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 第六章 趙氏諸君
  徽宗皇帝所以會如此,這是有原因的,根源是大宋朝出了個大奸臣蔡京。徽宗皇帝原本是個好皇帝,就是在蔡京這個大奸臣的誘惑下,一步步地滑向玩物喪志,貪圖享受的,結果最終把趙氏的江山社稷給玩沒了的。

  自太祖創立大宋,先后經由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任天子治理天下。

  太宗趙光義駕崩后,遼國蕭太后統率二十萬契丹兵馬入侵北宋,一路打到了澶州城下。大宋真宗皇帝趙恒在宰相寇準的死纏爛磨下,終于豪壯了一回,御駕親征,前往澶州,迎戰大遼蕭太后。在這場戰役中,澶州城墻上的宋軍大將張懷放出了連環箭,射死了遼國南京統軍使、伐宋先鋒蕭達凜,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不得不與宋真宗簽訂了澶州之盟。從那時起,遼宋之間維持了長達一百年之久的和平。

  真宗在位25年,駕崩,傳位于六子趙禎,是為宋仁宗。

  仁宗皇帝即位時,年僅十三歲,由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垂簾聽政。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乃蜀地人,自小父母雙亡,長大后成為歌女,嫁與銀匠龔美為妻。龔美乃是蜀地民間匠人,又無背景,經營中常受勒索,于蜀地安身不牢,遂帶劉娥來到東京汴梁謀生。

  相比于蜀地,汴梁也好不到哪里去。那龔美帶著劉娥來到東京汴梁后,人地生疏,生計艱難,無法維持,遂托人將劉娥賣與他人。

  消息碾轉傳入時任宋太宗第三子韓王趙恒的指揮使張耆耳中,張耆遂喚人將劉娥帶來一看。劉娥被帶到了張耆家中,張耆見劉娥長得秀雅絕俗,肌膚嬌嫩,美目流盼,貌若芙蓉,顯得溫柔可人,甚是招人喜愛。得知劉娥乃是歌女出身,張耆又讓劉娥唱上一曲,只見劉娥殷桃小嘴一張,歌聲婉轉動聽,直抵心田,令人陶醉。張耆大喜,便花三十兩銀子將劉娥買了下來,欲將劉娥送與韓王趙恒,以討個前程。

  一日,張耆將劉娥帶入韓王趙恒府中,說近日買來一歌女,愿獻與韓王,以娛年華。趙恒一見劉娥,也大為喜歡,遂拜謝了張耆,將劉娥納入府中,對劉娥愛得如膠如漆。

  時間一長,韓王趙恒的身體便虧虛了下來。

  宋太宗趙光義偶見三子趙恒憔悴消瘦,遂問其乳母,三皇子身邊有何人?何以如此憔悴?趙恒乳母原本就不喜歡劉娥,就把張耆如何將街頭上一歌姬送與皇子的情況告訴了太宗。

  太宗聞聽三皇子趙恒與出身卑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大怒,令趙恒將劉娥趕出王府。為斷絕趙恒對劉娥的貪戀,太宗特為趙恒賜婚,女方是開國功臣潘美的女兒潘淑霞。

  趙恒不敢違背父皇之命,又舍不得劉娥,遂將劉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揮使張耆家中。

  劉娥原本就是張耆買來送與趙恒的,現在趙恒又將劉娥安置在他家中,時常跑來和劉娥私會。張耆見劉娥乃皇子趙恒極愛之人,除奉劉娥甚為謹慎小心外,為避嫌,張耆從此不敢在家里居住,只得在離家不遠處另選了一處宅子安身。

  后來,趙恒繼位為真宗皇帝,將劉娥迎入宮中,先是封為四品美人,接著晉升為修儀、德妃。景德四年,潘皇后淑霞駕崩,真宗欲立劉娥為后,寇準、王旦等重臣皆以“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為由,堅決反對。

  正宗無奈,此時便擱置了下來。

  又過了幾年,原為劉娥侍女的李氏受真宗寵幸,為真宗生下了皇子趙禎。為固寵,劉娥將尚在襁褓中的趙禎取為己有,交由楊淑妃撫養,對外號稱是自己生了皇子。

  李氏被真宗封為李寰妃,但始終不敢爭認自己親生的兒子趙禎。

  因為這個原因,又一年后,劉娥被正式封為皇后。

  真宗皇帝駕崩后,皇子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由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垂簾聽政。

  仁宗皇帝即位之初,年齡尚小,章獻明肅皇太后對仁宗管束嚴厲,動輒以禮法約束,軍政大權悉數由皇太后處置。

  因朝廷之上再無牽制力量,劉娥野心膨脹,意欲行武后之事。

  一日,劉娥于朝殿上問群臣道:“各位卿,唐之武后是什么樣的女主?”有大臣答道:“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聞言,沉默不語。劉娥欲行武后之事的念頭自此打消。然而,其強悍作風卻愈來愈顯,常著帝王之袞服輔佐仁宗皇帝執政。

  明道二年三月,劉娥染病不起,于十多日后崩逝。仁宗趙禎于皇儀殿召見群臣,哭訴道:“太后臨終前數度牽扯身上衣服,是何意?”參知政事薛奎道:“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見她穿天子之服。”仁宗醒悟,遂下令給劉娥換上后服,然后入殮。

  劉娥死后,趙氏皇族中最具威名、在劉娥垂簾聽政十余年來一直裝瘋賣傻的八賢王趙元儼對仁宗道:“劉后非陛下生母,陛下生母乃是李寰妃。前些日,李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仁宗趙禎自此才明白,原來劉娥非是自己生身母親,自己的生身母親乃是李妃娘娘,而且致死都不得與自己相認。

  想到二十多年來,同在宮中,親生母親卻不能相認自己的兒子,那是多么的一種傷痛?!想到二十多年來,自己的親生母親同在宮中,也常常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自己卻一無所知,致使親生母親不能相認自己,仁宗皇帝傷痛欲絕,數日不能上朝,并下詔自責,自責自己的不孝。

  仁宗皇帝由怨生恨,派兵包圍了劉氏親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結果發現李寰妃被以后禮下葬,在水銀養護下,面色如生。

  仁宗得報消息,感嘆道:“人之言豈可盡信啊?!”隨后,仁宗在劉娥靈柩前奉香拜祭,哭著說道:“自此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仁宗因生身之故,講究仁孝,在位42年,性情寬厚,不是奢華,能嚴律自己,其治理期間,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備受后世推崇。仁宗駕崩,訃告送達敵對的遼國,“燕境之人聞之,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手握著使者的手,嚎啕哭說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皆南帝之仁也!”

  就是這位仁宗,仁義布于天下,感天動地,卻不甚由那殿前太尉洪信放出了祖老天師洞玄真人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一百單八位魔君,數十年后攪擾得下方生靈,不得安生;更甚的是,洪信那廝在私放了一百單八位魔君后,由于回程中,將已經被宣嗣漢天師張真人收伏了的六只毒蟲又放將了出去,以至于托生為奸賊寧城,禍害了趙氏江山。

  那是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仁宗天子高坐紫宸殿,接受百官朝賀。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五十卷簾退朝。”

  殿頭官剛剛喝畢,班部叢中,一大臣趨身出班,高聲叫道:“臣有本要奏!”仁宗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

  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以臣之見,要鑲此災,可宣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蘸,奏聞上帝,可以鑲保民間瘟疫。”

  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并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鑲瘟疫。

  洪信洪太尉受詔,一路上千辛萬苦,來到了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到了張真人,自以為萬事大吉了,便到山后廟宇游玩,見一廟宇緊鎖大門,上面貼滿了封條,心中好奇,非要進去看看。

  主持真人勸說洪信道:“龍虎山風景絕佳,可看之處比比皆是,奈何非要進此古廟一看?這可不是個什么好地方。”

  洪信歪頭看著主持真人說道:“因甚不是什么好地方?”

  主持真人答道:“此乃伏魔之殿,歷代天師皆有封條在此,不得放跑了鎮壓在此地的魔君。”

  主持真人越是不讓洪信進廟觀看,洪信心中越是好奇,越要進廟一看,遂呵斥主持真人道:“你們這幫道人,妖言惑眾,故意搞些玄乎之事欺哄世人,以顯得你們本事高深,本官卻不受你等欺哄,快快打開,免得本官焦躁,治你們個妖言惑眾,玄幻妄為之罪!”

  洪信乃朝廷命官、殿前太尉,哪個敢違拗他?!主持真人也拿他沒辦法,只得令人打開廟門,由洪信洪太尉進廟觀看。

  洪信進到廟中,見一石碑,高約五六尺,下面以龜為座,已陷入地下有半尺余深,碑面上卻刻著“遇洪而開”四個篆體大字。

  洪信見狀,心中更奇,以為自己是神人,便讓主持真人所帶隨從移去石碑,好看個究竟。

  主持真人大慌,忙說道:“太尉大人,此舉萬萬不敢,此碑下鎮壓著各地魔君,萬萬不敢移動,若跑了魔君,將來為害不淺。”

  “胡說!”洪信厲聲說道:“不見那石碑上四個篆體大字?‘遇洪而開’!移開!否則治你等妖言惑眾治治罪。”洪信一心要看個究竟,哪聽得進主持真人的話,唬著要以妖言惑眾來治主持真人的罪。主持真人無奈,只得叫人來移動石碑。

  十多個人聞令,拿著鎬鍬,刨挖了一陣,見石碑松動,一起上來,將石碑抬將了起來;這時,一股黑氣冒將出來,隨即便聽到“嘭”地一聲,將抬碑的十多人連同石碑,皆拋到一邊,又見一道道金光,從黑洞中閃躍出來,望四面八方去了,旋即便不見蹤影了。

  那洪信也嚇得癱坐在地上,目瞪口呆。

  須臾,主持真人將洪信洪太尉扶了起來。

  洪信問主持真人道:“剛才一股黑氣,道道金光,端的是甚?”

  主持真人道:“太尉有所不知啊,此乃歷代天師鎮壓在此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一百單八位魔君,不期被太尉放跑了,將來必危害下方生靈。”

  洪信聞言,嚇得膽戰心驚,忙辭別主持真人,帶著隨從,往山下急奔。

  也該是有事,這洪信帶著隨從急奔下山的過程中,恰好從山洼中走出一道童來,提著一個瓦罐,因躲閃不及,也被洪信一行撞翻在地,瓦罐也打破了,從里面跑出六只大蟲,鉆往草叢不見了。

  道童見狀大哭。

  洪信道:“你莫要哭了,全是本官的不對,不著慌里慌張撞翻了你,打破了你的瓦罐,本官多賠你些銀子便是。”

  道童哭道:“大人不知,你撞翻了俺,打破了罐,皆是小事,只是放了六只毒蟲,事非小也!此乃俺天師捉拿收伏的六個妖魔,要建塔鎮壓的,不期被你等給放跑了。”

  洪信聞言更慌,哪里顧得上再和道童說話,隨便給了些碎銀,急催著隨同下山去了。

  路途上,洪信一再給隨從安頓道:“莫要將走了魔君的事說與他人聽,若讓天子聞知了,俺受責不說,你等也擔罪不小,鬧不好要掉腦袋呢!”

  洪信帶著隨從星夜兼程趕回京師,給天子陛下交差后,奪回自己的府邸,避禍去了。

  隨從們都怕擔罪,怕腦殼被砍了,故此未對他人講起這番事情,以至于朝廷上下,均無人知曉。

  這之后,仁宗皇帝在位42年駕崩,傳位于英宗。英宗皇帝在位四年,傳位于太子神宗。那時天下盡皆太平,四方無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