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四章 北上遇倭
  第五十四章北上遇倭

  這幾日,何夕什么也沒有做。就是觀摩海運是如何運行的。

  經過數日的裝卸作業。一百多艘大船,終于裝滿了三十萬石糧食。在黃道吉日,專門拜過媽祖。從長江南下,先順勢東行出海。然后尋找黑水洋流,然后轉向向北。

  一路上,海天茫茫。除卻本綱其他幾艘船之外。其他船只,很少能看見。

  一百多艘船,看上卻不少。但是放在大海之上,幾乎是滄海一粟。何夕本來以為,一百多少船,還能保持隊形。但事實上,十艘船能保證在彼此目視的范圍之內,已經很不容易了。

  因為船與船靠得太近了。是容易出問題的。

  船與船如果同向而行。距離太近,因為兩船之間湍急的水流,會導致兩艘船失去控制。重重地撞擊在一起。

  當然了,如果說這船隊真的一點隊形也沒有。也是不對的。大抵上是一字長蛇陣,以十船為一綱,首尾相接。魚貫而行。

  正因為如此,視覺上很難看到前面,或者后面的船只。而且綱與綱之間,也是有距離的。于是,大部分船只只能看見自己前后的就艘船,或者本綱的船只。

  而且順著洋流的航線,更是看不見陸地的。

  讓人感覺,置身于天地之間。猶如一浮木而已。

  而且從福建到澎湖,從澎湖到臺灣,其實很近的,一般一晝夜,就能靠岸。而從長江口到遼東,即便是順風順水,也要十日上下。與何夕在東南海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這一日,何夕圍繞著座船走了一圈,算是散步。看著單調而壯闊的海洋。心中有些感覺無趣。

  不過,他也知道,在海上風平浪靜,無趣就無趣一些吧。

  “何老弟,你來了?”張赫說道。

  張赫此刻在整艘船最重要的船艙之中,也是最開闊的船艙之中,最前是船舵,后面一張大木桌子上,木頭桌子上面釘著一幅海圖。何夕已經看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每看一次,都有一種不知道該說什么的感覺。

  這圖上,標示得很詳細。

  比如海岸上的標記物,還有海中的標記物。比如礁石。用以確定船只的位置。還有也是最重要的,是天上的標志物,也就是牽星定位。詳細標記了天上星辰的角度,位置。

  可以說,從這些點上來說,連成一道航線,完全沒有問題。

  但問題是,這一道航線是對的。但是整張海圖大多數地方,都是錯的。山東半島,朝-鮮半島。等很多地方,還有島嶼,都是完全扭曲的。真不知道是用什么畫的。

  當然了,何夕也知道,比起后世用飛機衛星測繪的地圖。這個時代的地圖自然是遠遠不如的。但是能精確到這個地步的地圖,已經算不錯了。

  不過,更讓何夕有些出戲的是后面。用屏風擋住的一個八卦臺。八卦臺中間,有一個凹陷。此刻中間裝滿了水。水中還有一個鐵質魚作為標記。沒錯,這就是指南針。

  何夕充分肯定他的作用。但是這種充滿神秘感覺的擺設。以及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使用方式。恨不得每一次使用,口中都道:“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云云。

  不過,這的確是大明的現狀。

  不能不承認,中國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其實很多生活之中積累出的經驗。都是很科學的。但唯獨沒有科學的解釋。還有一套自己能夠自圓其說的理論。

  這一套理論,在很多時候,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中醫,中醫很多理論,寒熱,陰陽,五行,補下。等很多理論,與這些風水玄學的理論,是相通的。但是他偏偏有用。這就很尷尬了。

  何夕也有一些尷尬。

  面對這樣的場景,他正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外面傳來驚呼之聲,說道:“大人,前面有情況。”

  何夕立即跑了出去。看著高高桅桿上的瞭望手,指著前面。何夕立即掏出自己的手機,用袖子遮掩住,只露出攝像頭,向遠處調焦拍照。這也是何夕在海上才琢磨出的玩法。

  其實,并非沒有望遠鏡。雖然沒有無色透明的玻璃。但是無色透明的水晶還是有的。

  成本問題,在單只望遠鏡上,不做考慮。

  但是由于技術問題,何夕覺得這種倍率比較低的望遠鏡。甚至比不上,男宿舍偷看女宿舍的望遠鏡好用。更不用手機自帶長焦功能。

  很快,何夕就發現前面有什么不一樣。

  有一道狼煙沖天而起。

  是警訊。

  不用何夕吩咐。這一綱十幾艘船,在張赫的指揮之下,就升帆加速沖了上去。

  望山跑死馬,海上追逐戰,看似激烈,但其實節奏并不快。從發現警訊,到他們這些船只趕到,其實過了大半個小時。隨著船只追上去,何夕遠遠看上去,有一些小船。圍繞著前面一艘糧船。

  只是這些小船,與運糧的大船。就好像幾只獵犬,圍繞著一頭大象一般。大船上時不時發出幾聲轟鳴。而十幾艘小船徘徊不去。同一綱的幾艘船,也漸漸靠攏。

  等這些小船看見船隊后面追過來。幾聲尖銳的聲音。從氣息上。不像是中原的樂器。這些十幾艘船,才遠離了這艘船。緩緩地退去了。

  張赫臉色有些難看,換乘小艇,登上了剛剛被包圍的大船。何夕一并隨行。

  張赫一番巡視,發現死了七八個人。都是被長箭給射死的。還有兩人掉進大海之中,此刻再也找不到了。

  張赫也只能安慰一下眾人,宣布對死者的補償。安撫軍心之后,就再次回到自己的船上。

  剛剛張赫做事的時候,何夕沒有說過話,此刻靜下來了。何夕說道:“剛剛那些人是什么人?”

  張赫說道:“就是所謂之倭寇。”

  何夕說道:“所謂之倭寇?”

  張赫沉默片刻,說道:“我在洪武初年鎮守東南,大明海疆從南到北,都混過。倭寇之中,自然是有倭人的。但是中國人。朝-鮮人,甚至女真人。南洋人。何嘗少了?倭人未必是頭目。只是,大明初定,萬象更新。難道要說朝廷逼著百姓入海為寇,多不好聽。”

  “倭寇,也就倭寇了。”

  何夕聽了張赫的話,其實也明白。海盜是最容易國際化的團隊。為了海上討生活,什么樣的人不能合作。說到底,都是一些亡命徒。

  就好像梁道明,陳祖義,他們麾下難道沒有倭人嗎?日本足利家對日本控制不夠,有很多日本武士在本土待不下去。這些職業武士,除卻戰斗與殺人。什么都不會,只能在海上吃這一口飯。

  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要知道在德川家閉關鎖國之時,整個東南亞就好像華人街一樣,也有很多日本人的定居地,數量相當不少,這些地方很多都經營數百年了。他們是從哪里來的?

  既然大明朝廷將這些人定義為倭寇,那只能是倭寇了。

  何夕也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說道:“對于這些倭寇,難道就這樣算了?”

  張赫說道:“那怎么樣?去追殺?”不等何夕回答,他就自己回答道:“那是不成的。我的首要任務,是將這一批糧食平安到遼東,而不是去剿滅倭寇。”

  “而且。”張赫的臉上有一絲落寂,說道:“海上的倭寇,也好,海盜也好。其實是剿滅不完的。只要海上有利益在,這樣的人就是殺不完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