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05章 金陵
  太平府一下,整個通往南京的道路頓成坦途。

  高聳的龍纛立于中軍,明軍五萬兵馬分為三路,分別從秣陵關、江寧鎮、大勝關齊頭并進,會師南京城外。

  五萬得勝之師甲胄鮮明,軍容森然,經過近兩月的鏖戰之后,一方面損失自然不小,但另一方面,軍隊也迅速在戰斗中成長起來,蛻變為真正的敢戰精銳之師。

  隔著一條秦淮河以及西邊的莫愁湖、南湖,便能隱約望見那巍峨宏大的城池。

  金陵乃是江南靈秀水鄉,整座城池依著江河便利而筑,依靠秦淮河的水勢,構建了一整套完整嚴備的護城河體系。

  以眼下明軍直接面對的城西為例,南京城的護城河不是一條,而是兩道,并且兩道護城河后都有城墻。

  明軍必須先突破最外圍的江東門,而后再跨越水域密集的莫愁湖、南湖地帶,最后才能開始正式攻城。

  南京城門眾多,有十三座,其中城西直面的就有清涼門、石城門、三山門,全部都依縮在寬闊的護城河之后,南京護城河不比一般州府,足有二十多丈寬,大約六十米到百米之間,水深五米,步兵很難直接趟過來,必須借助船只。

  至于城墻,更是令人望而生畏,最低處也有五丈以上(十五米),最高處達七丈(二十一米),全部由青磚條石,加糯米汁建造,明初為了重視南京城墻的督造工作,甚至要求,在青磚之上刻上督造官員和工匠姓名,以便追責,這玩意的堅固程度可想而知。

  簡單來說,直到近五百年后,南京明城墻都還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沒有之一。

  固若金湯,毫不虛言。

  朱由榔站立在南京城西南側數十里外的牛首山遠望,秋日的涼風細細吹拂過身上玄色大氅,身側數十甲士手持長刃,依次排開,頗有些得勝之后要橫槊賦詩的樣子,可惜朱由榔不僅不想賦詩,甚至心中有無數個媽賣批現在就要講。

  當他真正以一種進攻方的心態觀望到南京之后,他才想罵,之前弘光朝那幫癟犢子是干什么吃的?

  這tm就降了?

  這城墻足足有五六層樓高,他媽的一般云梯都攀不上去,城墻內部寬到可以跑馬車,別說什么紅夷大炮,后來日本鬼子的艦炮、榴彈炮都炸不開!

  朱由榔只覺得,要是自己守這城,別說多鐸那幾萬人馬,就算來他媽三十萬,只要糧食夠吃,自己也能守到老死!就算守不住,也夠讓對方留下幾萬尸體了。

  結果呢?

  兵不血刃、不戰而降。

  可抱怨歸抱怨,真到了自己面對的時候,心中還是頗為惴惴。

  眼前的南京是此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五萬明軍別說圍城了,單只圍住城西一面都夠嗆,至于攻城......朱由榔實在是沒有頭緒。

  正當其人胡思亂想之時,安排完各部駐營任務的李過上山稟報

  “陛下,各部均已在城西、城南外駐營,是否要以炮火先試探一番?”

  自從新式火炮加入戰場以來,明軍各部指揮官已然逐漸適應了這種新式武器,以至于養成了無論野戰、攻堅,只要有炮兵部隊在側時,都得讓火炮先行試探。

  朱由榔想了想,搖頭道

  “先不急,朱都督那邊有新消息嗎?”

  鄭成功自瓜洲渡大捷后,斷絕了勒克德渾短時間內南下的可能,便引兵離開鎮江水域,轉而繼續朝南京方面而來。

  于九月二十日抵達南京北面的長江水域,不過顯然鄭成功也缺乏直接攻城的能力,便在江浦到瓜埠一帶下錨停駐,監視南京。

  朱由榔大軍一到牛首山,便派來信使覲見。

  言道海軍現在不僅是于江浦一帶,隨時可以登陸北面的龍灣、天妃宮,海軍炮火犀利,清軍不敢阻攔。

  又過了兩日,卻是鄭成功親自前來覲見。

  “臣戴罪光復海軍都督,朱成功拜見陛下!”

  二十出頭的鄭成功經歷這兩年帶兵征戰,卻是成熟穩重了許多。

  朱由榔笑著扶起對方,道

  “明儼何罪之有啊?朕聽聞你在江北出其不意,大破清兵于瓜洲渡,頗有當年前宋虞允文采石磯大戰的風采啊。”

  鄭成功自然是連連謙讓

  “不敢,臣這點戰功,比起陛下軍山湖一役定乾坤,陣戰多鐸,十萬清軍灰飛煙滅,簡直不值一提。”

  被這位后世頂禮膜拜的民族英雄拍了馬屁,而且還恰如其分,朱由榔自然是頗為暗爽的,但畢竟是天子,嘴里還是沒忘記自己的任務。

  “明儼休得自謙,此戰你部封鎖隔絕南北,有大功于國,雖然戰事未盡,不宜大作封賞,不過之前那個靖虜候還是要拿回來的嘛,一會兒朕就下旨復你爵位。”

  之前出于整合鄭氏集團的需要,讓鄭成功演了一出“父罪子償”的苦肉戲,如今又順勢恢復對方爵位,不僅是給這個苦肉戲結尾,同時也是向所有鄭氏集團的成員宣示主導權,“為名與器,不可假人”,鄭氏想要站穩腳跟,想要發展,就必須依賴于他朱由榔。

  鄭成功自是感激涕零,謝恩不提,這次會面,也意味著兩股明軍正式會師,北路軍加上海軍統共約十萬人,勉強可以包圍南京北、西兩面。

  接下來,就是如何行動的問題了。

  對于明代的南京城,明軍唯一可以借鑒的經驗只有當年靖難之役時朱棣攻打南京的戰例,但事實上也沒啥意義,因為人家那屬于皇室內斗,更有李景隆這種到底是廢物還是內應都說不清楚的存在,哪能和眼下你死我活的對峙相提并論。

  最終,鄭成功提議先拿下最外圍的江東門再說,明朝南京非常大,分為內外好幾重,最內自然是宮城,也就是后世所謂南京故宮,往外包含了諸多朝廷機構、宗廟在內的稱為皇城,再往外以十三門為界的,依憑秦淮河、后湖、鐘山而建的才是京城,最外圍還有包含了臨近縣在內的外廓稱為郭城(又叫官城)。

  而江東門,便是郭城西面要沖入口。

  當然,事實上外郭城門不少,城南的德安門其實更好攻取,但江東門直面長江分流,海軍戰船可以直接駛入,能省不少麻煩,并且江東門距離京城的清涼門很近,也多虧夠寬,海軍戰船可以從護城河體系進入城墻之下。

  李過仔細思索后表示同意,不過需要海軍以炮火佯攻北面的儀鳳門、定淮門、閱江樓等地,以作策應。

  決策一下,十萬大軍頓時動了起來。

  三日后,天一拂曉,南京城北,揚子江波濤滾滾之中,數十艘炮艦緩緩靠近,一字排開,在吆喝聲、旗幟揮舞中,以側舷面對遠處江岸的獅子山。

  “通通通......”

  由于距離較遠,火炮其實并沒什么準頭,即使打中,也很難造成什么實際傷害。但,這一通炮擊的意義可不僅于此。

  居住在城北郊區的居民被炮聲吵醒,很快,消息就如同火災般傳遍了全城

  “官軍打回來啦!”

  近三百年的統治慣性下,對于此時的江南百姓而言,滿清的統治才兩年而已,明廷依然具有無可爭議的正統性,至少他們現在還會稱呼明軍為官軍。

  許多百姓出于某種天性,一開始還相當恐慌,這年頭無論是誰打誰,老百姓總是少不了遭殃的,但接著發現明軍并未開始攻城,便有不少跑到城北去看熱鬧。

  無論如何,即使南京城墻依舊堅不可摧,即使明軍眼下連南京城的邊都還沒摸到,但一個念頭已經在城內上百萬人的心中彌散開來。

  這金陵城易手,恐怕就是眼下的事情了,頓時,人心浮動,這固若金湯的千古雄城,開始從內部松動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