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三十八章全線進攻
  第一百三十八章全線進攻

  而北京方面也準備好了。

  隆武二年冬天,其實整個西線都沒有停止戰火,即便是陜北一度被大雪覆蓋,但是在瞿能的指揮之下,北軍依然堅定的進攻。

  這也是北軍的后勤優勢。

  冬裝,還有取暖的煤炭,都在幾百里外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前線上,火藥什么也不短缺,而面對南軍的工事,雖然因為冬天天寒地凍的,讓工事更加堅固。但是面對天寒地凍的情況下,陜西南軍很明顯準備不足,他們沒有想過在寒冬臘月繼續作戰。

  甚至寒冬臘月也嚴重妨礙了南軍對工事的營造,

  好處與壞處各有。

  當然了,是有錢任性,縱然冬天進攻效果不好,但是總是還是有效果。而且消耗的是火藥,而不是人命,而對面就要消耗卻是人命,甚至因為南京的金融問題,一度各種物資都斷絕了。對于前線的戰事影響是致命的。

  這才造成了陜北戰場,只能被動挨打的情況。

  不過,陜西戰場的烽火也是受到限制的。因為大量物資一批批的從后方運輸到了前線。

  去年下半年,甚至冬天運河一度凍結,從北京向前線轉運物資的行動都沒有停止。

  而今各方面消息匯總,都已經到了何夕手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東風已經來了。

  何夕立即去見了朱雄英了。

  雖然已經準備好了。但是何夕還是需要朱雄英的批準,如此大事,皇帝這一關是必須過的。

  ------

  雖然這一切準備,朱雄英都知道。但是而今到了真正決戰的時候,朱雄英也感到一陣忐忑,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次總攻,籌備的物資如山如海,即便北京而今的實力,籌備下一次大戰,最少也需要一年,也就是這一戰不能打贏,這一場大戰,就再持續下去數年了。

  從一開始,雙方開戰。雙方都有著速戰速決的想法,而今持續了三年之后,很多人反而習慣了戰爭的節奏,特別是北京這邊。

  一次又一次勝利之下,甚至很多人都覺得,戰爭將會這樣持續下去。一直持續下去。

  而今下定決心,發起一場大戰。

  朱雄英還是有一些不適應。

  如果這一戰勝利了,最遲明年,甚至今年,他就能回到南京了。一時間,有一種恍惚如夢的感覺。

  朱雄英說道:“姑父,這一戰我們能贏嗎?”

  何夕說道:“戰場上的事情,在塵埃落定之前,什么都說不好。不過我能保證的是,這一戰即便敗了,我們也敗得起。”

  朱雄英長出一口氣,說道:“朝廷大事,皆由姑父做主。”

  朱雄英很明白,他擋也擋不住的。

  同時也信任何夕的能力,畢竟北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也是很清楚的。

  而今也只能信任何夕了。

  何夕說道:“那么陛下準備一件事情吧。”

  朱雄英說道:“什么事情?”

  何夕說道:“在大勝之后,二次南巡。”

  對于軍隊,何夕越發明白,要用,也要防著。軍隊與政權的關系,即便是在后世,也是一個大問題,能不能控制軍隊,對朝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都需要恰當好處。重文輕武,自然不對。但是矯枉過正也是不行的。所以重用將領,放權讓他們打仗,完全發揮出他們的能力。但是天下大政決計不能出于武夫。

  特別是何夕變法到而今,朝廷法度越發繁瑣,各種經濟運行,更加復雜,專業化分工如此明顯,早就不是這些武夫能夠參與其中了。

  所以,皇帝一定在軍中有一定威信。最少讓軍隊成為國家的軍隊,而不是私人的軍隊。

  何夕覺得,或許經過軍事改革之后,火器軍隊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對后勤依賴的提高,慢慢的就不大可能出現,那種讓朝廷對軍隊控制失效的軍頭。

  但是還是防患于未然。

  在整合軍心的時候,皇帝的名分還是很有用的。畢竟皇帝是名正言順,在最底層士卒,他們不大理解為什么效忠何夕,但是更能理解為什么要效忠皇帝。

  因為皇帝是朝廷具現化的代表。

  即便何夕他知道,讓皇帝親近軍隊。或許會擴大皇權。但是奈何在何夕這個位置上,想來想去,也只有這個不差的選擇。

  皇帝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

  大勝之后,皇帝南巡自然要犒勞功臣,安撫將領,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是分化拉攏有功之臣,讓他們效忠朝廷,而不是效忠某一個大將,消除潛在的政治危機。

  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政治氛圍與手段了。很多將領也會很識進退,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如果何夕上位,正統性缺失,何夕很多事情要考慮的事情就太多了。

  朱雄英聽何夕如此說,心中大喜。他自然知道這對自己的好處。更視為何夕對他的示好。

  朱雄英對于何夕獨攬打權內心很不滿。即便何夕是有功之臣,而今正是用人之際,只是按下而已。此刻朱雄英暗道:“姑父如果愿意在南京平定之后,功成身退。其實,朕又何嘗不愿意與姑父建立一場,君臣之佳話。而今看來,姑父似乎也有這一場心思。”

  “只是------”

  朱雄英不大相信。

  誰會愿意放棄權力?或者說,何夕之前的承諾,而今的做法,是不是障眼法?

  朱雄英心中如斯想,口中卻說道:“請姑父放心,我會早做準備的。”

  --------

  隨著何夕與朱雄英達成了協議。一聲令下,命令從北京向各個方向發出。

  首先發動的就是瞿能。

  畢竟瞿能與耿炳文的交戰從來沒有結束過。一直保持相當烈度的交火,特別是延安方向。

  不過瞿能真正的殺手锏,并不是從延安方向的進攻。

  因為耿炳文主持這一段地域的防御,堪稱銅墻鐵壁。即便北軍有強大的火力優勢,也只能一點點的啃骨頭。這可不是瞿能想要看見的。

  瞿能在東勝衛已經暗中組建了一支水師。這一支水師就是遼東造船船將船只零件造好之后,通過火車運輸到東勝衛,然后組建成為水師。

  控制黃河上游地區。

  沿著黃河兩岸一路南下。

  將北軍的兵鋒拿下不少地方。

  只是受限于壺口,讓水師難以進入下游河道。而今卻不一樣了。瞿能在得到命令之后,立即派水師運輸一個團兵力,沿著黃河沿岸進攻山西。攻克吉州。

  直接在山西打下一個堅固的據點。

  之所以如此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占據壺口一側,從而能讓北軍從陸路繼續南下。繞過壺口瀑布。而在壺口以下,這一段黃河是非常適合行船的。

  秦晉之好的時候,秦國就通過黃河大量給晉國運輸糧食。

  所以,只要到了這里。大軍從側翼殺出。就能夠直接出現在關中地區了。耿炳文在陜北山區艱難作戰,都成為了笑話。

  第二個原因,就是接應其他方面作戰。

  雖然說,這一次決戰計劃,看似沒有關于進攻山西的計劃。但是山西就不重要了嗎?

  不,山西從來就很重要。

  山西得失,代表中原政權能不能穩定。

  而今南北之爭的局勢下,山西在南京手中,北京就不敢自稱全有北方。更是有大量軍隊被山西牽制。

  所以在總攻的時候,北京方面其實并沒有兵力優勢的。

  而且山西能夠策應各方。如果不想辦法對山西的軍隊加以限制,在大戰之中也是很麻煩的。

  這一路奇兵,僅僅是限制手段之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