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三國之巔峰召喚 > 第2686章:李泌獻計趙匡胤,藺相如臨終薦田單
  薛仁貴的騎兵部隊,在經過連番作戰之下,如今雖已疲憊不堪,無力再戰,可新殺入汝南的十萬秦軍,卻完全能夠填補這份戰力空缺。

  薛仁貴自然也知道這點,不過他卻并未繼續和趙匡胤開戰,反而選擇了改攻為守,還以上蔡、灌陽、安陽等汝南西部諸縣為據點,和平輿等地的宋軍對峙,修養恢復戰力的同時也在牽制宋軍。

  薛仁貴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他根本就不需要和趙匡胤硬拼,只要拖到曹魏滅國,到時十幾萬秦軍南下,宋國旦夕可滅。

  趙匡胤自然也猜薛仁貴的險惡用心,可大敵當前確實也無心顧及曹魏,只能加派人手時刻關注著曹魏戰場的動向。

  趙匡胤也知道曹操的壓力比自己這邊大,畢竟秦軍伐宋只出動了十五萬兵力,就已經讓他頭疼不已了,而伐魏可是出動了四十二萬大軍呢。

  曹魏舉國之力雖湊出了三十三萬守軍,卻需要分兵駐守各地,面對四路而來的四十二萬秦軍,魏軍戰線不但分的太散,而且崩的也緊,任何一條戰線崩了的話,就很可能會造成全線崩潰的局面。

  趙匡胤和曹操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自然希望曹魏能守住陳留、東郡和潁川,擋住四路四十二萬秦軍的攻勢。

  可隨著北方戰報不斷的傳來,曹操都還沒什么反應呢,趙匡胤卻先一步徹底坐不住了。

  趙匡胤本以為擁兵三十三萬大軍的曹魏,就算沒有宋明兩國的援軍,可擋住秦軍半年時間應該不難。

  可讓趙匡胤個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在中原大發神威、大殺特殺,表現極為亮眼的魏軍,面對秦軍時竟然這么拉胯。

  短短半個月內,潁川三大防線就全部淪陷,只剩下許昌最后一道防線,而一旦許昌也守不住的話,那陳留和東郡戰場也會徹底惡化。

  潁川、陳留、東郡三郡,是曹魏人口最多,也是最富裕的三郡。

  一旦這三郡淪陷的話,曹魏也就可以不用再打下去了,因為無論怎么打也是必輸的局面,還不如乘早頭投降的好。

  秦魏兩國開戰才半個月,曹魏就已經被逼到到了生死關頭,能否守住許昌一城,不止關乎曹魏一國死活,也關乎到中原三國的存亡。

  所以,在得知晉鄙未盡請示,就出兵救援薛舉,并且還折損了四千兵馬時,趙匡胤才沒有則被晉鄙,因為晉鄙這么做是對的,不只是在幫曹魏,同樣也是幫趙宋。

  可讓趙匡胤感到無語的是,晉鄙明明干的是件好事,可卻反而遭到國內的文官彈劾,并且還列舉出了多項罪狀,而且每一條還都說的像是那么回事。

  趙匡胤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在這等關鍵時刻,干出自斷臂膀這種蠢事,所以不但沒有責罰,反而還嘉靖了晉鄙,并且向西平增派了一萬守軍,以表明自己力保晉鄙的態度。

  在趙匡胤表態之后,宋國內部的彈劾之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搞的都好像是事先有預謀一樣。

  這讓趙匡胤不得不懷疑這次的彈劾,其實是宋國的親秦派在背后發力,只是一番調查后反而查到自己的好二弟頭上,這才放棄了繼續追責的打算。

  現在秦魏之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節點,曹魏在潁川已損失了近半兵力,想靠五萬大軍想在十幾萬秦軍的進攻下守住許昌城,單靠魏軍來說難度確實有點太大了。

  趙匡胤不能再坐看曹魏敗下去了,因為魏國再輸下去的話宋國就也要倒霉了,所以無論如何都必須幫魏國守住許昌。

  可宋國如今也是內憂外患,不把薛仁貴的十幾萬大軍解決了,實在無力分兵支援其他呀,但許昌又不得不救?

  一時間,趙匡胤也不禁陷入兩難境地。

  此時,趙匡胤反而羨慕起曹操來,畢竟曹魏的地理位置這么差,曹操麾下都有荀攸、程昱、范蠡、陳宮、曹劌五大軍師。

  反觀宋國,無論是地理、人口、財富,都在魏國之上,可真碰到解決的麻煩事時,卻連個給他出主意的人都沒有。

  趙匡胤麾下也有三大軍師:趙普、閻象和申公豹,但趙普在援明大軍之中,申公豹被曹操給借游說魔門去了,如今三位謀士中只有閻象在他身邊。

  倒不趙匡胤覺得閻象不好,而是和那些天下頂尖的謀士相比,閻象的能力顯然還差了一些,就比如這次葛陵之戰閻象就沒有看破藺相如的算計。

  一念至此,趙匡胤又不禁嫉妒起曹操來,他要是有曹操的五大謀士效忠的話,對上秦軍肯定不會拉胯到這種程度。

  閻象看出了趙匡胤的煩惱,他雖也想出出主意,但奈何自身能力有限,實在想不到解決的辦法,于是就向趙匡胤薦才,讓其他人來幫趙匡胤出主意,而他所舉薦的人正是世稱“李鄴侯“的中唐名臣李泌。

  李泌是北周太師李弼的六世孫,歷任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代,輔佐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計困吐蕃,輔佐德宗中唐時期的最有名的政治家、謀臣、學者之一。

  李泌的經歷非常坎坷,輔唐四代,兩次隱居,一度流放,在玄宗時期遭宰相楊國忠忌恨而歸隱,在肅宗時遭權宦李輔國等人誣陷再次隱居,在唐代宗時期接連受宰相元載、常袞排擠而被外放,直到唐德宗時期才執宰天下。

  李泌是特殊百召中的隱藏人物,出世后被植入成了宋初名相李昉的弟弟,而李昉又是宋國的陳郡太守,也因此進入到了閻象的視線當中。

  “閻軍師,這個李泌真能解決當前困境?”趙匡胤問道。

  閻象卻一臉認真道:“主公,李泌之才,勝象十倍,若是真有人能解決當前難題的話,恐怕也只有李泌了。”

  趙匡胤文言大喜,恰好李泌就在平輿城內,當即就準備親自前去拜見。

  李泌其實并不看好魏宋明三國聯盟,所以才婉拒了哥哥李昉的舉薦,一心留在汝南苦讀,只是他沒想到趙匡胤會找上門來,這下他就是想躲都躲不掉了。

  李泌雖不看好趙宋,可畢竟一家老小都在宋國效力,他既不敢也不好忤逆趙匡胤,于是只好站在自己的角度幫趙匡胤分析了一下,卻不想解決了困擾趙匡胤個多時的難題。

  “先生大才,一人可抵十萬大軍,今得先生相助,本王無憂矣。”趙匡胤大喜道。

  李泌的臉色頓時一僵,他有說過要出仕輔佐趙匡胤嗎?

  剛準備出言拒絕,可見到趙匡胤這幅歡天喜地的樣子,李泌當即將想說的話又給咽了回去。

  趙匡胤走后,李泌走到閻象身邊,苦笑著問道:“在下不曾得罪過大人吧?”

  閻象卻輕撫長須,故作不悅道:“長源(李泌表字)你這叫什么話,你要是得罪過老夫的話,老夫又豈會向主公舉薦你?”

  李泌知道閻象是故意在裝糊涂,于是直接開門見山道:“大人知在下無意仕宋,也知在下無法拒絕宋王,卻以這種方式強行留下在下,就不怕在下身在宋營心在外,出工不出力嗎?”

  閻象卻笑瞇瞇道:“不怕,君子方可期。”而后笑著大步離去。

  看著閻象離去的背影,李泌卻陷入了沉思,君子方可期,而他是君子嗎?

  趙匡胤回去之后就下令,出兵三萬支援許昌,同時繼續擴軍備戰。

  李泌說得對,桐柏山防線被秦軍攻破,十萬秦軍攻入汝南,但秦軍騎兵也已疲憊,需要時間休整,接下來不會主動來犯,所以秦宋也將陷入相持階段,完全可以分出部分兵力前去支援曹魏。

  另外,相比于士兵,魏國其實更加缺將,所以援魏也并不需要派太多軍隊過去,三萬精銳加上數員猛將足以。

  趙匡胤命趙奢為主將,領酒吞童子、高思繼、魯雄、楊真等將,率軍三萬支援許昌。

  趙奢率三萬宋軍北上,宋國在汝南的總兵力也下降到了十七萬,相比于秦軍并沒有太大優勢,所以擴軍勢在必行。

  魏宋明三國之中,宋國最為富有,財政壓力也最小,人口總數也高于魏國低于明國,另外宋國是天下列國中唯一效仿秦國建立預備兵制度的國家。

  宋國也有預備兵制度,從預備兵和郡兵中征兵的話,緊急擴軍并不算難而且也有戰斗力。

  趙匡胤則準備擴軍六萬,這樣才有足夠的底氣援魏抗秦。

  汝南,上蔡。

  薛仁貴打敗宋軍之后,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選擇了見好就收,除了大軍疲憊無力再戰,以及攻破了桐柏山之外,還有一大原因其實是藺相如病危。

  藺相如其實反對薛仁貴和宋軍正面決戰,他覺得當前局勢下,秦軍就算放棄汝南諸城,暫時退回荊州也沒什么,打不了之后再打回來,沒必要冒險和趙匡胤決戰。

  可薛仁貴不甘心,也不愿放棄吞下去的肥肉,藺相如無奈,只能為其謀劃決戰事宜。

  事實證明,薛仁貴的決策雖冒險,但只要謀劃得到,收益確實巨大。

  葛陵一戰,薛仁貴不但打贏,還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讓后方秦軍攻破桐柏山,秦軍也徹底在汝南站穩腳跟。

  但作為軍師的藺相如,卻在葛陵一戰中,意外身中流矢,重傷之下性命垂危。

  這也讓薛仁貴極為自責,畢竟若不是他非要冒險的話,軍師也就不會中箭了。

  看著一臉愧疚的薛仁貴,藺相如氣若游絲的說道:“大都督不必自責,人各有命,老夫命中有此一劫,躲不過去也怨不得旁人,只是遺憾不能親眼見證大秦一統天下了”

  “軍師。”

  薛仁貴聽了這話,反而更加愧疚了,剛想道歉企業被藺相如給打斷了。

  藺相如并不想聽薛仁貴道歉,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要在自己死之前交代好后事才行。

  “大都督,老夫輔佐了荊州兩任大都督,你和岳飛都督真的很像,老夫的時間不多了,臨終前有一言相贈。”

  “軍師請說,仁貴一定牢記。”

  “此次中原大戰牽扯天下,決非一人一戰能夠解決,望大都督以穩為主,莫要在行險了。”

  “軍師之言,仁貴記住了。”薛仁貴一臉認真的說道。,

  藺相如見此心中也松了口氣,指著站在床邊的田單說道:“田單乃是天下奇才,老夫去后,都督可依為臂膀。”

  “軍師。”

  見藺相如都快死了,卻還想著自己,田單感動的都快哭了。

  “田單,你雖是蜀地之人,但吾知你心在大秦,老夫已手書一封,上呈陛下,為你作保,今后你可放心在大秦大戰手腳。”

  聽到藺相如此言,田單再也并不住了,哭著抓住藺相如的手,感激道:“軍師大恩,田單無以為報,請準許田單以師禮尊軍師。”

  “那感情好,沒想到老夫臨終還能得此佳徒。”

  藺相如一臉欣慰的笑了,而后一臉安詳的永遠閉上了眼,薛仁貴等將見此則都哭了出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