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六章 李善長的回應
  第八十六章李善長的回應

  不知道李善長是真老了。還是在裝糊涂,他似乎并沒有想到朱元璋為什么帶他北巡。

  李善長顫顫巍巍地說道:“老臣要辜負陛下了,老臣眼睛不好用了,眼前一片昏花。連這南京城都看不真切。就是跟隨陛下北巡,也不過做做樣子而已。”

  “怎么你不愿意北巡?”朱元璋說道。

  在朱元璋看來,別人或許可能糊涂,但是李善長決計不會糊涂,不過是在倚老賣老而已。

  李善長年紀大了。又是他欽定的開國第一功臣。殺了李善長,是給朱元璋自己身上潑臟水。等李善長自己老死,是最好的辦法。歷史上朱元璋就是這樣想。但是等啊等,等得太子都死,朱元璋更是一場大病,差點沒有救過來。

  這才醒悟。有些人等不到他死的。

  而今朱元璋讀過歷史。他知道,李善長壽命很長。最少再活數年是沒有絲毫問題的。所以,這一次在北巡之中,朱元璋一定要將這個問題解決掉。

  當然了,這個解決,未必是要了李善長的命。

  而是李善長愿意心甘情愿地配合朱元璋大政。

  朱元璋還是愿意善始善終的。

  當然了,敬酒不吃,那就吃罰酒吧。

  旅途勞頓。大病不起,也很正常。畢竟八十多歲的人了。什么情況下死,都是很正常的。

  李善長說道:“陛下召喚,老臣哪敢啊?只是老胳膊老腿的。擔心旅途上一旦生病,反而誤了陛下的興致。”

  朱元璋說道:“你放心便是,這一次朕帶了戴神醫隨行,大部分都是走水路。不會出什么問題的。”

  雖然說,此時運河并沒有修好。但是明代所謂的運河,其實工程量也不大。成祖年間,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修好。那自然不是開通京杭。而是在元代的基礎上進行修繕而已。

  而從揚州到京師,是有一些路段不通。但是也不過一兩百里而已。而且朱元璋也不是完全循著運河走,這幾百里根本不成問題,運河在北邊是借用衛河的河道。而在揚州淮安一段,是吳越時期就已經開始修建的運河。更是沒有問題。

  所以,這一路大半是水路。

  李善長說道;“多謝陛下愛護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朱元璋看著李善長,一些話在心中醞釀,最終沒有說出口。他不相信李善長沒有聽明白他的話里的含義,只是不想回應而已。只是朱元璋也不能將話說明白。

  因為一旦話說明白,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李善長也必須選一個,生與死。

  朱元璋不想在南京殺李善長,還有一個阻礙,就是馬皇后。

  馬皇后而今還活著,更是以養生為主。不再關心其他的事情了。不過,馬皇后心善,當初就在朱元璋的暴脾氣之下,救了很多大臣。李善長作為功臣之首。馬皇后更不愿意讓朱元璋有了這樣的污名。

  朱元璋見李善長不回應,心中冷笑一聲,暗道;“不著急。”于是面色帶笑,與李善長談起了舊事。這一條河道是誰修的。他現在怎么樣了。那片城垣是誰建的。當今攻南京的時候,先打的哪里,先登的是誰?

  云云。

  說起這些陳年舊事,君臣兩人似乎一下子有了共同的話題。回憶起之前的崢嶸歲月,更有無限感慨。

  正如朱元璋所想,李善長老了。但還沒有糊涂,或許朱元璋剛剛開頭的時候,李善長沒有揣測出用意,但是后來也明白了。只是,明白了又怎么樣?李善長就不是想臨終還捧朱元璋的臭腳。

  人到六十古來稀,他都八十了。還不能活個隨心所欲嗎?讓朱重八知道,老子就是不想,不愿意,再給你低這個頭,你有本事咬我啊?

  即便是尋常百姓,活到八十,也是人瑞了。李善長更是開國第一功臣。活到這一把歲數了。朱元璋真下手殺了。今后朱元璋的面子,就洗不干凈了。李善長再怎么想,也覺得朱元璋得不償失。

  朱元璋年紀也大了。都六十了。這個年紀的人。難道不想一下身后之名嗎?

  于是,就裝起糊涂來。

  就有了現在這個局面。

  只可惜,李善長兩輩子都不了解朱元璋。

  ------

  隨著朱元璋北巡,一道道命令飛向北方。就是令各地地方官迎接圣駕的命令。畢竟朱元璋一行人有數萬之多。雖然也攜帶了不少糧草。但是大部分還需要地方供給。

  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甚至不比一次征戰容易。

  自然要提前打招呼了。

  行程什么都安排到某一天了。

  而何夕在遼東也接到了命令。

  要何夕在九月在遼東接見。

  何夕吃驚之余,也覺得理所當然。

  在大清丈開始之后,何夕通過種種渠道了解南方的事情,內心之中有很多想法,想與朱元璋溝通一下。同樣,朱元璋估計也有很多想問何夕的地方。

  這一次朱元璋北巡,一定會見他。

  不過,何夕覺得很有可能是他去北平見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居然想來遼東。

  黃子澄也很激動,說道;“老師,我們這就布置接駕事宜。”

  何夕搖搖頭說道;“不用。等到時候再說。最重要的不是接駕,而是遼東的情況一定要穩定下來,陛下想看的不是排場有多大。而今遼東而今的成就。”

  黃子澄知道何夕是朱元璋的寵臣。要比自己更了解朱元璋。聽何夕的應該沒有什么錯的。心中雖然有一些疑慮。但還是說道:“是。”

  何夕沉思了一會兒,將遼東紡織廠的計劃書拿了過來。

  數千熟練的女工,已經工理學院成熟新紡織機設計方案。不管是木材,還是鐵料,乃至于人工遼東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原材料的。當然了。完全讓這個紡織廠吃飽。一兩年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在的原料支撐生產一兩個月,應該是可以的。

  更不要說,新環境,新場地,新技術,再加上人員心理疏導等等。前一段時間,生產效率上不去也是正常的。

  但是何夕依然準備,將這個遼東紡織廠作為他給朱元璋的答卷。鋼鐵產業對民生的帶動,是有。但是不多。對其他產業影響巨大。有足夠的鐵料。遼東紡織廠僅僅是其一,要知道高麗紙也是大名鼎鼎的。在中國頂級紙張之中,也算是有名頭的。

  特別是佛經上,用得很多。

  這一次,何夕將高麗的工匠一網打盡,高麗紙的工藝,更是很明了的。結合江南造紙技術,還遼東這么多的木材。自然也要有造紙廠等等。

  不過,何夕辦的場都要真正符合工業生產的要素,故而,造紙技術也需要進行研究。將原本手工藝生產轉化為工業生產。研究很多新的機器。這需要時間。而今能讓朱元璋立即看到的只有紡織廠了。

  何夕正準備將心思放在紡織廠上,在朱元璋來之前,將紡織廠全部問題弄清楚。他忽然接到一封書信,是從高麗前線而來的。藍玉所寫。

  在書信之中。藍玉先寒暄了一陣子,將高麗戰事一筆帶過。

  畢竟日本的國情在,幕府想要出兵,也不會直接出兵,足利義滿也想壓壓九州諸侯。于是,正選大義,大友,阿蘇等幾個大名之中選出一個,主導高麗攻略。

  所以,日本的援軍很慢的。

  反正日本援軍不來,藍玉也不會動手的。藍玉更多將精力放在對占領區的清理,學著何夕沒收豪族田產,放奴婢,授田。不過藍玉做事,要比何夕粗糙很多。

  何夕當初在平城做的時候,就沒有少殺人。畢竟利益所在,不見血根本不行。而藍玉殺得更多。

  簡直腥風血雨,甚至何夕覺得,如果沒有他要求藍玉遷徙高麗百姓。藍玉殺的只會更多,更猛。

  不過,何夕看到最后,忽然激動地站起來,說道:“什么?方鳴謙回來了?”

  方鳴謙是誰?是當初派出探險的三支船隊之中一個。他的航道是沿著大陸北上,通過白令海峽去美洲。也是所有航線之中最容易實現的一個。但是從洪武十六年到而今,好幾年沒有消息。讓人很是擔憂。

  而今終于有消息了。

  何夕怎么能不激動,他甚至有一種立即去高麗去見方鳴謙的想法。想知道玉米,土豆,這些高產作物,有沒有弄過來。只是他實在脫不開身。立即給藍玉寫一封書信。

  請藍玉將方鳴謙一行。立即送到遼東過來。

  甚至何夕覺得,朱元璋也會見他們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