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元輔 > 第281章 朝歸倭附(卅八)再攻
  放權歸放權,正式開戰前的軍議還是少不了。尤其是針對前一次蔚山之戰的虎頭蛇尾,高務實按照以往的習慣,必然要進行一次經驗教訓的大總結,因此各路明軍主將在三日之后齊聚金海參加會議。

  本來上一次蔚山之戰,日軍得以防守成功的原因,此前一直被歸結為明、朝軍指揮體系上出現了問題,致使日軍援軍大舉到來之時能夠里應外合,而聯軍方面應變失誤,最終致使明軍敗退。

  不過在這次會議上,高務實為了之后朝鮮能順利內附,卻刻意淡化了這一點,反而強調攻城本身的難度。他表示,如若蔚山城本身不堅固,加之日軍作戰能力低下的話,那么以明軍的戰斗力基本不可能讓加藤清正撐到援軍趕來。

  為了強化這一印象,當然事實上日式山城的易守難攻確實也是個問題,因此高務實特意讓甲斐姬作為以善守聞名的“前日軍將領”參加了會議,并對日式城池——尤其是山城的構造加以說明。

  甲斐姬的確是見過世面的,面對一水的明軍高級將領毫不怯場,侃侃而談地介紹起明、朝、日三國城池的不同。

  按照她所言,日式城池歷來就與大明、朝鮮的城池不同。明、朝兩國的城池,大抵是護城河之后一道城墻,進入以后便是平民住宅區,在整座城池的中心有一座內城,而這樣通常是規模較大的城池了,小的城池通常是沒有內城的。

  而日式城池不同,由于其平民住宅區(城下町)與本城分離,因而整座城池實際上就是單純的軍事堡壘,不具有保護平民的作用。

  當然,在朝鮮修筑的倭城幾乎是沒有城下町的,而是直接的一座城池,因而也就不用分析城下町的緩沖地帶的作用。

  甲斐姬以蔚山城為例對明軍將領進行介紹,說蔚山、島山雙子倭城修建模式幾乎一樣,都是自外向內共分為外丸→大手門→三之丸→二之丸→本丸五層。這五層的每一層之間都設有城墻,城墻上留有鐵炮射擊孔,每一層之間通過城門進行連接。

  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即便是外丸被攻陷,如果大手門尚未被攻破的話,那么三之丸則依然還在日軍的手上。

  也就是說,攻陷一座日式城池,需要自外向內逐層突破,直到最終攻克本丸,才能算是完完全全的攻克了一座日式城池。

  倘若打到一半被迫退出,則日軍很快就可以再次修復,下一次攻擊時便只好把之前的攻擊再重復一遍。

  按照甲斐姬的觀點,沒有見過這種城池的明朝聯軍,或者說沒有多次攻打這種城池的聯軍,如果依然采取進攻明、朝兩國城池的方法進攻,受挫也是必然的。

  再加上日軍在防守戰中大量使用火繩槍,以及購買、繳獲的明、朝兩國火炮等火藥武器,故而明軍久攻不克,才會采取圍而不打的戰術,企圖餓死、困死、凍死守城的日軍。

  這一戰法本身并沒有錯,然而依靠堅守而為援軍的到來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的加藤清正,卻也因此而僥幸撿回一條命。

  甲斐姬這一說,明軍將領們自然要詢問有何破解之道。甲斐姬便表示,一般來說就是一次性強攻破城——這個一次性不是說非得一天打完,而是必須堅持連續數日或者更久地不間斷進攻,不使日軍有重新奪回外城并修復的機會。

  如果不能一次性強攻破城,那就只好圍城,圍多久便要看城中的物資儲備有多豐富,以及兵源、軍心是否難以維系。總之要么打快,要么打慢,但是切忌打得斷斷續續。

  不過此時高務實其實想到了一個破解之法,那就是如果有迫擊炮的話,就不必受限于日式山城難以展開火炮進攻的問題。可惜……這玩意雖然構造簡單,卻對炮管的要求很高。高務實估摸著京華現在恐怕也還搞不出無縫鋼管來,只好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

  甲斐姬同時還給明軍帶來了日本國內的一些最新消息。除了豐臣秀吉之死這個最大的消息之外,還有其他一些。

  比如,蔚山之戰結束后到島山之戰結束前,宇喜多秀家等十三名日軍主要將領,以戰略位置突出,援軍救援困難為由,聯名向當時還在世的豐臣秀吉上書,希望放棄蔚山、東萊、梁山三地,全軍撤回釜山。

  不過這一提議卻遭到了小西行長、宗義智、加藤嘉明、立花宗茂等人的強烈反對,而最終這一提案也被秀吉否決,宇喜多秀家等十三人還受到了秀吉的斥責。

  根據甲斐姬掌握的消息,秀吉隨后要求日軍在防線上的各城池分別開始工事的完善和增強、火器配備的增加、兵糧儲蓄的增加,以整頓并強化整個防御體系。

  為整頓各城的防御體系,除在朝日軍必須堅守戰線之外,秀吉再次從國內調撥了大批物資,趁朝南冬季的有利天氣,按照“多批少量”的原則為朝南幾處要地補充物資,包括火藥、火槍、火炮等。

  秀吉還于臨死前發布了次年再度派遣大軍攻略朝鮮的計劃,但好在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秀吉便于八月十八撒手人寰。此后,維持豐臣政權運作的五大老和五奉行決定從朝鮮撤軍,并秘密開始了撤退的準備。

  而且,由于秀吉的死訊被隱瞞,被派到朝鮮的日軍完全不知道秀吉已經不在人世的這個消息,只有極個別豐臣嫡系將領獲悉。

  現在明軍已經通過線報而得知,故她建議明、朝聯軍可以開始對朝南尚未來得及撤走的日軍發動最后的總攻。

  事情到了這一步,那還猶豫什么呢?明軍將領自然紛紛請戰,高務實便順勢發布了此前的那些命令。又是三日之后,也就是各軍將領都回到自己所部之后,明、朝聯軍兵分三路,向蔚山、東萊、梁山三個據點同時全力出擊。

  明、朝聯軍在第一次進攻島山雙子城失敗以后,很快在高務實的調度下得到了來自國內的增援補充,火器損失已經重新補齊,兵力同樣齊裝滿員,達到了十萬以上。

  同時,朝鮮方面掌權的北人黨或許是因為上次被高務實敲打了一番,這次還非常主動地迅速調來了兩萬多人的軍隊,且表示這些人可以完全由明軍指揮。

  其實朝鮮軍的主力早就沒剩幾個了,這些人基本都是從朝鮮各地拼湊而來,來源也復雜,有些是各地零散的官軍,有些是從義軍收編,還有極個別算是家丁——北人黨打壓南人黨之后,南人黨不得不獻出的家丁。

  高務實和其他將領都知道這些朝鮮軍不頂什么用,不過高務實又考慮到接下去的作戰中有一部分需要做戲,而戰場上做戲怎么著也需要一些炮灰,因此也就沒有拒絕。甚至,他還讓這批跟叫花子差不多的朝鮮軍去領取了一套明軍的鴛鴦戰襖,后續也跟隨明軍作戰。

  很快各軍就位,明軍(包括換裝了鴛鴦戰襖的朝鮮軍)分為東路軍、中路軍、西路軍、水軍四路,分頭并進開始新一輪進攻。

  東路軍攻蔚山(實際是島山),中路軍攻梁山,西路軍和水軍共同進攻東萊。

  東路軍由麻貴指揮,共計約39500人(明軍34000人,朝軍5514人),于九月二十一誓師,二十二日進擊至島山城。但由于加藤清正、小早川秀秋兩部兵力充足卻堅守不出,加之城防已被修繕,故明軍依然未能快速取得有效進展。

  不過,由于在朝日軍于十月十五收到了回國的命令,故加藤清正在又堅守了近一個月之后,終于找到明軍稍稍后撤修整的機會,在夜間悄悄撤出蔚山,退向釜山。

  不過這一次,加藤清正卻不知道明軍有甲斐姬的提醒,這次修整的明軍沒有全撤,偵察力度更是拉滿。

  因此,他和小早川秀秋一撤出倭城便被發現,結果在撤回途中被麻貴痛擊,尤其是李如梅部發揮了騎兵方面的極不對稱優勢,打得加藤清正和小早川秀秋損失慘重。戰后統計,日本兩軍合計損失九千七百余人,差點上萬。

  進攻東萊的明、朝聯軍共約四萬,由明軍將領董一元率領,其中還有努爾哈赤所領的女真聯軍。

  東萊位于日軍防線中的釜山和梁山中間,如過此地率先陷落,則北邊梁山的小西行長所部將被明軍分割包圍。而如此重要的一個據點,僅僅只有島津義弘和島津忠恒所率領的島津軍7000人——其中真正的島津軍還只有3000,剩下4000是豐臣秀吉派給他的。

  而義弘又否決了向宗義智軍和立花宗茂軍求援的計劃,故而此戰島津義弘是在絕對兵力劣勢的情況下,迎戰來襲的多方聯軍。

  察知聯軍大軍動向的島津義弘迅速命令,要求所屬部隊向其本人所在的東萊新城(倭城)集結,但東萊古城(朝鮮舊城)的部隊由于后撤較慢,卻已經被聯軍包圍。

  此時情況危急,駐守東萊古城的主將川上忠實雖有接近一萬石的兵糧儲備,但其麾下兵力僅有數百人。二十七日,明軍開始強攻東萊古城,川上忠實在進行了短暫的防御以后,發現這支明軍的戰斗力似乎……不太行,于是主動率軍出城對明軍實施了反突擊,并成功擊殺了數百人。

  他不知道得是,他剛剛擊殺的所謂明軍其實都是朝鮮軍,而在發現日軍居然還膽敢反擊之后,董一元出于報復此前努爾哈赤的作為(見前文),下令努爾哈赤反擊這支日軍,

  這次報復不太成功,因為反擊日軍的努爾哈赤打得相當不錯,很快讓日軍傷亡慘重。不過女真人雖然一開始打得勇猛,但對于日軍很快組成的鐵炮陣卻也沒什么好辦法。由于女真人對傷亡很敏感,因此在日軍擺出鐵炮陣并吃了點虧之后立刻撤了回去。

  此時,日軍處于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中,面對數量占據絕對優勢聯軍,川上忠實不得不選擇放棄東萊古城而向東萊新城方向突圍。最終川上忠實所部突圍成功,但川上忠實本人身中女真人三十六箭負重傷,所部共一百五十余人戰死——女真方面只死了四十多人。

  當東萊古城危急之時,在東萊新城的島津忠恒向島津義弘提出了派遣援軍的建議,但被島津義弘以島津軍兵力不足為理由駁回,從而繼續加強東萊新城的防御。

  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提及,川上忠實在突圍之前,命令瀨戶口重治將城中的糧草燒掉,并且獲得了成功。

  由于朝南冬季的風向問題,最近從南疆來的糧草也不是很充裕,明、朝聯軍大軍本來糧草供給就較為吃緊,這下子日軍自己把糧草燒了,以戰養戰就沒了指望,使得明朝聯軍的補給總有些捉襟見肘,從而不得不選擇短期決戰一途。

  于是明軍在進入東萊古城之后,決定于十月初一發動對東萊新城的總攻。

  島津義弘在東萊新城修筑了堅固倭城,防御工事十分完備,并且布置了伏兵。為應對聯軍的攻擊,義弘大量使用了鐵炮,并且采用了埋設炸藥等方法,大炮的炮彈也被從實心彈換成了鐵皮、鐵釘之類的東西,爭取對人的殺傷力。

  聯軍則由努爾哈赤等女真聯軍進攻東萊新城的大手門,陜軍郝三聘、師道立、馬呈文、藍芳威等分別在左右,董一元則親率中軍位列主攻部隊正后方。此時出現了一段插曲:就在聯軍發動猛攻之時,分別有一條白色和紅色的狐貍從城中跑向明、朝聯軍的方向。

  明軍方面對此沒什么感想,也沒當回事,但見此情景的島津軍卻大喜過望,紛紛認為是稻荷大明神在告訴他們勝利的消息,故而士氣大振。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大地候”、“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本來這章上半夜幾乎要寫完了,結果……我睡著了,睡到六點才醒。然后把最后一點碼完趕緊發了,這章還是昨天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