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織明 > 第一百三十四章:高起潛算什么貨色?
  真定府城西門處,眾人一通寒暄過后,高起潛攜起盧象升的手,雙雙入城,后面各軍將、真定官員分成兩列,也是都隨著步入城內。

  真定府城向有“花花直定府”之稱,雖處明末亂世中,卻仍是山西太原府入冀中平原后的第一門戶,城內也是繁華依舊,各樣商號云集,尤以各類木材、木器店鋪為最,街上所見,盡是各樣高牌與幌子。

  在前往真定巡撫衙門的街道上,擠得滿滿都是歡呼迎接的城內民眾。

  這些人都是自發聚集而來,只為看一眼大戰韃虜的宣大軍將,看一眼敢箭射奴酋多爾袞的小英雄張誠。

  見到盧象升等人如此受歡迎的樣子,高起潛眼中閃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寒光,隨即又滿臉堆笑的為盧象升指點起城中各處景物。

  …………

  今日,高起潛其實只是以共議軍務為由頭,其實就是請盧象升等諸將赴宴,他只想借機表現一下自己顧全大局的表象,做做表面功夫而已,他才不想與盧象升共同商議什么軍務。

  酒宴就設在巡撫衙門的大堂內,華燈初上,燭光映照下,大堂內明亮非常,酒宴的菜肴非常豐盛,宣大各軍將們都放開肚皮吃喝,席上,向張誠敬酒的人也是不斷。

  張誠此時已然是大明軍界新星,才二十二歲便升任游擊,更得閣臣楊嗣昌、監軍高起潛等皇上身前紅人器重,眾人自是另眼高看。

  酒宴中,只有盧象升心念城外流離失所的災民們,很多百姓欲求果腹而不得,此間,這灑宴卻是如此的奢華,他不覺頗有些不悅之色。

  若是按照高起潛的意思,這頓酒宴是要一直進行到深夜的,不過,盧象升卻無心進食,他見宣大諸軍將也是吃飽喝足后,便率領眾將告而離席,匆匆回營。

  …………

  張誠回營后,正在巡營之時,有親兵前來稟報,總監軍高公公差人前來求見,說有高公公親筆信,要張誠親啟。

  張誠便返回軍帳相候,不一會,陳忠領著來人進入軍帳,那人與張誠相互見過禮后,便示意張誠斥退旁人,單獨說話。

  待陳忠等退出軍帳后,那人方才表明來意。

  原來,是總監軍高起潛見張誠英勇敢戰,又大受皇上贊賞,便想要收歸自己麾下,他甚至許諾,只要張誠此時追隨于他,三五年內,可保張誠一路升參將、副總兵,甚至一鎮總兵,也不在話下。

  張誠叫進陳忠,讓他送高起潛的心腹離營。

  軍帳外,張誠望著高起潛那心腹的背影,不由冷笑了一聲。

  那高起潛算個什么東西,就他也配來拉攏自己?

  竟還暗示自己拋棄盧象升,投入到他的麾下,不僅錢糧充裕,還保自己一路參將、副總兵,甚至總兵?

  自己怎會稀罕他的錢財糧谷嗎?

  他高起潛,又怎知自己的胃口,他管得起嚒?

  哼,還說什么參將、副總兵、總兵?

  他保舉的,有怎么自己打下來的安穩呢!

  寒夜里,張誠站在習習冷風之中,想起歷史上高起潛的事跡。

  初時就曾為司禮監太監,因被大太監魏忠賢排擠調到直殿監灑掃,后崇禎皇帝登基,將魏忠賢等權閹鏟除掉,高起潛與曹化淳、王德化等人才開始出頭。

  后來漸漸的深得崇禎皇帝寵幸,出任掌印太監,崇禎五年開始被派出宮監視登州軍將,后又改為監視寧遠、錦州各鎮。

  高起潛自詡知兵,通軍事,其實卻是怯丑不敢戰,惟割死人首冒功爾,觀其任事成果,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之鼠輩。

  崇禎十七年時,李自成闖軍逼近京師,高起潛在赴寧前道上棄關而走,南明福王時召為京營提督,后亦降于清國。

  張誠冷笑不己,就憑這等貨色,怎會值得自己投靠?

  想起白里日他那冷冰冒汗的膩滑手心,張心里就覺惡寒不己。

  張誠對閹人其實并無偏見,閹人之中,大太監曹化淳、王承恩等人,他就是頗為敬佩。

  反觀高起潛與杜勛之流閹人,自己只有鄙夷視之。

  他張誠雖不才,卻也不屑與此輩與伍。

  此時,明末的問題是整體問題,皇族,文人,武人,閹人,商人,這幾個大的社會階層,都對明朝覆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論他們中的哪個階層,只要忠義報國的,張誠都是很敬佩,反之,他都會鄙視。

  自己寧可給英雄牽馬墜蹬,也不可給孬種當爹。

  當然,對于高起潛今夜的拉攏收買,張誠拒絕的頗為婉轉,他只推說自己歸屬盧督臣麾下,現時又沒有獨立成一營,仍歸宣府參將張巖轄制,一個光桿的將軍,沒有自己的部曲,談何投靠。

  不過即使是這樣說,想必高老閹得知自己拒絕他的消息后,也定必會恨自己入骨。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張誠對此到不以為意。

  …………

  果不其然,第二日盧象升再領宣大諸將進城議事時,張誠便敏銳地察覺到,高起潛雖是仍對自己滿臉的笑容。

  不過,他眼中卻隱隱含著一股極陰寒之色。

  張誠面含微笑,神色從容,并不畏怯地與他對視,這反倒叫高起潛頗有些意外。

  當日的議事又是沒有任何結果。

  議事時,盧象升提議兩軍合兵一處出擊,以壯聲勢。

  高起潛卻言,盧督臣連連大捷,麾下更是精兵強將如云,虜賊己是喪膽,正當分道夾擊,以求擴大戰果之時。

  他依舊堅持各領自家大軍,分道迎戰虜騎。

  此番議事又是不歡而散,當盧象升提到宣大軍的糧餉問題時,真定巡撫張其平也只以府道錢糧緊張,正在努力籌措為由,就應付了過去。

  剛回到宣大軍營地,盧象升就接到高起潛緊急傳信,言京中來了兵部的調兵檄文,需盧象升前去共議進兵之事。

  原來,閣臣楊嗣昌鑒于岳托所部右翼清軍,已過河間府,一路越過景州,直攻故城,不斷向南挺進,大有直逼漕運重鎮臨清之勢。

  于是,他便提出“我兵正好出奇從間道抄截,先據臨清坐就倉粟,為逸待勞、飽待饑之著,則勝算在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