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九十四章燕藩臣服
  第一百九十四章燕藩臣服

  而且練子寧其實也明白,燕藩內部其實并非沒有一些心向中樞的人。比如練子寧自己,他雖然忠于燕王,但是如果讓他說,他是相當燕藩的官,還是想當大明朝廷的官,這也是不用說的。

  所以,北京如果對燕國下手,其實并不一定完全用軍事手段的。

  將人心往最壞處想,才將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既然燕國注定比不上北京,保持所謂的獨立性是無用的。這個時候主動權已經不在燕藩手中了。

  畢竟,北京方面對燕藩的要求,僅僅在于燕藩只要不背叛就行了。

  但是燕藩對北京方面的要求就比較多了。

  各種支持,畢竟與帖木兒相比,燕藩的底蘊更單薄。

  而且以燕王的雄心,他是決計不甘心僅僅擊敗帖木兒,滅掉察哈臺汗國就行了。帖木兒而今的版圖,已經在燕王目中了,只要能取帖木兒而代之。

  燕王即便死后,在朱元璋面前,也敢昂首挺胸,說自己的功業,不下于自己的父親了。

  而且,這也是一個談判策略。

  燕藩表現的越恭順,北京出手就要越大方。千金市馬骨的用意。而今南北之爭中,雖然北京有一場大勝,但是總體上來說,北京還是處于弱勢,燕藩如此恭順來投。

  北京方面豈能沒有一些表示。

  這個表示,甚至比練子寧摳摳搜搜去談要好太多了。

  何夕也很快明白了練子寧的想法,不過,練子寧想得不錯。面對這樣的練子寧,何夕很難壓價。

  于是,何夕與練子寧很快達成了一個草議。

  首先,燕王尊北京朝廷,用北京朝廷隆武年號,燕王世子來北京國子監上學。這是前提。也是燕王最大的籌碼。

  其次,燕國的政治地位與省相對。燕王內政自理,但是北京中樞是管得到燕國國內的。具體的說整個行政體系是燕國自己管理,但是如果修建鐵路,在燕國國內的鐵路管理系統,還是交通部下轄的。

  受到燕國與中樞的雙重管理。

  根據這個條款,燕國軍隊與衛所軍,河北民壯等軍隊列為朝廷二線部隊。并且中樞承擔一定的軍費,用軍械對沖。

  在何夕的主持之下,軍械生產不要太多,根本不缺。

  而且給燕國定然是有溢價的。雖然撥給了燕國軍隊了。看似白給,但是實際上,樞密院有了對燕國軍隊的管理權。雖然這個管理權,必須與燕王討價還價。但是必要的時候,是可以用燕國軍隊參與南下征戰的。

  僅僅從紙面上,北京又多了最少二十萬騎兵。

  燕王本人的待遇也保留。

  也就是朱元璋確定的,親王每年萬石俸祿。甚至燕王官員如果有朝廷加銜的話,也會能領一分俸祿。

  如此一來,燕國方面估計每年都要有二三十萬兩的開支。

  又是一大筆開支。

  而且,誰都看出來,這個時候北京絕對沒有插手燕國內部的想法,甚至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何夕找一個名頭給錢而已。

  這些錢本質上,就是給燕王的好處。

  雖然說,在北京龐大的軍費開支,乃至于各種開支中,幾十萬兩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不要將北京這種情況看看成常態。畢竟,洪武十四年之前,大明每年歲入的白銀也不過二三百萬兩而已。

  燕王在草原上交通都原因,貨幣更值錢。

  燕王每年歲入換算成錢,也不過一百多萬元,這還是他大量出賣牲畜,還有北京這個龐大的市場。否則,燕王即便有大量牲畜,皮毛也賣不出去。

  可見這二十多萬兩,有多香。

  當然了,為了確保雙方互信。

  練子寧要求北京派遣一支禁軍,不要太多。一個團就行了。派遣到燕王麾下,為燕王征戰。并且在各種軍需物資上,給予燕王極大的支持。

  不過,這種支持就不是免費的了。

  何夕與練子寧商議過之后,要求在漠北,天山北麓,水草豐盛之地,建立馬場。由樞密院直轄,為大軍供應戰馬。其中收益兩家平分。而今燕王征戰所需,統統記賬,用戰馬對沖。

  如果戰馬不夠,則記在馬場帳上,或者用西域的戰利品,乃至于人口對沖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附加條件。

  畢竟燕國要遵從北京的法度,中國商賈在燕國內部暢通無阻,并且燕國軍隊有保護商賈的義務,如果遇見商賈求救,也必須給予救援云云。

  當然了,出來行商的人都是懂人情世故的。會給一些好處的。

  只是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寫。

  練子寧也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對的。

  畢竟燕國是大明的一部分,即便燕國相對獨立,但是燕國還是大明燕國,這一點沒有變,燕國遵循大明法度有什么問題嗎?沒有問題。至于燕國保護大明百姓,那更是理所應當的。

  甚至練子寧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隱憂,那就是燕國的漢人太少了。

  而今燕國的主體民族是蒙古人。而今燕王能壓得住,但將來怎么辦?燕王燕王世子都與蒙古貴族有聯姻,數代之后,燕國會不會變成一個蒙古人的國家。

  這也是練子寧想與北京建立起更親密關系的另外一個隱憂。

  總之,練子寧巴不得讓更多的大明百姓去燕國定居。

  只是練子寧現在或許沒有感覺到,但是他很快就感覺到了,大明商賈將會是燕王對帖木兒戰爭最大的支持者。

  練子寧對這個草議,很是滿意。在他看來,燕國雖然失去了一些權力。但是得到了北京的大量物資支持。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盡的。足夠燕王在與帖木兒作戰的時候,沒有后顧之憂了。

  不過,練子寧心中一動,他說道:“老師,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何夕說道:“你都這樣說了。還有什么不當講的?”

  練子寧說道:“不知道,朝廷對西北有沒有什么想法?”

  何夕說道:“西北?”

  練子寧說道:“我是這樣想的。西北殘破,大軍供應困難,但卻是南逆的養馬地,從大同東勝向西南進攻,破寧夏下甘肅,收隴西,能下關中,擊南逆之后,自然更好。如果不能,則斷絕南逆馬源,日子一久,南逆的騎兵就不行了。戰場的優勢就在我們這里了。”

  何夕心中思忖,他覺得練子寧的想法有一些道理。

  在西北打一場河間之戰,根本不可能的。無他后勤供應不起,而今西北最多不過幾百萬人,而這個西北包括了陜西,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其中還有一些土司,漢人數量相當少。

  幾十萬大軍,后勤都供應不起。

  所以西北之戰的規模,在數萬上下,也就是一個軍,加強軍,或者兩個軍。就足夠應付了。而南軍相要應對這樣的軍隊,數量就需要更多。

  而且西北在何夕看來,有很多資源的。比如神木煤礦,甚至在何夕覺得,修一條從北京到大同,東勝,寧夏直接到蘭州的鐵路,也不是不可能行的。

  整體戰略是可行的。

  不過,何夕也知道,他之所以覺得可行,不是因為練子寧的戰略有多高明,而是北京軍事改革之后,同樣數量的軍隊戰斗力比南軍更強,在這個前提之下,戰略主動權已經到了北京這邊。

  北京的選擇很多,打西北行不行?行?打山西行不行?行。打豫北,突破黃河方向行不行?也行。

  只是具體到哪一個計劃最劃算,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參謀部的計劃不要太多。

  問題是,練子寧提這個做什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