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我的電影年代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票房分賬和出海戰略
  “《地心引力》票房全球破28億,章昊大冪冪好事將近……”—《UC新聞》

  國內媒體慣例,數字越大越好,四億美元聽起來有點少,不如28億RMB動聽。

  “在《地心引力》全球拍票房突飛猛進之時,我們也收到了章昊和大冪冪步入婚姻殿堂的消息。”—《企鵝新聞》

  “章昊和大冪冪這對金童玉女終于修成正果,讓我們祝福他們。”—《搜狐娛樂》

  “《地心引力》首次進入全球年度票房前十,這雖然不是章昊的第一次,但卻是華語電影的第一次。”—《新浪網》

  “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還有許多重量級大片上映,《地心引力》前十位置并不保險。

  此外,影片已經在內地砍下將近19億的票房,即將突破二十億,創造一個全新的記錄。”—《京城日報》

  “章昊和大冪冪的婚姻能夠維持多久?娛樂圈數不盡的誘惑,除非兩人現在隱退,否則將面臨考驗。”—《南方都市報》

  其他媒體幾乎都是積極正面的報道,要不就是祝福章昊和大冪冪,要么就是祝賀《地心引力》位居全球年度票房前十。

  唯獨以《南方都市報》為首的南方系媒體,各種唱衰質疑。還有網絡上各種公知大V,花式表達質疑,對章昊和大冪冪的婚姻并不看好。

  前面部分影院私自漲電影票價,就是南方系媒體率先報導出來的。

  在南方系媒體眼里,章昊遠遠不如國師,差得非常遠。

  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無非就是章昊做的成績太好,在國際市場上證明了自己。

  他們的主人都還沒急,這些南方系媒體就開始替主人急起來了。

  誰說國內言論不自由,這不是挺自由的嘛!要是換了在太平洋對岸,隔天他們報社媒體主編就得背后身中八槍自殺。

  媒體熱鬧,網友也不含糊,開始替章昊操心起《地心引力》是否賺錢這個問題。

  “實際上影片光是通過國內票房就已經收回成本了,海外票房都是純賺。”

  “拋去國內票房,影片大約賺了1.4億美元?”

  “嘶~有這么多嗎?搶銀行都沒這么快吧?”

  “算錯了,你以為國外票房就不用分成嗎?和當地院線分成,還要和發行商分成,到手里也就幾千萬美元。”

  “不管怎么樣,分成模式如果票房高,比買斷模式好太多了。”

  “對,只是海外票房監管比較困難,好萊塢那群惡魔連華爾街吸血鬼的錢都敢坑。”

  “兩邊都不是好東西,但華納影業不會坑章導的。”

  “為什么?”

  “因為華納影業還要靠章導執導蝙蝠俠第二部,坑了他的錢,他能給你執導?”

  “那換個導演不就完了,非要用章昊?”

  “你TM是章昊鴿鴿的小黑子是不是?懂不懂導演是一部電影的核心,用不同的導演拍同一部電影都有可能完全不一樣。

  華納影業穩妥起見,承擔不起換導演的風險。”

  “樓上的,食不食油餅?什么鴿鴿,那是哥哥。”

  熱鬧歸熱鬧,除了少部分人,其實都是樂子人而已,在線吃瓜的。

  章昊和大冪冪在北美沒待多久,就回國了,國內還有很多工作要忙。

  首先,就是《地心引力》第一次票房分賬。

  和天冪影視公司在一個樓辦公的會計事務所拿了錢,就得干活,配合律師一起,噼里啪啦的開始計算起來。

  五月二十七日到五月三十一日,地心引力拿到4058萬票房,票房跌幅保持健康幅度,從而把《地心引力》內地總票房推到18.7億。

  影片上映三十二天,票房高達18.7億,而接下來是端午節假期,《地心引力》票房肯定會出現一個反彈。

  《地心引力》也獲得延期密鑰,會在院線持續待到八月的第一個周末。

  漫長的放映時間,靠著時間的積累,足以把影片推過二十億票房。甚至大膽一點,沖擊二十一億二十二十億票房都不是不可能。

  第一輪分賬,也就是18.7億。

  票房分成有一個很簡單的公式:總票房*91.7%*37%。

  一部電影獲得的總票房需要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發展基金,還有3.3%的相關稅費,剩余的91.7%,院線發行方和制片方再從里面分。

  不過實際計算起來往往比較復雜,實際上有時候制片方和發行方是一家,就能拿到更多的錢。

  而中影這樣既有制作和發行,又掌控院線的公司,基本就是院線的錢進入自己右邊口袋,制作方發行方的錢進入左邊的口袋。

  反正都是自己的錢,無所謂哪邊口袋了。

  所以說,無怪乎萬達成為全國最大院線運營商之一后,還要插手電影制作。其實按照王億萬的規劃,萬達還要涉足電影周邊產業的。

  畢竟票房收入只是電影收入的一部分,往往不到一部電影利潤的一半。

  但是后來萬達暴雷了,連院線都難以為繼,也就無法進入更廣闊的電影周邊市場了。

  《地心引力》的票房分成很簡單,影片是大剪刀重點扶持項目,不光申請了免稅,連不肯減免的電影專項基金也只拿了百分之三。

  也就是說,影片可分賬票房是97%,也就是億,影院再拿走億里的億,也就是百分之五十。

  院線拿走億里的7%,差不多億,剩下的7.8億就是制片方和發行方的錢。

  《地心引力》的內地發行方就兩家,中影和博納,天冪影視制作公司是制作方出品方,企鵝光線和其他十幾家中小公司都是投資方。

  中影沒有參與投資,而按照發行比例從這里拿走一部分發行代理費用,博納既參與了投資也參與了發行

  按照事先的發行代理合同,兩家公司拿的是最低的發行代理費,所以博納先和中影分走億。

  剩下各大投資方可分賬的票房就只剩下億。

  《地心引力》制作加上宣發,成本已經來到了六億。這點分賬票房,看起來只是回本,賺點辛苦錢而已。

  如果是這樣,別說帶動國產科幻電影了,章昊不被其他同行笑話就不錯了。

  累死累活一年多就這么點錢,還不如拍喜劇或者青春爛片,兩三個月匆匆制作完成上映,然后恰爛錢。

  然而事實證明,《地心引力》還遠不止如此。

  實際上從《地心引力》票房開始在海外火爆以來,普通人驚嘆的是《地心引力》持續不斷創造佳績,而業內人士則關注的是《地心引力》的營收情況。

  從去年開始,以章昊為首的部分華語電影導演在亞洲范圍內的票房分賬能達到25%,而且是稅后。

  這是上頭和當地政府談的,不是章昊的公司和當地發行商談的,他沒那么大權力干擾一國的電影發行策略。

  為什么說一部分華語導演才能拿到這25%,就像不是所有好萊塢電影都能進入內地市場,也不是所有華語電影都能在亞洲其他地區上映的。

  光是亞洲市場,《地心引力》就給制片方發行方帶回來3150萬美元的收入,折合RMB2.2億多。

  這可是純賺,不需要考慮回本問題了,因為回本這個目標已經通過內地市場完成了。

  這就是擁有一個強大的本土市場的好處,做什么行業都一樣,本土市場守住了,剩下的能賺到的都是天賺。

  更何況,《地心引力》截止五月三十一日,北美票房已經來到了5368萬美元,歐洲和其他其他票房加起來也有2400萬美元。

  華納和國內這邊簽訂的是階梯式分成,現在已經觸發了這個階梯式分成協議。

  票房繼續積累,等最終分賬的時候,又是幾千萬美元的收入。

  章昊成功證明了,國產科幻片也能掙錢,而且是掙大錢。

  別忘了,票房收入只是占據影片收入總體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拉長,票房收入的比重是不斷下降的。

  《地心引力》還沒下畫,版權收入就已經有了很大的眉目,尤其是打得火熱的網絡視頻方面,出價一個比一個高。

  此外,還有海外那么多版權市場的收入,還有聯名書籍,漫畫,游戲聯動等等收入都有待開發。

  別的不說,企鵝剛把盛大旗下的起點給收購了,給整合成了一個閱文集團。

  《地心引力》上映期間還發起了科幻征文活動,此外還在起點,QQ閱讀等客戶端發起聯名活動。

  這些都是變現方式,這方面企鵝熟得很。

  但如果沒有章昊,企鵝能做這么多活動嗎?做不了,沒這個能力。

  企鵝又沒有第二個章昊來給它拍電影,所以這些活動里,章昊的公司,還有所有的投資方都是有錢分的。

  把周邊的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錢,這才是電影長久之道。

  而周邊一切的基礎,就是電影質量本身和票房,還有周邊的開發程度。

  你說《滿江紅》電影票房高,超過《流浪地球2》,這沒問題。

  客觀來講《滿江紅》電影質量其實算合格,是一部在華語電影環境下還可以的商業電影,無怪乎影片票房高。

  但《滿江紅》的周邊銷售情況怎么樣?

  前世從來都是聽小破球周邊賣瘋了,什么笨笨機器人,數字生命卡,甚至出了一本書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

  但《滿江紅》有學有樣,出了一個秦檜周邊,結果被罵得狗血淋頭。

  不可否認有一小部分人確實是想讓秦檜站起來,覺得他跪了千年,太久了,累了。

  但是他站起來,等于讓大家再次跪下去。看熱鬧吃瓜歸吃瓜,重新跪下去,廣大觀眾可不干。

  觀眾是傻子,給他一部爛片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觀眾也是聰明的,他知道什么是爛片什么是好片。

  好片也支持,爛片也不放過,但總有一天會唾棄爛片。

  結果這片子在院線樂呵樂呵也就算了,居然還想著讓觀眾重新跪下去,那觀眾就會用實際行動告訴資本:老子骨頭硬,跪不下去。

  當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十四億只鳥里出一些奇葩也不足為奇。

  所以《滿江紅》周邊賣不下去,反而小破球2周邊越賣越火爆。

  如果《滿江紅》制作成本真的有五個億,章昊可以肯定的說,加上周邊,這部影片的收益是遠不如《流浪地球2》的。

  但電影制作成本這個事情很難說,有的人說五億就是五億,比如章昊。

  有的人說五億,說不定實際只有一億。

  畢竟是大導演的作品,就算小鮮肉片酬如何高,出演大導演的作品,他都要自降片酬的,不然演不上。

  大導演不可替代,但小鮮肉可不是,圈內有的是小鮮肉,憑什么是你啊?

  而剩下的四億從哪里來,去哪里了,這就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此外,還有影片的海外營收問題。

  和好萊塢進口內地走分賬不走買斷不同,華語影片一般都是買斷模式,不走分賬。

  就是因為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如果票房撲街了,華語電影非但拿不到一分錢,還要給海外發行方一筆發行代理費。

  此外,也是因為發行渠道的問題。

  這次是華納影業這個好萊塢巨頭代為發行,《地心引力》在北美首周開畫的時候是1550家院線,第二周上升到了1700家。

  隨后逐漸下滑,到六月份已經不足五百家了。

  去北美看了《地心引力》的知名影評人,也是章吹的侯建春就在自己的微博表示:

  “我去洛杉磯的幾家電影院看,基本上VIP廳,《地心引力》上座率能達到七成,普通3D影廳有三成左右,IMAX影廳有四成的上座率。

  而且這里面許多都不是當地華人觀眾,有更多的白人黑人甚至更多的女性觀眾。”

  這是侯建春親自調查的事實,也和索尼哥倫比亞影業的《哥斯拉》形成對比。

  《哥斯拉》院線上座率不如《地心引力》,但六月份還保持著上千家院線,《地心引力》就已經不到五百家了。

  不過就算如此,影片好歹算賺錢了。

  不過其他導演的電影,就沒有那個運氣找到華納影業這樣的巨頭代為發行影片。

  人家給章昊代理發行影片,是因為章昊給他們帶來巨額收入,而且人家還要靠著章昊執導蝙蝠俠第二部呢!

  你能給人家帶來什么?玩女人潛規則還是小鮮肉小白臉?

  這方面人家一樣不缺,而且涉及到重大商業運營方面,無數的事實證明靠玩女人潛規則是靠不住的。

  而且人家喜歡猛男,最好八塊腹肌的那種,小鮮肉小白臉也行不通。

  到了那邊,說不定是人家女人玩伱了,就不是你玩女人了。

  所以,所有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實力問題。

  《地心引力》這次出海,算是給所有華語電影做了個榜樣,證明海外分賬路線是走得通的。

  而且票房越高,收益越高,肯定是比買斷收入多得多。

  但是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想要拿到分賬收入,就要看各大電影公司和電影制作人自己的本事了。

  國師的《英雄》當年也是走買斷路線,結果海外發行商血賺,國師那邊只拿到一筆買斷費用。

  唯一拿到海外分成的影片,其實是《臥虎藏龍》。

  但這部影片本質是好萊塢公司制作的,從文化屬性上來講是華語電影,但從商業屬性上來講,影片其實是好萊塢電影。

  就在一個體系內,肯定分成,最終影片不負眾望,北美砍下1.3億美元。

  那個年代的1.3億美元,和現在可不是一個概念。更何況《臥虎藏龍》制作成本僅僅1500萬美元,制作方血賺。

  隨著暑期檔競爭日益激烈,《地心引力》在北美的票房逐漸下滑,就算維持一段放映時間,票房都不可能超過《臥虎藏龍》了。

  更何況,不斷有大片沖擊,北美院線不斷的縮減《地心引力》上映的影院。從六月一號開始,只有不到五百家影院還在上映電影。

  影片票房下滑也快,單日票房只有幾十到一百多萬美元。

  可以肯定,等《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在北美上映之日,就是《地心引力》下畫的日子。

  因為北美院線要騰出更多的IMAX影廳給《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地心引力》帶動了IMAX3D觀影熱潮,福利全讓汽車人拿走了。

  比起來自太平洋對岸的故事,北美還是更喜歡自家的故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地心引力》的全球小范圍的火爆,作為絕對主演的大冪冪前面終于可以掛上一個國際巨星的名頭。

  比起其他名不符實的國際巨星,大冪冪這國際巨星多少有點說服力。

  如果覺得沒有說服力,看看《地心引力》高達4.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就知道了,這是多少華語電影明星都沒能做到的成績。

  不過還是有人不服的,上次慶功宴耍小心機沒成功的老范就不服。

  她私底下和朋友說的話,稱大冪冪完全是靠著章昊才有今天,不知怎么地就流傳出來。

  于是,和八五花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大冪冪,很快就要面臨和老牌女星的競爭。

  新老交替,這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

  但老的那一個卻不一定想這么早的就被替代掉,還沒享受夠鎂光燈下萬眾矚目的生活,還有那么多粉絲,所以還是要掙扎一下的。

  只是這種掙扎能有多少效果,只有天知道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