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元輔 > 第277章 援朝抗倭(十八)內閣調整
  高務實與三位門生的會晤只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便因為臨時有事被迫中斷。這“臨時有事”其實不在意料之外,反倒是意料之中——今日廷推閣臣的過程極度順利,高務實在廷推中以絕對優勢擊敗陪跑的另外兩位候選人,在皇帝當場表態同意之下順利入閣。

  陪跑的兩位候選人,一位是左都御史沈鯉,另一位是禮部尚書徐學謨。這兩位候選人論資歷都比高務實老得多,但其實他們都知道這次廷推之所以也列他們在其中,不過是為了給高務實當綠葉,因此二人都沒抱任何希望。

  徐學謨好歹還出席了廷推,沈鯉則更有意思,他缺席了。這位左都御史不僅沒有去送別好友兼同年許國,也沒有出席廷推,反而告了病假在家休養,也不知道是身病還是心病。

  這樣一來,內閣就順利完成了補齊,而皇帝也極其迅速——甚至稱得上神速地立刻通過司禮監下達了圣旨,重新調整了內閣諸位閣臣的頭銜。

  說是調整,其實就是許國這位次輔去位之后,其余閣臣紛紛前進一步,只有排在許國之前的申時行升無可升,只好加了一級虛銜,由太子太傅晉為太子太師。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作為首輔,太子太師的虛銜居然剛剛趕上高務實,甚至馬上還會比高務實落后一點——因為高務實入閣的同時,虛銜也再次晉升了。

  經過圣旨確認,當前的內閣職務與排名便成了以下這般:中極殿大學士首輔申時行、建極殿大學士次輔吳兌、文華殿大學士王家屏、武英殿大學士王錫爵、文淵閣大學士梁夢龍、東閣大學士高務實。

  這里高務實相對特殊,因為他在入閣之后,由于皇帝的堅持,其原職戶部尚書依舊兼任,也就成了當前閣臣之中唯一一個兼任尚書實職者。這一點在廷推時其實遇到了一點阻力,因為部分大臣認為“查無先例”。

  結果皇帝表示,既然當年先帝穆廟時,高先生入閣為首輔之際連吏部尚書都能兼任,那高務實現在兼任一個戶部尚書又有何不可?于是力排眾議——好吧,其實也不算眾議,只是個別質疑——高務實繼續兼任戶部尚書。

  本來廷推會議開到這兒基本上也就完事了,誰知道在接下來順便商議一下近來朝鮮局勢時,卻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生了挺大一場意外。

  事情是這樣的:皇帝與眾臣談及朝鮮,順便談到遼東局勢。本來大家主要是在討論遼東防務是否存在隱患這一塊,誰知道在論及女真各部是否能為入朝作戰發揮主動作用時,禮部尚書徐學謨說了一句“葉赫既是高閣老姻親,自然愿為其效力”。

  這話在他口中說出來有些陰陽怪氣,結果激怒了小九卿之一的尚寶司卿——也就是高務實的嫡親二弟、已經過繼給高拱的高務觀。

  很早就說過,尚寶司是個清水衙門,主要職責無非是管理皇帝的各類璽印符章。尚寶司卿真正具備的所謂實權,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其作為小九卿之一參加一些廷議、廷推,能夠在這種會議上提出某人為候選人,或者為其他大臣提出的某位候選人投上一票。

  當然,由于尚寶司卿在小九卿中都只是名列最末,其實“提議候選人”這種事都干得極少,通常只有投票權。

  然而無論如何,今天的廷推完成后,會議實際上就成了廷議,而皇帝既然沒有讓哪位大臣離開,也就默認了所有在場眾臣都有議政權,那么尚寶司卿高務觀當然也有權發言。

  徐學謨陰陽怪氣高務實與葉赫的聯姻,高務觀作為親弟弟自然不能忍,當場就質問道:“依大宗伯所言,姻親之間無事不可相助,故葉赫因有一女為大司農之妾便是攀附,更會一切聽憑大司農吩咐?”

  他頓了一頓,冷笑出聲:“若果納妾之親便已這般,則大宗伯與元輔乃是兒女正室之姻親,卻不知二位之間卻是誰攀附誰,誰又肯一切聽憑誰的吩咐?”

  徐學謨被他這話氣得一張老臉脹紅如赤,而且還沒法反駁。其實這件事大伙都知道,徐學謨上位之前就是靠巴結申時行等心學大佬而躋身派中主流,上位之后更是自覺地位不穩,于是急急忙忙與申時行締結了姻親,這才覺得踏實一點。

  本來這事大家平時也不怎么提,畢竟文官名流之間的聯姻其實很常見。雖說徐學謨的舉動看起來太急了一些,有點過于功利,但不管怎么說,到底也是一種“流行”,大家都是文官,也沒必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然而徐學謨壞就壞在剛才的陰陽怪氣惹惱了高務觀。在高務觀看來,葉赫嫁女兒給大哥高務實為妾雖然明顯有攀附之意,但高務實肯接受卻是為了朝廷穩定遼東之大局來考慮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居然還要來陰陽怪氣,你是看不出這其中的原因,還是自己屁股底下很干凈?

  不過高務觀這一懟卻把申時行也給懟進去了,讓申元輔的臉色也異常難看。朱翊鈞見事態發展有些跑偏,而且容易鬧到不可開交,于是便打算把話題錯開。

  可惜還沒等皇帝表態,申時行自己居然繃不住了,表示說如果諸臣僚都認為自己與徐學謨之間的姻親關系不妥,他本人應該負責。同時又說,由于親事已成,他必須保住兒、媳之令名(這樁婚事是徐學謨之女嫁申時行之子申用懋),故愿意請辭本兼各職以自證。

  申時行這個表態其實是典型的以退為進,因為本身伐元之戰的勝利,他作為首輔也是有功的,剛剛還因此被晉升了虛銜呢,皇帝怎么好立刻因為姻親這點事打發他走人?

  更何況申時行現在走人,內閣少不得繼續調整,并且還會因為實學、心學實力嚴重失衡而導致外廷動蕩。故而在朱翊鈞看來,申時行這話說出來其實就是反將一軍。

  其他人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更對申時行、徐學謨不滿。但正如剛才所言,申時行現在的確動不得,于是大家就把火氣都撒到了徐學謨頭上,紛紛進言論及徐學謨的一些破事。

  其實徐學謨在政治上算起來并無大過,而且作為當代文壇大佬之一,他本人在士林之中的名聲原本也還不錯,然而他的名聲壞就壞在交游廣闊上。

  此公因為著作甚豐,與許多文壇大佬關系密切,這本來是好事,但偏偏因為交游過于廣闊,朋友太多,有時候朋友之間的關系卻很微妙,這就出現了問題。比如王世貞原本和徐學謨關系也很親密,萬歷十七年時徐學謨省親返回蘇州,王世貞還親自去拜訪過他。

  然而王世貞這人之前說過,他才學雖然好,但對人容易陷入極端評價,有時候會因為自身觀點與人相悖而刻意抹黑別人,歷史上他對高拱、張居正都有這樣的作為。

  他對徐學謨也是一般,歷史上他倆原本關系很好,然而奇怪的是,萬歷十七年王世貞還在主動拜訪徐學謨,但在萬歷十八年左右成書的《首輔傳》中,王世貞卻把徐學謨寫成了一個賣友媚上的無良小人,對徐學謨的描述堪稱毒舌。

  王世貞在文壇的名頭比徐學謨還要響亮,他的評價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這就導致了徐學謨的聲譽急轉直下,以往一些小過也被人拿出來反復鞭撻。此時大家的抨擊也幾乎都例舉了王世貞在《首輔傳》中提到的那些事,把徐學謨懟得心中暴怒,竟至君前失儀,咆哮文華殿。

  這下子事情就按不住了,申時行自己因為涉事不好多說,王錫爵本來想幫徐學謨,但才剛剛說了兩句,就被人懟了回去,說他包庇鄉黨——因為王錫爵和徐學謨都是蘇州人。哦,對了,申時行也是。

  這下子徐學謨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再爭辯已經毫無意義。何況皇帝這兩天正是君威極盛之時,你徐某人居然敢君前咆哮,朕還能容得了你?

  最終的結果不出意外,徐學謨爭了一會兒,干脆也主動請辭,而皇帝雖然本不愿事情搞得如此僵硬,打算事后等他“再三請辭”才批準,可惜眾臣不答應,紛紛拱火,徐學謨因此越發堅持,不肯繼續當政。不得已,皇帝只好答應下來。

  這一下事情牽連就大了,尤其是對于申時行和王錫爵而言,如果在實學派聲威大振之時他們再丟了禮部尚書的位置,心學派可就真是被實學派壓著打了。因此在接下來推舉禮部尚書之時,他們也顧不得什么避嫌,哪怕親自上陣,也絕不允許實學派的人頂上這個位置。

  為了禮部尚書的改換問題,廷議爭得十分激烈,到了最后,申時行和王錫爵也沒完全達到目的,但是避免了最壞的結局:新任禮部尚書的人選被確定為于慎行。

  于慎行是隆慶二年金榜出身,其老師是張居正。雖然張居正留下的門生弟子并未遭到高拱的打壓,甚至如梁夢龍這樣的弟子還加入了實學派——本質上張居正也是信奉實學的,所以這話更準確一點說應該是梁夢龍加入了高黨。

  然而于慎行卻有些特別,他的特點是“不黨”。于慎行的為人一貫以忠厚平恕、襟懷坦白著稱。不管是對皇帝、對首輔還是對同僚,皆心胸坦蕩、真誠相待。

  比如早年曾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講課完畢,朱翊鈞讓人拿出許多歷代字畫,叫他們賦詩題字。于慎行學問雖好,但字寫得不好,只好自己作詩,請人代題,并當眾承認自己寫不好字。朱翊鈞反而很贊賞他的誠實,當即寫了“責難陳善”四個大字賜他,詞林傳為盛事。

  其實在原本的歷史上,于慎行的表現更出眾。那是萬歷初年,張居正當國,對穩定朝政做出了許多貢獻。但張居正個人作風獨斷專行,鉗制下僚、壓制百官,引起朝中文武官員普遍不滿,甚至鬧出了學生彈劾恩相的大事件。

  御史劉臺彈劾張居正專恣不法,被下獄謫戍。同僚皆畏張居正之勢,不敢再見劉臺。于慎行不管這些,親自登門看望劉臺,當時就引起張居正不滿。

  到了萬歷六年,張居正父親病故,他不想尊制守喪,授意門生提出“奪情”。朱翊鈞予以批準,結果舉朝大嘩。于慎行與其他大臣一起疏諫,以綱常大義、父子倫理勸朱翊鈞收回成命,張居正由此更不高興。

  于是有一次,他見到于慎行時便說:“可遠,你是我最賞識的學生之一,我平時待你不薄,沒想到你也這樣對我!”

  于慎行卻恭敬而肅然地回答:“正是因為老師對我不薄,我才不得不這樣啊!”到了萬歷十年,張居正死去,以往種種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恩師人設崩塌之后,朱翊鈞暴怒異常,下令查抄張居正的家。

  然而,于慎行卻反而在這種情況下不避嫌怨,寫信給主持此事的丘橓,請他照顧張居正80多歲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最后丘橓給張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夠的土地。因為此事,于慎行的高風亮節、古道熱腸受到朝中一片贊譽。

  這一世的于慎行少了以上這些事加持,但也有其他方面的表現。比如他曾經主持過河南鄉試,恰好選中了高務實的卷子并給了解元,甚至賜字“求真”給高務實。

  有這層關系在,后來高務實崛起之后,他顯然可以趁勢加入實學派高黨之中并且受到格外優待,然而于慎行偏偏不曾這樣做,而是依舊保持中立立場,反而在朝中混成了中立派。不過也正因如此,眼下實學、心學激烈爭奪禮部尚書的時候,于慎行反而最終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人選。

  皇帝思來想去,也覺得于慎行這個人選不錯,因此最終決定就是他了。由此,原本為了推舉許國去位之后內閣缺位的人選而進行的廷推,最終還多廷推了一位禮部尚書。消息傳到南寧候府,高務實也不得不有些意外。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snakedman”、“曹面子”、“KseeleK”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撫琴醉夢遙”的14張月票支持,謝謝!

  PS:這章本該是昨晚的更新,但昨晚碼字的時候忽然覺得大綱中對這次內閣調整和后續六部等處的安排有問題,因此重新推導了一番,同時還再次查閱了一些相關人物的資料,以及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等,就多花了很多時間。碼完字回頭一看,哦豁,天都要亮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