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這個書生有點兇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密旨
  而陳安晏并未否認,而是笑著說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臣雖非君子,但對她們也有欣賞之意!”

  “你!”

  李之儀也被陳安晏氣得說不出話來。

  陳安晏見狀,只能又立刻解釋道:“臣的欣賞,指的是她們不遠千里來到異國他鄉,除了人生地不熟之外,還要忍受鄉愁之苦,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為我們奉獻這么精彩的表演!而并無男女之意!”

  聽到陳安晏這么說,眾人都露出了恍然的神情。

  而陳安晏這時候又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否則的話,宮里有那么多倭國女子,皇上早就賜一些給臣了!”

  那些親王聽了,也都覺得在理。

  以陳安晏和李彧之間的關系,賜幾個倭國女子根本算不上什么!

  李之儀聽了之后,卻是皺著眉問道:“那陳大人是何意?”

  陳安晏先是看了看李豐年,隨后才緩緩說道:“雖說大梁是在七年前就已經跟倭國斷了通商,但在那之前,倭國還是有不少女子或逃或被賣到了大梁,畢竟,對于大梁來說,倭國也只有他們的女子才算是能拿得出手的貨物。”

  李之儀還是有些不解:“那又如何?”

  而李文棟倒好像是猜到了陳安晏想要說什么,不留痕跡地微微一笑。

  陳安晏則是繼續向眾人解釋:“臣聽說,在那個時候,送來大梁的倭國女子大多都只有十二到十四歲!”

  李之儀皺了皺眉,說道:“不錯,當年我們都還在京城的時候,倭國每年的確都會送一些女子來大梁!”

  不過,隨即他卻是莞爾一笑,接著說道:“說是女子,其實就如陳大人所言,她們都還只是小姑娘而已!”

  倭國向大梁進貢了上百年,李之儀他們當然也都十分清楚。

  而陳安晏這時候也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如此!而剛才燕王府上的那些倭國女子,看上去至少也都是十八到二十歲了,想來應該都是在大梁切斷跟倭國的通商之前買回來的,按照大梁的律法,并無不當之處,王爺就這么將他們全都殺了,屬實有些可惜!”

  李之儀這時候也算是聽明白了,陳安晏只是覺得那些倭國舞姬被殺有些可惜,而不是因為看上了那些倭國舞姬。

  因此,在陳安晏說完之后,他也大笑著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盡管燕王的心中十分氣憤,但他倒是不動聲色,只是淡淡說道:“倭國這些年一直都對大梁心懷不軌,本王也早就想除去這些倭國舞姬了,今日也要多虧了陳大人,本王才下定了決心!”

  陳安晏聽了不禁心中冷笑。

  這李豐年故意這么說,想來是想著等此事傳出去之后,倭國會更加仇視自己。

  說不定倭國會因為此事而派出忍者刺殺陳安晏。

  可李豐年卻是忘了,在陳安晏初來京城的那個年節,他便已經殺了不少倭國忍者。

  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年了,陳安晏依舊活得好好的。

  而陳安晏這時候也連忙笑著說道:“王爺言重了,雖然有些可惜,但這些倭國舞姬殺了也就殺了,誰也不能保證在這些倭國舞姬之中,有沒有倭國的眼線!”

  稍稍頓了頓之后,他又微微一嘆,接著說道:“可惜的是王爺的手下,王爺可以把這件事都推到臣的身上,否則的話,外人會認為是王爺將他逼死了,終究還是有損王爺的賢名!”

  李豐年似乎沒有想到陳安晏的反擊會來得這么快。

  這時候,其他人也看出了兩人之間的氣氛有些詭異,李元凡他們也連忙將話題引到了別處。

  很快,空氣之中再次傳來了歡快的氣息。

  至于李豐年,似乎并沒有受到此事的影響,繼續跟其他親王高談闊論起來。

  不管這么說,他畢竟是這里的主人,在今日這樣的場合,終究還是不能跟陳安晏直接發生沖突。

  又過了差不多半炷香的時間,李豐年突然朝著李彧問道:“皇上這次傳召我等進京,說是有先皇的遺詔要公布,今日大家都在,不知皇上是否就直接在這里公布了?”

  他的這番話其實帶著一絲玩笑的意味。

  對于李豐年來說,除非是密旨,否則的話,公布先皇的遺詔,必定要在重要的場合。

  而他故意在這個時候提及,其實也是想看看李彧以及其他親王的反應。

  就如他預料的那般,包括李文棟在內,所有親王的臉上都多了幾分好奇。

  在見到李文棟的神情后,李豐年也有些詫異。

  他沒有想到就連李文棟都不知道這份遺詔的內容。

  要知道,當年先皇駕崩的時候,李彧才兩歲。

  這樣看來的話,先皇應該是將遺詔交給了趙公公,而趙公公又將遺詔交給了李彧。

  至于趙公公是什么時候將遺詔交給了李彧,或許是在李彧懂事之后,又或者是在他臨死之前。

  相比之下,李豐年更加愿意相信是后者。

  而在這之前,燕王得知齊太后派人在宮里仔細搜查過了,但并沒有找到遺詔的下落。

  其實,先皇留有遺詔之事,也是齊太后告訴燕王的。

  按照齊太后的說法,當初先皇在駕崩前幾日,曾單獨召見了齊太后、趙公公以及部分官員,對他們有所交代。

  因為是單獨召見,所以他們對先皇跟其他人說了什么并不知情。

  先皇召見齊太后的時候,交代她要好好幫助李彧,將李承撫養長大,另外還有不少賞賜。

  同時,先皇也讓齊太后要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李文棟的身上。

  不管怎么說,先皇還是擔心李文棟會起野心。

  畢竟,想要從那個位置上下來,不是誰都有那個魄力的。

  先皇第二個召見的是趙公公。

  齊太后留了個心眼,因為里面的太監和宮女都被趕出去了,于是她便安排一個太監在門外偷聽。

  可惜的是,兩人說話的聲音不大,所以,盡管那個太監已經盡力了,但也只聽到“密旨”“掌權”等只言片語。

  因此,在之后的這些年里,齊太后一直在找這道密旨。

  而她不斷地往李彧身邊安排人手,一方面是為了監視李彧,另一方面便是為了那道密旨。

  只不過,用了數年時間,還是沒有那道密旨的下落。

  后來他們懷疑,趙公公極有可能是將那道密旨貼身藏著。

  畢竟,宮里能找的地方他們都已經找過了,就連李彧以及趙公公的住處,他們也都偷偷找過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趙公公一直將那道密旨帶在身上。

  而趙公公武功高強,這里又是皇宮,齊太后他們一直都沒有下手的機會。

  其實,對于齊太后來說,這道密旨便是一個天大的機會。

  在李承出生之后,齊太后便一直想讓先皇改立李承為太子。

  不過,先皇對此一直都是以搪塞為主。

  這其中一方面有趙公公的原因,趙公公自然不同意改立李承為太子。

  雖然趙公公只是一個太監,但以他跟先皇之間的關系,先皇還是十分尊重趙公公的意見。

  而另一方面,先皇也是擔心一旦立了李承為太子,那齊太后一脈必然會起勢。

  當年在立了齊太后為皇后之后,齊家上下便雞犬升天。

  雖然齊桂資質平庸,看上去似乎并沒有太大的野心,但齊家還是有人對官場十分熱衷。

  因此,只要李承登基,齊家的勢力必然會再上一個臺階。

  另外,先皇早有耳聞,民間對齊家的風評屬實很一般。

  所以,每次齊太后提出改立太子的要求,先皇都會打哈哈搪塞過去。

  如此一來,盡管并不知道那道密旨的內容,但齊太后卻是能猜得到,那道密旨絕對不會是將皇位傳給李承。

  但倘若能拿到拿到密旨,不光能知道密旨的內容,還能利用這道密旨做一些事。

  比如,在密旨之中,將內容改成廢了李彧,將大位傳給李承。

  到時候縱然有人反對,但有先皇的密旨在手,想來反對的人也不會太多。

  只需要將那些反對的人除去,便沒人能阻止李承繼位了。

  要不是密旨的工序復雜,恐怕他們早就想要自己偽造密旨了。

  因為一直沒能找到那道密旨,在跟李豐年合作之后,齊太后便將密旨之事告訴了李豐年。

  因此,在行刺李彧的時候,那個刺客才會問趙公公密旨之事。

  他們原本想著,若是趙公公將密旨隨身帶著的話,只要將趙公公殺了,便能得到那道密旨,卻沒想到李元凡的人會突然出現。

  盡管趙公公已經身受重傷,但還是帶著李彧逃走了。

  因此,按照齊太后和李豐年他們的猜測,趙公公在臨死之前,應該已經將密旨交給了李彧。

  其實,后來他們又搜過李彧的住處,但還是沒有找到那道密旨。

  同時也一直派人盯著李彧,但根本就看不出他身上藏著密旨。

  不光是李彧,齊太后同樣派人暗中盯著陳安晏。

  只不過,陳安晏的身邊有萬通鏢局的人。

  齊太后派去的大內侍衛并不知情,一直都以為是李彧在暗中派了一些大內侍衛保護陳安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