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73章 整肅(下)
  陳子壯在一眾從龍老臣中,是比較特別的存在

  既不同于后來被提拔任用的,如張同敞、張家玉等,支持新政,并在朱由榔一系列改革當中,得到受益,走上歷史舞臺的大臣。

  也不同于如瞿式耜、王化澄等,曾經的南明官僚中,較為開明的部分,他們為了完成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光復大明,并不排斥朱由榔的種種改革。

  只不過對于他們而言,這些改革更多是作為北伐恢復河山的手段

  而在戰爭結束后,如瞿式耜,畢竟已經年邁,無意繼續執政也就算了,像王化澄、陳子龍等人,是更傾向于保守的。

  陳子壯出身兩廣,是后世的“嶺南三忠”,當然,在這個位面,被稱為“嶺南三杰”之一。

  為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剛直

  這一點,從他自光烈元年掌都察院以來,就能看出

  而在對待新政的態度上,陳子壯屬于中立派

  既沒有過于激烈的如保守派那樣旗幟鮮明反對,但對待新政中的各項政策,都報以審慎態度。

  事實證明,任何政策和改革的實施,都不是萬無一失的。

  朱由榔雖然有著超越世代數百年的見識,也有十多年身為天子的執政經驗,但畢竟所作所為都是鮮有前例的。

  而且所謂政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天子詔書里是一個說法,可能施行到府縣衙門,就會調轉一百八十度。

  且不說就算是軍隊,也無法做到百分百不折扣的執行命令,政府也不是軍隊。

  每一個官員、吏員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在執行政策時都或多或少會有偏差,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積少成多,當來自宮中和內閣的詔令最后抵達基層時,也許就完全變了模樣。

  幾百年后尚且如此,更不必說信息流通速度遠遠落后的十七世紀了

  就在今年年初,福建布政使司,就爆出了一個震動江南的大案

  泉州市舶司從六品提舉僉事,也就是市舶司二把手,被新任福建按察使常延齡查處,涉嫌參與海關走私逃稅,達二十七萬元之巨。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隨著沿海多個港口開埠,不再是以前只有廣州一港,泉州市舶司全年關稅收入,也不過百萬上下。

  區區一個提舉僉事,怎么可能有這個膽子?

  在上報都察院,被左都御史嚴起恒重視,并由主理都察院、刑部、審計署諸務的宰相陳子壯嚴令下,案件迅速牽連出不少大員。

  泉州銀行判官(銀行行長)、福建布政使司左參政(副省長)、經歷司經歷(省組織部部長)、泉州府通判(副市長)涉案較深,全部革職押解待審。

  泉州市舶司提舉和泉州知府知情不報,革職待參

  其下涉案官員,凡有品銜者,從上到下,合計不下百人。

  連布政使林士祁,雖然和案件沒有直接聯系,但也有失察之責,作為早在光烈元年,就由當初陳子壯主持臨時征辟的那批士子之一,算是從龍舊臣了,亦是新政先鋒,也吃了瓜落,雖然沒有奪官,但散階從從三品大中大夫,降為從四品朝議大夫。

  可別小瞧這個處置,按照此時的官員升遷制度,三年一考,京官稱為京察,地方官稱為大計。

  朱由榔改革審計制度后,則是一年一小計,五年一大計,雖然時間延長了,但反而更加嚴苛。

  而散階看似無用,實則是看一個官員資歷的重要參照物,因為除非是戰爭年代那種極端時候,一般情況下,文官散階,只要不犯錯,均是三五年內一遷。

  有些類似于軍隊里的軍銜或者資歷表

  以林士祁而言,原本被放在布政使這個位置上,就是內閣希望讓他熬熬資歷,等干完這一屆,散階就可以提到正三品正議大夫,資歷也就足以入朝擔任侍郎級別的副部級職務。

  也就是說,因為這檔子事,林士祁還得再多熬三五年。

  林士祁是新政派的中堅力量之一,而福建又是走在改革前列的地方,這事一經爆出,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其中不乏江南地區,不少不安分的舊黨士人們在輿論上攻擊——現在無論東林、復社,堅守理學舊制,認為應該逐漸恢復明中期時代政治經濟制度的士子和官吏,均被民間和朝野稱為舊黨。

  當然,他們不敢攻擊朱由榔,雖然知道朱由榔就是新政最大的支柱,但朱由榔不是萬歷,更不是宋神宗,中興光復之功擺在那里,少說也是能漢世祖、明成祖論論高低的存在,真要誰敢把輿論燒到天子坐前,都不用朱由榔說什么,其人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得完蛋。

  但對于市舶司、銀行、國債幾項涉及錢糧利益的改革,還是頗受抨擊的。

  畢竟,朝廷能多賺銀子,就意味著有人少賺,而這些丑聞,也的確是再適合不過的缺口。

  所以,在這一次內閣換屆,朱由榔并沒有選擇萬眾矚目的張同敞

  而是朝中一向被稱為“鐵面相公”的陳子壯。

  從光烈元年以來,國朝為了北伐,為了戰爭,在施政方面,基本上都是傾向于實用主義。

  為了充實財政,施行了大量財稅改革的政策,以及對民間商貿的鼓勵。

  但戰爭結束后,這些制度和人事未免顯得混亂了些,而且也的確是滋生腐敗的溫床。

  為此,朱由榔認為,有必要好好整肅一下了。

  在未來五年,朝廷所關注的重點方向,不再只是經濟,而是法度

  剛好,也能和正在進行的《大明律》修訂工作契合。

  而這一切,自然需要一個資歷足夠,且足以持重的大臣來主持。

  張同敞還是稍年輕了一些,雖然朱由榔自己年紀也不大,但他本人向來也是尊重宰相們的監督。

  天子尚且還需宰相掣肘,那么宰相自然就當以持重為佳。

  當然,雖然最終任命權在朱由榔手里,但他還是選擇讓大臣們提名人選。

  這也是體察朝中政治風向的一種手段

  幕府山朝會之上,瞿式耜、姜曰廣、李過三人再次辭相,這一次就不能再輕易拒絕了。

  朝中開始提名下一屆內閣人選

  三個相位,兩文一武,陳邦彥、張家玉、王化澄、朱天麟、嚴起恒、王夫之、李定國、高一功、劉文秀均被提名。

  其中,王夫之太過年輕,比天子大不了幾歲,如今才剛滿四十,不大合適入閣,雖然張家玉也只比王夫之大四歲而已,但起碼也和張同敞相當了。

  不過總的而言,兩人的期望都不大,倒是下一屆機會很足。

  但雖不能入閣,大概也會召入朝任要職,畢竟王夫之已經在遼寧干了快六年,張家玉更是多地輾轉十余載,再不入朝就顯得不近人情了。

  首先是樞密使,朝中一般稱呼為樞相,只是不同于宋代的西府相公,在光烈朝,樞密使都是武將擔任。

  只是有關樞相的提名和任用,朝臣們就沒有什么發言權了,涉及軍權,向來都是朱由榔乾綱獨斷,就算不是朱由榔決定,也該軍方自己推舉。

  出于平衡的需要,既然李過要退,那么剩下這個位置就不可能由西軍一系將領擔任。

  畢竟朝中已經有一個李定國了,光烈朝軍權一分為三,大都督府、樞密院、兵部。

  其中職權上,大都督府和樞密院都很關鍵,只有兵部尚書比較邊緣,一般由準退役的將領或者文官擔任。

  現任兵部尚書是趙印選,這家伙前幾年在政治站隊上看不明白,現在基本退出一線指揮,先是在樞密院任了三年副使,現在干脆轉為兵部尚書。

  但無論如何,他身上還是有當年光復中軍的烙印,資歷放在那。

  而朱由榔最后的決策也出人意料

  李定國遷任樞密使,高一功署大都督府僉事

  這是將李定國掉了個位置,讓其入閣,而原先空出來的位置則由高一功署理,考慮到高一功威望稍差一些,故而是僉事而非李定國原先的同知。

  至于剩下兩相的選擇,更是讓所有人都能看出,天子對于未來五年施政綱領的轉變態度。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