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文明破曉 > 第390章 血寶石(十)
  8點整,王東陸拿著記錄本進了會議室的時候就見教授們已經到了,和教授們坐在一起的還有飛機制造局的李工程師。王東陸也不確定自己是該先和李工程師先說自己的發現,還是先和自己的教授先說。既然無法確定,他就請兩位坐到一起,把自己記錄下來的數據放到兩人面前。

  工程師和教授只是掃了記錄上的數據一眼,就全神貫注看起統計數據,王東陸則在旁邊低聲講述自己的發現。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8點10分,飛行基地的領導們到了。

  李工程師讓王東陸坐到自己旁邊,等會議召開后就率先發言,“幾位領導,我們根據空軍的飛行記錄發現,因為機場的高度以及氣壓,飛機從起飛開始,就采取了與平原地區不同的功率"

  有了統計數據,工程師與教授的看法很容易就達成了一致。會議開了不到一個小時,技術領域的人員稍稍交流就得出了臨時解決辦法。發動機的維修時間從180小時縮短到150小時。主軸的建議更換時間從240小時縮短到180小時。

  空軍領導們有些訝異,“這就能解決問題么?"看得出,領導們并不太相信。

  然而王東陸花了一整晚時間統計出來的數據卻支持這個粗略結論,所有出故障的發動機主軸都是在超過150飛行小時后出的問題。想避免這個問題,縮短更換時間是最簡單有效的選擇。

  專家教授們本以為事情到這里就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沒想到空軍領導們雖然看上去壓力小了不少,卻沒有完全放下重擔。他們之間互相短暫交流著,隨著搖頭、點頭,皺眉、不快,看得出領導們并沒有達成共識。

  主持此次會議的臨時會議主席建議先休會,空軍基地領導們就到了旁邊的房間里進行內部討論。這邊李工程師對王東陸贊道:“干的不錯。”

  王東陸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只能疲憊的笑了笑。

  沒聊幾句,部隊領導們已經結束了內部討論,回到會議室。負責的領導開門見山的說道:“我們討論過諸位專家們的意見,感謝諸位專家為我們解答了很多問題的原因,也提出了臨時解決辦法。不過我們在諸位專家的幫助下,確定了我們需求。這個需求是,如何在現有裝備不改變的情況下,保證飛機的使用時間不改變。”

  眾人都愣住了。經過了最初的愕然,大家明白過來后都覺得要求聽上去有些過分。

  部隊的領導沒有讓眾人瞎猜理由,他繼續解釋道:“軍費有定數,我們可以向軍委匯報此事,并且申請追加軍費。在軍委的命令來之前,我們會在當下的零部件供應中進行調整。如果軍委同意我們的請求,我們自然可以縮短時間。如果軍委沒辦法批下來新的軍費,我們就得使用當下的零部件。所以,我們才提出這樣的要求。”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王東陸閉上嘴一言不發,此時已經完全輪不到他說話。不過嘴上不說話,王東陸心里面有想法。發動機不便宜,主軸也不便宜。就王東陸聽說過的大概數字,國防軍的緬甸遠征軍也許會動用800-1000架飛機。

  主軸壽命縮短四分之一,就等于多花幾百塊錢。就算是500塊。800架戰斗機更換一次,40萬。如果戰爭中,一架飛機平均換10根,就是400萬,換100根,4000萬。

  打仗就是燒錢,這話可一點都沒錯。

  上午沒討論出結果,工程師與教授們都去查看飛行記錄。王東陸一夜沒睡,回去補覺。下午睡醒,重新回來參加會議。軍委已經回電,'同意暫時縮短主軸使用壽命,軍委已經向飛機生產企業下了訂單,要求他們提供能夠主軸更換時間延長到240小時的發動機。'專家們的確很忙,就先行告辭。王東陸和武漢冶金學院的師生一起乘坐飛機回到武漢,馬上投入到學校的工作里面。之所以讓王東陸這些馬上畢業的學生前來武漢,也是想讓這些學生們能夠幫助學校盡快營運起來。

  武漢三鎮作為九省通衢,除了船舶企業之外,國家也有設立飛機制造局的打算。王東陸倒是沒敢想好事,他覺得自己能順利回到東北飛機制造局工作就好。

  在5月24日,正在負責安排學校實驗室的王東陸被叫到學校教務處,一進門就見到了好幾位老同事。欣喜的與老同事們交談幾句,才知道大家前來的目的竟然是東北飛機制造局要依托武漢冶金學院,先建設一個飛機發動機生產的廠。

  王東陸靈光一閃,試探道:“不會是飛機的主軸問題解決了吧?”

  "數據計算完了,現在東北那邊正在生產樣機。西南地區需要飛機,上頭先在武漢設廠,之后準備搬到西南去,開設一個實驗室。”

  開設實驗室,設廠,對王東陸來說都太遙遠。王東陸一時沒搞懂,"什么叫算完了?”

  老同事們解釋道:“根據部隊的需要,我們針對現在的發動機進行了重新設計。根據設計上的變化,圖紙上需要的數字算完了。”

  這件事自有相關部門解決。最終此時被何銳所知,并非是總參謀部想請何銳解決,而是空軍地勤維修本身也影響到了作戰效率。

  從中緬邊境到此時的前線東吁城有一千公里,側翼已經不能說是空虛,而是充滿了各種被襲擊的空間。空軍的偵查以及戰斗出勤率對此次戰爭十分重要。根據英國官方的宣傳,英國調動了200多架戰斗機前來英屬印度作戰。總參謀部分析英國的軍事情報后認為,英國在英屬印度的戰斗機最高數量有可能達到500架。

  程若凡講完事情本身,又說出了應對方式,“新的發動機已經開始研發。”

  “不是研發。調整,調整。"何銳糾正道:“步槍有很多型號,發動機也一樣,同一種飛機也是如此。山地型,高原型。沒必要再研發一款新的。"

  程若凡當即理順了思路,嘗試從何銳這里得到確認,“主席,是在同一種設計下進行參數調整么?”

  何銳點點頭,“可以這么理解,不過具體工作會麻煩的多。”

  “明白,明白。程若凡對此是真的理解了。國防軍的制式半自動步槍已經定型,但是會根據作戰環境的不同進行一些調整。而一個看似很小的調整,要將與之相關的零件都進行調整,其調整的內容相當多。想來發動機那種復雜的設計要調整的部分會更多雖然會花費很多研發時間,但適合各個地區作戰的裝備型號的確非常有必要,戰場并非是游戲場,輸了一局還能重來。死者不能復生,這是任誰都無法改變的現實。針對性的改進能提升的作戰效率不算高,但是對于以十萬計的部隊規模來說,能夠挽回的生命數量也已經頗為可觀。

  報告完空軍的這點小變動,總參謀部向何銳報告了當下局面。從4月開戰后,英國的反應著實令總參謀部感到訝異。英國人的反應太緩慢了,一個多月過去,英國居然只能把四萬多英屬印度的殖民地軍隊送到緬甸前線戰,這些殖民地部隊自然被打的落花流水。

  堂堂大英帝國,完全統治印度超過150年。有經歷過歐洲大戰的尸山血海,經歷過日德蘭這種戰列艦大海戰,經歷過馬恩河、索姆河這樣的尸山血海的陸戰,在印度洋擁有海上運輸以及陸路運輸的巨大優勢,結果行動遲緩至于此,哪里看得出有絲毫世界霸主的模樣。

  當然,程若凡并不小看英國人。現在英國人的反應遲緩,不等于英國沒有實力,想來在之后的幾個月內,英國軍隊會開始云集,開始猛烈的進攻。

  等總參謀部的報告完畢,何銳思考了一下最新變化,對于總參謀部做了分析,“現在英國的遲緩,是英國必然的反應。緬甸是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才獲得的殖民地,第一次1824年3月-1826年2月,第二次1852年4月-1852年12月,英國獲得了六塊區域,分別是阿薩姆(今屬印度)、曼尼普爾(今屬印度)、卡恰爾(今屬印度)、阿拉干、丹那沙林和下緬甸。第三次攻下上緬甸,從此徹底吞并了緬甸。

  從地形上看,緬甸與印度殖民地之間有著山脈隔斷,并不適于英國軍隊以及英屬印度殖民地軍作戰。這意味著什么?"

  程若凡當即答道:“意味著緬甸對英國的重要性并不如印度。"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