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人,得加錢 > 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誰才是反賊?
  武昌。

  自興漢軍舉義攻占武昌以來,叫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最兇的其實是一個降官。

  此人就是最早投降興漢軍的宜昌學政王昂。

  自降興漢軍以來,王昂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大義,正統。

  其認為滿清入關以來屠我赤手百姓,改我衣冠,斷我文明,使我華夏大族淪為奴隸愚昧之人,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清廷的政策,從而喚醒廣大愚昧無知的百姓起來共同推翻清廷。

  由于王昂是第一個主動歸降的清廷官員,因此被興漢軍統帥顧師道委任為湖北布政使。

  可能也是千金馬骨的意思。

  王昂上任之后,立即在湖北動員百姓割辮蓄發,另外推行漢服漢冠,以此標明興漢政權的正統性。

  為此湖北布政衙門頒布了《漢人冠服制》、《漢人冠服圖》,要求各級官員主動帶頭穿戴漢官服飾,并恢復從前漢人禮儀,將清廷加之給漢人的諸多陋習一一摒棄,并焚毀大量清代編撰的史料書籍。

  為此有些走火入魔,連清廷給各地童生的教材《弟子規》都給禁了,《康熙字典》也改名為《洪武字典》。

  更規定各級衙門公文凡出現清廷字眼,一律用“韃子”、“胡虜”代替,同清廷的文獄完全相反,不知是王布政曾受文獄之苦,還是糾枉過正。

  然而由于滿清占領中國長達百年之久,百姓莫說知道漢服了,就是連前明知道的都不多,因此盡管興漢軍本身是明朝遺民組織,對明朝時期的漢人衣冠文明保存完整,但由于清廷的“漢奸”妖魔化宣傳,使得湖北百姓除了少數社團分子、投機分子對興漢軍親近外,大多持懷疑抵觸態度。

  同時由于湖北之地數十年未有戰火,雖吏治腐敗,但百姓尚能溫飽,如此自是沒有推翻清廷的動力。

  所以,王昂推行的恢復衣冠新政在民間并未引起大的共鳴,僅武昌等大城市的街面上有漢服重現景象,其余地方依舊是過去穿戴。

  倒是強制割辮蓄發取得不少成效。

  為了讓百姓主動割辮,王昂竟是下了嚴令,命人于各地廣貼布告,稱“滿虜竊國,易吾冠裳,強行編發之制,悉從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大勢已去,復漢即將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滌舊染之污,作新朝之民。

  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有不遵者同滿洲韃虜,必置重罪。”

  只是布告張貼開始,效果不甚好。

  原因是百姓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今若割辮乃是對父母不孝。

  另外就是很多百姓認為留著辮子雖然丑,但要是把辮子割了自個就成大光頭,那樣看起來更丑。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廷統治百年,辮子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認為自有人類之始便有辮子傳承,今若割去乃是毀損祖宗傳承。

  加上有一些不看好興漢軍的鄉紳暗中散布謠言,說要是割了辮子大清兵再來,就會統統砍頭,結果自是令得百姓響應割辮者屈指可數。

  針對這一情況,王昂一開始采取的是利誘手段,即在各地交通要道、城門關卡處設下免費飯菜,只要百姓愿意割辮,就能憑借割下的辮子享受免費飯菜,另外還可以領三文錢。

  這個辦法有一定效果,不少窮人為了這免費的飯菜真的來割辮,可不少人是一邊吃飯一邊哭的,并且在走時死活要把自己辮子帶回去,說什么這樣就算自己將來死了,也能讓親人在自己入殮時將其放入。

  各地關于割辮的信息反饋到武昌這邊后,王昂立時知道光是利誘不行,于是請求軍隊協助強制割辮。

  “今湖廣光復已數月有余,辮子仍未除凈,而百姓尚有心懷猶豫,躊躇不剪者,是滿賊之丑俗猶存,于我漢人聲威有損。”

  興漢軍統帥顧師道當即下令各部配合地方剪辮,在軍隊介入下,各地這才開始大規模剪辮。

  畢竟跟命比起來,辮子也不是太重要。

  但不少地方士紳盡管被強制割辮蓄發,也仍以“長毛”詛咒興漢軍,說“長毛”斷然長久不了。

  不過隨著興漢軍勢力越來越大,連大清的定西大將軍都給打死后,士紳們態度明顯有了一些松動。

  不少人私下說到“長毛”時,不再如開始那般惡毒攻擊,反而會感慨幾句,說什么昔年我漢人不盡是長毛?

  割辮的成功讓王昂信心大增,為了撈取功績,在興漢軍站穩腳步,他又建議興漢軍高層前往顯陵祭拜,以表明興漢軍政權乃明朝后續,為華夏正統所在。

  顯陵乃前明嘉靖皇帝生父朱右杬的陵墓,初以親王規制葬于松林山,嘉靖時改制升格,山稱“純德山”,陵曰“顯陵”,廟號睿宗獻皇帝。

  也是除兩京外唯一的一座明帝陵。

  此次拜謁活動是明朝遺民百年以來第一次祭祀前明皇陵,因此上下十分重視。

  王昂以顧師道名義撰寫《祭明顯陵文》,寫道:“……滿清乘間入據中夏,嗟我幫人諸夫兄弟,迭起迭碚,至于百年有余...”

  該文將清廷統治百年時期稱為華夏亡國年代,意在告戒世人,漢人重新掌權,恢復中華,就像當年朱元章消滅元朝建立明朝一樣。

  清湖廣總督陳輝祖歸降之后也提出了系列建議。

  首先就是提議整頓軍隊,將原來各成營頭的興漢軍整編為主力十二軍,同時建議理清財政,強軍養兵以備北伐。

  財政問題是目前興漢軍最大的難題。

  原先興漢軍主力只有不到四千人,征戰以繳獲為主,如今卻擴充為十余萬,且據有三省之地,不能再像從前那般攻占一地即行抄搶藩庫用以養兵,反而要進行地方的實際治理,故而隨著軍隊人數的暴漲,彈械餉糧兩方面都支絀,軍火缺乏,軍餉不足。

  此外由于戰事原因,導致商業阻滯,居民受困,市面蕭條,如此環境一旦外部壓力過大,極容易從內部崩塌。

  誠如陳輝祖所言:“錢糧處理不好,兵必反而為賊,民必起而為匪。”

  顧師道過去只在金川領導遺民抗清,論地盤不過一縣長,論兵員不過一參將,氣節堪稱天下無雙,然于實際治政經驗幾近于無。

  因此對于做過湖廣總督的陳輝祖,顧師道極為禮遇厚待,仍命陳輝祖為湖廣總督,又以另一降官湖南巡撫巴延三為長江經略。

  也就是以陳輝祖幫助興漢軍建立政權,進行地方實際治理;

  以巴延三為興漢軍攻略長江下游。

  陳輝祖上任之后想方設法對興漢軍官兵厚給錢糧,確保軍心士氣,同時針對過去的弊政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即大規模縮減地方開支,裁撤地方無用人士。

  同時在武昌設立類似籌餉的單位,稱“助餉局”。

  籌集的辦法是派員調查,挨戶勸捐,認明數目,填寫捐冊。

  湖廣境內大小商號、地方鄉紳,富裕大戶都在助餉之列。

  重點是那些做過清朝大官的致仕官員。

  如前刑部侍郎郭某被陳輝祖親自上門勸捐,面對陳輝祖滅族的恐嚇,郭某不得已捐了30萬兩。

  不過主動給興漢軍捐錢的也不乏其人。

  曾做過蘇松道的荊州人劉某就主動給興漢軍捐銀10萬兩,并對陳輝祖道如果興漢軍不對民間騷擾,不對湖廣境內的退休官員迫害,他還可出面勸捐。

  并勸說興漢軍萬不可如當年李自成般對士紳大行拷掠,那樣的話,漢室復興恐成曇花一現。

  這個劉某倒是有點真心光復漢室的想法,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不便也不敢如陳輝祖這般公開歸降。

  陳輝祖也不難為劉某,同意其的要求,再三要求駐防荊州的興漢軍不可擾動士紳。

  于是在劉某的奔走下,荊州的清廷退休官員和地方士紳一共為興漢軍捐了白銀158萬兩,糧食萬石,另籌集棉衣萬余件。

  除勸餉外,陳輝祖又重建了府、州、縣三級衙門,還勸說了不少避禍的清朝官員出來做官,加上清點藩庫,統計繳獲,又得銀數百余萬兩。

  其它錢糧照常征解,土膏照捐照常開辦,厘稅鹽稅一律照舊征收,所有各處公款公產,一律清查,隨時提用。

  種種政策配以興漢軍的強力手段,真就半年時間理清了興漢軍的財政難題,雖各處錢糧支應仍嫌不足,但足以支撐戰事所需。

  令得興漢軍統帥顧師道對陳輝祖刮目相看,稱:“得輝祖一人,如得半壁。”

  解決錢糧問題同時,陳輝祖又力諫整頓軍紀。

  由于前番興漢軍擴充太快,人員組成復雜,有大量降兵散勇、地痞流氓充塞其中,因此除精銳核心外,其余各部軍紀堪憂,時常發生士兵嘩變、搶劫等惡性事件,引起百姓對興漢軍的不滿。

  如歸降的黃州綠營兵四百多人于校場點名時,兵士竟然強索軍餉,武昌方面任命的黃州知州沒有答應降兵無理要求,于是降兵嘩變四出搶劫,事后清點經此兵亂,黃州損失多達三十余萬兩。

  兵變發生后的第四天即被興漢軍鎮壓,為首者數十人被正法。

  其實軍紀問題最早在興漢軍攻占荊州時就已經出現,當時興漢軍主力進城后,倉促間只注意滿城八旗,不暇他顧,結果新加入的幾千新兵趁機在外城搶劫,城內無業游民也跟著趁火打劫,導致外城市面兩天沒有安靜過。

  大半商鋪皆遭搶劫,損失最大的一家當天就被搶走現銀七萬余兩。

  后續加入補充新兵很多,然秩序不整,兵不用令,紀律性差,很難指揮。

  畢竟時間有限,哪怕興漢軍方面意識到軍紀問題,也做了不少針對性措施,還是難以短期內將十余萬人馬整合完善。

  能做到如今這個局面,已經是極不容易的了。

  兵力上,興漢軍十幾萬主力相對于清軍是絲毫不落下風的,因此只要能夠繼續創造勝績,內部的種種不足也不會影響到大局。

  局面走勢也確如陳輝祖所料,清軍節節敗退,江西一省得來全不費功夫。

  在興漢軍的大舉壓境下,長江下游的安徽、江蘇清軍都調到了安慶,看起來安慶好似硬骨頭難以啃下,但只要興漢軍能夠不惜代價攻克安慶,安徽、江蘇變天就是時間長短的事。

  有了長江下游的錢糧支撐,再復洪武北伐盛景就不是癡人說夢了。

  因此,陳輝祖力諫于上游以守為主,集中錢糧資源和精銳兵力攻打下游。

  此外不斷建議改興漢軍這一稱號,正式以明軍為號,并早日擁戴朱明后人為帝,在大勢上徹底壓過滿清。

  顧師道和其侄子顧明遠等興漢軍高層同意攻掠長江下游的戰略計劃,并準備從湖北再調兩個軍參加安慶會戰,只是對于是否立即擁立朱明后人為帝,顧師道同其侄子顧明遠意見相左。

  顧師道以明朝遺民自居,自是愿意恢復明朝,成為徐達、常遇春這樣留芳千古的名臣。

  顧明遠卻不同意擁立朱明后人為帝,說陳輝祖找來的那個朱明后人是真是假都不能確定,于大明復國更是沒有半點功績,怎么可以讓這么一個人來當皇帝呢。

  興漢軍其他不少將領也不同意擁立那個朱紹功為帝,第一軍的軍帥呂元廣更是認為如果非要登基稱帝,國號可用明朝,但皇帝未必就姓朱了。

  言下之意以顧明代朱明。

  如果顧明代朱明,顧師道無子,太子之位必是其侄顧明遠。

  縱是顧明遠并無當皇帝野心,面對唾手可得的天子寶座,內心亦不免有些遐想。

  顧師道思索再三,暫時擱置是否擁立朱明后人為帝的爭執,只叫人善待那個朱紹功,并召集軍議稱恢復大明乃他夙愿,只需攻克南京方能祭拜孝陵,正式復國。

  這也是個持重穩妥的法子,至少眼下可以團結興漢軍上下,使興漢軍集中力量進取。

  只是就在顧明遠計劃調兩個軍加入下游戰場時,清軍有了大動作。

  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世凱被乾隆封為大將軍王,領京營數萬八旗子弟南下湖廣。

  一開始誰也不知道這個愛新覺羅世凱是哪座廟的神仙,等到后續情報打聽出來,這個愛新覺羅竟是賈佳世凱后,興漢軍內部知道此人底細的,不管是喜歡還是厭惡,都沉默了。

  “這龜兒子,怎么混的?”

  呂元廣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出道理來,倒是腦海中始終閃爍著那個指著自己臉,一臉賤兮兮,右臂上綁個白布條的八旗子弟。

  “清軍之中像我這種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的不多吧?”

  “朝廷要是重用我,對你們是有好處的,難道不是么?”

  “......”

  正琢磨呢,那小子的使者來了,竟是要和他們談一談。

  “談他個鳥!”

  呂元廣不同意顧明遠同那小子談,因為他覺得那小子根本就是個廢物,他一個能打他十個。

  為了防止顧帥同意和這小子談,呂元廣更是勸說顧明遠不要將此事上報。

  畢竟,那小子是顧帥的女婿。

  為了讓顧明遠相信賈佳世凱就是個大水貨,壓根就是來送人頭的,呂元廣更是將他知道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之后,原本要調到下游的兩個軍也不調了,在顧明遠指揮下準備與清軍決一死戰。

  但女婿帶兵前來湖廣的消息還是被顧師道知道了,然顧師道只是嘆息一聲沒有質問侄兒為何隱瞞于他,反而讓侄子全權指揮與清軍的戰斗。

  可讓興漢軍方面沒想到的是,清軍此后并沒有大的動作,看樣子是準備過完年再向武昌發起進攻。

  等到鐘祥失守,第三軍的軍帥丘八被手下人叛亂殺害的消息傳到武昌后,興漢軍方面自是震動。

  很快,又傳來多地守軍被清軍策反的消息。

  深知銀彈攻勢之恐怖的陳輝祖向顧帥提出派人刺殺睿親王的建議,認為只要睿親王一死,清軍就群龍無首了。

  其指出興漢軍兵員本就復雜,半數以上都是清軍降兵及地方鄉勇,這些人抗清意志不堅定,極易被收買。

  若只是個別將領被收買過去于大局可能無大影響,但要是成片成片的降,哪怕只是地方的二線部隊,也會動搖興漢軍的統治基礎。

  另外,興漢軍中可是有大量成建制降過來的清軍部隊,萬一這些部隊再被清軍收買過去,那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業怕就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可興漢軍的財政壓根不能和清廷比,所以不可能清軍出一百兩,他們出二百兩,用金錢對抗金錢的。

  要么立即組織大規模攻勢,要么就是擒賊先擒王。

  組織大規模攻勢倒是可以,問題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部隊被清軍收買,萬一有些部隊在調動時嘩變作亂,怕是連收拾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只有擒賊先擒王一策。

  除掉那個睿親王,清軍不戰自潰。

  可是,這個建議卻沒有得到顧帥的同意,甚至顧帥臉上明顯有不悅之色。

  這讓陳輝祖很是不解,再看呂軍帥臉上也很別扭,心下更是困惑。

  “那個賈佳世凱...是我妹夫,從前對我們一直照顧有加,我們能有今天,都是我那妹夫的功勞。”

  顧明遠說這話時臉色很古怪,但事實這一塊他不否認。

  沒有這個妹夫,他們可能早就在小金川為大明殉國了。

  “嗯?”

  陳輝祖怔住,事情要是這樣的話,那么問題來了,誰是反賊?

  總不能是他陳輝祖吧。

  他頂天就是個叛徒。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