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三國:漢中祖 > 大結局
  春去秋來,延熙十四年的政治風波,漸漸被人淡忘。除了少數人記著鐘會用他的性命,鞏固了劉琥的太子之位,便只剩下史書有記載。

  十四年一過,延熙十五年,大漢朝廷也有了動作,黃崇、文鴦率軍北上漠南,設立漠南都護府。

  韓州都督陸抗平定遼東蠻夷發動的叛亂,斬俘過萬。又在朝廷的詔書下,發水軍三千抵達東瀛,幫助倭奴國阻止大和國統一,并在上面設恭順港,歸真番巡檢司管轄,納入韓州的軍政體系當中。

  延熙十六年,開鑿的大運河江淮段疏通了,邗溝、汴渠二河貫通,長安舟船可從渭河抵達黃河,又順黃河到酸棗南下汴水,過淮水,下邗溝,至建業。

  延熙十七年,江東的丹陽水河段疏通了,丹陽水、邗溝、汴渠三河貫通,三水合一,更名為江淮大運河。長安的詔書緊急之下,不超十日,便可抵達余杭。

  延熙十八年,劉禪采納杜預的建議,以患病為名,招代王劉豹入京,扣留三月方才讓其返回代國。而代王劉豹一回代國,便遭遇治下貴族發動叛亂,死在兵亂當中。

  黃崇出兵平叛,劉禪將代國劃分為二國,并冊立劉豹的二個兒子為王,派遣國相入駐,管轄國內政事。代國逐漸衰弱,與并州融合。

  延熙十九年,劉禪身患重病,在夏侯徽的悉心照顧下康復。劉禪猶豫再三,最終冊封其為皇后,滿足夏侯徽多年的心愿,也讓劉琥從庶子成為嫡子,名正言順成為儲君。

  延熙二十年,劉禪南游成都,太子劉琥陪駕。

  劉琥聽著侍從的傳話,走到劉禪跟前,說道:“父皇,長安有書信傳來,言霍枝侯病故了。”

  正在花園內曬太陽的劉禪,微睜開眼,嘆了口氣,說道:“紹先也走了啊!”

  說著,劉禪又閉上了眼,說道:“朕幼年之時,紹先在朕左右,習讀詩書;朕為太子之時,紹先為朕謁者,出入前后;即位之后,其又為侍郎,后領軍從征。如今想來也有四十余年了,舊人已逝矣!”

  閉目間,劉禪的腦海中不斷浮現著那些人的影子。二十年下來,除了姜維仍活在世上之外,開國功臣大多病故了。劉禪也愈發追憶那些往事,時常懷念舊人。

  “傳來下去,讓枝侯陪葬于朕陵墓左右,樹碑文以銘其功。”劉禪吩咐說道。

  “諾!”

  劉琥看著布滿皺紋的父親,心有疑問,卻又不知怎么說。

  閉著眼的劉禪,似乎察覺了劉琥的心聲,問道:“太子若有疑惑,宜當速問。朕身衰力竭,不知何日將亡。”

  遲疑半響,劉琥問道:“父皇以為大漢可傳萬世否?”

  劉禪笑了笑,睜開了眼睛,說道:“朕非始皇帝,不可奢求萬世。若傳承三百載,朕便足矣。”

  “前漢二百一十年,后漢一百九十五年,我大漢如何能及三百年?”劉琥又問道。

  劉禪用那看透世事的目光看向劉琥,淡淡說道:“兩漢興亡在于人口滋生,豪強占田,流民遍地。黎民不得已起兵造反,最終國祚衰微,群雄割據。其中又可以兩漢為鑒,二者皆亡于財政枯竭。財政枯竭,則亂國家根基。”

  “故而當如商鞅所言,國富而貧治,曰重富,重富者強;國貧而富治,曰重貧,重貧者弱。”

  來自后世又執掌過大一統帝國的劉禪,對那些王朝的滅亡有了深入的感悟。歷史上那些王朝的滅亡,看似由各種原因疊加造成,如東漢的外戚宦官,唐朝的藩鎮割據,明朝的士大夫。

  這些王朝的壽命早就由他的財政收入決定,英明的君主可以保證財政稅收,延長帝國的國祚。

  如東漢鹽鐵私營,僅有土地收入,其根本無力支撐龐大的帝國支出,后世之君或是賢能大臣,又沒有開辟新的財政收入,其滅亡也就不遠。

  當然若是遇見楊廣這種不是正常人的君主,再強大的帝國也是沒辦法,其國祚將會大幅度縮短,畢竟王朝歸根到底還是人治。

  唐朝能有國祚二百八十九年,在于江南大開發及早期推行的均田制,加上楊炎首創的兩稅制,各方面眾多的財政收入支撐了唐朝近三百年的壽命。

  明朝也是如此,在張居正改革稅制之后,挽救了大明朝。清朝之時,康熙晚年國庫空虛,若非雍正改革,也是走不遠。

  劉禪用食指敲著扶手,交代說道:“朕苦心孤詣所制定下的大略,太子今后當得以延續。若是深耕朕之方略,大漢國祚三百載并非沒有可能。”

  實話實說,劉禪已經給后世之君打了樣板,有了鹽鐵稅收,開發江南,以及海上絲綢之路,這三樣只要穩固住,大漢的財政稅收就不會出現問題。

  “諾!”

  劉琥拱手行了個大禮,說道:“兒臣謹記父皇教導,國富貧治,以積財富。然國不可忘戰,四方蠻夷,當如何御之。”

  沉吟少許,劉禪指點說道:“西北之重在于河湟,河湟大治,則西北、隴右可安。河湟不寧,則涼州斷絕,隴右生亂;西南之平在于滇池,滇池漢化,則可御邊;東南之安在于交趾,交趾恭順,嶺南可平;東北之要,在于幽、韓,幽韓鞏固,遼東可定。至于塞外平息,則在朔州……”

  劉禪叨叨絮絮地講了很多,將他對四方邊境的兵力布置及安排全部說了出來,提醒劉琥這些地方重要,即便財政補貼,也要守住,方才能讓大漢安定。

  還重點說了西北地區的胡風嚴重,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漢化這些西北蠻夷,否則又會影響到帝國。但是又不能過于儒生化,否則失去了剽悍之情,大漢的武力將會衰弱。

  劉琥側耳傾聽,謹記父皇的叮囑,沒有任何的不滿。他對眼前的父親充滿了敬佩之情,自他記事起,受母親的影響,就知道他的父親是一位英明的帝王。等到明事之后,深入了解才知道他的父親是一位多么偉大的帝王。

  用他一生的時間把西南一隅的小國擴張成幅員遼闊的帝國,這是前漢花費四代人才達到的疆域,后漢也僅有漢明帝觸及。而他將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去隆興大漢盛世。

  慢慢的劉禪聲音小了,昏睡過去,夢中他似乎看見了他的相父,也看見了他的長子。

  ……

  巡游成都后,劉禪的生命流逝殆盡。在長安又過了幾個月,在延熙二十一年的春天,劉禪在長安新城的太極殿內病故,享年65歲。

  翌日,劉琥在遺詔下,繼皇帝位,大赦天下,追謚劉禪為光文皇帝,廟號中祖。

  在劉琥的治下,大漢版圖繼續向外擴張,在東北滅扶余國,設立都督府;又派將領深入漠北,設立北庭都督府。

  同時,大漢開始了經營南方的戰略,竭力開發南方。來自南方的商業賦稅急劇上漲,并在劉琥的旨意下,派遣使者從海路,多次訪問大秦,同時在東南亞,設立九真巡檢司。

  劉琥在位十八年。

  大漢傳至公元352年之時,君主劉熜追求成仙,長達二十年不上朝,導致政治腐敗,邊軍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四方蠻夷叛亂不斷,大漢日漸衰微。

  甚至在劉熜病故后,因追求成仙沒有子嗣,導致皇位之亂,宗室互相殘殺,最終在大臣苻堅的建議下,迎奉了孝章太子后人劉篤為皇帝。

  劉篤繼位后,在政治上,扳倒權臣苻堅,重用王猛為相,革除弊政,抑制豪強,遷民南下,大漢得以復興,百姓豐樂;在軍事上,重用謝玄、劉裕、劉牢之等將,收復邊疆失地。

  劉篤病故后,繼承人昏庸,聽信奸人桓玄的讒言,欲將劉裕下獄。劉裕不得已起兵造反,歷時三十年,大漢雖是平定,但因國力衰微,導致中央聲望大減,地方藩鎮開始割據,階級矛盾加劇。

  公元580年,農民起義,攻入長安,末帝投河自盡。

  太原藩鎮李淵披麻戴孝,入關中救主,這又是新的故事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