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五章紀綱
  第四十五章紀綱

  不管怎么說,北軍與南軍的大規模交鋒在冬天來臨之前暫時停止了。

  誰都知道這僅僅是一個暫停。

  甚至真到了寒冬臘月,盛庸還會緊張一段時間,無他,就是看黃河結冰的情況。

  黃河結冰不代表,大軍能夠踏冰而過。畢竟結冰與結冰還是不一樣的。如果整個河道被凍結實了,那什么都不用說了,踏冰而過。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冰層不厚的話,那才是災難性的事件,一旦行走在河道中間,冰層斷裂,進退不得。

  這還是個人行動,如果行軍,對冰層的要求就更高,幾乎不將河道凍實,是不可能行動的。

  也就是說,除非天氣奇寒,冬天只有最冷的一個多月才能踏冰過河。甚至有一些冬天是暖冬,黃河根本不凍結。特別是在一些比較暖和的時代,黃河凍結也是小概率事件。

  整個明代大部分都是小冰河季,但是就明初而言,還有一個氣候變暖的時代。

  對于盛庸來言,冬季最冷的時候,他還要來巡視黃河,而此刻,他卻要去見傅友德。

  給傅友德匯報前線戰況,與自己的收獲。

  趁著這一段時間,繼續推行軍事改革。以期待明年進行反攻。

  ------

  盛庸南下的時候。

  姚廣孝掀開簾子,看見南京繁華的街道,感嘆一聲,說道:“我又回來了。”

  南京本來就是朱元璋重點經營的地方,也是在南方少有的有工業基礎的城市,這些工業基礎也是少府帶來的。而且南京本來就是長江上的貿易中心。

  天下四方貨物都在南京流通。

  而工業革命帶來大量商品流通。

  更是給南京帶來旺盛的生命力。不要忘記了。洪武年間,朱元璋幾乎沒有征收過南京以及南京附近府縣的賦稅,當然了,這是指田賦。

  以回報當年征戰天下,南京父老對朱元璋的支持。

  如此一來,也給南京帶來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

  所以,單單從南京來看,自從朱元璋占據之后,一直在繁華與更繁華之中。如果說蘇州的繁華,是唐宋以來數百年積累所致,南京的繁華,就是大明開國以來政策傾斜所致。

  與大明國運息息相關。

  姚廣孝雖然見慣了北京的一日繁華過一日,但是今日來到了南京,依然覺得,北京比南京缺少了底蘊,最大的底蘊大概是京師文華之氣。或者說,南京城中有一些跟隨朱元璋起兵的中下層官員,或者押寶在朱元璋身上的很多人員,他們或許沒有大富大貴,但是也算是小有家產。他們是南京市民繁華根本。

  而北京雖然產出很多物資,但是北京本地卻沒有這樣的消費群體,或者說這樣的消費群體并不大。北京本地的產出,大多都是賣到各地,北京本地消費的并不是太多的。

  這些情況都反應在市面上了。

  姚廣孝或許并不知道這些,但是他能看出來。

  姚廣孝對南京很熟悉,他來到南京之后,并沒有直接開始行動,開始探查南京市面,各種物資的物價消費規模等等。

  這樣的做法,讓姚廣孝身邊的人嚇了一跳。

  姚廣孝身邊的就是紀綱。

  歷史上紀綱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燕王打到德州之后,他就投奔燕王。而今卻又不一樣。

  紀綱是德州人,在開戰之后,德州就為北京所有。后來退出。紀綱思索之后,決定投奔北京,原因很簡單,紀綱在南京體系之下是很難出頭的。

  紀綱弓馬嫻熟,本來想在軍中出頭,但是奈何,軍事改革之后,軍隊對弓馬嫻熟要求很低。很多將士不喜歡火器,弓馬不錯。畢竟洪武開國不遠,武風正盛。

  很多人其實不愿意自己從小學習的技能一下子作廢。只能去騎兵了。

  這樣的情況下,大大提高北軍騎兵的素質。畢竟騎兵的名額是有限的。沒有一點本事,只能去步卒端火銃了。

  紀綱的弓馬嫻熟,那是指讀書人之中,放到軍中。也不過爾爾。他即便去了騎兵也不可能有高位。投軍不成。那從文怎么樣?

  從文可以的。

  畢竟在古代不管哪一個時代,都是缺少讀書人的。

  紀綱再怎么說,也是一個讀書人。

  只是奈何,北京的官學是何夕的學說。何夕的徒子徒孫才是正統。

  何夕的新學雖然提出也有十幾年了,但是對于一個學說來說時間還是太短。紀綱從小學的不是這個東西,而今再改,已經來不及了。而在官府做事,沒有文學底子是萬萬不行的。

  紀綱怎么做都沒有前途。

  不過,忽然一個機會,讓紀綱脫穎而出。

  不是別的,就是北軍再次攻陷山東北部之后。派人清查,這些地方支持南軍的勢力。

  何夕對這一件事情,看得很輕。并不覺得,這些人做得有什么問題的。但是政治站隊就是這樣的。站隊錯,就要付出代價,不狠狠打擊這些人,如果讓支持北京的勢力得到利益,如果讓人心中恐懼,不敢輕易背叛。

  這樣的事情,自然要有人做。機緣巧合之下,紀綱負責了對德州的清查。

  這一件事情,也要有分寸的。

  不能將事情做絕了,真做絕了,將德州人狠狠地嫉恨北京,那就太過了。但是不狠狠收拾一頓,這些人還敢與南京勾連也不行。其中分寸是很難掌握的。

  而紀綱做得很好,將德州本地勢力狠狠地收拾了一頓。

  還讓德州本地人對北京感恩戴德,從此上上下下不敢與北京有一點牽扯。

  鐵鉉覺得紀綱做得不錯,就讓紀綱巡視山東新定府縣。狠狠地盤查了一遍,查從逆之人,不管這些人藏得多厲害,都逃不過紀綱的眼睛。

  但是不管怎么說,紀綱做的事情都是臟活。

  等山東等地安定下來之后,紀綱就不適合在山東了。山東上上下下都很忌憚紀綱的。

  鐵鉉將紀綱推薦到中樞。

  鐵鉉對紀綱這人,也不是太喜歡的。因為紀綱做這種事情,固然很厲害,但是總歸是酷吏之列。而紀綱是山東人,對自己的老鄉下手這么狠。這個時代對這個人評價自然是高不了。

  不過,不否認紀綱的才華。

  而今京師各部什么樣的部門都有,還缺少人才。紀綱這個人,不適合在民政體系之中當親民官,但是當其他官員卻是可以的。

  只是紀綱雖然是鐵鉉推薦上來的。但背后卻沒有人。

  畢竟山東人在北京沒有勢力,鐵鉉本人對他并不親近。

  安置紀綱的官職的確是有的,但并沒有什么前途。這一件事情讓何夕知道了。何夕想了想,就將紀綱推薦到了姚廣孝手下。畢竟紀綱作為酷吏,還有情報人員都是很合格的。

  讓姚廣孝調教一下,也是好的。

  當然了,這也算是何夕對平衡朝廷上勢力的想法。山東雖然只有一部分在北京手中,但是山東人應該在朝廷上有自己的代表。畢竟,朝廷總管天下,看似對天下視為一體,但是奈何,朝廷是由人組成的,人就有偏見。

  一碗水端平幾乎不可能。

  何夕可以肯定,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遼東一定會得到最多的政策傾斜。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何夕作為主政之人,卻不希望出現滿朝半遼東這樣的局面。

  即便遼東派是何夕自己的班底也是一樣。

  因為這不平衡,其他地方的利益就會被忽視。當然了,何夕也只能順手為之,如果這個地方實在沒有人冒頭,何夕也是沒有辦法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