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甩開權臣后,她改嫁世子寵冠上京 > 第426章 直性子的燕王妃
  古話說得好,攘外必先安內。

  要想和朝廷打擂臺,四九城這批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力。

  燕王手頭那些兵權,這幾年折騰下來,早被朝廷那邊稀釋得七七八八,如今捏在手里頭的那批人,要么都是跟著燕王征戰多年、不剩幾人的老將,要么,又都是些老弱病殘之輩,說白了,如今他們是要人沒多少,要錢,更沒多少!

  倘若不是幽州這地方常年會被外族進犯,委實算不得什么風水寶地,皇帝又找不出人來接手這一通麻煩,恐怕,燕王就連這封地都保不住了。

  李若話中的意思,燕王妃一聽就懂,這會兒只撇了撇嘴角,冷哼道,“當初阿爹說他是個軟包子,我還不信,后頭果真都被阿爹給說中了!好好一盤棋,被他下成如今這樣,他自己承受也就罷了,還得牽連了你和明敕,這是最可恨的!”

  從前她是被情情愛愛蒙了眼,一心一意覺著燕王就是她的良人,昏了頭一樣非要和燕王還有柳側妃糾纏,那會兒在她眼底,燕王就是這世上最好的人,他做什么,她都覺著是應該的。

  阿爹還活著的時候,不止一次和她說過,要提點著燕王,不能叫他繼續那么渾渾噩噩的度日,可那些話,燕王妃一直不曾往心里頭去,或者說,那會兒她也什么話都聽不進去。

  阿爹的話也好,兒子的話也好,她全都當成耳旁風了。

  如今想來,阿爹說得都是大實話,只可惜,她腦子發昏,沒聽明白其中深意,還以為阿爹是對燕王有意見,才那么說的。這會兒再回頭細想當初的事兒,燕王妃只恨不能一巴掌拍醒從前的自己!

  子不言父過,這話,燕王妃說得,李若卻說不得。

  可燕王妃正罵得起勁兒,李若也不好勸,只得安靜地聽著。

  杜嬤嬤心底接二連三嘆著氣,王妃對王爺的怨氣,恐怕是一輩子都消不掉了!從前那么恩愛的一對夫妻,過成了如今這樣,誰聽了不覺得可惜?她這個貼身伺候的看著,不僅可惜,還替王妃難受。

  她跟了王妃那么多年,瞧著她從個天真爛漫的小娘子變成如今這樣,要說不心疼,那是假的。

  正因為心疼,所以這會兒杜嬤嬤也不好開口攔燕王妃了,王妃這幾年過得苦,兒子也不和她親近,她心里指定難受著呢,還不如叫她訴訴苦,多少,也能緩解緩解心底的痛楚。

  李若不敢攔,杜嬤嬤舍不得攔,燕王妃這一通話半點兒停頓不見,又說了小半盞茶的時間,直說到自個兒口干舌燥,才勉強停了下來。

  李若又給燕王妃添了茶水,燕王妃接過,低頭啄了一口,轉頭對李若說道,

  “一提這些糟心事兒,我這嘴就停不下來。你別往心里頭去,這話,尋常在外頭我也不能和別人說,就只能說給你聽一聽。”

  李若抿唇點了點頭,燕王妃的苦,她能看出來。

  燕王耳根子軟,又是個花心的,幾年磋磨下來,雖說燕王對燕王妃還有幾分情誼,可燕王妃對他的情誼也早都沒了。

  夫妻倆不說相看兩厭,至少,燕王妃是半點兒不想和燕王親近的。府里頭還有個成天撒嬌賣癡的柳側妃攪混水,再加上柳側妃那一雙好兒子和好兒媳,燕王妃心里能舒坦才怪了。

  偏生,親兒子和她也不甚親近,這偌大一個燕王府,對燕王妃來說,和牢籠也沒什么分別。

  燕王妃說夠了,自己心里的氣兒也順了大半,倒是想起正事來了,拉了李若的手問她道,“話又扯遠了些。四九城那邊的人,你打算怎么安排?”

  “我正要和您說這個。前兒個,杜嬤嬤和我提起過,說是,從前外翁在世的時候,常接濟軍中那些兵將,但凡是受了傷的,沒法兒再打的,外翁都會安排他們進自家莊子里做事兒,若是有家眷的,也會讓他們一并住到莊子上。

  杜嬤嬤說,外翁去了之后,這幾處莊子,便交給了一位老將看顧著。”

  李若頓了頓,先瞄了眼燕王妃的神情,房老將軍就只有燕王妃這么一個女兒,老將軍一生清貧,去了之后,手頭留下的東西也沒多少,大多,還都給了之前跟著自己的部將,燕王妃這兒沒分到多少,她也極少聽燕王妃提及這些,一時也拿不準燕王妃是個什么態度。

  “莊子?”燕王妃瞇著眼睛想了想,杜嬤嬤見狀,便上前一步輕聲提醒道,

  “老將軍去之前,就已經把那幾處莊子給了武老四。”

  “哦!”燕王妃拉長了嗓音,回頭和李若解釋道,“我想起來了。是有那么幾個莊子,阿爹都給了武叔。武叔是從前阿爹的副將,早年時候為了救阿爹,傷了胳膊,不能再提劍,后頭就退了下來,專門給阿爹管一管后頭的雜事兒。

  晴娘就是跟著武叔姓的,她小時候,都是武叔帶著她,那會兒她還沒斷奶,都是武叔費心給她搞了羊奶,一點點喂她。這事兒,說起來好像還在昨天似的,可晴娘都那么大了,你們也都大了。時間過得是真快!”

  燕王妃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也不知,那位武叔如今身子可還好?我想見一見他。”李若一面說,一面細細打量著燕王妃的神色。

  燕王妃呀了一聲,“見武叔?你怎么.......”

  話說到一半兒,燕王妃便頓住了,跟著看向李若,恍然大悟道,“你想借武叔手頭那幾處莊子安置四九城那批人?”

  李若點了點頭。

  四九城那批人的安置問題,是萬年先生一早就和她提過的,那地方雖說是三六九教聚集之地,但其中也包含不少老弱婦孺,比如袁立的兒子小福子便是其中一個。

  若不是情勢所逼,誰又愿意蝸居到那個地方去,一輩子隱姓埋名的過日子?

  四九城的老弱婦孺之輩多是走投無路了,這才投靠過去,好歹,也能保下一條命來。這一批人,必定是不能上戰場的,不說戰場了,這一批人,還得找個地方好好安頓下來,才能叫袁立等人能放心投靠陳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