“為什么?”

  練子寧說道:“殿下可有信心卞莊刺虎?一舉而兩得?”

  燕王沉默了好一陣子,搖搖頭說道:“怎么可能?”

  燕王對軍事實力對比最為敏感了。是的,燕王手中大抵有十萬騎兵,是一只非常強大的力量。但是燕王自己知道這十萬騎兵是怎么來的?十萬騎兵的武備本身就是關內運輸過來的。而十萬軍隊的口糧,相當一部分是從遼東采購的。雖然說,在燕國也能產一些糧食。但是產量太少,談不上自給自足,為了打仗,更需要多準備了。

  別的不說,僅僅說人口。燕王麾下堪堪百萬之眾,十萬騎兵,是燕王麾下所有壯年男丁了。這也很正常,游牧民族的軍隊大多都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大明的軍隊可不是之前農業時代的軍隊了。裝備到牙齒的盔甲,鋼弩,等等武器,足夠讓燕王受不了。更讓燕王無法承受的是損失。

  因為北京也好,南京也好,戰死士卒,都能補充。但是燕王麾下卻是死一個少一個。

  堪稱一次性軍隊。

  但是爭奪天下大戰,豈能一天兩天打完的。

  燕王閉門不見,其實就在暗中推敲,自己卞莊刺虎的幾率有多高。

  但是燕王不能騙自己。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太小了。

  燕王逼到絕路上,未必不敢放手一搏,但是而今燕王有家有口,有一國之地,還有前景,就沒有那種搏命的心思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練子寧說道:“那殿下還有選擇嗎?一山不容二虎,殿下不管幫那位殿下奪了天下,都不可能久留中原,否則會什么是樣子,殿下也是知道的。”

  燕王長嘆一聲,說道:“孤不甘心啊。”

  在燕王看來,他兩個侄子都不是善茬。

  朱允炆繼承皇位這一件事情中,沒有遺詔,也沒有遺言,怎么看都是疑點重重。對于政治人物來說,很多時候不需要證據。只需要從最大受益者出發去倒推就行。

  燕王雖然不敢肯定朱允炆在繼承這一件事情做了多大的手腳,但不肯相信朱允炆是清白無辜的。

  而朱雄英,見事情不妙,幾乎當機立斷造反?這魄力,燕王倒是很欣賞的。

  只是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朱雄英也不是善茬。他幫任何一個人打下天下之后,會怎么樣?晉朝八王之亂,已經告訴他了,無非是進入下一輪加時賽,對手是他與另外一個勝利者。

  難道我大明能真有戲文里的一字并肩王不成?

  那費這么多時間,這么多精力,拼死拼活,去給別人打天下做什么?燕王才沒有那么犯賤。

  但問題又回來了?

  而今中原大亂,他中立的話,一點好處都沒有?他也不甘心啊。

  練子寧聽燕王這樣說,心中算是松了口氣,畢竟就練子寧的本心,他不想燕王加入中原混戰之中。

  其實練子寧知道大明內亂的時候,他是茫然的。他根本想不到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也對何夕很失望。

  在他看來,即便是朱允炆得位不正,老師也不應該輔佐吳王叛亂。畢竟以天下大局為重。

  他心中的天下大局,就是天下百姓能安享太平。

  而不是如此,彼此廝殺。

  他痛心之余,自然不想參與其中。

  更何況,練子寧一生本領在什么地方?就在草原。

  自從十幾年前,練子寧出京之后,在大寧專研青儲,研究草原上能種植的莊稼。這么多年以來,他的心思一直在這上面。而后來跟隨燕王,不管是在長春地界種植水稻,在松嫩平原開墾荒地,推進定牧。等等。

  可以說,燕國能有而今的國力,有一半功勞就在練子寧身上,如果不是練子寧推廣新的生產方法,讓當地牧民不至于冬季饑寒而死。讓他們感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他們也不至于迅速的拋棄黃金家族,投入燕王麾下。

  而燕王也不可能迅速拉起十萬騎兵,須知這里面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與大明戰斗幾十年的頑固分子。他們可沒有那么容易轉變思想。

  這些事情,讓練子寧從身到心,都感到高興無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