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狼諜趙顯徽上官苑 > 第一百八十七章:愚忠之人
    

    清明時節谷雨紛,便是雨水較少的太安城也下起了淋漓小雨。

    本就寂靜的杏子巷因為這場綿柔細雨,更加難覓人影。

    因此,沒人有幸瞧見那道異象。

    一襲青衣緩緩行入杏子巷,雨水還未落在其身上,就蒸騰成煙霧。遠遠看去給人朦朧之感,很是神奇。

    此人一路前行,竟然沒有驚動各大府邸的死士,就這么來到一處懸掛有“張府”的門前。

    他推門而入,終于被府內死士發現。

    數位武道高手一擁而上,結果無一例外癱倒在地,不省人事。

    他又關上門,在蜿蜒廊道里慢慢行走,直至一處書房外停下。

    書房內有燈火跳動,這座府邸的主人正在埋頭書寫,不知屋外來了一位能將太安城攪得天翻地覆的神人。

    當青衣儒士推開房門,那位姓張名古通的男人才抬起頭。可他沒有任何驚慌,立馬猜出對方身份后,緩緩放下筆桿。

    “公孫先生不去祭祖上墳,卻跑我這來,莫非是想間隙君臣關系?”張古通輕聲道。

    能隨意出入太安城,又能被當朝左丞相尊稱一聲公孫先生的,天下唯有一人,武榜第三霸孝公公孫鞅。

    公孫鞅自嘲一笑,“國破家亡,又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這位一生不曾習武,卻成為天下第三高手的霸孝公,一生就像個笑話。

    當初的大秦積弊過深,不得不變法改革。當時還是左庶長的公孫鞅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

    這無疑挽救了那個瀕臨坍塌的王朝。可他的一切行為,也侵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先王駕崩,新王登基后,公孫鞅處處受制。當新王決心遷都洛陽,也是公孫鞅冒死阻攔,最后落得打入死牢的結局。

    即便如此,當趙武的軍隊攻破洛陽,將大秦王朝徹底推到,火燒阿房宮。公孫鞅被從牢中帶出,仍因家國破滅,而書生一怒,血濺百丈。

    也是那之后,世間多了一位能和武皇帝李翼圣大戰三天三夜的霸孝公。

    十多年來,每當朝堂官員談論起此人,無不是嘲笑其愚忠。那樣一個昏聵無道的皇帝,為何還要去朝拜?堅持了八百年的王朝,也該換其他姓氏了,這有何不可?為此一怒入武道,不值當!

    公孫鞅自己端了條椅子在桌對面,等到張古通點頭示意,他才坐下。

    “當年我沒做到的事,你接過手,并且完成得很好,我很高興。”公孫鞅說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相之中,只有你是真正為百姓而謀,為家國而治。”

    張古通淡然道:“人臣本分罷了。”

    公孫鞅又道:“若有一日面臨必死境地,你是否會后悔此生的付出?”

    張古通沒有回話,他只是低下頭,繼續書寫決定王朝走勢的文章。

    “哈哈哈,好一個腐儒,好一個愚忠,世人皆道我公孫鞅癡迷不悟,卻不知我所求,只為天下蒼生。”公孫鞅仰頭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他輕輕拭去眼角淚珠,才發現自己鬢角已有白發。

    當太安城甲士姍姍來遲,將張府圍堵,公孫鞅這才愿意起身離去。

    “若有一日皇帝要殺你,我公孫鞅必不讓你步我后塵。”

    留下這句話,公孫鞅離開了書房,走出張府。

    面對看上去文弱無力的霸孝公,常年守護太安城的甲士們冷汗直冒,隨著雨水流去。

    公孫鞅走下屋前臺階,手握長矛的甲士們便連連后退。

    并非他們膽小,委實是眼前之人太過驚世駭俗。武榜排名第三,天下能勝過他的,唯有倆人。而且這倆人也只是略勝一籌。

    此等一怒入一品的人物,向來只存在于小說故事之中,真正當作敵人去面對,誰敢?他便是去皇宮走一趟,誰又能攔得住?

    公孫鞅無視周身甲士,一路向著太安城外走去。

    甲士們即便不敢動手,依舊將其團團圍住,跟隨而行。

    當公孫鞅停下腳步,眾甲士握矛的手都狠狠用力幾分,只差沒有刺出去。

    公孫鞅看向腳下,當年實行變法前,為了取得百姓信任,他曾在此立一木樁,上掛告示:將此木樁搬運至集市北門,賞金十兩。

    可笑的是,當時竟無人敢搬,唯恐其中有詐。可想而知,當時的朝廷有多么失信于民。

    后來,告示改成了賞金五十兩,這才有人壯著膽子將木樁搬到北門。公孫鞅也履行承諾,給了那人五十兩黃金。

    得了賞賜的漢子整日擔憂被秋后算賬,想著死也要做飽死鬼,沒幾日就把黃金揮霍一空。街坊鄰里左顧右盼準備看熱鬧,結果如何也沒等來報復,這才幡然醒悟。只可惜此地已經沒有木樁讓他們搬了。

    如今若再豎立木樁,只怕太安城百姓會搶著搬吧?這便是倆個王朝的不同,也是他霸孝公分明有機會復國,卻等到兩鬢生白發也無動靜的原因。

    我公孫鞅無所謂天下姓嬴還是姓趙,只要蒼生能過個好日子便可。

    當公孫鞅遠離太安城,徹底消息在視野盡頭。跟隨出城三十里的甲士們這才放下懸在心口的大石。他們是真覺得從鬼門關走過了一趟。

    ......

    荊州有一地,名曰鄧家村。村子不大,只有倆百來口人,大多姓鄧。

    這里的人總覺得村子風水不行,出不了大人物。別村每年都有姑娘嫁入,唯有鄧家村,人人想著往外跑。耕稻搶水,總是搶不過別村人。每次都只能晚上偷偷摸摸放水進自家稻田。

    就是這樣一個村子,走出過曾與拓跋虎賁并列刀甲的高手。

    鄧家村所用墳山上,有個衣著錦繡,比女子還漂亮,卻又帶幾分英氣的男子不顧泥濘,跪地痛哭。

    那怕墳冢已經建造有十幾年,依舊沒有被雜草灌木淹沒。

    男子痛哭之時,有位衣著樸素的男人走來,趁著傘,為兒子遮擋雨水。

    當年相約共白首,如今一人在墳里,一人在外撐傘。而他們的兒子,已經成為了頂天立地的好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