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九十三章何夕的計劃
  第九十三章何夕的計劃

  國內的事情,總是要比國外麻煩的。

  對國外,何夕不用在乎,大量工業品傾銷帶來的后果。因為不歸大明管,甚至真出了問題,還是大明介入的絕佳機會。至于國內真出了事情,卻是大事了。

  何夕都無法掌控的大事了。

  而且造一支船隊,各方面籌備都已經足夠了。

  木材,遼東有足夠的木材儲備,之前也解釋過。就大木而言,價格已經開始下滑了。這也降低了成本。

  技術,雖然說,新船型需要設計。但問題是這個時代,所謂的船型,也不過是很多工匠口口相傳的。與工理書院的學生們,對原本福船,廣船,沙船等船只進行拆解,根據各種計算,再加上水池實驗出來的船只。不敢保證一定很好用。但是想出大紕漏也很難。

  而且面對海洋遲早有這么一日。

  所以,船只上用的各種布匹,也是很重要的一項。

  只是這一件事情,何夕需要與傅友德商議一下,何夕也不知道該如何給劉璟解釋,才能讓劉璟明白,需要用上百萬兩,乃至于更多軍費,打造出一支,龐大的,一次能投送數萬人,甚至更多軍隊的船隊。

  就規格而論,與鄭和船隊的規模相差不大。

  只是何夕發現,他更難解釋的是,為什么一定要軍費花光?

  這涉及的問題更難以說明白。

  黃子澄見狀,說道:“這是對日作戰的需要,大軍十幾萬渡海登陸,所需要的船只數量很多,而今造船用的木頭,鐵料都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反而是其他方面。整個大明,所有產業之中,唯獨棉花缺少。而且缺少最多。甚至去年,整個北方棉花價格,都被我們抬高了。從外面收購的話,花費太大了。是以,最后能在遼東本地自給自足。”

  劉璟看了何夕一眼,他對軍事上,并不是一點也不懂的,對于這個說法,他沒有深究,說道:“大人,棉花最傷田,特別是連續種棉花。而今剛剛開荒的土地,正是養田的時候,大規模種植棉花的話,下官恐怕------”

  不同的農作物對土地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何夕對這上面的事情,其實并不是太清楚的。

  不過,劉璟既然這么說了,應該是真的。

  何夕沉吟片刻,說道:“兩項其害取其輕,盡可能多種棉花。”

  何夕心中越發生起對農業機械的渴望。沒有足夠農業機械,種田對人力的需要始終都在,而人力是最難提升的。一個人要成長起來,最少有十五年。何夕哪里有那么多事情可等。

  劉璟說道:“下官遵命。”

  何夕暗暗松了一口氣,說道:“劉大人,你且坐下吧。下面由黃子澄來講。”

  “是。”黃子澄說道:“以大人的意思,這六百多萬銀子的去處已經有了,首先,糧食囤積遼東,高麗等倉庫,充當軍糧,并撥出一筆銀子,從南洋采購糧食,具體數目還要再定。其次,銀子全部投入銀號之中,并將銀號改為遼東銀行,負責銀兩的儲備,銀票,以及各種票據的管理。在整個遼東,高麗地界。只需使用銀票。客商進入遼東需要再銀行換成銀票。離開的時候,可以帶走。”

  至于銀票的發行量,何夕沒有說。黃子澄也沒有說。

  在何夕看來,原本銀號之中,就有近百萬兩銀子,再加上這一次撥款。何夕覺得總計一千多萬兩的銀票,都能開出來。之前透支的銀票,這一次算是回歸到正常范圍了。

  至于更大杠桿,何夕還是不敢亂來的。一方面,大明到底不比后世,很多地方都是原始社會。沒有社會基礎。什么幾十上倍的上百倍的杠桿。那是找死,另外一方面,在何夕看來銀票太重要了。

  是何夕準備代替大明寶鈔的體系,在這一件事情,寧肯謹慎不犯錯。也不敢搞出事情來。

  這一點就含糊其辭了。

  這一點,吳高是一點也沒有感覺,但是劉璟家學淵源,他看出這里面有重要的信息隱藏。但是他很懂事。對于不關他的事情的。不怎么關注。

  黃子澄說道:“在擴大生產上,準備擴建旅順造船廠,修建萬料大船。這一點沒有問題。還有軍械,十幾萬人盔甲武器,火器,各式火炮。這也沒有問題。甚至存貨都足夠用了。最大的問題是,戰船大炮,以大人的意思,想要射程五里以上的重炮。這是整個大明最大的火炮。這一點,需要一些時間。”

  “各方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棉花了。其他的生產都沒有問題。”

  劉璟說道:“棉花我只能盡力而為。”

  何夕說道:“這樣吧,今年冬天,給各大商號去信,訂明年的棉花。多多益善。”

  吳高聽了半天,說道:“大人,我如果沒有估計錯誤的話,雖然不知道,你要造的船隊有多大的規模,要增加多少人員,但是依舊花不完這么多錢吧。”

  何夕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因為軍械是朝廷內部定價。可以說,最富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對外能翻上十倍,對內,幾乎是白菜價。就好像盔甲,大明的盔甲,放在日本就是傳家寶級別的。但是朝廷內部,最多十兩銀子一副,甚至,很多精銳軍隊,鎧甲裝備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一百了。也就是有大量備用甲胄。

  這不僅僅是一個個例。

  如果何夕要造的火炮,從射程威力上來說,已經是對標后世的紅夷大炮了。何夕不知道紅夷大炮的具體性能。甚至在某些要求上,比紅夷大炮更好。但是即便如此,如此先進的武器是鎮國之寶。

  對外數千兩一門,都不是問題。反正葡萄牙人給大明賣火炮的時候,就是這樣的。

  但是對大明軍隊,不過材料成本再加上工匠的賞錢,再加一點利潤而已。五六百兩一門。最高了。

  當然了,一支何夕想要的船隊,這種大炮當最少要上百門之多,這也是一筆大錢。但是也不可能將軍費花干凈的。

  這也是何夕為什么注重棉花的原因。

  因為軍械方面的產能,增長空間有限,即便是大明瘋狂對全世界開戰。以而今大明的武備,也是綽綽有余的。大明周圍的國家,包括日本在內,面對數以百萬萬計的鐵甲,數以千計大炮,數以百計的戰船。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但是棉花不一樣。

  紡織能力是可以隨時從軍用轉為民用的。棉花作為第一種世界經濟物種,影響了數百年全球化的變動,并不是沒有原因的。何夕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紡織業的潛力最大。

  其他的產業潛力也不小。比如榨油業,由大豆榨油,造紙業,等等。都沒有紡織業的潛力大。

  不過,吳高說的對。何夕說道:“江陰侯說的對,”何夕對黃子澄點點頭,說道:“接著說。”

  黃子澄說道:“這里有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修建,營口,旅順,江華島,等沿岸十八座城池與港口,以及附屬的設備。被準備在日本修建三到五座城池。”

  何夕想來想去,決定放大招。那就是基礎建設。

  吳高說道:“這不好吧。高麗新定之地,征召頻繁,是會讓下面人造反的。不利于東征。”

  其實吳高也是有所指的,那就是從高麗遷徙過來的這么多人丁。自古以來這種強制遷徙,都會給百姓帶來極大的痛苦。更不要說,而今還要修建城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