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一十三章跳船準備
  第一百一十三章跳船準備

  如果北京能保證自己的權勢,將來在內閣之中有他一席之地,他可以大度的不要首輔,很多事情,他不是不可考慮一下的。

  當然了,這對丁顯來說,也是最差的選擇了。

  如果可能,丁顯還是想做南京朝廷的首輔。這也是他之前沒有做跳船的準備。而今他明顯的感覺到不一樣了。

  在丁顯的這個位置,他能看到的東西,其實很多的。

  自從河間之戰后,南京大部分人都覺得北京是一時僥幸,只是有一些地方做得好。只要能補上缺陷,就能夠大舉反攻。

  南京方面并不是沒有動,甚至動作相當大,感到需要填補的東西,這越補越多。甚至方孝孺都做了祭品。但是依舊無非追上。

  甚至讓人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

  有些東西,是大明朝廷根本不能做到的。比如,何夕搞出的不少章程,特別是國債。但是丁顯特別想做,但是不能做。

  畢竟,何夕的國債是背后有一套金融體系配合,建立起基本的金融信任。而南京沒有這個。

  而軍事改造很多東西,傅友德不是不想效仿,奈何,這簡直是要革了開國功臣集團的命。開國功臣為什么有特殊地位,不就是因為他們對軍隊有特殊的影響力。

  而這種改革,軍事訓練方式作戰方式人員培養方式完全改變。開國功臣都要靠邊站。即便是傅友德這樣的重將,也不能輕易動。

  至于鐵路,蒸汽機這東西丁顯已經組織很多人來研究了。

  但是結果,還是很茫然的。

  這里需要的技術太多了。

  否則何夕前后投入近十年,才算是搞出了可以放在火車上的蒸汽機。可以說,蒸汽機的研究直接影響了北京整個工業體系。也可以反過來說,是北京遼東整個工業體系聯合起來,才有了蒸汽機。

  張宗德僅僅是一個領頭人而已。

  但是南京這邊,缺乏一個如張宗德的科學家,更缺少何夕時時刻刻的指點。更缺少大規模投入與工業體系。能造出來才是有問題的。

  在丁顯這個位置之上,他對這些東西了解。

  之前他還存在力挽狂瀾,或者南北并立的想法,但是而今他直覺告訴他,這似乎有些不大可能。

  丁顯將思緒收回來,說道:“陛下,臣以為長興侯所言極是。對西北局面不能坐視不理,前線戰事應該由前線將領決斷,不如派遣一員重將去漢中。坐鎮漢中,反攻隴西。”

  朱允炆說道:“誰啊?”

  丁顯說道:“此非臣所能知,不如問一問韓國公。”

  朱允炆明白丁顯的意見,韓國公李祺為首一批人,壓著時間長了也不是事情,而且這些人有不少在四川西北打仗的經驗。

  也算是老將。可以一用。

  朱允炆說道:“好。”

  ------

  丁顯與齊德兩人并排走出乾清宮。

  齊德欲言又止。

  說實話,齊德對丁顯的觀感并不是太好的。不僅僅是齊德,而今南京朝廷之中大部分人對齊德的觀感都不是太好的。這也很正常。

  丁顯做出來的事情,在而今道德為重的社會之中,不會有什么好評價。

  但是同時,齊德對丁顯還是有一點點理解的。

  無他,齊德是一個做實事的人,在他這個位置上,前線上百萬大軍,無數封奏疏,要兵員,要火銃,要火炮,要餉銀,要糧食,等等。

  齊德都必須做出安排。

  在方孝孺時代,這方面缺口太大了。

  丁顯當政之后,不管丁顯做了什么事情,齊德很明白,這些物資在絕對供給量上一直在增加。至于前線依舊覺得短缺,那是因為前線戰事一直在擴大。

  剛剛開戰的事情,主戰場在河北地區。

  而今戰事蔓延,西至隴西,東至海上,形成福建戰場,山東戰場,這河南戰場,陜北戰場,蕭關方向,而今又有隴西戰場。

  這些戰事在上面人不過是一句話而已,但是對下面的人來說,卻不知道是多少工作量了。

  多少物資要求。

  簡直要讓齊德感到喘不過來氣。

  這種局面之下。誰能給齊德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要放一放。

  丁顯自然也是知道齊德對他的感覺。丁顯對齊德,也算是相忍為國了。丁顯很清楚一件事情,南京朝廷他一個人撐不起來。他缺少合心意的班底與人手。

  他不能不與別人合作。

  齊德就是他選的合作伙伴。

  一方面齊德的能力強。

  這么多方向的后勤統籌安排。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擺平的。齊德就能。

  另外一方面齊德是一個辦實事的人。他并沒有太多的道德潔癖。而且知道什么叫大局為重。

  是一個君子。

  如此一來,他就能道德綁架齊德,最少在南京而今局面不改變的話,齊德不僅不會對他出手,甚至還會阻擋其他人暗中對付他。

  一舉而數得。

  丁顯看到了齊德的神色。說道:“齊兄,你什么事情?”

  齊德說道:“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丁顯說道:“想問就問,天下事沒有什么不可以告訴你的。”

  齊德說道:“新鈔到底印了多少?”

  丁顯淡然說道:“不記得了。”

  齊德腳步頓時一停,語氣之中帶著怒氣,說道:“首輔,這一件事情可不是開玩笑,怎么會不記得了。”

  丁顯說道:“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更新,我怎么能時刻記住,大概數字我當然知道了。但是我不覺得你想知道這個數字。”

  齊德一愣,他明白了丁顯的意思。

  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是的。南京朝廷一年大概在五六千萬兩的收入。而今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各方面的稅收也增多了。就好像海關一樣。在前工業時代,海關賦稅最多也不會高到什么地步,但是到了工業時代,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即便南京控制下,并沒有工業區,但是也會受到影響。

  更不要說,丁顯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沒有做的。

  最少,江寧鎮的場面就相當不錯。

  不僅僅給南京帶來很多稅入,更重要的是穩定了幣值。大量布匹上市,支撐了南京新幣的面值。其中的道理,丁顯并不清楚。但是丁顯只是發現這一件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說,龐大的戰爭開支,不僅僅讓北京喘不過氣。也讓南京的財政走向崩潰。

  這一點,齊德心中是有數的。

  畢竟大部分軍需物資都是他調配出去的。到底花了多少錢,他心中是有數的。朝廷哪里有這么多錢給他花啊。

  朝廷的財政有大問題。

  這是齊德不用問都知道的。

  寶鈔之事,也算是給大明官員進行了一個淺薄的金融學教育,他們都知道,印錢是不可持續的。時間長了一定會有問題的。

  只是齊德仍舊想要問。

  因為這一件事情影響太大了。而且戰事持續數年,齊德已經很明顯的感受到了各方面壓力導致的暗流。特別是中原戰場上。

  維持幾十萬大軍壓力在中原百姓身上,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民力危急,財力危急,軍事上也不順利,整個一個內憂外患。如果不加以振作,將來勝負難料。齊德一心為國,正因為看見這些危機,內心之中才更加著急。想要解決問題。

  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先正視問題。如果連問題到底是什么樣子,都不知道。怎么能解決問題啊。

  齊德深吸一口氣說道:“還請首輔大人示下,總要我心里有一個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