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這個書生有點兇 >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認罪
  “第二,陳大人以個人名義,對西夏提出的條件,之前西夏早就已經公之于眾,臣等在數千里之外的京城都已經有所耳聞,想來前線也必有軍報傳回,只要樞密院將前線傳回的軍報呈報朝廷,便知真假!”

  “第三,陳大人插手軍務之事,同樣只需樞密院將軍報呈送朝廷,便能證明確有其事。”

  “第四,陳大人私放馬匪,此事臣接到了一位可靠證人的密信,皇上若是有疑,可派出欽差前去四川查明此事!”

  “第五,陳大人繞道江南,有江南一帶官員作證,另外,期間陳大人派人傳回來的奏本,同樣可以證明!”

  “第六,城西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情,順天府等相關衙門早就記錄在案,皇上只需調閱這些案卷,便知真假!”

  “第七,關于陳大人跟北周前南院大王耶律平勾結一事,皇上可調閱當初陳大人追擊耶律平后,回京的奏本。只要陳大人提及已經將耶律平等人全數殺死,那陳大人至少有欺君之罪。至于陳大人跟北周勾結一事,臣暫且只有佐證并無實證,但臣認為,只要將陳大人交給刑部去審問,想來不用多久便能有結果!”

  這個御史越說越起勁,他似乎已經能看到陳安晏在刑部大牢里受到的折磨。

  李彧這時候鼻子都要氣歪了。

  其實,這個御史給陳安晏列出的七大罪狀,除了第七條的勾結北周,有叛國之意外,另外六條其實李彧都已經知曉。

  在他看來,這些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所以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放在心上。

  卻沒想到單文柏他們竟然能利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來大做文章。

  至于陳安晏跟北周勾結,盡管耶律平的死而復生的確讓他有人意外,但李彧怎么都不會相信陳安晏會叛國。

  因此,對于這個御史的彈劾,李彧一個字都不相信。

  只是,此人的準備十分充分,他一時之間卻不知該如何反駁。

  不過,李彧倒是比之前老道了不少,他看了看下方的宇文德容,說道:“宇文大學士以為如何?”

  盡管陳安晏跟著李彧來到京城不過兩年左右,但相比跟陳安晏初次見面的時候,宇文德榮看上去卻是老了許多。

  面對李彧拋來的難題,宇文德榮卻是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回皇上,我大梁素來都是以仁孝禮法治國,若是陳大人真的犯下了這些重罪,自當嚴懲!”

  盡管宇文德榮的話聽起來好像是在支持那個御史,可實際上他卻依舊在暗示,這個御史所言,全無證據。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宇文德榮跟陳安晏的關系不錯。

  否則的話,他堂堂內閣首輔大學士,也不會親自去碼頭迎接陳安晏。

  眼看沒能從宇文德榮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李彧很快又想到了一個人,那便是樞密院使杜和安。

  在李彧看來,這次樞密院立下的大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陳安晏的計劃,所以杜和安應該會替陳安晏說話。

  按照李彧的想法,只要杜和安否認收到過那些對陳安晏不利的軍報,那所謂的七大罪狀就不攻而破了。

  至于像剛愎自用、難堪大任這樣的指責,就更加算不了什么大事了。

  因此,在宇文德榮退回去之后,李彧又朝著杜和安說道:“杜大人,剛才御史說前線的軍報能證實陳大人的這些罪狀,不知樞密院可有發現?”

  只是,杜和安并沒有直接回答李彧的問題,而是皺著眉說道:“皇上,既然有御史彈劾陳大人,還列出了諸多罪狀,為了公平起見,不妨先請陳大人與其對質,說不定便有分曉!”

  李彧聽了眼前一亮。

  剛才情急之下,倒是把這一茬給忘了。

  在李彧的眼里,陳安晏的口才可是出奇的好,幾乎能把黑的說成白的。

  所以,自己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只要給陳安晏自證的機會,說不定有罪的就變成那個御史了。

  因此,李彧在點了點頭之后,說道:“也好!”

  隨后,他便按照杜和安的意思,讓陳安晏跟那個御史對質。

  陳安晏原本還想繼續看戲,卻沒想到這些“老奸巨猾”的人精這么快就把自己推出來當主角。

  無奈之下,陳安晏只能站到了中間的位置。

  就在所有人都等著看陳安晏如何辯解的時候,陳安晏卻是先像李彧行了大禮參拜,隨后便沉聲說道:“臣認罪!”

  這下不光是李彧,就連單文柏他們也都傻眼了。

  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想過了無數種陳安晏可能會用到的借口。

  而事實上,他們也沒有指望能利用這所謂的七大罪狀來給陳安晏定罪。

  畢竟,時至今日,他們的手上并沒有確鑿的證據。

  特別是那些軍方的軍報。

  盡管單文柏他們個個位高權重,但卻不敢插手軍務。

  而他們跟李彧的想法一樣,樞密院這次立下大功,陳安晏功不可沒,所以剛才那個御史提到的證據,只要是涉及樞密院的,杜和安一定不會拿出來。

  特別是之前他們在宮門前的時候,已經見到了樞密院跟陳安晏談笑風生。

  因此,盡管他們定下了這個計劃,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指望朝廷會因為這些罪名而將陳安晏處死。

  他們知道陳安晏憑著這次立下的大功,李彧一定會提出給陳安晏連升數級,所以,他們想要在最大程度上去限制陳安晏的官職!

  可陳安晏的“臣認罪”這三個字給他們帶來的震撼,可是要比剛才那個御史彈劾陳安晏給其他大臣帶來的震撼更大。

  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整個大殿上都鴉雀無聲。

  不過,還是有一些大臣很快就回過神來。

  之前那個彈劾陳安晏的御史便是其中之一,只見他滿臉喜色的說道:“皇上,既然陳大人已經認罪,還請皇上依照大梁律法,給陳大人定罪!”

  隨后,又有一些投靠了齊太后的官員出來附和。

  既然陳安晏愿意認罪,他們當然不介意順水推舟。

  不過,有人想要給陳安晏定罪,自然也有人替陳安晏開脫。

  禮部是最先站出來替陳安晏說話的。

  按照他們的說法,此事事關重大,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定案的,所以朝廷還是得嚴查此事,等有了確鑿的證據,才能給陳安晏定罪。

  接下來便是這些大臣之間的爭論。

  齊太后的人,他們的意思是,既然如今陳安晏已經認罪了,自然應該立刻定罪。

  他們甚至還十分貼心的表示,若是按照那七大罪狀,陳安晏除了抄家滅族之外,還得受凌遲之刑。

  不過,陳安晏這次總算是立下了一些功績,所以也不用抄家滅族以及那凌遲之刑了,直接推出午門斬首,也算是體現了朝廷的寬仁了。

  至于陳安晏的家產,既然他已經沒有親人,直接充公便是!

  對于這樣的安排,其他大臣自然不會同意。

  盡管他們并不知道陳安晏今日為何會這么干脆的認罪,有一件事他們很清楚,那就是他們需要陳安晏跟齊太后他們對抗。

  而他們理由也很充足,因為認罪和定罪有著本質的區別。

  若是認罪就能直接定罪,那些達官顯貴殺人放火之后,只要花一筆銀子就能買通一個死囚認罪,所以,想要定罪,終究還是要確鑿的證據。

  而他們甚至認為,陳安晏說不定是有什么把柄被單文柏他們抓住了。

  但不管怎么樣,今日他們一定要將陳安晏保下來。

  經過差不多一炷香時間的理論后,依舊沒能有什么結果。

  最終,李之儀提出,既然有御史彈劾,卻又沒有證據,眼下不論是給陳安晏升官還是降罪恐怕都會有異議。

  因此,眼下不妨就讓陳安晏繼續當他的西城兵馬司副指揮,至于他的七大罪狀,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樞密院共同徹查此案。

  隨后李彧倒是又補充了一句,在給陳安晏定罪之前,他依舊是朝廷的官員,不論是誰,在查這件案子的時候,都不得對其用刑!

  到了這個時候,這件事也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接著便是朝廷對樞密院以及軍方的封賞。

  凡是在這次西北大捷之中的有功之人,要么是有官職的提升,要么是有其他賞賜。

  至于像杜和安、孫廣佑這樣的大臣,論官職,他們幾乎都已經無法繼續提升了。

  畢竟,一個是樞密院使,還是先皇親封的顧命大臣,另一個則是成都將軍,封疆大吏。

  因此,朝廷最終賜了兩人子爵的爵位。

  這已經是他們目前能得到的最高的爵位了。

  盡管在王爵之下,還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只要在朝為官,其爵位最高也只能是子爵。

  也就是說,一旦被封了公爵、侯爵或是伯爵后,便不能再擔任朝廷的官職。

  這主要是因為公爵、侯爵和伯爵本身就已經是朝品,地位超然,不論是對朝廷的官制還是社稷的穩定,都不宜再讓他們在朝為官。

  盡管對于孫廣佑來說,陳安晏的遭遇屬實讓他覺得有些心寒。

  可他對此也無可奈何。

  因為他知道,這其中涉及到了黨爭。

  雖說自己乃是封疆大吏,但同時還是一位武將,倘若在這個時候為陳安晏說話,必然會引起非議。

  最后,隨著朝廷對樞密院以及那些將士做出了相應的封賞后,便退朝了。

  讓人意外的是,那些大臣原本以為陳安晏在退朝之后會去跟皇上商議對策,卻沒想到陳安晏并沒有去皇上的御書房,而是直接出宮去了。

  而單文柏他們看向陳安晏的眼神卻是充滿了不懷好意。

  就在陳安晏剛走出皇宮大門的時候,崔時敏的手下便找到了陳安晏,說是要請陳安晏去刑部問訊。

  如今他們也算是奉了李文棟的旨意,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對付陳安晏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不過,陳安晏并沒有理會。

  按照他的說法,剛才李彧可是已經說了,如今自己依舊是朝廷命官,不論是刑部還是大理寺,都不能將自己視為戴罪之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