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一章 送行
  第五十一章送行

  寧波港口。

  十幾艘大船,正在有條不紊地準備著。

  何夕此刻就在碼頭上,雙手舉著酒杯,說道:“方兄,此去艱難重重,千難萬苦,其中艱險,不下于唐僧西天取經。南洋那邊,我也已經打點好了。你們的船上,除卻必需物資之外,其他的空艙,可以裝任何商品。這一次的利潤,全部分給將士們。我再次重申,你如果能成功歸來,我在陛下面前,為你請封。”

  “決不食言。”

  在何夕經營新靖江的時候。對遠航船隊的籌備,從來沒有停止過。

  方關這一段時間,頻頻外出,就是請當年的故舊親朋。方家畢竟是混這個圈子的。誰在海上有真本事,誰是吹法螺的,方關只需一打聽就知道了。

  這一支船隊,不,應該是兩支船隊,他們在進入馬六甲海峽之后,會分道揚鑣。一個向西,一個向東。

  沒有比方關這種行家更知道,這一次航行的難度,正因為如此,方關才拼命找最好的人員。所以這一支船隊,人數不多。總共一千多人。分道揚鑣后,每一支船隊不足千人。整體的物資更是充裕。除卻水之外,各種食物最少能支撐三年。

  是當時站在航海技術最頂端的一批人。

  方關說道:“此去定然完成任務。”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雖然我應該說。讓你們義無反顧。但是我還是將一個名單單獨告訴你,在你覺得船隊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你可以做你能做的任何決策。包括掉頭回來。”

  “即便不成功,你們的水文資料,航行經驗,也是最大的財富。”

  航海從來不是每一次都成功。書上僅僅記載了,那些有偉大成就的航海家,但是卻沒有說,很多消失在歷史之中的航海家們。并不是每一次探險行動,都會成功的。

  這才是冰冷無比的現實。

  但是何夕依然不忍心,讓這些人的生命浪費在海上。

  方關聽了何夕的話,有些感動。反而更堅定了他這一次,不搞出一些名堂來,是決計不會回來的。

  其實,方關不是傻子。真要遇見不可違逆的危險。他也不會沖過去的。方關并不是那種死板到只有一條筋的人。只是方關身上的負擔太重了。他并不希望方家淪為下僚。

  作為方國珍的兒子,方關固然過了一些好日子。但是方國珍沒有發跡之前,也不過一海盜而已。方關年少的時候是吃過幾年苦的。正因為吃過苦,才知道方家而今的地位來之不易。更知道底層百姓過的是什么日子。

  雖然方關已經覺得日子不好過。但是比起真正底層百姓,方家的日子,還是他們不敢奢望的。

  但是方家僅僅繼承方國珍一點點余蔭。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的。他不愿意看到方家子孫,今后混在農民之中混日子。作為一家之主,作為父親,方關能為方家做的事情很少。

  今日是他最好的機會。

  方關說道;“而今萬事俱備,只有一件事情,將士們還有一些猶豫。”

  何夕說道:“你盡管說來。”

  方關說道:“大人,這一次探索未知的航道,到底會發生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但是想來定然會有傷亡的。船隊大多數人,都是海上討生活的,生生死死的,也不在乎。”

  “只是家里面?”

  何夕大手一揮說道:“你放心就是了。凡是死在海上的人。家中都會有撫恤,最少會讓他們將孩子養大。當官的都有蔭庇,我會供子嗣讀書,直到成年的。”

  方關說道:“如果回不來?不知生死?”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這其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怎么保證方關不會像徐福一樣?不過片刻之后,何夕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真正深刻理解大明人。就知道這個想法是多么可笑。

  給所有大明人一個問卷,他們最想要生活的地方,一定在大明境內。或許換一個城市而已。因為所有大明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天下最繁華的城市,都是在大明。

  傻子才會離開大明,去蠻荒之地的。

  方關除非沒有選擇,是決計不會滯留海外的,更不要說,中國人的執念之中,還有落葉歸根的想法。方關死都想死在大明。怎么會不回來了?那定然是不可抗力。

  遇見這樣的事情,也沒有什么好說的。

  何夕說道:“我希望平安無事。但是如果從此斷絕消息,那就按照死亡來處理。我不會讓你們有后顧之憂,所有事情都交給我了。”

  方關說道;“下官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方關抬頭看看天色,說道:“時辰正好,祭拜過媽祖,就要出港了。”

  在何夕的帶領之下,所有出航的人員在媽祖娘娘面前上香,祈求保佑。然后帶上媽祖娘娘廟里面的護身符,還有人取了小罐子,挖了故鄉的土。陸續上船。揚帆而去了。

  何夕馬不停蹄地爬上了港口附近的小山峰上,遠遠地看著這些船只張開硬帆駛向未知的旅行,知道看不見了,這才停了下來。隨即掃過四周。看到腳下的小山。

  其實這所謂的小山,并不算高。只是算是一個小高坡,但已經是碼頭周圍最高的地方了。

  何夕說道;“傳令下去,就在這里建燈塔吧。”

  何夕本來想說通朱元璋,用行政命令讓沿海所有地方都修建燈塔。作為航海的基礎設施。但是何夕細細研究過,發現不行。因為燈塔的選址都是很有講究的。如果航海不能深入人心的話,這燈塔也是擺設而已。

  而且一刀切的命令,在執行層面會變成什么樣子,誰也不好說。

  更不要說,如果上面下令修建燈塔,這費用也不好辦。畢竟沿海數千燈塔,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朝廷不是沒有錢,但是朱元璋也不會想將錢花在這上面。

  何夕只好先在需要的地方設立燈塔。然后擴散開來,只要海上貿易足夠頻繁,他稍稍吹吹風就足夠讓下面修建燈塔了。而且不用朝廷撥款。

  何夕送走了方關,他明天還要送走,方鳴謙。

  方鳴謙的船隊,要向北航行,通過對馬海峽之后,一路向北,穿越白令海峽,到北美洲。是所有航線之中最短的。但是細細分析,也不是好走的。畢竟臨近北極圈,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何夕也不確定。

  何夕剛剛忙完之后,就收到了朱元璋的密信。同時也有給安慶公主的。

  朱元璋在很多事情上并不隱瞞何夕,甚至還給何夕分析得清清楚楚的。帶有幾分教學的成分。其實朱元璋帶學生的能力,也不算太差勁。就好像陸仲亨軍事很多東西,都是朱元璋耳提面授的。陸仲亨資質如此。而且他本身也不愛學習。故而,這輩子的成就也就定型了。打打殺殺還行,其余都不行。

  不過,朱元璋登基之后,已經很少這樣做了。這也能看出來朱元璋對何夕的看重。

  朱元璋說明了讓何夕暫時離開東南沿海的原因,也說明了離開的理由,那就是北上,視察海運。并制定更好的海上運糧方案。畢竟大軍移兵遼東,這是幾年前就已經說定的事情。

  何夕要做出先期準備。

  海上運糧的效果越好,前線打仗就越好打。

  這是一個重要的任務。

  何夕這邊剛剛看完,還不等他想怎么辦的時候,安慶公主高興地來找何夕。說道:“你看,我就說了。父皇不會與我們爭這個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