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降落在清初 > 第 160章 李信游慧照寺
  一月以后也就是1647年一月,在新年二月前,葉布舒領著侍衛從成都親王府離開返回西安。

  此時的李巖已經帶著五千漢軍營來到廣安府一帶,準備和吳盡忠(吳三輔)兵馬會合。

  在廣安駐扎的吳盡忠其實早就收到了來自成都索尼的軍報,面對新來的上司,吳三輔摸不清葉布舒的用意,他不知道這是派來監視他人馬的,還是嫌他剿匪太慢的。

  這天一大早,他便來到營中大帳,把自己的幾位心腹叫來,要和將領商談一下如何應對接下來的事情。吳三桂原本手下有十名戰將,這里跟著吳盡忠來的只有三人,吳之茂、馬寶和王輔臣。這三人就成了吳盡忠商量大事的重要人選。

  吳盡忠一臉擔憂的對著手下將領講道:“此事如何辦,你們倒是說說看啊?”

  幾個將領都是跟著吳家多年的老人,其中一個人叫周友良,因為父輩起就跟著吳家征戰沙場,鎮守山海關,因忠心被吳三桂的爹收了義子,改名叫吳之茂。

  吳之茂便問道:“這個李信乃何許人?為何從沒有聽人說過,恒親王一道令下,這一下子就多了個《巴中平剿將軍》騎在了我們的頭上了。”

  吳之茂說完,另一個將官馬寶接上了話:“大帥,各位兄弟,據成都傳來的消息,此人的妹妹被恒親王爺看上,要嫁作王府中做妾室。因此一步登天被任命了“巴中平剿將軍”一職。

  吳盡忠聽完嘆了一口氣,對著幾人感慨道:“想不到恒親王也是這般任人為親。可惜長伯(吳三桂的字)還認為恒親王英明神武,看來是走眼了。”

  一直沒說話的王輔臣站起來,對著幾個人講話:“大帥,不可如此武斷,這個李巖就算是有裙帶關系,可這不能說明人家沒本事,再說恒親王也不可能將剿匪這個重大事情,交給一個平庸之人,還是等我們見到來人再想對策。”

  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吳盡忠心中雖然不樂意,但暫時也沒有好的辦法,這事也可以理解,沒人想在自己頭頂上找個婆婆。

  帶兵來廣安的李信,路上走的并不快,他一路也要考慮與吳盡忠的如何相處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的好,兩人兵合一處,容易有戰功。處理的不好,內耗不斷,別說升職加薪,小命都不一定保的住。原本三五天的路,硬是走了十天才到廣安地界。

  這日李信來到廣安慧龍城外駐扎,這里距吳盡忠的大軍駐地已經很近了。

  李信聽說慧龍城內的有一座慧照寺,相傳是當年則天女皇親自起的名,便想前去換換腦子,同時散散心。李信換了便服,帶著幾個護衛進了城。經過路人的指引,很快在城中找到了慧照寺。

  慧照寺是一座典型的漢傳佛教風格的寺院,李信剛進山門處,就見幾個和尚在陪著幾個衣著華麗的人在寺內游玩。李信覺的奇怪,這僧人們怎么出來迎客了。就拉住一個寺內的香客問道:“這寺院有些奇怪,怎么還有法師陪著香客。”

  此人是來敬香的本地人,看了看李信,然后說道:“看公子衣冠不凡,一會兒也會有禿驢出來笑臉相迎的,我們這個百姓給的香火錢少,就沒這個待遇了。”

  李信不解問道:“佛家講個清凈無為,怎么還分衣著貴賤?”

  那人回道:“別處我沒去過,但我們這慧照寺是講究身份高低的,只要給的香火錢多,寺院的禿驢伺候的你好著呢。”

  “既然是敬佛,僧是三寶之一,你這樣稱呼和尚為禿驢有點不妥吧。”李信不解的問。

  “我敬的佛,和尚只知道要錢,我敬他做甚?”本地人答道。

  “要是沒錢呢,或是錢不多呢?”李巖問。

  “沒錢,你看那邊”,順著人手指的方向,李信看到一個和尚在驅趕幾個衣著破舊,給不起錢的百姓離開寺院。

  “想不到佛門清修之地,也是如此這般世態炎涼,佛家講究眾生平等,這里的和尚卻如此區別對等,真讓人大開眼界。”李信一個人嘴里念叨著,沒了一點想繼續游玩的心情,轉身就想離去。

  這時一個大禿子踮著步小跑過來,來到李信面前,一邊雙手合掌,一邊觀察著李信。見李信一身華衣,身后還有幾個護衛,這不是巨商也是個官老爺。于是臉上堆滿了笑容,眼睛瞇成一條縫,用討好的語氣講道:“施主看著面生,是第一回來本寺院吧,下面就由貧僧帶著施主四處看看如何?”

  李信身邊的那個百姓被直接無視了,那人一甩袖子氣呼呼的離開了,一邊走一邊罵著:“死禿”。

  李信沒做聲,他就做了一請的手勢,就隨著這個和尚開始在寺院里游覽起來。和尚雖然不正經,但寺院布局卻是很合乎傳統的。

  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習慣上我們叫(三)山門。

  進山門之后,有鐘、鼓二樓相對。左(東)為鐘樓,右(西)為鼓樓。一般早晨敲鐘起床,傍晚擊鼓休息。就是我們常說的成語“晨鐘幕鼓”的由來。

  過個山門,中間的天王殿正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彌勒佛,只見彌勒佛滿臉笑意。李看到這個塑像,又看看身身邊這個討好自己的和尚,便對這個和尚說道:“法師與佛祖法像相同,都是笑臉迎人,看來是修行日久,佛法高深的很。”

  和尚沒聽出是罵他,還以為夸他呢,有點得意起來,濤濤不絕的講著寺院的歷史。

  “貴人可認得這彌勒佛大殿兩邊的護發是何人?”

  這個難不住李信,對著和尚說道:

  “東方持國天王:身青色,手拿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身紫色,手拿金剛杵。

  西方廣目天王:身肉色,手持龍蛇。

  北方多聞天王:身青黑色,一手持傘,一手持銀鼠。

  說完對著和尚說道:法師看我說的可還對?”

  “貴人深通佛法,與佛有大淵源,請到后殿上幾柱香吧。”

  李信一聽,原來在這等著我呢,這聊了半天,就是讓想我去上香掏銀子去。

  只見李信笑著對和尚說道,拜佛敬香這是當然,不過既然大師考問了我,我也想問大師一個問題。

  不等和尚反應,就問道:“這寺院如此熱鬧,不知道可招待云游僧幾日飯食啊?”

  和尚回答也干脆:“我院從不免費招待云游僧人,不知貴人為何有此一問。”

  李信大笑了起來說道:“看來佛祖和你看法不一樣啊!。”

  見和尚不理解的眼神,李信變了聲調,用手指著對著彌勒佛背后就是韋馱像,對和尚講道:“韋馱手中是降魔杵,降魔杵的位置在寺院中是很有講究的,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這個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而和尚卻說不招待云游僧人。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出現了,不是韋陀擅自變了造型,就是這里的和尚已經沒有了初心,只認得錢財。

  李信最后還是在和尚的引導下,來到大雄寶殿,扔下了五十兩香火銀。

  和尚高興的拿出筆墨說道:“請貴人留下墨寶。”

  李信拿起筆,卻不想寫在紙上,而是看中了屋里的一面墻壁。想了一會兒,心中有了草稿,就在墻壁上寫下了幾句:

  一夕靈光出太虛,化身人去意何如?秋丹不用爐中火,凡子心頭一點除。

  李信這字寫的極為靈動,灑脫。李信自己又念了一遍,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和尚也不知道寫的什么意思,但看上去好像說的是好話。李信走后,和尚叫來寺院方丈,請他看看李信寫的詩是什么意思。方丈看了一眼覺的沒什么,他更在意的是銀子的數目。

  就當著大小和尚的面說道:“以后凡是捐五拾兩銀子的香客,想在哪寫就在哪寫。”

  回營的路上,幾個護衛見李信一路走一路笑,不由的好奇,便問道:“大人倒底在那墻壁上寫的是什么意思?這一路都笑不停的。”

  李信對著幾個護衛說道:我講給你們聽,也跟著樂一樂,那是個字迷。”

  “一夕靈光出太虛,化身人去意何如?這兩句是個《死》字”

  “秋丹不用爐中火,凡子心頭一點除。這兩句是個《禿》字”

  合起來不就是在罵這寺院都是“死禿”嗎!護衛們聽完也是一起笑了起來。

  而寺院的和尚們還把李信的留言給來往的香客們展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