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章 土法青霉素
  第二十章土法青霉素

  “這就是天寧寺?”安慶公主在天寧寺前。毛驤帶著錦衣衛將天寧寺圍了數重。

  元末明初的戰亂,對遍地的佛寺,也是一種摧殘。

  天寧寺也不例外。

  而今的天寧寺破爛不堪。滿目都是荒草叢生。寺廟之中,只有大小僧人十幾人。數名老僧,還有一些小沙彌。

  毛驤說道:“常州應該沒有第二個天寧寺。”

  安慶公主一甩裙擺,立即有人將一把交椅抬上來,安慶公主在大雄寶殿之前安坐。十幾個僧人被帶了過來。

  安慶公主說道:“你們誰是方丈?”

  一個老僧說道:“貧僧方覺,乃是天寧寺的主持,不知道公主殿下大駕光臨,有何貴干?”

  安慶公主說道:“尋藥。”

  這老僧小心翼翼,帶著疑惑地說道:“尋藥?”

  安慶公主身體微微前傾,說道:“對尋藥。你們這里有沒有一種主治發熱,因為是什么東西發霉,長出綠毛所形成的藥物?”

  老僧方覺說道:“公主殿下,寺中的確有一味藥,只是效力如何,我等也不是太清楚的。”

  安慶公主說道:“那就拿出來吧。”

  老僧方覺帶著幾個小沙彌下去了,片刻之后,老僧方覺帶著一個拳頭大的小壇子,呈給安慶公主。

  安慶公主打開一看,發現里面是一壇子不知道什么樣的汁水,聞著有一股霉味。讓安慶公主對于靈丹妙藥的期望,全部破滅了。不過,她還是相信自己的夫婿的。

  數日之后,這壇子陳芥菜鹵,就出現在乾清宮之中。

  老僧方覺在朱元璋面前侃侃而談,說道:“寺中古老相傳,此物名為陳芥菜鹵,先收集大量的芥菜,用許多個大陶缸盛放起來。將盛缸日夜暴露在露天下,并注意防雨水。經過日曬夜露,芥菜發生了霉變,直至長出三四寸長的綠色霉毛來。然后再將陶缸密封埋入土里,等到十年之后開缸。此時,缸內的芥菜已經完全化成水,埋藏前長長的霉毛也不見了,就成為而今的樣子。”

  “在太平盛世之時,這東西寺廟之中,也是常有的。只是,天下初定,而今院里能用的,也不過數壇而已。”

  朱元璋說道:“徐正。”

  徐正立即上前,說道:“奴婢在。”

  朱元璋說道:“在南京城外找一處風水寶地。令營造一座藥師佛寺。方大師,”

  方覺說道:“老僧在。”

  朱元璋說道:“這座藥師佛寺,就令大師主持了。還請大師慈悲為懷,此等靈藥,還要多制才好。”

  方覺已經被歡喜沖昏了頭腦,區區一個秘方,換南京城外一座寺廟。實在是太劃算了。

  方覺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老僧必遵陛下仁愛之心,廣施醫藥,將陛下慈悲之意,廣傳天下。”

  朱元璋向徐正微微示意。

  徐正很有眼神請方覺下去。

  一時間,乾清宮之中,只剩下朱元璋,何夕,安慶公主三個人了。

  朱元璋皺眉,說道:“這東西,就是所謂的靈丹妙藥?”在他看來,不過是一壇子不知道什么的液體。一點也不干凈。

  何夕說道:“陛下,這東西我僅僅是聽說過,沒有見過。陛下你可記得青霉素?”

  朱元璋說道:“知道,你的那個冊子里寫過。”

  何夕說道:“現代化的青霉素,我不知道怎么制造,即便知道怎么制造,但也不可能在這個時代制造。不過,這種藥,是土法青霉素,但是雜質很多,有很多副作用。但也許是眼前最好的辦法了。”

  朱元璋再次看向這壇,不知道該怎么形容的東西。大聲說道:“徐正。”

  徐正立即從殿外,小步跑過了進來。

  朱元璋說道:“你拿這個去錦衣衛,讓毛驤試藥。小心一些,這藥分量不多。我盡快知道,這藥的藥效是什么?”

  徐正立即說道:“是。”

  朱元璋接著說道:“安慶,你去陪陪你母后,讓她好好吃飯,好好鍛煉身體。”

  安慶公主說道:“是。”

  安慶公主知道,下面的事情不是他該知道的。

  朱元璋看向何夕,說道:“準備好了嗎?”

  何夕深吸一口氣,說道:“準備好了。”

  朱元璋說道:“好,擺駕文華殿。”

  -------

  文華殿是太子讀書的地方。也是經筵所在地方。

  在朱元璋帶著何夕過來的時候,文華殿之中,已經有很多人了。

  太子,東宮一部分文臣,禮部,翰林院等一系列人選。都在按著職位高低,分別列坐。

  朱元璋一到,下面的人紛紛行禮。

  朱元璋落座說道:“平身。”

  下面的官員紛紛起身,朱元璋說道:“大明初定,朕令宋老夫子修《元史》,告大明之立,元運之終。奈何當時兵事急于星火,只能令十幾編修,分同編纂,合而為一,其中各種疏漏,掛一漏萬,朕而今思之,的確不符合朝廷顏面,貽笑萬世。”

  “故而,重修元史之事。朕以為可也。”

  朱元璋先定了調子,接著說道:“只是該如何修,由誰修?朕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是也,朕將諸位請來,在這里商議一二,畢竟之前,元史粗陋,已經有過一次,這一次修元史,必須能垂范千秋。朕不想讓后世子孫看笑話。”

  “何夕。”

  何夕立即起身說道:“臣在。”

  朱元璋說道:“朕聽人說,你在史學一道上頗有見聞,而重修元史這一件事情,也是由你先說的。今日也有你說說,你覺得這元史該怎么修?”

  何夕說道:“陛下,臣以為盛世修史,所修并不僅僅是元史。遼,金,宋,三朝之史,為前元脫脫所修。其中宋史最為繁雜凌亂,也需要勘定,且臣以為,修史不僅僅為修史。而是總結前朝之教訓,用于今朝。而近世數百年來,最重要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什么?是宋何以亡于異族?自從炎黃二帝以來,中華有不絕如縷之危,然正統亡于夷狄,卻唯有前宋。”

  “此乃驚天動地之大事。”

  劉三吾一聽,立即皺起眉頭了。心中暗道:“真是好題目。”

  不是劉三吾用最壞的心思去揣摩何夕。而是在朝廷上說話的人,弦外有音,音外有弦,一言之下,暗潮洶涌,指此說彼,指彼說此。都是基本操作了。

  本來說修元史的事情,豈不應該說元亡教訓?但是何夕偏偏說宋亡教訓?

  劉三吾認為,開國之初,元亡教訓,是認認真真地總結過的。朱元璋也提出元以寬失天下,這里的寬,是指看,寬縱對下面官僚失去控制。這也是朱元璋以嚴治國,重典治國的理論基礎。所以而今再說,要么沒有新意,要么觸怒皇帝。所以換為宋亡教訓。

  說實話,宋亡之教訓,沒有多少總結,即便有,也浮于表面。

  元朝本身滅了那么多國家,也沒有將宋當成正統。自然也不會多上心。至于將宋亡看作從炎黃以來正統之消亡,更是前所未有的觀點。

  而宋亡教訓,必然有一條,那就是重文輕武。再有一條,理學了。

  須知發展于宋代的,理學,與道學,其實都有一個名字,叫做宋學,與漢代的經學相對。

  劉三吾不可不聯想到這一點,這何夕明里說什么宋亡教訓。根本是想將宋亡之教訓,歸為于理學之上,這一招,的確非常陰險狡詐。心黑得很。

  劉三吾決計不能讓何夕的陰謀得逞,宋門是縮頭烏龜。他劉三吾不是。

  只是該從何下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