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八章 開課之前
  第二十八章開課之前

  面對何夕的數學試卷。

  無數學子緊皺眉頭。包括,練子寧,黃子澄這樣的尖子生。

  他們不是不通數學,九章算術什么的,他都是學得不錯。但是何夕為了證明數學的實用性。出了大量的應用題。很多還是原題,就是大明財政的原始數據放上去,數目都是非常大的。特別考驗他們的計算能力。

  總之,在何夕看來,如果能將這些題目做通,在大明戶部任職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好在考試最終結束了。

  數千張卷子,何夕與劉崧批改了一兩天終于批改完了。

  其中有六十多個勛貴子弟,大多數都不及格。何夕是百分制,三門課,總共三百分。他們的分數在一百八十分以下。如果可以,這些學生,何夕一個也不想要。

  剩下的國子監監生們大多都在二百分以上。這還是數學太拉成績了。否則他們的分數還能更高。

  有幾個考到二百七八十分。

  也就是練子寧,黃子澄,丁顯,等幾個人。

  對于參與考試的國子監生,何夕其實都想留下。奈何是不可能的。

  何夕苦笑地對劉崧說道:“我又要與宋祭酒打擂臺了。”

  對于好學生,宋訥自然一個不想放過。而何夕這邊想全部拿下,自然也是不可能。其中免不了討價還價了。

  一番拉扯之后。國子監多了幾臺油印機。明鑒堂的名額也確定了,一共一百二十個名額。其中勛貴子弟不算數,大抵一百六十個人上下。

  這對何夕來說,已經足夠了。

  人再多。他未必能忙得過來了。

  -------

  “老師。”葛天工說道:“就是這里了。這里是原本集慶路留下的破房子,當初修建國子監,工部的人順便將這里修了一下,作為官吏駐扎的地方。不要看,這里破,其實是好好修繕過的。與國子監只有一墻之隔。”

  “最合適不過了。”

  何夕點點頭,沒有說話,而是細細這處舊院落。

  也幸好,新國子監才完工不到一年。這里去年還住著很多人的。所以房子的人氣沒有跑。即便是上了年紀的房子,也能住人。

  那些老房子都是這樣的,如果一直有人住,一般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但是長時間沒有人住,早就房倒屋塌,不成樣子了。

  這房子雖然是前元留下來的。但是工部修繕過,在營造新國子監的時候,一直住在這里。就類似后世項目部。只是主持國子監的是官員,官員才不會去什么臨時窩棚。或者說,官員對臨時住所的要求很高。

  所以,房子破雖然破了一點,還算能用。

  其實如果讓何夕選擇的話,南京城之中,還有更多適合的房屋。但是最終何夕決定與國子監比鄰而居。原因有很多,首先,監生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們大多都習慣國子監周圍的生活,有些人干脆是住在國子監提高的宿舍之中。如果太遠了的話,很不方便。

  須知這年頭可沒有什么好的交通工具。

  其次,何夕可不想自己的學說僅僅在這一百多人之中傳播。是有更大的野心的。那么在國子監附近辦學,何夕想要將國子監生吸引過來的難度降低了很多。

  而且國子監這里,是人文薈萃的地方。出沒的不僅僅是國子監。一般外地讀書人入京,也在這里落腳。

  何夕也不愿意遠離這塊寶地。

  “不錯,”何夕說道:“院子足夠大,將來再修建都可以。天工你有心了。”

  葛天工說道:“這都是弟子該做的。”

  葛天工很清楚他的榮華富貴是從誰來的。雖然而今葛天工在工部依然是小官,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葛天工是何夕的弟子,不敢怠慢。

  遇見何夕的事情,都讓葛天工而辦。

  如此一來,葛天工的日子就好過了許多。

  何夕說道:“這兩日,你就將你的官職交卸了吧。”

  葛天工聽了,大吃一驚,跪在地上,說道:“弟子哪里做錯了,惹得老師不喜,弟子可以改。”

  何夕說道:“不是你做錯,而是你做得太好了。讓我于心不忍。你既然叫我一聲老師,我自然要名副其實。明鑒堂之中,我給你掛了一個名字。”

  “你過來上課吧。”

  葛天工聽了,不知道該歡喜,還是該沮喪。

  葛天工其實很滿意,而今他在工部的地位。但是他更知道,有些位置不會留給他的,他一旦放下官位去跟著何夕學習,他在工部的這一切恐怕都不會等他學成歸來。更不要說,他因為研制油印機有功,據說賞賜在即。

  他一離開,這賞賜就要打折扣。

  倒不是有人貪污他們。但是有些賞賜,對他來說是晉升的前兆。他離開了工部,這些賞賜就僅僅是賞賜了。

  更讓他絕望的是,他不覺得何夕能教給他什么。

  四書五經?葛天工一點基礎都沒有,根本不懂。他也沒有絲毫興趣。至于工匠上的東西,他不覺得何夕懂多少。

  只是他很明白,他所有東西是從何而來的。何夕的要求,他根本不能拒絕。

  于是,葛天工有些沮喪地說道:“是。弟子明白。”

  何夕卻沒有感受到葛天工的心思,此刻的他興致很高,雖然這里不過是一個破舊的院子。但是在何夕看來,卻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是何夕事業的根基之地。

  不過,雖然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是距離開課還有一段時間。

  這個院子已經掛上了明鑒堂的招牌。但是內部打掃,很多房間的重新布置了,都是要花費時間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人員的安排。

  雖然明鑒堂而今只有一百多個學生。但是明鑒堂總不能何夕一個人吧。

  不說別的,不能所有的課都由何夕一個人講吧。且不說,何夕在很多事情上要備朱元璋顧問。單單說何夕將現代思想,融入古代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工作量很大。

  在教學方面他需要助手的。

  再說,照料明鑒堂的學生,老師。看家護院,等等工作。總不能何夕一個人來做吧。

  好在劉崧原因協助何夕。這都不是問題了。

  畢竟,劉崧那可是當吏部尚書的人。這一點小問題,在他看來都不是問題。但是何夕再想從國子監要來其他人,卻是不能了。

  劉崧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經不得操勞。正在何夕想從什么地方找人填坑的時候。劉崧來找他了。說道:“吏部剛剛派人來打了招呼,說先派來三個人助教。”

  何夕說道:“助教?三個?我沒有提過啊?”

  劉崧說道:“看來大人您簡在帝心。陛下想到你前頭了。”

  何夕說道:“都是誰?你認識嗎?”

  劉崧說道:“有兩個認識,有一個不認識。第一個蘇伯衡,是蘇轍九世孫,名門之后。文章大豪。只是他自信過度,常言不宗法程朱。所以一直在浙江當教授。”

  何夕一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何夕自己知道自己,他在經史上底子很薄,甚至不如國子監生。需要當代大儒來撐場子。這是朱元璋為他著想。

  “再有一個叫程汝器是楓林先生的弟子。說起來楓林先生也可惜了。他是沒有師承。否則他的弟子也不會是而今的這個樣子。”

  朱升九字訣,奠定了大明江山。但是朱升死得早,后人也沒得到很多蔭蔽,就是因為朱升是自己學出來的。沒有師承。在很多大儒那邊,就是鄉下土鱉。他不在了。弟子也沒有照顧。而今不過一教授而已。

  “最后一個,我根本沒有聽過,叫姚廣孝,不知是誰家子弟?”

  何夕聽了,渾身一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