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四章丁顯的憂心
  第八十四章丁顯的憂心

  丁顯在很多事情都遇見了問題。

  其他問題就不用說了。

  他遇見最大的問題就是發行新鈔并沒有抵押物。

  是的。北京的鈔票硬挺最大的問題就是,北京鈔票一直能兌換金銀。北京的銀行都有這樣的業務,甚至市面上一直流傳銀元。一元銀元換一元紙幣,也能換一兩庫銀。

  這樣的兌換一直在進行的。

  為此,何夕儲存了數千萬兩的白銀,數百萬兩的黃金作為硬通貨。才算是朝廷發行貨幣的壓艙石。當然了,這個分量對比朝廷發行出十幾億元,相差太大了,估計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即便何夕一直在用各種方面尋找硬通貨。比如開辦銀行,讓下面上繳的保證金,不能是紙幣,必須是金銀。

  比如,日本所產出的金銀一出來,直接進入銀行換成紙幣。

  等等。

  但是硬通貨的增加,其實一直比不上紙幣的增長,何夕是用了很多辦法,才算是將紙幣對金銀的比價固定下來,其實少不了對日本的持續吸血。

  歷史上日本金銀比最低的時候一比四,而明朝最低的時候一比十二。甚至更低。這其中有很大的差價。都被倭寇給吃了。

  而今卻不一樣了,因為日本與大明密切關系,這個差價就沒有那么大了。而且這差價也被銀行體系給吞了。

  單單是這一點,就如果銀行發現更多的貨幣。

  但是南京并沒有硬通貨。

  不能說沒有,一直到南北開戰之前,佐渡島的金銀都源源不斷的到南京。朱元璋留下的南京庫藏之中,最少有數千萬的金銀,甚至比當時北京的金銀還多。

  但是最后,這些金銀全部被花出去了。

  原因很簡單,朝廷沒有錢。這些金銀就是錢。

  當然了,也有很多達官顯貴,他們對硬通貨也是有很大的興趣的。甚至這里面的很多金銀,轉手多次之后,到了北京手中。

  只是一到北京銀行手中,就再也沒有出來的可能了。

  這就有一個問題了。

  換鈔的話,要比用南京新鈔換北京舊鈔。北京舊鈔是能換銀子的。貨真價實的銀子。雖然說北京舊鈔想換銀子,必須去北方的銀行,而且是各省的總行。否則下面的銀行不提供這樣服務,而南京管轄的銀行,而今用但依舊是南京舊鈔,但是本質上。他們可以到北京換銀子的。

  但是南京新鈔能不能換銀子啊?

  自然是不能的。

  南京朝廷哪里有那么多銀子,最后一點銀子,也不是用來當準備金的。而是為了支撐之后幾個月的經費。真以為打仗不花錢啊。

  當然了,如果有人拿數千萬元去北京換銀子,看看何夕給他干成什么樣子的。是絕對不能換出來的。

  但是如果尋常百姓,換幾兩幾百萬兩,甚至某些人換了萬兩的。十萬兩,還是可以的。

  最少何夕面子活做得足夠好。

  但是南京連最簡單粉飾太平都做不到。

  以丁顯的能力,怎么可能發現不了其中的問題。

  他一直在籌備,他想用其他辦法來代替金銀作為抵押物。只是奈何,其他方式問題都不少,他最先想到的是糧食。問題也很簡單。

  糧食定價權在誰手中?

  能不能控制大宗糧食買賣。

  這一件事情,洪武年間是斬釘截鐵的能。但是在而今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丁顯其實也發現了,大宗糧食買賣其實并不控制在朝廷手中,而是在這些士大夫手中。這些士大夫自然不是糧商。而且大明還沒有成長出一個能夠影響糧價的糧商。

  大明朝廷也不可能允許有這樣牛逼的人物。

  但是士大夫們家中糧食眾多,他們如果聯合起來,的確能對糧價有一定的影響。

  丁顯如果是方孝孺,這一件事情很好辦。方孝孺的影響力是足夠擺平很多事情的。但是丁顯是沒有這個影響力。甚至很多士大夫對丁顯恨之入骨。

  糧食定價權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

  丁顯很顯然不喜歡麻煩。

  所以丁顯遲遲不動,他預感到很多問題。

  但是很顯然朱允炆已經等不急了。

  的確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資金,不,是天量的資金。

  丁顯心中思索良久終于有了一個想法。

  丁顯下朝之后,先到了魏國公府。與新任魏國公徐輝祖一番長談。

  徐輝祖立即請李景隆與姚廣孝到府。

  姚廣孝聽了丁顯告訴徐輝祖的事情,大吃一驚,說道:“這丁顯他敢這樣做?”

  徐輝祖嘆息一聲,說道:“我也沒有想到,他居然這樣做。這樣的話,我們該怎么做才好。”

  姚廣孝也陷入沉思了。

  丁顯來了一個魔幻的操作。

  那就是以北京舊鈔作為硬通貨。

  作為抵押品。

  也就是說,先想辦法收集一大批北京舊鈔,這個是比較容易的。畢竟南京朝廷不管怎么說都是朝廷,只要想總是有辦法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一比一效仿北京作法,不過是將金銀換成北京舊鈔就行了。

  然后大規模發行新鈔,新鈔保持對舊鈔的一比一對換。

  并且用南京朝廷的信用為之背書,可以發給朝廷官俸,軍餉等等。如此一來,朝廷手中就有現錢了。至于,其余的就如同北京的做法。明面上可以一比一兌換。但是實際上限制兌換了。

  甚至丁顯都已經想好了。

  他準備在海關進行強制結鈔,進入大明境內的北京鈔全部換成南京鈔。

  所以對于姚廣孝來說,這就是很魔幻的事情。

  他本來想賺取差價。想搞垮南京新鈔的信用,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丁顯來了這一手中。似乎南京新鈔的價格與北京鈔掛鉤了。

  搞南京鈔,就是搞自己了。

  一時間,姚廣孝也迷糊了。

  姚廣孝思索了片刻,說道:“他來找國公做什么?”

  徐輝祖說道:“他希望能讓出面,各家勛貴都出一筆北京鈔,存入新開的銀行之中,作為抵押。他允許我們各家開設銀行業務。”

  姚廣孝說道:“這丁顯還真是何兄的弟子。真是照辦到這個程度。都有一些匪夷所思了。”

  這不就是何夕之前的政策嗎?

  何夕這一個政策給他搞來數億的國債。同時將民間高利貸市場給搞垮了。大大沖擊地方的經濟體系,士大夫的經濟基礎。

  丁顯在很多思想上能夠緊跟何夕,這是他最大的優點,因為跟隨何夕上過課,他對何夕很多舉措都是能理解的。理解之后,才能照搬。

  須知,很多事情上,抄作業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李景隆不管這些,他說道:“他能讓朝廷如北京一樣,限制各地高利貸嗎?”

  徐輝祖說道:“他說可以。只是需要各地兵馬幫助。”

  姚廣孝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丁顯是瘋了嗎?朱允炆就讓他做這樣的事情?”

  徐輝祖沉默。

  李景隆有些不大明白,說道:“姚先生何出此言?”

  姚廣孝說道:“還不明白,丁顯這樣做,是想對某些趕盡殺絕,但是他手中沒有實力,才想他在中樞提供名分,你們在各地下手。只是丁顯沒有想過嗎?他這里做,將來怎么收場?”

  李景隆一愣,他也不是傻子,立即想明白了。

  文官勛貴外戚皇帝,這幾股力量是相互制衡,相互影響的。在北京那邊,商人作為一股新力量也登上了舞臺,作為制衡的一員。但是在南京卻不是這樣的。

  因為北京已經有完善的商業法律,在其他地方或許不能實行但是在北京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