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零八章瞿能
  第一百零八章瞿能

  不過,有一個人心中卻很是欣慰。

  這個人是何夕。

  何夕對東勝衛的經營規模,而今東勝衛的現狀。心中都很有成就感。因為這是他改變歷史的結果。

  或者,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很尋常的事情。

  因為大明開國以來,最重屯耕,大量土地都是衛所開墾出來。甚至有人說大明衛所土地占據了總土地面積的一半。總之,對于很多將領來說,打仗固然在行,但是屯耕,經營地方,也很在行的。

  很多老將都有這樣的經歷,瞿能也有這個能力。如果歷史沒有變化的話,而今的瞿能就在四川都司的位置上,進攻土司,并設立屯田,數年招徠百姓數十萬。都安居樂業,可見其能。

  而瞿能在四川能做到,換了地方也能做到。

  唯一的區別是,大明南北的人口差異,北方人口有沒有南方人口的三分之一,都不好說。也幸好。河套地區距離大明北方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就是山西。才能有多余的人口。也有很多,跟隨北元退到草原的各族人,因為連年作戰,而今的漠北早已不是元代,貧盡江南,富夸漠北的漠北。自然也養不了那么多人。整個洪武年間,一直有人南逃。

  瞿能自然從這上面下手。招徠了很多人手。

  但也僅此而已。北方的人口潛力,是根本不能與南方相比的。所以,瞿能在這上面的成就,也受到了限制。

  瞿能自然也不甘心屯田。一來,河套地區的農業潛力還是有限的。二來,功名要在馬上取。今日,自然要北伐。對瞿能來說,也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大明對蒙古的戰略形勢,就是左右兩臂突出,一臂自然是遼東,一臂卻是河套。河套地區距離瀚海非常近,雖然瀚海難渡,但問題是,自古以來,瀚海還是有一些通道的。

  其中一條自古相傳,也算是比較成熟的,就是在河套北邊。所以,北出河套,直撲漠北,也是北伐的一條路線。當然了,還有一條更西,那就是從甘肅北上漠北。甚至漢代對匈奴的左右兩臂,就是甘肅與遼東。

  而現在的甘肅,人口稀少。近乎沒有。更不要說土地荒漠化,玉門關幾乎被沙子淹沒了。當年說不能走,有些太絕對了。但是困難幾倍于古代。特別是在支持大軍遠征上。

  故而,從甘肅出兵,已經被所有將領放棄了。

  而今局能敢請先鋒,并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在河套籌備的一切物資,與遼東自然是無法相比的,特別是糧食。遼東可以通過海運從南方轉運大量糧食。而河套是做不到,不說別的。就算是河套能依賴的黃河水道,也有太多不能通航的地方了。

  只是,軍中做事,沒有朝廷那么多彎彎繞。很多事情都是爭來的。不爭,上面怎么能知道你。不搶打仗的機會,怎么可能落在自己頭上。特別是對于靠山不太硬的瞿能來說。自然要抓住機會。

  上面答應不答應是一回事,但是你有沒有主動爭取,或者向上面表明自己敢戰,能戰,請戰的態度,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瞿能甚至沒有什么想法?只是想給太子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讓太子知道,天地之間,尚有瞿能在。

  他卻不知道,太子早就知道他了。

  太子說道:“北伐之事,不是你該說的。還是好好說說東勝衛的情況。”

  瞿能只能答應一聲,隨即細細說明東勝衛的具體情況,甚至拿出一幅地圖來。將各衛所的位置,田產,將官,士卒的數量,養馬地,一一指明,似乎數百里山河,千里草原,皆在瞿能目中。

  太子心中歡喜,暗道:“不錯。真的不錯。有名將之姿,可堪造就。要不,真讓他領兵去一趟漠北吧。”

  太子對于馮勝的計劃是比較認可的。畢竟出兵打仗,并不是一聲令下就可以的。要考慮很多問題,糧食的運輸,行軍的路線等等。大軍從北平而山西,從山西而河套,從河套越過瀚海,然后要在漠北草原上,與韃子捉迷藏,想想就知道其中耗費之大。勝過遼東十倍,也就是走遼東能維持百萬之眾的物資,走河套,能維持十萬就不錯了。

  這還是粗粗估算,具體詳細核算,甚至有可能更讓人吃驚。

  更不要說。現在已經可以確定,元朝的王廷在東蒙古,而不在西蒙古。東蒙古殘部,大多是蒙古東道諸王之后,他們這些人與元朝忽必烈一脈,是有些恩怨情仇的。但是東道諸王還有很多姓孛兒只斤。所以尚可信任。但是西蒙古這邊,瓦剌崛起,現在瓦剌各部之中,可沒有姓孛兒只斤的。瓦剌在蒙古強盛的事情,在黃金貴族們看來,不過是林中人,雜種。

  從這種稱呼就可以看出來,雙方在很多事情上,絕不友好。

  這也是為什么元廷在東不在西。

  雖然瓦剌后來給大明帶來深重的災難,但是而今瓦剌與大明之間的仇恨并不深。瓦剌與大明都沒有怎么正面作戰過。雙方第一次大戰,就是永樂北伐,一戰擊潰瓦剌三萬精銳。

  從這個角度來看,從河套出發北伐,也是毫無道理可言的。

  不過,太子的思考角度卻不一樣。

  那就是從培養將才的角度來看。

  靖難之戰,給了太子很大的影響,有些能放開消除釋然了。但是有些卻不能。比如,太子擔心麾下沒有足夠信任的將才。瞿能就入了太子的眼。太子想來山西行都司既然有一些能力與家底,不如讓瞿能挑選其中精銳,帶騎兵翻越瀚海,去漠北走一圈。

  瞿能在漠北建立多大的功業。只需要一件就行。瞿能能從這一次軍事行動之中吸取經驗。將來能代替這些老將們。

  至于一兩萬騎兵突入漠北的危險。太子并不是很在意。

  一方面太子從馮勝的交流之中,也認可馮勝的觀點。以現在蒙古人的能力,想成建制吃下明軍數萬精銳,幾乎不可能。所以,即便打了敗仗,損失也不少。但是全軍覆沒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永樂朝最大的敗仗,飲馬河之役,成建制損失數千人。以及讓上下震怒。而明朝軍力遠勝于前。萬余騎兵北上,更不可能損失太大。

  另外一方面,這萬余騎兵真的全軍覆沒了。不過山西行都司元氣大傷而已。對大明的損失并不大。太子損失得起,而且太子覺得以瞿能之能。不至于此。

  而瞿能此去,不論勝負,只要不死,就能迅速成長起來。

  很多將領,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當然了,這些事情,太子現在是不會說的。他為瞿能如此,自然要惹人眼紅的。他今日僅僅想讓瞿能在所有人面前亮個相而已。

  太子細細聽瞿能說,說得差不多了。揮手讓瞿能下去。于是,又分別指名,山西都司,陜西都司,大寧都司,北平都司,等將領一一說明情況,軍中可戰兵馬多少,存糧多少,戰馬多少,立即出兵的話,能調用多少人馬等等。

  只是,他們在太子面前可不是那么好過關的。

  太子在打仗上,或許有些欠缺,但是總理朝政多年,在庶務上,十分精通。來之前也做過功課了。對各地的數目都有了解,這種情況下,或許那些積年老吏,才能在太子面前弄虛作假,而不被發現。

  至于這些將領,想都不用想了。

  一陣問答下來,讓很多將領冷汗直冒。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