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一十一章建制
  第一百一十一章建制

  但何夕很清楚,正在用人之際,不可因為細故,而動搖前線大將之心。

  而今要的是效果,說做事不折手段,那是過了。但是也是成大事不拘小節的時候。

  何夕之所以現在告訴朱雄英這些,其實也是加強雙方信任。

  尋常事務是內閣處理,但是內閣內部有分歧就必須上報朝廷,也就是皇帝。皇帝作為仲裁者出現,可以召開擴大會議。最后召開大朝會,也就是幾乎朝廷中上層都必須參與的大會了。

  朱雄英沉思片刻問道:“如果,召開大朝會,還不能決斷該怎么辦?”

  何夕沉思片刻,說道:“如此,則首輔之責。首輔應該去位。”

  朱雄英一愣,說道:“首輔去位?”

  何夕說道:“臣設想了首輔三種去位的方式,第一就是首輔任滿,以三年為一任,三任九年,任滿,如果年歲超過六十者,致仕。朝廷厚賞即可,如果年歲不超過六十者,如果想要閑居也是可以的。如果不愿意,則外任。如南洋都護等地,遠離中樞,需要朝廷重臣坐鎮的地方。第二,都察院彈劾。這種彈劾,必須是都察院使親自出面,并且有真憑實據,可以昭告天下者,才可罷相,最后,也就是臣剛剛說的,如果一件事情,到了大朝會依舊不能解決的時候,首輔應該自己請辭。”

  何夕看似給了朱雄英一個捷徑。更換首輔的捷徑。

  即便而今,朱雄英在內閣之中也是有影響力的。這種影響力想要做成什么事情是很難的。但是想要攪黃一件事情,卻并不難。但是一件事情,上升到大朝會的時候,那就不簡單了。

  以大明政治生態,那就是敵我雙方的公開決裂。也是官場的公開決裂。

  何夕給出的安排,其實并不算安排,算是自然的事情。

  以大明朝廷的斗爭方式,雙方撕破臉到這個地步,還想過保留余地。是不可能的。首輔如果能掌控局面,那么首輔敵對那一方,定然要趕出朝廷,而如果首輔不能掌控局面,首輔自己請辭,已經是給了體面了。否則接下來的就是都察院的彈劾了。

  朱雄英說道:“姑父的心意,朕知道了。只是這都察院左都御史,可否由朕來決定。”

  何夕說道:“陛下屬意誰?”

  朱雄英說道:“蘇公。”

  何夕心中嘆息一聲,說道:“蘇公正合適,只是臣擔心蘇公不愿意。”

  朱雄英這個安排也是很有智慧的。

  蘇伯衡出面勸進,有擁立之功,自然也打上了朱雄英嫡系的標簽。朱雄英一定要給予回報的,否則誰還會支持朱雄英啊。讓蘇伯衡一躍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為都察院之首。能對蘇伯衡交代,也讓帝黨掌握了一個關鍵位置,用來制衡首輔的關鍵位置。

  而且這個人選,何夕是能接受的。蘇伯衡與何夕有舊,說起來不是外人。另外,蘇伯衡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是很難任事的。蘇伯衡的身體狀況與何夕對都察院而今狀態相吻合。

  何夕對都察院的期望,不過健全組織,而不是立即展開工作。

  蘇伯衡也做不到立即展開工作。

  但是不妨礙,朱雄英通過蘇伯衡往都察院里塞人。讓都察院成為朱雄英的地盤。這對何夕其實很不利的。

  只是何夕已經深深明白一件事情。為什么那么多人想當皇帝,皇帝這個名分在政治斗爭之中,占據了太多太多的優勢了。即便何夕設計的權力機構,已經很限制皇帝了。

  皇帝已經失去了對日常事務的掌控,朝廷庶務都是內閣決斷的。但即便如此,皇帝的權力還是能無孔不入。

  因為天下人都接受這種狀態,甚至覺得,這是正常的。

  這才何夕覺得最沮喪的地方。

  對于何夕來說,想要贏得與朱雄英權力爭斗的勝利,最簡單的辦法,反而是殺了朱雄英自己當皇帝。因為只有皇帝才能戰勝皇帝。否則是皇帝是不可戰勝的。

  并非是皇帝本身有什么,而是人人心頭都有一個皇帝。

  而這恰恰不是何夕想要的,皇帝代表著無限制的權力,也代表著封建階級。

  朱雄英微微一笑,不知道朱元璋對他的教育很到位,還是他很了解何夕,也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不知道怎么的。朱雄英越發明白,如果使用自己的權力了。

  不著急,慢慢來。就好像蜘蛛結網一樣,將自己的觸角伸到各地去。

  朱雄英越發明白該怎么做皇帝了。

  朱雄英說道:“那就全靠姑父了,朕還有一不情之請,希望求娶蘇公孫女為皇后。還請姑父一并代朕提親了。”

  其實朱雄英早就想結婚了。

  倒不是,朱雄英身邊沒有女人。朱雄英身邊女人不少,甚至在南京也有未婚妻,但是而今天翻地覆,什么也不作數了。而南京朱允炆也都成親了。朱雄英自然也要成親。

  但是北京這邊,身份地位能格當皇后的人并不多。

  朱雄英倒是想求娶魏國公徐家的孫女,奈何不可能了。而今蘇伯衡過來,自然帶著一家人。只是蘇伯衡兒子死的早,身邊只有幾個孫子孫女。朱雄英就看上蘇伯衡的孫女,這也是為了進一步將蘇伯衡拉上自己的船。

  讓何夕來辦這一件事情,也是為了表示自己對何夕并無其他心思,將來朱家與何家,也要世代交好的。前提是,何夕真如他自己所承諾的。當首輔任滿之后,就退下去。

  何夕說道:“這------”

  何夕有些不知道該怎么辦?做媒,他還真沒有做過。

  朱雄英說道:“姑父,朕在北京,也沒有其他長輩了。也就姑父您一個長輩,這一件事情,您不給我操心,誰給我操心啊。”

  何夕輕輕一嘆,他并不是不知道朱雄英這些手段,很多是在麻痹自己的。但是何夕并不愿意破壞自己定下的規則。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與朱雄英精誠合作。

  也不好翻臉。

  再加上,何夕偶爾想起小時候朱雄英在自己家中玩耍的樣子,內心之中,不知道怎么得就柔弱起來。說道:“既然如此,就交給臣吧。”

  何夕答應下來之后。為朱雄英奔波自然不用提了。

  三請三辭也很是順利。

  最后朝廷定在次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南京的建文元年。

  同時很多事情都變得忙碌起來。何夕要在登基大典之前,對大明建制進行最后的梳理,爭取在登基大典上,文武百官看上去整整齊齊的。到時候,起兵也來,何夕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也就做得差不多了。

  那就是建制。

  地方上或許還有一些混亂。但是大明中樞,已經被何夕以現代管理原則,重新梳理起來了。

  最內閣下設。吏部,財政部,倉部,銀行,稅務部,禮部,學部,交通部,水利部,兵部,太醫院,商業部,工業部。樞密院只是改了一個名字,將很多軍工廠礦塞進去而已。并沒有進行多大的改進。畢竟,這是何夕與朱雄英矛盾的關鍵。

  何夕不敢輕舉妄動,要與下面的軍事改革一并完成。畢竟而今真正的指揮權在內閣,不在樞密院。

  至于都察院,而今更是個空架子,下面設刑部,大理寺,以及十五道御史。刑部負責抓捕與判案,對下面各級按察司與對接,直接管到縣里的司法。而大理寺負責復核,而御史負責監察,其實也就是大明朝原來的職能部門合并到都察院下面而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