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天命唯漢 > 第二百五十八章 龍且:兵半渡可擊!
  濰水兩岸,兩支彼此對立的軍隊連營數十里,浩浩蕩蕩。

  但若是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點。

  濰水東岸,號稱二十萬的楚軍,以及號稱十萬的齊軍組成的聯軍,軍帳的數量,其實只比對面的漢軍多了一點點……

  嗯,這就是古人慣有的輿論戰。

  幾千人號稱數萬,上萬人號稱十萬,等到了超過五萬,一般都是號稱二十萬或者三十萬,等到軍隊再多一些,比如達到十萬以上的規模,就會宣稱自己連百萬之眾,投鞭斷流……

  楚軍大營中,龍且一臉輕蔑的看著項它,嘴角滿是愚弄的微笑。

  原因很簡單,項它不同意直接和漢軍決戰的計劃,主張讓田廣號召齊國境內所有的田氏子弟,對漢軍發動襲擊,效法當年齊軍打跑楚軍那樣,使得漢軍同樣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龍且并不這樣看,他這次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若是任由田廣將打敗漢軍的功勞攬去,那他在楚軍之中,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畢竟,他不是項它這樣的項氏子弟,天然就會獲得項羽的信任。

  若不能立下赫赫戰功,不足以重新獲得楚軍大將的身份!

  無論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此戰,必須要打!

  龍且此刻的心態,其實和滅齊之戰開始前,曹參柴武等人的想法很是一致。

  這就是漢唐之后,軍功貴族被打壓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幫家伙為了自己的功勞,擅起邊釁都是輕的……

  而在濰水西岸的漢軍營壘,軍官團們其實也在暴走。

  韓信的中軍帥帳內,擠滿了前來請戰的將校。

  劉盈問都不問,直接就在心里將鍋甩給了立在一旁,老神在在的曹參。

  這廝最陰了,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從來不主動自己去做,而是攛掇著別人先上,他在一旁旁敲側擊的暗戳戳支持……

  而早已有了全盤打算的韓信,只是如同復讀機一般,重復著昔日孫子曾經曰過的一句話。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敵人渡河前來攻擊,不要在江河之中迎戰,而是要等到對方部分軍隊渡河成功后,再發動攻擊。

  不過軍中的這幫大老粗才不管那許多,之前的進軍速度進行的太快了,他們很多人都只是聞了聞味,幸運兒也只是喝了一點湯,距離能夠讓他們封侯受爵,還差得遠呢!

  就這么拉扯了幾天之后,第三天清晨,韓信騎著馬繞著濰水轉了一圈,仰天長笑著返回大營。

  旋即,擂鼓聚將。

  被鼓聲驚醒的劉盈罵罵咧咧的走入帥帳后,看到的就是一群頂盔摜甲的肌肉男,正在摩拳擦掌的樣子。

  嗯,除了滿臉疑惑不解的曹參。

  劉盈和韓信都很默契的沒有對曹參解釋此戰的打法,所以曹參現在,依然保持著當日那種穿山甲究竟說了什么的狀態。

  日中時分,布置停當的漢軍開始有序拔營,向濰水渡口而去。

  而負責統領前軍的,正是直到此時才恍然的曹參。

  漸漸地,大軍行進到了濰水岸邊,和普通低頭行軍的士兵不同,曹參站在岸邊,仔仔細細的看了起來。

  今天,相比于前些天的時候,水位下降的似乎更加厲害,河中央的很多部位,差不多能夠看到裸露的河床了。

  而如今,是冬十二月,水淺且流速緩慢的濰水,一夜寒風吹過,大多數地方已經上凍完畢,完全不需要渡船,直接走,就能走到河對岸去了。

  于是,曹參和跟他站在一起的趙將夜柴武等人相視一笑,心中越發底氣十足。

  這幾天的時間里,韓信瞞著他們所有人,命人在濰水上游修建堤壩,積蓄河水。

  如今,就等著他們前軍大敗而回了!

  是的,韓信的計劃很簡單,就是主動渡河進攻,讓楚軍獲得一個半渡而擊的好機會。

  隨后,前軍詐敗,將楚軍引入干枯且上凍的河床。

  最后,上游放水,讓冰冷刺骨的濰水,淹沒所有河中央的楚軍。

  劉盈此刻,就騎著他的那匹小矮馬,在郎中騎兵的簇擁下,和陳豨等人前往濰水上游。

  此戰至關重要,韓信本人需要坐鎮指揮抽不開身,本來這項工作應該是曹參來做,但既然劉盈做了軍中實際意義上的監軍,那么這項既簡單,卻最關鍵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他的頭上。

  片刻之后,灌嬰帶領郎中騎兵從水淺處開始渡河,和劉盈一行分道揚鑣。

  郎中騎兵的任務,自然是等到河水淹沒楚軍之后,從側翼沖擊驚慌失措的敵人。

  此戰,韓信是不打算讓龍且和田廣繼續活下去了。

  濰水岸邊,劉盈裹著一條皮袍子,蹲在地上,等著從天而降的信鴿,將開閘放水的命令送過來。

  遠處的堤壩上,蕭祿帶著幾個工師在反復檢查,務求命令一下,就可以用繩索拉倒固定堤壩的木樁。

  前方打的如火如荼,但大水卻遲遲不到的烏龍事件,絕對不能發生他們身上。

  其實在知曉不少歷史典故的劉盈看來,筑造堤壩蓄水的事情不是難點,引誘敵人進入干枯的河道也不是難點。

  最困難的,則是把握住前軍詐敗的程度。

  演的假了,對方肯定不上鉤。

  但要是演的過了,這種恐慌的情緒蔓延開來,很容易假戲真做,造成全軍的大潰敗。

  比如很著名的淝水之戰。

  僅僅是大軍后撤沒撤好,苻堅的一世英名,就毀于一旦了……

  而在此刻的主戰場上,曹參很明顯做好了全部的準備。

  漢軍開始渡河的時候,收到消息的楚軍開始集結,穿戴甲胄,分發武器。

  等待漢軍前鋒五千人趟過爛泥灘,準備建立灘頭陣地的時候,養精蓄銳多日的楚軍,如同猛虎下山般勢不可擋的沖了過來。

  爭功心切的龍且,更是直接到了距離雙方廝殺第一線只有幾十米的地方,大聲疾呼著鼓舞士氣。

  雙拳難敵四手的漢軍自然開始節節敗退。

  而龍且,顯然不滿足于只是將漢軍趕回河對岸。

  他,還想要更多!

  于是,龍且憑借著自己在軍中多年的威望,迅速取代項它,成為此戰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

  在他的號令下,列陣在濰水東岸的齊楚聯軍開始動了起來。

  他們的目標,就是渡過濰水,從兩翼包抄對面的漢軍。

  雖然雙方的兵力相差仿佛,但楚軍在正面戰場,已經差不多算是擊潰了漢軍。

  如此,正面崩潰的漢軍,再受到齊楚聯軍的兩翼沖擊,距離全軍的大潰敗就不遠了。

  冬日里,北風嗚咽,寒冷刺骨。

  但此時開始大步走在半凍半消的泥濘中的齊楚聯軍,卻覺得血脈僨張,仿佛心中有一團熊熊燃燒的大火。

  建功立業,斬首奪爵。

  經歷了凡有血性,必有爭心的大爭之世后,幸存下來的戰國七雄,每一家都有著相應的軍功爵體系。

  而那時候的七國,也都是郡縣制和封君制并存的。

  至于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一直在使用單一郡縣制,不過是個著名的網絡謠言罷了。

  眾所周知,商鞅變法的商鞅本人,其實有著衛鞅,公孫鞅這樣不同的稱呼。

  商鞅是衛人,且是衛國公室之后,在衛國的時候就被稱呼公孫鞅,而到了魏國,則被稱為衛鞅,就是衛國來的鞅。

  畢竟,他并不是魏國宗室,不能加以公孫這個稱呼。

  而所謂的商鞅,則是在秦國時期,被封為商君之后的稱呼。

  所以,商鞅本人,就是封君。

  自然而然的,商鞅所設計出的秦國制度,必然是有著國中之國這種存在的。

  嗯,商鞅在作繭自縛,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惡心到了之后,發動自己封地的軍隊,試圖拼死一搏……

  但最終兵敗被殺,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一個新興國家制度的制定,其實大多都是在前朝之所以撲街的地方,進行修修補補而成。

  漢承秦制,所以郡縣與封君并存制,就變成了郡國制。

  當濰水西岸,齊楚聯軍開始渡河的時候,面無表情,但早就料到對方會如此的韓信,長劍斜指,一面旌旗緩緩升起。

  轉瞬之間,一個個裝備著超長槍的重裝步兵方陣,在應旗后緩緩上前。

  他們的任務,就是將河床中的齊楚聯軍堵在其中,不讓他們上岸。

  與此同時,一群灰撲撲的鴿子被拋向空中,旋即振翅向南方飛去。

  那里,是濰水上游,漢軍修建堤壩的地方。

  而在超過十萬人相互廝殺的戰場上,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幾只穿云破空的信鴿。

  于是,當洪水滾滾而下的時候,伴隨著漢軍的歡呼,齊楚聯軍只恨爹娘沒有給自己多生兩條腿,好迅速從河床中跑掉。

  而這還沒完,伴隨著怒吼著翻涌的河水而來的,還有密集如鼓聲的馬蹄聲。

  郎中騎兵!

  雖然齊楚聯軍中的士兵,從來沒有和這支軍隊交過手。

  但楚軍的士兵,大多見過自家那支縱橫天下的精銳騎兵。

  如今,遠處的漢軍給他們帶來的壓迫感,遠遠超過了楚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