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93章 有備無患(上)
  微風陣陣。

  偌大的乾清宮暖閣一時間鴉雀無聲,唯有宣大總兵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悠悠回蕩。

  蒙古韃子雖是蠢蠢欲動,但并無兵馬調動的跡象?

  按理來說,這應當是一樁好消息,在在場的臣工卻無一人露出笑意,反倒是面色愈發沉重。

  自隆慶和議之后,草原上的蒙古韃子便基本上與大明結束了近兩百年的敵對關系,雙方開始從經濟上和文化上進行交流。

  此后雖然仍偶爾發生蒙古韃子扣邊的情況,但多以小部落為主,不像之前動輒便是數萬兵馬。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朝廷與關外修繕的長城愈發完善,蒙古韃子戰斗日益下降以外,還和明廷的"互市"政策有關。

  自秦漢以來,歷代中原王朝都曾用過此種方式來"遏制"偏居一隅的游牧民族和割據勢力。

  具體內容,無外乎是通過控制"茶葉","鹽引","鐵器"等中原地區生產,而邊陲地區難以擁有之物。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通過"以物換物"的方式來進行,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自隆慶和議之后,朝廷便先后在大同,張家口,沈陽等地開設"馬市",用以和草原上的蒙古韃子進行交易,換取其族中的戰馬。

  也正是憑借著這種方式,在女真建奴崛起之前,草原上的蒙古部落,除卻蒙古大汗親自統率的"察哈爾部"之外,絕大多數部落都與大明保持著相對良好的關系。

  但隨著建州女真的崛起及遼沈的先后失守,朝廷與蒙古人的聯系被逐漸切斷,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也迫于女真人的壓力,主動率兵西遷,并奪下了朝廷原本賜予"順義王",專門于草原上修建的歸化城。

  此地位于漠南草原之上,距離大同及宣府均不到三百里,以蒙古騎兵的腳力,用不了兩日的功夫,便足以兵臨城下。

  而楊肇基作為宣大總兵,其口中的"蒙古韃子暫無調兵跡象"自是特指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

  至于其余的蒙古部落,因為其領地多與建州女真接壤,朝廷早已基本失去了與他們的通訊。

  "林丹巴圖爾..."

  半晌,大明天子略微有些沙啞的聲音于暖閣中悠悠響起,其臉上也是泛起了一抹深邃之色,微微瞇著眼睛,于跟前的桌案上尋找著大同和宣府所在的位置。

  依著他淺薄的歷史知識,他依稀記得皇太極正是在統一了漠南蒙古之后,在眾多蒙古首領的推舉下,正式建國稱帝。

  而野心勃勃的蒙古人,也在建州女真入主中原,改朝換代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是個不小的麻煩吶.."

  又是一聲低喃過后,朱由檢的臉色愈發難看。

  雖然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林丹巴圖爾最終是落了一個兵敗青海草原,其妻妾也是充入皇太極后宮的下場,但這并不意味林丹巴圖爾是一個碌碌無為之輩。

  終其一生,都在明廷與建州女真之間夾縫生存,并且一度統一了右翼蒙古,成為建州女真的心腹大患。

  "宣大兵力整飭的如何了?"

  少許,朱由檢面色恢復如常,并且話鋒一轉,關心起宣大的近況。

  作為京師之門戶,宣府鎮及大同鎮在兵冊上的兵力僅次于重兵云集的遼東鎮,足足有十余萬的人馬。

  但也正是因為"互市"的緣故,這兩座本是毗鄰蒙古草原的軍鎮卻是漸漸"安逸"下來,其轄制的官兵無論是人數亦或者戰斗力都急劇下降,甚至軍中將校在背地里都做起了"走私"的生意。

  昔日張家口堡的"八大晉商"便是抓住了這個漏洞,方才一步步坐大,甚至于能夠堂而皇之的將朝廷嚴令販賣的"禁物"兜售到建州女真的手中。

  "回陛下,"聞聲,宣大總兵楊肇基的臉色愈發嚴肅,在身旁諸多官員的注視下,拱手稟報:"卑職常駐大同,兵力五萬有余.."

  "宣府次之,新招募了三萬余人馬,但有卑職的五千標營坐鎮。"

  此話一出,乾清宮暖閣中頓時一陣嘩然,有人恐,有人驚...

  恐的是,按照萬歷四十三年的兵部軍冊,大同及宣府兩鎮應有軍馬十六萬,這前后不過十余年的功夫,便只剩下了一半?

  而且楊肇基還點名,宣府的三萬士卒,還是近段時間剛剛招募的?

  如此情況,倘若蒙古韃子興兵來犯,該如何抵擋?

  驚的是,這楊肇基竟然如此"直言不諱"?這宣大兩鎮本就沒有督撫節制,楊肇基這位宣大總兵雖然并不能干涉各地政務,但也擁有莫大的影響力。

  以其身份,本就容易引來天子"忌憚",眼下更是公然宣稱其麾下標營的五千人馬,盡數駐扎在宣府。

  如此一來,豈不是意味著面前這楊肇基若有"反心",可以輕而易舉的號令這兩地的軍馬?

  須知,這大同鎮和宣府鎮可是京師最后一道門戶,地位比之"薊鎮"也絲毫不差。

  電光火石之間,一些朝臣的臉上便是出現了一抹異色,次輔劉鴻訓更是喉嚨上下聳動,好似想要說些什么,就連素來"知兵"的東閣大學士孫承宗臉色也是有些莫名。

  這個楊肇基,手中的權柄確實有些太大了。

  "唔,愛卿辛苦了.."

  突然,大明天子那清冷的聲音便于暖閣中炸響,引得在場的朝臣莫不瞠目結舌,如鯁在喉。

  沒有理會身前官員們臉上的異樣,身材有些消瘦的天子在楊肇基有些錯愕的眼神中,緩緩起身,朝其點頭示意。

  旁人或許對手握大權的楊肇基心有忌憚,但站在上帝視角的朱由檢卻是知曉眼前的這位武將乃是大明的"定海神針",真真切切的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明。

  只不過因為其常年征戰,身上留有暗傷,兼之過于操勞,最終于崇禎四年病故,導致其在歷史上的名聲遠不如"明末三杰"那般廣為人知。

  尤其是楊肇基就任宣大總兵不過一年的功夫,便令得形同虛設的宣大兩鎮重新煥發了生機,足以可見其能力。

  "陛下.."

  望著朱由檢那雙真摯的眼睛,縱然是見慣了生死的楊肇基也不免有些動容,猛地一個頭磕倒在地,聲音更是顫抖的厲害。

  "臣為陛下效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