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氣溫
  第十一章中國古代氣溫

  何夕這一次過來,帶了很少東西。包括黑板與粉筆。

  這兩樣的東西,并不是什么難做的東西。何夕隨口讓何府下人就做出來了。

  不過黑板與后世的黑板相差太多,不過是一塊木板一面刷了黑漆。至于粉筆,不過是石灰制模而已。自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黑板上打滑,寫字不顯。至于粉筆更是非常容易折斷。一捏就碎。

  僅僅,湊合用而已。

  畢竟上午講的都是概念化的東西,不會黑板,何夕雖然有些不習慣,但也是可以的。而今卻不一樣了。他索性將這東西拿來了。讓木匠做了一個架子放在自己身后。

  也許是適應了上午講課的節奏。何夕不用蘿卜白菜暗示法了。能夠揮灑自如地講課了。

  不過,而今的情況卻不一樣。

  或許是何夕上午講課實在精彩,吸引了很多學子。但是他們在彝倫堂外不敢進來,而里面也沒有他們的座位了。何夕見狀,讓他們站在后面,或者蹲在走道上,最后還是不夠。

  須知,國子監有兩千多學生的。

  何夕只能讓人打開所有窗戶。打開所有的門。于是,彝倫堂外密密麻麻的人山人海。這固然是因為何夕講得精彩。但也有很多人是來看熱鬧的。

  而宋訥看到今日之情況,臉色越發嚴肅。他平日就是嚴肅無比,不茍言笑,今日也看不出,他是難受還是生氣。只有宋訥自己清楚,他內心之中是何等的不滿與反感。

  但是法不責眾。今日這局面,說起來也是監生們好學。他也不好發作什么。發作了反而自己的被動。只能忍著。

  何夕安撫好秩序之后,輕輕一咳嗽,雖然下面密密麻麻好幾百人,但瞬間鴉雀無聲。

  何夕先拿出一枝花。問道:“這是什么花?”

  立即有人舉手,不是別人,正是練子寧。

  練子寧此刻有幾分何夕粉絲的節奏。珍惜每一個從何夕那里學到知識的時刻。畢竟這個時代知識是寶貴的。即便很多在國子監上課的大儒,也只要再教授自己的私淑弟子的時候,才會講真本事。

  而何夕講課,卻是滿滿的干貨。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雖然缺少一些細節,但是只要下一些苦功就足以補齊,不管古代還是現代,真正用功的中國學生從來不怕下苦功的。

  何夕點頭。練子寧站起來說道:“這梅花。”

  何夕示意說道:“那么北方有梅花嗎?有沒有北方的學子來回答?”

  一個北方的學子舉手起身說道:“沒有。”

  何夕點頭,讓他坐下,說道:“蘇東坡也說沒有。‘開花送余寒,結子及新火。關中幸無梅,汝強充鼎和。’但是關中一直沒有梅嗎?詩經有云: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詩經之中,這個梅難道與我們現在的梅花,不是一個梅。”

  “還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說淇水之竹,戰國策等說,也說此地竹林造箭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是在漢代,河決,漢武帝盡伐之,以塞決口,淇水之竹,也就不見了。而今彰德等地,也沒有大片竹林。有大片竹林的地方是哪里?是長江以南。”

  “這種種現象,讓我產生了好奇。那就是古代不同時間,氣溫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時代有溫度如何?氣溫對于這個時代又會有什么樣的影響?于是我就做了一些研究。也算是有所得,今日方才敢請諸位品鑒。”

  “但是做這個學問,首先要有一標準。我設定冰水混合物為零度,水沸騰的溫度為一百,其中等分,得到人的體溫三十七度,春天十幾度,夏天三十幾度上下,等等。這些都不是太嚴格的。這方面我還希望有更好的工匠,為我提供能夠直接測量溫度的儀器,才能更精準的研究。當然了,這是題外話。”

  “最后得出這樣一張表。”

  隨即,何夕一招手,在門外侍立的王千里,將一個紙筒拿了出來。何夕打開,取出一張大紙,讓人釘在黑板上。這不是別的。正是從上古到明代,氣溫變化表。

  這當然不是何夕的研究成果。

  而是竺可楨的研究成果。

  他手機之中,就一本解釋這方面的書籍。他最大的收獲也就是這一張圖表。他只是截取了一段。在上古到戰國,中間只有一個極速下降隨即極速上升的時間段,在何夕看來,大抵對應平王東遷前后,然后就是氣溫緩緩下降,在三國時期又有一個極速下降的時期,在此之后,氣溫是緩慢上升。到隋唐時代變成平行,然后在北宋末年極速下降。在南宋時又有所回升,隨即元末明初也有一個下降,也就是而今這個時代。

  其實,這幅圖出來,不用何夕怎么講解。在座這么多學子,就有自己的想法。

  畢竟,眼前的國子監監生,沒有一個是小孩子。雖然對歷史研究不深。但是最基本的朝代的起始與終結,其中是治世還是亂世,還是知道的。

  即便連宋訥此刻也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他甚至無法去評價這一幅圖,宋訥也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上來解讀歷史。忽然覺得自己淺薄之極。但是隨即他又回過神來。心中暗道:“此法是有可取之處,用來解釋天意最合適不過了。朝廷清平,則老天庇佑,朝廷亂政,則天厭之。”

  無數人有無數解讀辦法。

  每一個氣溫下降的時期都是亂世,是可以解讀為,氣溫下降影響糧食生產。糧食不足影響朝廷穩定,從而進入亂世。但是也能按照宋訥這種天人感應的解讀辦法。那就是朝廷無道,天意棄之,所以氣溫下降了,然后種種亂象,朝廷滅亡。

  不過,即便宋訥存了這個心思,此刻也開始專心聽講了,好像一個最虔誠的學生,將何夕講的每一個要點,都銘記于心,準備今后用來駁倒何夕,然后繼承他的學說,進行自己想要的修改。

  其實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比比皆是。只有勝利者才能流傳下去。至于勝利的學派之中有一些其他學派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反正他們有最高話語權。

  不過,何夕并沒有直接講解這一張圖,而是先說明表格與數學。說道:“很多學問做到細微之處,就進行不下去了。因為很多細微的表述無法進行下去,其實之前很多文人筆記之中,也是提高氣候的問題,但僅僅是一爪半麟,為什么他們不繼續研究下去了。是因為沒有數學工具。數學是最精準的。只有數學才能最精準的表述各種現象。”

  “所以,我建議不管研究什么,還是未來當官。數學方面,決計不能太差。畢竟,文字可以欺騙你,言語可以欺騙你,但是數學不會。”

  “回到這一張圖上,首先我要說明,因為手頭數據不夠,還有氣溫這個概念,是我創的,至于測量氣溫的工具尚且沒有。這都是估算。所以存在誤差,畢竟這上面起伏這么大。但實際上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不過一兩度而已。”

  “我也希望將來你們能夠修正我這幅圖了。”

  “我們接下來要說,如果確定各時代溫度的辦法。”

  何夕隨即開始講解,測定各花侯開花的溫度,各植物生長的溫度,從歷史文獻之中尋找各地植物,還有大樹的年輪等等,一系列方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