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43章 風口浪尖,中流砥柱
  “將軍需要朕在桂林堅持幾日?”

  “自今日算起,桂林至少要堅持三十日。”

  “將軍東襲湖廣幾時能夠奏效?”

  “至少二十五日以后。”

  朱由榔與李定國一問一答,竟是讓旁人插不入話來

  最后還是王夫之難以忍受

  “陛下,千金之子不坐危堂,何況陛下萬圣之軀,望陛下三思!”

  朱由榔聞言卻只是笑了笑

  “不坐危堂?而農莫不是忘了,我們不是前兩日才來這‘危堂’走了一遭嗎?”

  王夫之啞然

  是啊,什么“不坐危堂”,“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這位新天子從潮惠到漳州再到這里,不都坐了好幾次“危堂”了

  還差這一次嗎?

  “國難當頭,上下一體,若是朝廷都沒了,就算朕能夠茍活又有何用?王卿不必再勸了。”

  朱由榔說完這話后,又轉頭向李景興、胡一青二將道

  “李卿、胡卿,隨行親衛騎兵休整完畢否?何時可以動身?”

  李景興拱手相對

  “稟陛下,四百親衛騎兵這兩日均已休整補充完畢,隨時可以動身。”

  一旁站立的李過見狀也是出言道

  “陛下,我光復前軍愿扈從桂林!”

  高一功也拱手附議

  劉文秀點頭道

  “陛下,此戰緊迫,而我左軍有部分尚在云南,難以調動,貴州、川南可用之兵不過四五萬左右,或可使前軍弟兄分為兩撥,佐助湖廣、桂林兩處戰場。”

  李定國也應聲附議

  “陛下,桂林戰場,貴在堅守,兵卒貴精而不貴眾,或可使高都督、李同知其一領精銳隨陛下宿衛桂林,其余則另一將之佐助湖廣。”

  高一功拱手附議

  朱由榔也頷首贊同

  “既如此,那便讓高卿隨朕入桂林,李同知率軍隨李都督攻略湖廣。”

  眾將俯首稱命

  -------------------------------------

  廣西布政使司,恭城縣東南方向

  這里是平樂府重要的地理屏障之一,喚作勢江源

  因為水網密布,又有山勢阻隔,故而成為了平樂府北面門戶

  但此時,這個門戶卻是搖搖欲墜了

  就在今天上午,清軍三千鐵騎直接從富川方向迂回而來,鐵蹄錚錚,南北兩向圍攻勢江源。

  鑲紅色的鎧甲在朝霞之下熠熠生輝,快馬利刃、紅纓燦燦,直接向明軍營寨撲來。

  先是近二十門大炮足足放了半個時辰,待本就低矮的營墻垮塌,上千騎兵一擁而入,如同燒紅的鐵釬刺入布帛一般。

  參將劉巖直接當場被對方精銳數箭斃命,又不到一個時辰,席卷全營的大潰敗就開始了。

  無數士卒一邊逃竄,一邊脫去礙事的鎧甲,扔掉兵器,只身向春日還有些冰冷的河水撲去。

  可逃又有什么用啊?

  只見那清軍主將親率一百余員白巴牙喇騎兵,引弓搭箭,直趨河畔,對著逃竄明軍士卒,每箭必中、矢無虛發。

  勢江河水并不寬敞,但就是這短短一百多米距離內,近千尸首漂浮其上,將岸邊水草都染上了猩紅顏色,清軍那鑲紅色甲胄相映襯。

  可悲的是,即使在清軍如此趕盡殺絕的架勢之下,竟然也沒有一名明軍士卒有拿起武器背過身來反抗的勇氣。

  所有人都在逃,可所有人都逃不了

  是日下午,清軍東路跨過勢江,直逼平樂府

  在這令人絕望的鐵騎洪流之中,一面將旗高高豎起

  上書

  “大清敬謹郡王”

  乃正是昔日滿清西路軍統帥豪格麾下,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滿清宗室大將愛新覺羅,尼堪。

  話說之前孔有德與耿仲明定下策略之后,卻并沒有將希望完全寄托于說服孫可望和西軍之上,而是一面穩固桂北據點,籌備戰事,一面向四川、江西方向調兵。

  此時四川、江西方面戰事基本平定,也能抽出手來,于是四川方向主帥豪格讓自己手下大將尼堪親率五千八旗鐵騎進入湖廣,協助孔有德。而譚泰方面也遣了三千八旗與三千漢軍作為援助。

  超過一萬多人的生力軍的補充,讓孔有德一下子底氣充足了起來,尤其是八千余人的八旗精銳。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自萬歷以來,明軍在八旗軍面前往往都是三比一乃至五比一才能達到均勢。

  而在更多的情形下,則往往是幾千女真騎兵就能追著幾萬明軍到處跑。

  得到生力軍之后,孔有德讓江西補充過來的六千人加上兩萬漢軍監視貴州,以防備西軍東進,而后便齊舉孔、耿、尚三王所轄約九萬大軍外加尼堪的五千八旗鐵騎,并力南下,意圖在短時間內解決桂林和廣西。

  在三倍以上的兵力圍困下,整個桂北立即變得岌岌可危。

  清軍兵分三路,以孔有德、尚可喜為中路,配屬兩人本部一萬五千兵馬外加四萬綠營漢軍直趨桂林

  以耿仲明率本部五千兵馬加兩萬綠營漢軍自西面包抄自懷遠入融縣,切斷桂林府左面退路。

  以尼堪率五千鐵騎配屬一萬綠營漢軍自富川入恭城,直取平樂,封鎖桂林右面與廣東的聯系。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而在離桂林只有幾十里筑在千秋峽下的巖關,孔有德則擺出了自己最擅長的攻城手段

  紅衣大炮

  二十四門口徑三四寸大的數千斤龐然大物,瞄準關隘,噴吐出駭人火焰。

  如同悶雷般在關峽前回響

  當年秦始皇開拓百越,數十萬大軍南下,為了完善大軍補給,開鑿了當時最大的人造水利工程之一:靈渠

  于是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后,直接流經的千秋峰旁的千秋峽作為交通要道,與稍北面的巖關共同構成了桂林北部的重要地理屏障。

  一旦這個防線被攻破,往南幾十里內除了一個堯山外,大軍便可隨漓江兩岸直下桂林。

  明白事情緊急的朱由榔也不耽擱,與光復左軍、前軍的諸將交流討論完成,敲定計劃后,便在李景興、胡一青四百親衛騎兵護送下,先是到黎平府與李過所率約一萬五千人的前軍部隊匯合,而后向桂林而去。

  此時柳州北面已經被耿仲明占領威脅,故而一眾人不可能像來的時候一樣直接走直線從羅城回桂林,而是先向南從柳州南部馬平縣穿過,又經江口鎮渡過柳江,這才由南到北順洛清江、永福縣到達桂林。

  好在這些當年隨李自成從北到南轉戰萬里的百戰老卒不比朱由榔光復中軍那些新兵,早已習慣了這種千里轉進。

  但即使快馬加鞭,一路疾行原本三四天左右的路程硬是走了一個星期才勉強抵達。

  當看到朱由榔那象征性的金黃色龍纛大旗時,總兵趙印選一方面是心潮澎湃,另一方面也是擔憂不及。

  這幾天整個桂林的局勢可謂是命懸一線了。

  就算廣東方面不斷支援,他手上滿打滿算也就三萬五千人左右,雖然桂北地形復雜,江河、山脈縱橫,戰略要地眾多,所以守起來又是很多,可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手不夠導致很多地方兵力分散。

  而且想要守住桂林就必須要護住桂林兩翼的柳州和平樂兩府,而由于兵力不足,柳州方面只能將有限兵力收縮到柳城一線,而平樂更是只能守住府城所在的桂江而已。

  至于正面的巖關、千秋峽至桂林一線,便只剩下一萬多人了,再這么下去,淪陷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說之前和李定國等人商議時,朱由榔還沒意識到堅守桂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任務,那么當他真正再次來到桂林城之后,他才明白難度所在。

  可以說,清軍把在江南全部軍事實力的三分之一都壓在了桂北這橫豎數百里的山區當中。

  不過換個角度看,這里既是大軍壓境的風口浪尖,又何嘗不是全國抗清的中流砥柱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