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一章外姓封臣之議
  第二十一章外姓封臣之議

  藩王這邊,何夕通過數日的折沖,也算是擺平了。

  但是有一個勢力,何夕還需要特別對待。

  不是別的。就是陸家。

  何夕將陸仲亨邀請到家中,相對而坐。

  一時間,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何夕明顯的感覺到陸仲亨老了。他此刻也六十上下了。放在后世還不算老。但是在古代,人到六十古來稀,更不要說,南洋的氣候,對于這個北人來說,也是相當不友好的。

  何夕談起當年南洋征戰的事情,也不勝唏噓。

  何夕最后還是將事情攤開了說道:“這些年在南洋,有沒有思鄉之情。落葉歸根,侯爺難道沒有莼鱸之思?”

  所謂莼鱸之思,乃是一個成語。卻說晉國的時候,有一個大臣每當秋風起的時候,就想起了故鄉的莼菜,與鱸魚。比喻思鄉之情。

  何夕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想要將陸家遷回大明。

  說實話,何夕也覺得自己這一件事情,做得有一些不地道。但問題是,何夕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南洋與西域是不一樣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西域就不會是大明的戰略重心。

  何夕對西域的安排是,不生事。不直接干預。畢竟,燕王所打下來的地方,即便不是朝廷直接統治,也算是大明的市場。大明的工業品自然可以通過西域,源源不斷的進入西方。

  在何夕看來,這已經夠了。

  而南洋不一樣。

  前文說過,對外擴張,是未來大明王朝的剛性需求。這一點上,誰都很難改變。

  無他,資本主義誕生之后,帝國主義就如影隨形。何夕也沒有辦法。他借鑒了很多英國工業革命的經驗,但是同時,必須承擔這個后果。而大明對外擴張的方向,何夕也沒有什么選擇。

  只有南洋。也唯有南洋。

  不得不說,老祖宗從河洛地區,一點點擴張到整個天下。中國的版圖,從秦漢之后,即便上就固定了。不是不想打了。而是剩下的地方都不好打。

  甚至得不償失。

  現在看來,也只有南洋方向,還有云南方向可以擴張。而整體上,這也未必不能合并為一個方向,那就是南洋方向。畢竟緬甸也能說是南洋的。

  新州在南洋要沖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接控制馬六甲海峽,掌控了南洋的十字路口。

  這讓何夕不能讓出來。

  而陸家在南洋的勢力太大了。何夕不收拾一下陸家,派過去新任的南洋總督,估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何夕與陸家的關系也在這個放著的。

  何夕收拾陸家,對何夕的聲望與內部人心的凝聚力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何夕想來想去,最好能與陸仲亨好好談談。

  陸仲亨也早有準備了。但是聽了何夕如此一說,心中還是一愣,嘆息一聲,說道:“何大人,當初我陸某人可是聽了你的話,才辛辛苦苦積攢這一點家業,你現在卻說著樣的話,實在是------”

  陸仲亨滿肚子火氣,卻也不好發出來。

  形勢比人強,眼前的何夕,他依舊得罪不起了。真不敢撕破臉。

  何夕也只能道歉,說道:“陸侯,我也沒有想到,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啊。陸侯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說說,我也愿意給一定的補償。”

  何夕說著一句話,也是真的。

  如果說沒有南北戰爭。陸家在南洋,也不會是而今的局面。

  在洪武年間,雖然說陸家在南洋的勢力很大。但更多是經濟上的好處,還做不到一手遮天。但是在南北戰爭之后,南洋大明官員百姓,根本無所適從,不知道該選擇誰。最后他們只能依附于陸家。

  如此一來。陸家的勢力自然大漲。

  陸家將南洋總督府之中,原本忠于朝廷的勢力,全部吞并了。

  才有這樣的局面。

  如果陸仲亨沒有這樣做,何夕而今是可以選擇扶持其他力量制衡一下陸家。但是現在陸家已經明顯的尾大不掉了。不拿下陸家,南洋這個據點就不能歸朝廷,新州不是朝廷的。大明對外擴張就會遇見問題。

  難不成在對外擴張之前,還要先打一場平叛戰爭不成?

  走到這一天,不能怪誰,只能說形勢變化太快了。

  陸仲亨本來對這一件事情,就有所預料。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情況變得如此之壞。不過,陸仲亨也有自己的想法,對這一件事情,并不是沒有應對。

  他說道:“何大人,你沒有想過你自己嗎?”

  何夕一愣說道:“我自己?”

  陸仲亨說道:“本來我以為,你說任滿之后,就會退下來,大概是假的,而今看來,可能是真的。既然如此,你有沒有想過你退下來之后,會是怎么樣的?”

  “你在南京一日,誰都不會舒服的。”

  “將來,禍必至矣。”

  陸仲亨做出何夕會退下來的判斷很正常。如果何夕此刻想要更進一步。那么何夕就不會花這么多心思放在對上面,而是想辦法對付朱雄英。

  只是陸仲亨說的也對。

  這也是何夕的一塊心病,權力這東西,交出去的時候容易,但是交出權力之后,會是一個什么下場,卻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

  如果他只是交位不交權,就成為了所謂的元老政治,就好像日本一樣,真正說話算的從來不是內閣,而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所謂元老。

  這其實也是何夕的一個備用方案。

  當然了,何夕還沒有確定要不要使用。

  無他,這種元老政治,很容易形成所謂門閥勢力。

  對朝廷長遠不利。

  畢竟,何夕能這樣做,下一任任滿的首輔也能這樣做,時間長了。說話算的就不是內閣了。到時候內閣想要做什么事情,不僅僅要面對皇帝,也要面對之前的元老們。

  幾乎不要有什么新的改革了。

  而今,何夕很明白,新時代與原本的封建社會最大的不同,就是社會變革在加速。

  如果是之前,百年之內,對很多人來說,生活上似乎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在工業化時代,百年的時間,足夠一個技術從萌芽到成熟,然后到淘汰了。

  而朝廷對付這樣的情況,內閣必須有足夠的能力與權力去應對。

  元老政治是有弊端的。

  甚至會演變成一場比誰活得長的游戲。

  這并不好玩。

  何夕說道:“那陸侯的意思?”

  陸仲亨低聲說道:“何大人,有沒有想過出外做封臣啊?”

  何夕說道:“想過,不過,這并不是一個好主意。”

  何夕自然也想過,將勛貴們全部封出去,留下一個干干凈凈的大明,任他發揮。但是很快何夕就放棄了。

  放棄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很多勛貴不想離開大明。在他們看來大明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只有傻子才去其他蠻荒之地。

  第二,就是大明如何維系海外領地的?

  外姓封臣是很敏感的。

  宗室封臣,還用宗法制度來維系大明與他們之間的聯系。而外姓封臣如何維系?不要忘記了,何夕制度之中,皇帝的權力是弱勢的。即便朱雄英而今有一代明君的風范。

  但是朱雄英僅僅是一個人。他最多當一任皇帝,但是接下來的皇帝,是決計做不到朱雄英這樣的。

  宗室封臣不能允許大明不姓朱。這是皇位的保障之一,不管誰當首輔,也只能承認,否則就要兵禍連接。而皇帝也可以放開對大臣的猜忌。當然了,彼此之間的權利爭斗是永恒不變的話題,但是大家最少有了底線。

  能夠合作。

  而如果外面的封臣之中,有相當數量外姓封臣,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很有可能某權臣就能與這些外姓封臣聯合起來。將大明改姓,如果這樣一來,大明將面對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估計到時候,整個亞洲都是戰場。

  工業化之后,大規模戰事是很殘酷的。

  第三,也就是外姓封臣在大明也不是那么容易通過的。朱氏宗親也是會反對的。比如燕王。燕王就大會愿意讓外姓勛貴有封地。

  陸仲亨說道:“姜太公有功于周,封于齊。而大人有功于天下,外出就封,必就美地。而大人在內,恐怕難以得安,如果在外,卻是穩如磐石。”

  “這不僅僅對大人您是一個好辦法,對下面很多人也是一個好辦法啊。”

  何夕心中一動,似乎看出了陸仲亨一些想法。

  何夕在外就藩,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為所欲為,不受任何人限制,這似乎是一個好辦法。與朱雄英分開的,分得遠遠的,雙方也能避免矛盾,這大概也是所謂的王不見王的道理。

  但是陸仲亨忽然提起其他人,是什么意思?

  何夕知道陸仲亨的想法,何夕就外封地了。那么這封地不可能只有何夕一個人的。自然要開一個口子,比如給陸家開一個口子。

  但是河西卻想要知道,這個其他人,單單是指陸家嗎?還有沒有其他人的參與?如果有的話,他們到底是誰?

  其實,何夕隱隱約約已經有了預感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