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三十三章太子薨逝
  第一百三十三章太子薨逝

  進入冬天之后,太子的情況越發不好,昏迷的時間多,清醒的時間少。

  忽然有一日,太子猛地清醒過來。精神頭很好。問身邊的人說道:“而今什么時候了?”

  身邊的人說道:“正月十五了。”

  太子一愣,說道:“正月十五?已經過年了。”

  身邊的人說道:“正是。今日是洪武二十五年。”

  太子喃喃地說道:“洪武二十五年。”太子忽然想起了,歷史上他就是死在洪武二十五年。他抬頭看著頭頂的明黃色的床幔。口中說道:“天意,天意。”

  有一種冥冥中的東西,從太子的眸子之中消失了。

  從此,太子再也沒有清醒過來,直到薨逝。

  人總想將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兒子,朱元璋手中沾滿鮮血,做過太多有違本心的事情。捫心自問,朱元璋自己也談不上是好人。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本心之中,想將兒子培養成為好人。

  所以,太子的老師乃是這個時代最有名的大儒,也是道德君子,人品是挑不出錯的。

  太子在他們的培養之下,首先是一個好人。

  然后是一個仁君。

  如果說,沒有何夕。朱標能夠有足夠的壽命來接朱元璋的班,以一代創業,二代守業規劃,朱標不失漢文帝。而歷史上明成祖那一番折騰,反而不是守業之君該做的事情。但是何夕的到來,讓情況復雜化了。本來,朱標要面對的問題,不過是大明江山穩固繼承,也就是大一統帝國的二代難題。但是何夕帶來的很多從來沒有看見的新問題。新局面。

  本來,大明內部就很撕裂的。

  在大明之前,北方淪落于蠻夷數百年。甚至很多北方人的文化認同都出了問題。他們不覺得身為漢人效忠蠻夷有什么錯的。這種文化上的撕裂,又增加了經濟上的分裂。內部思想的矛盾。

  這樣的復雜局面,已經到了不用雷霆手段,已經不能處理的地步。

  而今被朱元璋強大的威望鎮壓著。

  而朱元璋鎮壓的時間越長,在朱元璋死后爆發的也就越厲害。

  這樣的局面,不是太子可以處理的。

  太子作為一個好人,卻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因為好皇帝本身與一個道德君子是矛盾的。

  歷史上太子到底是因為什么急癥而死的并不清楚。但現在的太子,是內外交加,自己逼死了自己。

  ------

  “什么太子薨逝?陛下召見諸王國公入京。”何夕大吃一驚。對這一件事情,如果說何夕完全沒有心理準備,那是假的。畢竟,太子身體不好,已經兩三年了。安慶公主也私下告訴何夕了。

  但是何夕依然震撼非常。

  因為,太子之死,何夕對未來的判斷完全不一樣了。

  甚至何夕甚至一度,對未來失去了判斷。

  大明走向何方?

  未來的大明繼承人是誰?

  變法如何進行下去?

  朱元璋會如何選擇?朱元璋的心意是否有所改變?

  無數事情,在何夕腦海之中轉動。

  何夕深吸一口氣,開始分析情況。

  太子一去,朱元璋可能的選擇,是傳孫,與傳子。

  傳孫,則朱英雄,傳子,則朱棣。

  在何夕想來,應該別的選擇了。

  如果傳位朱英雄的話,對何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而如果傳位于朱棣的話,對何夕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何夕與朱英雄與師徒之情,關系相當不錯了。而朱棣的話,就麻煩了。

  朱棣在政治上的傾向,何夕沒有觀察出來多少,但是有一點,何夕必須明白。燕王朱棣其實已經有自己的班底,自己的文武群臣,內外臣僚,燕王的班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文官稍弱,武將方面,也是相當不錯的。

  雖然說,拿靖難勛貴與開國勛貴相比,自然是大大不如了。但問題是,燕王朱棣作為一個藩王,麾下能有這么多將才,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如果朱棣登基的話,何夕能不能在大明決策層之中站穩腳跟?

  何夕并沒有多少把握。

  雖然說,何夕與燕王之間,有很多合作,彼此之間,關系也不錯。但是合作關系,與君臣關系是不一樣的。朱棣可沒有朱雄英那么容易改變思想。

  甚至可以說,朱棣的思想三觀早就定型了。

  何夕也很難改變。

  未來與朱棣相處,何夕真正能成為朱棣的親信嗎?

  何夕不知道。

  所以,何夕內心之中已經確定,他此去京師,要用盡一切辦法,將朱雄英推上儲君之位。而且何夕并不覺得自己沒有機會,因為何夕很明顯的感受到了朱元璋心思不定。

  否則說,朱元璋就不會下令讓諸王回京。

  這就說明,朱元璋在傳子與傳孫之間,徘徊不定。

  何夕還有機會。

  ------

  太原城中。

  晉王知道太子薨逝的消息,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道:“天命在我。天命在我。”

  晉王身邊的隨從也都大聲說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晉王之所以如此,他是太子之下,最年長的皇子。正因為如此,晉王覺得,皇位非他莫屬。什么?你說傳位皇孫,晉王根本沒有想過,誰不知道天下初定,國賴長君。

  這個時候,怎么能讓小娃娃上啊?

  晉王的能力雖然比不上太子與燕王,但是最基本的政治敏感度還是有的。對大明而今的局面,也是有自己的判斷。

  他不覺得這樣的局面,朱元璋會讓給小孩子來。

  只是晉王聽了身邊人恭維之聲,他臉色忽然一冷,抽出長劍,猛地一劍刺身邊隨從身上,說道:“你安敢離間天家骨肉,太子乃孤之兄長。而今太子薨逝,孤何喜之有。”

  隨即拔出長劍,鮮血噴濺而出。噴了晉王一臉。

  晉王放下長劍,臉上的表現很奇怪,努力做出了十分悲憫的表情,但是卻忍不住嘴角一勾,又想笑,這種又要哭,又想笑,而且身上沾染鮮血的樣子,要多古怪,有多古怪。

  他不是不高興。

  而是他已經轉進到奪嫡狀態。

  他即便是再高興,也是裝成好弟弟,好兒子,甚至他準備將在場的人都滅口,也絕后患。不能讓他們看到自己失態的樣子。

  他要全身心的投入奪嫡之中。

  ------

  燕王得知太子薨逝,他需要回京的時候。

  手一松,訃告飄落在雪上。

  在松嫩平原上的燕國,已經是大雪冰封的樣子。但是此刻,已經有一座城池雛形了。

  這一段時間,燕王很少關注國內的消息,一心一意都放在松嫩平原上屯耕,而練子寧籌備多年,此刻更是能一展伸手,在練子寧的主持之下,燕王制定的燕國制度,是效仿成吉思汗與衛所制度,以千戶為單位。將蒙古百姓分別隸屬軍隊,每一個千戶既是軍事單位,也是行政單位,更是生產單位。

  每千戶大概有數千人之多。在燕王點兵的時候,需要提供一千人的兵馬。同時也要為燕王提供賦稅。

  之所以能做到這些,也是練子寧推廣的農業改革,還有松嫩平原肥沃的土地,每一個千戶都亦耕亦牧,種植以燕麥,玉米,小麥等作物為首,還種植苜蓿。用以積累牧草。再加上青儲技術的推廣。雖然僅僅一年,但讓燕王的聲勢,已經不下于當年蒙古大汗在的時候了。

  畢竟,燕王有著大明朝廷的支持。有著源源不斷,廉價的物資,燕王所有的牛羊等物產,也有大明這個大市場。種種條件可比元廷好太多了。

  「例行請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