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567章 挨家挨戶跑吧,什么生意跑不來?
  “喬玉,大勇,這大蒜這能賣二十幾塊錢?”

  姚金寶愁眉苦臉地問著。

  嘗試新東西對于他這個大隊長來說,挑戰格外大。

  姚大勇點點頭:“能,我之前賣鴨子的時候已經順路跟人談了幾筆生意了,今年城里做生意的人多,小飯館開得滿街都是,大家都到處找蒜呢。”

  陳喬玉也說:“我也給之前認識的采購銷售寫信去了,目前確定要的有四家,最少的是八十斤,有一家最多的,要三百斤,不過得要干蒜。”

  姚金寶連忙點頭:“那肯定的,咱們賣的肯定是干蒜。”

  這么熱的天,曬不了幾天就成干蒜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現在的訂單量也遠遠覆蓋不了這一批的產量。

  姚金寶心里慌慌的。

  當初賭得有多大,現在就有多惶恐。

  而承包土地的那些農民也是,本來就做好了比秋蒜產量少的準備,誰知道實際產量比預期的還要少一半。

  這要是糧食產量少一半,都不知道得餓死多少人。

  現在聽說訂單量還不到產量的十分之一,承包戶們更是慌了。

  他們承包土地,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看都是借了錢、貸了款的。

  這要是賣不出去,拿什么還錢?

  承包戶們堵在大隊部門口,天天盯著姚金寶他們。

  雖然陳喬玉和姚大勇不是大隊部的,但此時也被大家盯著,壓力分外大。

  第一批收下來的蒜,都先趕緊送去之前的預訂單了。

  預訂的價格是比去年報紙上刊登的價格少一成的。

  去年報紙上大蒜價格是一百斤,二十七到二十八塊錢。

  陳喬玉他們預訂出去的價格,基本上在二十五,有些講價特別狠的,一百斤才二十四。

  預訂的量有兩千五百斤,賣出去只回了六百多塊錢。

  這連村民承包土地的錢都回不來。

  陳喬玉心里雖然有兜底的選項,但是她還是努力地在老家找到大蒜銷路。

  蓮蓮跟穗華每天都跑斷腿一樣,給各個廠家推銷大蒜。

  不過廠里食堂的口味一般都沒什么要求,全看大師傅要不要。

  大師傅不要的話,這蒜就一斤都賣不出去。

  好在陳喬玉之前認識的李主任他們都還算給面子,推銷過去的,多少也買點兒。

  二三十斤不嫌少,百八十斤不嫌多。

  這么的,又以二十六的價格賣出去兩千多斤,收入五百多元。

  這一共也才一千二百元。

  剩下的大蒜還是成山。

  正常大蒜一畝地的產量可以達到兩千斤,特別好的可以達到兩千五百斤。

  不過現在才剛從大鍋飯過來,大家還沒適應,糧食產量都少。

  姚家村這回的春蒜,產量平均只有六百斤,連正常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但即便是這樣,整個村幾十畝地下來,那也是兩三萬斤的量。

  前前后后賣出去五千斤,幾乎還剩下兩萬五千斤的庫存。

  就是陳喬玉也都有點害怕了——這一批大蒜是村里集體種植的,該用化肥的用化肥,該用農藥的用農藥,她可沒辦法當有機菜賣。

  這要是砸手里了,就是陳喬玉這么厚的家底,也得掂量掂量。

  但陳喬玉從來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

  她自己又背上幾十斤大蒜,開始往縣城跑。

  這次她不準備跑廠子了。

  大蒜不比紅薯粉,大蒜是輔料,用量少,好多食堂的水煮菜甚至都不用大蒜。

  買個三五十斤,夠他們用很久了。

  她準備找找像之前三水鎮那樣的渠道,看看縣城有沒有什么小吃街、集貿市場之類的。

  那邊飯館小吃多,做菜講究味道,那就需要大量的大蒜。

  有時候一家小飯館,比一家廠子的食堂用蒜量還大。

  陳喬玉一邊用著笨辦法,在付老師家住了幾天,挨家挨戶地跑。

  一邊還是把自己擅長的信息綜合能力拿出來,一邊打聽,一邊往自己的小本本上添加各種采購銷售信息。

  她做掮客不收錢,信息渠道還多,人家多少都賣點兒面子。

  信息多了,陳喬玉的小本本就分成了三個大類。

  一個是本地廠子生產的產品。

  現在好多廠子都開始自負盈虧了,沒了往日的高冷和傲慢。

  有些緊俏貨的廠子的銷售科可能還能吃吃請,批批條子。

  但大部分廠子的銷售科現在也都要自謀生路,要自己去外面拉訂單。

  陳喬玉一路問下來,大蒜只賣了幾百斤,但這樣的消息收集了不少。

  第二類么,就是南方貨。

  其實說南方,主要也就是羊城那邊,那邊毗鄰香江,改革開放之后發展特別快,現在南方就是發達的代名詞。

  就是在楓橋鎮這樣的小地方,人家也知道羊城貨就是時髦,羊城的明星畫報就是好看。

  陳喬玉認識縣城賣喇叭褲的吳大哥他們,他們雖然貨物不愁銷路,但是愿意給陳喬玉撐個場面。

  “行,你都寫上,反正要是你這邊能賣出去,哥還給你按七塊五算!”

  吳大哥是個爽快人,之前五塊的真實成本價肯定是不能再給了。

  畢竟他還有自己的損耗和打點需要考慮。

  但七塊五還是可以的,他有得賺,走批發路子,薄利多銷。

  這個價錢陳喬玉拿回去之后,加幾塊錢隨便賣,大把人要呢!

  陳喬玉就把這樣的消息也整理出來了一張單子。

  第三類,也是最特殊的一類。

  陳喬玉搭著拖拉機走遍了周邊的鄉鎮縣市,路費都花了上百塊錢了。

  但也因此見識了不少地方。

  她可是最知道人有錢之后,各種娛樂享受需求都會大大增加的人。

  所以這一路,她把去過的地方的特色,都給記錄下來了。

  比如三水鎮,她就寫三水鎮的小吃一絕,什么酥餅、煎包子、酸辣粉、蔥油面、炸果子……應有盡有。

  說如果想一次性吃個痛快,嘗遍美食,就該去三水鎮。

  還有禾子溝,春天的時候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

  這玩意兒在農村人眼里不值個什么,頂多就是想著以后收油菜籽的事兒。

  但城里人可不一樣了,城里人多,擠擠挨挨的,沒個好去處。

  誰能知道也就二三十里外,一天能打個來回的地方,有那么好看的一片油菜花啊?

  還有十里蓮塘……

  還有秋山鎮的西山亭,懷江縣的橘子……全都給寫上去。

  綜合成了一個吃喝玩樂的游樂信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