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31章 亡國與亡天下
  大明光烈元年、滿清順治四年,二月下旬

  貴州,貴陽府

  從四川退出之后,大西軍便向貴州方向轉進,最終于二月抵達貴陽府,當然,此時部分軍隊已經進入了云南北部,還有一部分留在四川南部。

  大堂內的氣氛很是凝重,坐在上首的,是四名威勢不凡的青壯將領。

  左右分別各坐著十多個擎刀貫甲的將佐

  這四人正是張獻忠死后,接替他主持西軍的四個義子,又被稱作“四將軍”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當初吳三桂、豪格等率軍圖謀四川,張獻忠在四川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中,不久就死了。張獻忠死后軍中大亂,頓時驚潰,傷亡慘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在危難中收集殘部數千、家口萬余人,由順慶(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晝夜馳數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隨后又匯集其他剩余的西軍力量一路南下,于貴州安頓下來。

  而后此時云南剛好發生吐司作亂,西軍便傾力西進,基本拿下了云南北部,勉強成為了一支有所規模的割據勢力。

  張獻忠死后,雖然四人當中名義上的“大哥”孫可望接替了領導位置,可事實上四人在張獻忠還在的時候就各有勢力、想法,如今張獻忠一死,整個大西軍未來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就擺在了大家面前。

  清軍攻略四川之際,為了北上陜西抗擊清軍,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并“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接著,分其兵為四,并命令四位將軍,各率兵十余萬向陜西進發,結果在西充鳳凰山陣亡。

  在臨死之前,他曾經對孫可望說

  “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按照他生前的意思,如果自己有所不測,幾個義子可以帶著剩下的西軍殘部歸附明朝。

  但孫可望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并不想繼續和清軍死磕,而是通過退守川、桂、滇、黔,割據一方,當一個新一代如唐宋時的大理國般的“西南國主”。

  而四人當中,年紀最小的李定國卻有不同意見,就在幾天前,大西軍余部領導人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在貴陽附近的定番開會,討論今后的戰略方針和作戰部署。

  孫可望在會上主張把部隊開往廣西,繼續與明軍周旋,一旦失利,就轉入南海。李定國堅決反對,他主張西進云南,建立根據地,聯明抗清。李定國說:“當前清軍大舉進攻,闖王血濺九宮山,老萬歲中箭身亡,我們與清軍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敵當前,如果再與明軍廝殺,只會使清軍漁翁得利。當務之急在于聯明抗清,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兩人爭執不下,最后李定國表示孫可望亡命南海是死路一條,那還不如當場死去,旋即拔出寶劍,準備自刎。眾將一見,忙奪下寶劍,一起跪地高呼擁護李定國的建議。孫可望見人心歸向李定國,隨即同意進兵云南,聯明抗清,但兩人之間卻依舊產生了巨大裂痕。

  對于孫可望而言,李定國在大西軍中的威望實在令他不安,并且兩人的想法和目標也相去甚遠,關系變得十分僵硬。

  雖然孫可望口頭上答應了李定國等人“聯明抗清”的說法,但過去了十幾天,還是一種觀望態度,唯有繼續向云南擴張一事獲得了大家共識。

  就在這雙方達成一個微妙平衡之際,一顆巨石卻打破了平靜的湖面。

  大西軍還沒找上南明朝廷的門,南明朝廷卻是先找上門來了......

  “你是說,那人自稱是光烈天子親派使者?”

  孫可望坐在主位,皺著眉沉聲問道

  “正是,那人還說自己是什么......中書舍人,好像是皇帝身邊的人呢。”

  “他有說此行過來是干嘛的嗎?”

  孫可望接著追問

  “他只說是要見四位王爺,說是朝廷愿與西軍合作抗清,天子派他與諸位王爺相商大事。”

  比起沉默的孫可望,一旁的李定國卻是很有興趣,忍不住出言問

  “他可有說這合作一事,朝廷那邊是何時做的決定?”

  “這倒是沒說,不過,小人從他那語氣里能聽出,這事應該是皇帝親自過問主張的。”

  一直在傾聽的劉文秀也表達了意見

  “大哥,不如還是先讓人上來,聽聽朝廷怎么說吧?”

  孫可望也只得點頭

  不一會兒,一名年輕官員青袍栩栩而立,操著略帶后世湖南口音的官話,向四人見禮,正是向李炎請纓而來的王夫之。

  他對著為首的四位躬身道

  “下官見過四位將軍!”

  孫可望等四人互視一眼,然后劉文秀一指不遠的桌子,開口

  “天使多禮了,請坐吧!”

  待王夫之坐定,劉文秀又召人上了茶,孫可望這才直入正題地問道

  “天使此行不知是為何而來啊?”

  王夫之微微一笑,他那身難掩的書卷士子氣在這一群殺伐果決的軍漢中顯得鶴立雞群,左右打量了一眼兩側同樣坐著,肅穆威勢、甲胄凜然的十來名將校,并沒有將這刻意地“下馬威”當回事。

  反而對孫可望不卑不亢地回應道

  “下官此行為家國天下而來!”

  “家國天下?天使何出此言吶?”

  孫可望看著這個大放厥詞的年輕人,有些譏諷地問

  “哦?那還請天使講講,是怎么個家國天下法啊?”

  王夫之仿佛沒有看見孫可望那有些譏嘲的笑容,正襟危坐嚴肅道

  “于天家而言,清虜兩弒君父,殘殺皇族,竊據宗廟,毀傷社稷。于四位將軍而言,清虜更使詐襲害八大王(張獻忠的外號),有殺父之仇,此可謂四將軍與我主具與清虜家仇滔天,將軍以為然否?”

  孫可望也只得點頭,在這個時代,“孝”是一個人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質,一個人如果不孝,別說是一般人,就算是皇帝也得被千夫所指,背上罵名。

  君不見唐太宗何等文治武功、天縱豪杰?就是因為“玄武門之變”中有殺兄逼父的情節,也不得不在完美的帝王履歷留下黑點,被后人議論千年。

  如果說孫可望等人否認這一點,那么就會背負上“不孝”的罵名,雖然這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地位,但恐怕名聲就得臭大街了。畢竟無論怎么說,張獻忠都是一手把他們提拔上來的“老上級”加義父,是忠孝都繞不開的。

  王夫之見狀接著說

  “而且清虜南下,所到之處,擄殺無數,所取州郡,無不泣血,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清虜荼毒九州,士民悲戚,四將軍雖自立于朝外,然亦是大明域內之民,眼看鄉梓慘遭屠戮,又怎能坐視,此難道不是四將軍與朝廷共同的國恨嗎?”

  面對這番大義凜然的論述,孫可望等人依然難以反駁

  倒是李定國聞言好奇地問

  “天使所言國恨、家仇,在下都還能理解。清虜荼毒中原,為天下士民所厭,義父慘遭其手,與我等有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不知這‘天下’是指何事啊?”

  王夫之凜然正色

  “所謂天下事,下官曾聽陛下有所言。”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他將從李炎那聽到的說法復述了出來。

  “陛下曾說過:‘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亡國,乃一家一姓之枯榮,而亡天下,則是匹夫與有責焉!”

  話音剛落,李定國就眼前一亮,仿佛突然明白了許多東西,接著好奇問道

  “那這滿清入關,與亡天下有何干系?”

  王夫之接著解釋

  “太祖皇帝北伐胡元時有言:‘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華夷之辯,古已有之!清虜入關之后,下令剃發易服,違者殺無赦。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此乃孝道之始!清虜此為,不正是要亡我漢家天下嗎?”

  “且滿清殘暴不仁,自居主人,視漢人為牛馬!跑馬圈地、豪奪漢民田土,奴役漢家子女,所作所為,凡炎黃之嗣,豈有不憤然之理!”

  “是故,降于清虜,非只是改旗易幟,實乃漢奸耳!抗清,就是在保我漢家天下!”

  話音之中,正氣凜然,整個大廳都隱隱回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