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朕就是亡國之君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
    京師忙碌了起來,在稽王回京的消息傳開之后,整個京師就變的沸沸湯湯。

    各坊之間,隔三差五之家,掛上了縞素,大明的百姓是極其含蓄的,他們用門前懸掛縞素,來表達自己對那個稽王回京的不滿!

    京營也開始調度,石亨為了求穩,還專門調動了老營兩萬軍士,這些都是能征善戰之人,兩萬對三百,石亨會用炮火,將走到京師門前的瓦剌人撕碎!

    當初瓦剌人大兵壓陣,都沒能進了京師的門,現在也是休想!

    不是你帶這個已經被廢了皇帝號的稽王,就可以進來的!

    而朱祁鈺則繼續在講武堂辦公,胡濙前去準備禮制,既然一切從簡,那就簡到底,胡濙干脆準備了一張桌子。

    讓稽王蓋章用的,陛下肯定準備一些圣旨,讓稽王用印。

    胡濙拿不準主意,思前想后,還是坐不住,就奔著講武聚賢閣去面圣。

    他還沒走到講武堂,就碰到了于謙、金濂、王直、石璞等人,刑部尚書俞士悅在忙著稽查私鹽鹽引之事,連早朝都沒參加,忙得昏頭轉向。

    但是俞士悅該有的政治敏銳度還是有的。

    在胡濙要進講武堂面圣之時,俞士悅從御道跑來,一邊跑還一邊說:“等我下,等我下。”

    “你們不地道啊,這么大的事,我忙著陛下的差事,都不喊我一聲!”

    俞士悅擦了擦額頭的汗,連連抱怨,這么大的事,大家都是在大明這個鍋里吃飯,怎么就不喊自己呢。

    這要是來得晚了,到時候在陛下心里擰上了疙瘩,那自己這尚書,豈不是當到頭了?

    這官舍剛住上,冬天暖閣還沒體驗過呢。

    “我們也剛到。”胡濙搖頭說道:“走吧,一起進去吧。”

    朝臣們在講武堂門前,走了進去,往日里喊打喊殺的操練聲沒有了,講武堂內安靜到了極點。

    幾乎所有的講武堂軍將們,都集中在聚賢閣下的小廣場上,就那么站著一言不發。

    講義堂的掌令官站在左側,講義堂的軍官站在右側。

    一片肅殺之風。

    講武堂的軍將們,訓練了這么久,他們是陛下手中長劍,他們認為自己到了為陛下盡忠的時候。

    天子的劍,指向哪里,他們就殺向哪里!

    哪怕是那個人是曾經的天子,那個人是大明的稽王。

    了卻君王天下事,不就是軍士們的宿命嗎?

    而六部尚書的身后也站了近百名的在廷文官,今日大約是辦不了公務了,天大的事,等著陛下拿主意。

    幾乎所有人的在廷文武都來到了講武堂的聚賢閣下,等待著如臨九霄的陛下拿主意。

    “興安大珰,我六部尚書聯袂而來,請求覲見陛下。”胡濙一馬當先,對著守在門前的興安說道。

    興安也是一臉無奈的說道:“咱家去通稟。”

    興安當然知道群臣為何而來,這稽王回了京。

    這天下就好不了了,他們不希望稽王活著。

    削帝號這件事,人人有份。

    托名山匪流寇也好,還是直接裝傻充楞也罷,將其剿殺在京師城外,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興安沒一會兒就出來說道:“諸位明公、諸位勛臣,請進,陛下寫完了。”

    “參見陛下。”諸臣上了二樓,趕忙行禮。

    朱祁鈺示意諸位平身就坐。

    群臣都看著他們的皇帝,等待著朱祁鈺的一聲令下。

    朱祁鈺則十分平靜拿出了一卷圣旨說道:“這是朕替稽王寫的罪己詔,胡尚書,麻煩你到時候拿著,讓稽王用印。”

    讓稽王現場寫罪己詔,不知道寫到什么時候了,干脆朱祁鈺給他代筆了。

    胡濙接過了那封卷好的詔書,俯首說道:“臣領旨。”

    朱祁鈺再次對著俞士悅說道:“你領順天府衙役,五城兵馬司指揮使,巡查,防止有人借機生事,偷竊、強劫,立刻抓拿、收監查補。”

    俞士悅俯首領命。

    “昌平侯,你讓掌令官和軍將們散去吧,他們還是軍生,若是要觀禮,昌平侯你組織他們去觀禮。”朱祁鈺又對著楊洪安排了講武堂之事。

    下面站的筆直的軍士們,朱祁鈺自然是看到了,但是這都是大明的未來,做臟事,臟了他們的手。

    楊洪面色猶豫了下說道:“臣領旨。”

    朱祁鈺將調兵火牌交給了于謙說道:“令建平伯高遠將車隊團團圍住,不可放走一人,也不可讓任何人接近。”

    于謙接過了火牌,還想勸,但是他還是俯首領命。

    顯然陛下是個能拿主意的人。

    朱祁鈺又拿出了一道火牌說道:“盧指揮,你帶緹騎,從德勝門至金水河橋,再至太廟,隔出一道人墻來,朕要帶稽王去太廟,祭列祖列宗。”

    盧忠接過了火牌俯首說道:“臣領旨。”

    朱祁鈺安排了諸多事務之后,對著興安說道:“準備三尺劍十一柄,讓無名緹騎,跟隨朕去太廟。”

    興安眉毛一挑,愣愣的問道:“是儀劍嗎?”

    儀刀、儀劍,俱不開鋒,都是儀仗用的。

    朱祁鈺搖頭說道:“要開刃的。”

    興安認真的想了片 想了片刻說道:“太宗文皇帝留下了制式永樂劍,長三尺重四斤,鋒利無比,乃是當年太宗皇帝征戰沙場所用,不知道陛下覺得是否合用?”

    朱祁鈺還是第一次聽說此事,頗為好奇的說道:“哦?還有永樂劍?開刃了嗎?”

    “在內承運庫,保養極為妥帖,鋒利無比!一共有二十柄。”興安俯首說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好,就它了。”

    至此,群臣們才松了口氣,在太廟里帶著十一名緹騎入太廟,到底要做什么?

    自然不言而喻。

    自然是要太廟殺人!

    但是胡濙立刻開始撓頭,他搜腸刮肚,都無法按照禮制,找補到根腳來!陛下英明無損,功業無暇,才是胡濙這個禮部尚書要做的事。

    他忽然眼前一亮。

    朱祁鈺笑著說道:“諸位,各司其職,稽王,明日歸京!”

    朱祁鈺給朱祁鎮布下了龍門大陣,在迤北逃脫了天羅地網,在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還能逃得過去嗎?!

    稽王的車駕獲得了通行的文書,在宣府強兵的團團圍住之下,向著居庸關而去。

    莫羅看著躲在角落里的朱祁鎮,重重的嘆了口氣。

    “皇上,吃點東西吧。”莫羅對著朱祁鎮說道。

    朱祁鎮如同嚇到了一樣,立刻高聲喊道:“不,我不是皇上,叫朕…叫孤稽王!不要殺我!不要殺我!你這飯菜里一定有毒!孤不吃!”

    此時的朱祁鎮就像是煮熟了紅蝦,蜷縮著身子,躲在車架的角落里,瑟瑟發抖,肩膀一聳一聳,面如金紙。

    已經有些語無倫次了。

    京師是龍潭虎穴,朱祁鎮已經感覺到了危險,但是,又能如何呢?

    瓦剌人要送他回京,搗亂也好,向當今陛下獻禮也罷,朱祁鎮早已身不由己了。

    自從他在宣府城下,扣楊洪的門的時候,今天其實已經注定了。

    朱祁鈺不是歷史上那個顧忌親親之誼的明代宗,他為了皇權也好,為了大明京師無辜的五十萬軍士民夫也罷。

    在朱祁鈺眼里,朱叫門必須死。

    “不要殺我,我不是皇帝,我不想爭皇位,我什么都不想,回迤北,回迤北!那僭主,他一定會殺了我!不,是陛下,陛下一定會殺了我的啊!”

    朱祁鎮的聲音里帶著哭腔,他驚恐的躲藏在車駕的角落里,離京師越近,他就越是恐懼。

    莫羅放下了碗筷,好在距離京師,已經沒半天的路了。

    到了大明京師,朱祁鎮這驚厥之癥,找個太醫能給看好吧。

    朱祁鎮有驚厥之癥,在土木堡就犯了這個病,當時莫羅照顧的,到了京師城下,朱祁鎮被現在的大明天子,被打了火銃,嚇得好幾天,都沒好好吃飯,也是莫羅照顧的。

    現在這驚厥之癥,又是犯了。

    朱祁鎮非常擅長逃命,但是他已經無處可逃。

    莫羅有些嘆息的看著朱祁鎮,她知道自己選錯了夫君,這人雖然是皇帝,但是連普通人的膽量都不如。

    想來也是,要有膽氣,還能做出叫門叩關這等事?

    莫羅對朱祁鎮也是失望透頂,她只希望自己能夠平平安安的把孩子生下來,然后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大罷了。

    車架停止了德勝門前,興安領著人早就恭候在此。

    興安看到車架緩緩的停在了自己面前,高聲說道:“請稽王下車,更服束發!”

    興安見車里沒什么反應,再次高聲說道:“請稽王下車,更服束發!”

    莫羅看了眼蜷縮在車角嘟嘟囔囔的朱祁鎮,頗為無奈的說道:“稽王殿下不曾有親王服飾,不知大珰可有準備?”

    興安眉頭緊皺,怎么是個女人回話?

    他探著頭看了眼,里面的確是一個穿著皇帝常服的人,他俯首說道:“稽王乃我大明親王,不可批左衽、披頭散發入京,此乃華夷大防!”

    “把衣服拿上來吧,我來伺候殿下更衣束發。”

    莫羅艱難的給朱祁鎮換上了衣服,便幫著朱祁鎮梳著頭發,嘆息的問道:“大珰,敢請問,如此多的刀兵,不讓瓦剌兵入城,我這個瓦剌公主,也進不得城嗎?”

    “在草原上,即便是最兇狠的部族,也不會對女人和車輪以下的孩子出手,難道大明乃天朝上國,也不放過我這個女人,和肚子里的孩子嗎?”

    興安再次回話說道:“陛下明旨,公主可以隨同入城。”

    莫羅的嘴角牽出了一絲微笑,給朱祁鎮梳頭的手也變得快得多了,她給朱祁鎮梳好了頭發之后,換上了興安送來的衣服,入城去了。

    朱祁鎮一言不發,顫顫巍巍的看著車窗之外的興安,在他眼里,興安比魔鬼還可怕!

    人激動、害怕到了極點的時候,是說不出話來的,這是短暫失語。

    朱祁鎮現在就說不出話來,他嘴唇一直在哆哆嗦嗦,臉上的肌肉,偶爾會用力的抽搐一下。牙關不停的打著顫。

    并不是莫羅對他做了什么,而是他害怕的時候,就是這副模樣,驚厥之癥,朱祁鎮從來不知道自己還有這個毛病。

    興安看著打扮的差不多了,俯首說道:“還請稽王下車。”

    莫羅可以入城,但是不能隨行,她被人專門領著引到了觀禮的午門五鳳樓上。

    今天日頭正好,孫太后帶著稽王府稽王妃嬪四人,也在午門之上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