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災難藝術家 > 1360 步步為營
  “回聲”,這個由陸潛執導的短片,登陸回聲平臺后,浩浩蕩蕩地掀起一陣狂潮,而且,遠遠超出預期。

  一千萬……三千萬……五千萬……短短六個小時內,短片的點播率就已經突破五千萬門檻,并且還在持續飆升。

  得益于回聲平臺的游客瀏覽功能,不需要注冊更不需要付費,只需要登陸就能夠免費瀏覽三十分鐘,這也使得數不勝數的網友朝著回聲蜂擁而至,一度讓人擔心回聲的服務器可能會面臨嚴峻的考驗;但回聲服務器的出色表現帶來一個驚喜,全然沒有出現任何堵塞問題,更不要說崩潰了。

  同時,短片時長只有五分三十秒,也就相當于兩首歌的時間,如果愿意的話,觀眾完全可以二刷三刷,一點一點挖掘短片里出現的彩蛋,這也是一種樂趣,就好像偵探游戲一般,妙趣橫生——

  還不到兩個小時,短片里出現的所有電影名稱就已經全部揭曉謎底。

  當人們跟隨少年的腳步在光影世界穿行的時候,屏幕前的影迷觀眾也跟隨陸潛的腳步瀏覽電影歷史。

  很快,影迷們就意識到,陸潛挑選的作品并不是隨機的,而是陸潛的個人電影喜好片單,有佳作有爛片、有經典有奇葩,更神奇的是,有眾人皆知的爛大街作品也有一問三不知的小眾作品,品類繁多。

  “導演,不愧是導演!”

  根據狂熱影迷的統計,短短不到六分鐘的短片里,一共出現了四十三部電影,角角落落都是彩蛋。

  驚!

  誰能夠想到,陸潛的短片居然也能夠玩轉出全新花樣,然后,這又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一股全新風潮。

  “看看你能夠挖掘出多少彩蛋”,這個話題標簽居然一鼓作氣闖入熱搜榜前十,盡管名次沒有進入前三,但匪夷所思地在前十名停留了將近四十八個小時,也就意味著,一直有網友源源不斷地給予關注。

  另外,在狂熱的資深影迷之中,他們更加好奇陸潛的個人片單——

  這代表著陸潛的個人喜好,同時也代表著陸潛作品風格的靈感來源,不管是否喜歡陸潛的導演作品,但難免好奇陸潛的品味,嘰嘰喳喳的討論也就停不下來,那份片單更是在影迷之間廣泛傳播開來。

  一億……一億五千萬……一億七千萬……兩億!

  二十四小時內,短片的點播量就已經勢如破竹地朝著兩億全面突進,并且在第三十五個小時觸碰到了里程碑,浩浩蕩蕩地全方位展現當今陸潛的超高討論熱度,一舉一動都能夠在行業內掀起驚濤駭浪。

  然而,這依舊不是結束——

  就在陸潛執導的短片“回聲”上線的第二天,蘭晨執導的短片“等待”正式上線。

  蘭晨,作為新生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因為華麗的影像風格而引發廣泛討論,同時也因為帥氣的面容贏得無數少女的喜愛,盡管近兩年個人風格似乎陷入瓶頸,作品口碑屢屢受挫,但人氣依舊母庸置疑。

  “等待”,短片長度七分零八秒,講述一個相遇、相知、相戀、離別、等待的故事,在短片的最后一幕里,滿臉滄桑的男人都選擇在每年七月八日前往穹頂影院購買一張電影票,然后靜靜地在放映廳里等待著。

  依舊是蘭晨標志性的鏡頭語言,依舊是蘭晨標志性的悲春傷秋,故事里的兩個人以電影院作為中心,卻因為流媒體的崛起而面臨不同選擇,男人曾經因為繁忙的生活選擇離開,漸漸不再前往電影院。

  比起電影院來說,流媒體顯然要輕松簡單許多;而女人則一直堅守在電影院,始終不曾離開也不曾放棄,也正是因為不同的興趣不同的軌道,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兩個人的生活軌道就這樣錯開。

  一直到故事的最后,男人重新回到電影院,但畫面里沒有給出答桉,女人是否出現,他們是否重逢。

  浪漫,卻帶著些許悲傷。

  社交網絡熱議一片。

  人們有些無法分辨,蘭晨到底是為回聲做宣傳,還是抵制回聲召喚觀眾回到電影院,短片并沒有明說。

  但也恰恰因為短片留下討論空間,所以人們各抒己見,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就這樣碰撞在了一起。

  繼陸潛后,蘭晨的短片也同樣引發熱烈討論,點播量一路朝著一億狂奔,盡管速度和聲勢比不上陸潛,但也毫不遜色。

  然后——

  第三天,江澄海。

  第四天,侯曉川。

  第五天,昆大彬。

  第六天,簡康平。

  一天一位,而且全部都是業內有名有姓的大導演,每個人以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主題,圍繞電影院和流媒體的差異,拍攝一部短片,為回聲背書。

  最長的是簡康平,九分十七秒;最短的是侯曉川,四分三十三秒。

  其中,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導演們并不是以拍攝廣告的方式呈現,他們不需要為回聲高唱彩虹屁:

  昆大彬的戲謔和吐槽就表現出對流媒體的不屑,簡康平的內斂與沉穩之中就能夠感受到她對電影院的留戀,包括侯曉川的短片里同樣能夠感受到時代交錯的些許落寞與哀傷,并不是歡欣鼓舞的姿態。

  嚴格來說,他們并不是為推廣回聲,而是呈現出一種狀態并且提出一個問題:

  流媒體,真的能夠取代院線嗎?又或者說,流媒體真的準備取代院線嗎,難道二者之間就不能共存嗎?

  此時再回顧陸潛的短片,就能夠更深一步挖掘,他所提出的疑惑是,“電影在生活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人們總是將自己的思緒束縛在平臺媒介上,但他們應該擺脫院線和流媒體的束縛,關注核心本質——

  人們喜歡的,是院線,還是電影?

  當然,陸潛并沒有給出答桉,而是留給人們討論。

  此時,再回首六位導演的執導短片,不同篇幅不同內容卻凝聚著同一個核心,然后,人們也就意識到,這些短片,并不是回聲宣傳廣告,而是陸潛提出的一個全新課題:

  導演眼中的電影。

  又或者再更加準確一些,從院線到錄像帶租賃再到流媒體,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承載的不同電影記憶。

  這才是陸潛邀請這些導演拍攝的主題,也難怪陸潛能夠說服一群院線鐵桿支持者的導演們出列合作。

  千姿百態,堪比萬花筒一般。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