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三十章塞外來使
  第一百三十章塞外來使

  一個色目商人藏在人群之中,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隔著無數士兵看著何夕燕王一行人。

  這個色目人,就是元廷使臣。

  畢竟燕王一行人在,幾乎整個長春衛都拉出來警戒。尋常人只能遠遠地看著,根本無法靠近。

  色目商人在元代可是非常厲害的,阿合馬等權臣都是色目人出身。這或許是因為元朝先征服中亞的原因,色目商人在元朝中樞,還是地方都很被重視,形成了一個龐大群體。

  與元朝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在元朝退出中原之后,色目商人的勢力都已經煙消云散。而且朱元璋更是打擊色目商人。不允許色目商人族內通婚等等,不僅僅讓色目商人,連色目人都融入了中國,不復存在。

  但是蒙古這個,色目人還是存在。雖然已經不成一個勢力。

  甚至這個時候,元廷更信任色目人。

  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漢人已經紛紛背離元廷了。畢竟而今天下形勢已經很明顯。雖然有一些漢人,特別是那種一輩子都為元廷效力的漢人,已經是風燭殘年,自然不會改換門庭了。但是年輕能用的漢人,已經少之又少。能得元廷信任的漢人,更是少之又少。

  可以說,這也是元廷從一個中央王朝,重新演變成了游牧王朝的過程。

  元廷使臣心中暗道:“今日或許是一個機會。”

  他很明白丞相的交代,要秘密的談判,如果能達成自然最好,不能達成影響戰局。這種很理想的局面自然不太可能。但是也不能將事情鬧得太大。

  如果他找下面的人層層上報,什么保密都不大可能。能直接上層核心人士就好多了。

  而今就是最好的機會。直接接觸到燕王。

  ------

  長春衛大堂之中。

  燕王緩緩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說道:“這么說,韃子已經有動作了。”

  平安說道:“正是,以屬下的情報,韃子大征兵,號稱有三十萬之眾,更有數支騎兵,深入長春堡之南。自從本月以來,長春堡戰死三十五人。失蹤十三人。斬首一百零三級。這個數目已經遠遠超過往年了。”

  燕王陷入沉思之中。

  何夕說道:“燕王,欲速則不達。不如持重為之。”

  燕王說道:“如何持重為之。”

  何夕說道:“以韃子的底子,不要說征召三十萬人了。就是征召十萬人也不可能支持很長時間。避其鋒芒,擊其墮歸。”

  燕王沒有說話,一邊的平安眼神就有一絲變動。

  何夕明白,他這個計劃,平安都看不上眼。

  無他。何夕本質上,并不是戰場指揮官。他對千變萬化的戰事,只是做一個整體的把握。這個把握,就是砸錢,以本傷人。何夕在軍事上面的才能,與二戰時期的美軍差不多。

  使勁砸錢砸物資,盡可能用比較穩健的戰略。

  一般來說,只有不遇比何夕還富裕的對手。何夕是立于不敗之地的。而今有被大明體量更大,更富裕的國家嗎?自然是沒有的。所以何夕的打法,一般也沒有對手。

  不過是耗費大一些而已。

  這對何夕來說,那都不是事。

  何夕見過大場面的。那種一天之間,砸進數百億上千億美金的戰斗模式,何夕都見識過。而今明軍戰事,耗損大多在幾十萬兩,上百萬兩,根本不算什么。畢竟這代表的是以銀兩計價的物資。并不是銀兩本身。

  何夕手中銀子是比較缺乏的。但物資并不缺乏。軍用物資更加不缺乏。

  何夕的打法,也不能算錯。

  但是而今大明正是氣勢鼎盛,大部分將領想的都是功名馬上取。想要打仗,打勝仗。封妻蔭子。對蒙古人從來是,擔心蒙古人逃走,從不怕蒙古人起兵作戰。

  怎么能看得上何夕這種保守的辦法。

  果然,燕王笑道:“何弟你的辦法不錯。只是,天朝威震四海。靠的是手中長槍,跨下戰馬。強弓硬弩,而不是坐守。韃子不來則矣,來則必戰。我正愁沒有軍功。何弟有一件事情拜托你了。還請你幫幫忙。將我的燕王三衛快些運過來。”

  何夕說道:“這個沒有問題。”隨即何夕寫了一封手令。遞給身邊的人。燕王也寫了一封手令,同樣派人送回。

  燕王暗道:“只等燕王三衛到了。再加上長春衛,四位人馬,就是開戰之時。”

  其他軍隊的調動,是有些慢的。

  遼東的軍隊,要作為日本戰役的后備隊。故而這一次出征,沒有從遼東抽調的意思,而是從北平都司抽調。這自然比不上燕王三衛人馬,容易調動。所以還有好幾個衛所,此刻恐怕還沒有完成集結。

  想要加速,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下手。

  不過,燕王匆匆看過了長春衛,作為馮勝的心頭肉。長春衛的實力,不再沈陽三衛之下。而燕王三衛是燕王的親兵精銳。更是兵精糧足。將星云集。后世的靖難功臣,有相當一部分都在這三個衛之中。

  四個衛所兩萬余人,在燕王看來,足夠他與風燭殘年的蒙古人掰掰手腕了。

  “報。”忽然下面有人匯報道:“外面有人求見,說是韃子使臣。”

  燕王與何夕對視一眼。都看出彼此眼睛之中的詫異。他們都沒有想到,這個時候,會出現這個插曲。

  即便蒙古人退到草原上了。明朝也不是與元朝一點接觸都沒有。朱元璋讓秦王娶王保保的妹妹,也就是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用意何在,自然不用多說了。

  甚至朱元璋每年都有派使臣去草原上招徠蒙古人。

  但是元廷剛剛開始的時候,還派使臣。但是后來,就拒絕與大明溝通了。

  大抵覺得雙方也滅有什么話可說了。

  說起來也對。朱元璋或許沒有想要元廷上下的性命。但是元廷去帝號。臣服大明,那是必然的。但是元廷上下,不管是遵從原來的傳統。還是別的。反正支持投降的人不少。

  雙方價碼談不攏。那真是相見不如不見。

  這幾年,元明之間大大出手,使臣往來更少了。而今開戰在即。元廷忽然派來使臣。或許是一個好消息。

  這個好消息,是針對元明關系來說的。畢竟,很多士大夫支持打殘元,并不是他們多愛打仗。而是為了豎立大明正統王朝。這一戰是必須要打的。而元朝投降,愿意去帝號。那時候正朔在明。

  如果元朝愿意在這上面讓步的話。

  談判未必沒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對于燕王來說吧,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燕王正野心勃勃的想要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大帝國。怎么可能放棄。雖然燕王也知道,他所想的僅僅是一種可能。畢竟,朱元璋未必會答應元朝。但是一想到這種可能,這種意外,燕王內心之中,有浮現出一股殺意,想要這位使臣神不知鬼不覺的給做掉。

  何夕說道:“不管怎么說。總是要見見的。”

  燕王聽何夕如此說。也知道這是正理。雖然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在很多時候不過是一句空談。但是人臣無外交之權。關于外交上的事情,即便是燕王也沒有決定權。

  他們能做的事情,其實是很有限的。

  殺使,卻使,等操作,都不在兩人權責范圍之內。

  即便是為彰顯大明大國風度,也不可能有使臣上門。卻之不顧的。那樣做實在是太失禮了。

  燕王說道:“好。傳他上來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