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二十一章天元帝的心思
  第一百二十一章天元帝的心思

  天元帝與脫因帖木兒商議了很多事情。最后起身送走了脫因帖木兒,并且準備數日之后,召開大會,宣布對脫因帖木兒一切任命。

  而后天元帝又召見了丞相,蠻子海牙。

  天元帝對脫因帖木兒與蠻子海牙不一樣。

  元朝用人最重跟腳。可以這個潛規則,到了現在也沒有改變。脫因帖木兒的跟腳就在汝陽王,在王保保。而蠻子海牙就大大不如了。他祖上也是官員。但是他們的名字拎出來,大多數人都不認識。

  蠻子海牙雖然也有一些私兵,但是規模完全不能與脫因帖木兒比。也是因為天元帝的支持,蠻子海牙才有今天。

  所以,天元帝即便暗中如何對付脫因帖木兒,但是在面對脫因帖木兒的時候,也要留幾分客氣。但是對蠻子海牙就不一樣了。

  天元帝先將他與脫因帖木兒談話告訴了蠻子海牙,問道:“你怎么看?”

  蠻子海牙心中暗道:“我能怎么看?”

  脫因帖木兒有在天元帝面前說不的權力。但是蠻子海牙沒有。蠻子海牙只能順著天元帝的心思去說,他嘆息一聲說道:“不是老臣詆毀太師,實在是太師的方略,其實就是帶著朝廷轟轟烈烈地去死,死易活難。求死誰不會啊,將而今的局面維持下去。才是最難的。不說別的。就太師的征召令,或許能得一二十萬大軍。但是能維持三個月就不錯。到時候怎么辦?”

  “為大事,沖動不得。”

  蠻子海牙說的有道理看嗎?太有道理了。蒙古人固然能夠人人皆兵。但是后勤是一個極大的問題。也是脫因帖木兒方略的毛病。脫因帖木兒是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元廷最大的軍事潛力,至于其他的。根本不在意。

  在脫因帖木兒看來,大元還有沒有三個月后都不好說。

  天元帝說道:“哎。太師老了。有些疏漏也是很正常的。不過,而今太師統領全軍,萬不可詆毀,你這話,在這里說說就行了。出了門,可不能說。”

  蠻子海牙說道:“老臣明白。”這個時候,蠻子海牙也弄清楚天元帝的想法了。說白了,天元帝其實不想打的。他希望用其他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是這不是脫因帖木兒能提供的方案。

  蠻子海牙說道:“老臣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講。”天元帝說道。

  蠻子海牙說道:“我朝已經到了如此處境,一唯用強,恐怕不是上策,勾踐臥薪嘗膽,才有越國復興之日,而今我們要做的,就是戒急用忍,用盡一切辦法,休養生息,以求再舉,而不是與明人大戰。臣請陛下不顧污名,用心此事。這才保全朝廷之道。”

  天元帝對蠻子海牙的寵信,不是沒有道理的。天元帝稍稍一暗示。蠻子海牙就將臺階送上了。天元帝說道:“大膽,朕向明人請和,傳出去了,如何面對天下人?”

  主要說的是,這事情傳出去了,該怎么收場。而不是別的。

  蠻子海牙內心之中嘆息一聲,知道該怎么做了。他立即跪在地面上,說道:“請陛下放心,此事如果泄露,都是老臣一人之過,與陛下無關。”

  元朝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依然擺著自己的臭架子不放。不過,很多人都認清了現實,即便是最強硬的一派,如脫因帖木兒,對于如何能與明朝達成長久的和平,也是舉雙手雙腳贊同。

  但問題是,脫因帖木兒看得太清楚了。這根本不可能。

  因為這關乎朝廷的正統性。

  所以,他才不怎么提議和的事情。提了也沒有用,不過是白白被羞辱一番,更動搖軍心士氣。

  天元帝說道:“你覺得該怎么談?”

  蠻子海牙說道:“老臣覺得,不管怎么談,有一條,絕對不會沒有的。”

  天元帝說道:“那一條。”

  蠻子海牙說道:“去帝號。稱臣。”

  天元帝沉默了好一陣子,他撫摸著自己身邊褪色的龍椅,嘆息一聲,說道:“罷罷罷,要虛名有何用?”

  其實這虛名還是有用的。

  正因為這個虛名,他才是草原共主,雖然而今并沒有多少實力。不能掌控草原群雄。但是這個名分依然是一柄利器,只要有了實力,就能統一草原的利器。

  當然了,這個名分也有弊端。

  如果不是這個名分在,大明為什么會追著他打。那種不惜打到天涯海角的氣勢,就是因為大元皇帝的虛名。

  一旦放棄這個名聲,固然,有議和成功的可能。但同時也放棄了,對偌大草原名義上的統治,甚至從此之后,連兀良哈這樣的部落,也不會聽元廷的招呼了。既然都稱臣。他們直接投靠大明不好嗎?

  為什么要一個投靠大明的元廷做中間商賺差價?

  只是,對天元帝來說,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蠻子海牙說道:“那戰事?”

  天元帝說道:“此非你可知,你只需派人去談便是了。戰場上的事情,全部交給太師了。”

  天元帝還是很清醒的。一手戰事,一手言和,能戰方能言和。即便和談,軍事上的行動也不能停止,甚至還要加強。

  ——

  元廷種種變化,何夕與燕王是不知道。

  燕王雖然想立即離開北平。但是事實證明。不可能的。

  何夕的身份地位,與太子的關系在,有很多人想見何夕,而且何夕與開海一派勛貴的關系密切,更何況,南京解縉與丁顯兩人的斗爭激烈,已經將很多士大夫給卷了進去了。

  對于開海這一件事情,利益相關,很多勛貴也很重視。

  自然要與何夕溝通。

  至于其他官場上的迎來送往,更是不能少了。

  最少何夕的地位還沒有到,可以不給任何人面子的地步。

  于是,即便何夕緊趕慢趕,花了近十日,才將在北平的事務處理完了。與燕王一起去營口。

  不過五日光景。他們已經到了營口。

  很多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航海也是如此。而今渤海已經成為最繁華的海灣之一,從天津到營口,更是最繁忙的路線,最主要的運輸原材料。棉花,麻料等等。然后從營口運輸商品回去。

  如棉布,麻布,豆油,紙張,木材等等。

  可以說,這個時代很多原材料都是土地里種出來的。遼東農業已經嚴重拖了遼東工業的后腿,可偏偏農業生產,并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擴充的。所以,遼東與北方之間貿易往來就非常頻繁了。

  雖然說,與南方比較,北方是地廣人稀,物產不豐,但是不管怎么說,北方這些省份,也有一千多萬人丁。大規模遷民屯耕開荒,也過去了十幾年了,早就進入收貨期了。

  朱元璋二十年的經營,還是有一些東西的。

  于是,何夕之前依靠南方海商供應原材料。但是這一段的時間,此消彼長之下,與北方的貿易反而更頻繁了。

  燕王并不知道其中的變化。

  反正他從天津上船到營口,在船上過了兩個晝夜。幾乎每天都能看見船只。讓他有一種,從天津到營口,船幾乎都挨著船了。

  這種情況,在南方一些繁忙的河流之中,其實很常見的。比如進入蘇州城的幾條河流,如果有幸在繁忙時節這些河流的船上,也能感受到,原來在大明,或許沒有堵車。但是堵船,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

  但是這種情況,在北方卻是很難出現的。

  燕王嘆息一聲,道:“何弟,要不你來幫我吧,將來你我聯手,橫掃西域,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