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43章 冷水
  歷史上的所謂“關寧鐵騎”,其實相當部分都是蒙古人,崇禎元年前后,大約有十余萬蒙古部落民歸附明廷,被安置在錦州附近,遼東、薊鎮軍將就在其中征募精壯作為家丁騎兵,尤其是錦州總兵祖大壽,直接把蒙古兵丁整編為降夷左、右兩營。

  這些遼東將門的蒙古家丁,成為了關寧騎兵的雛形。

  所以說,和許多人印象中不同,關寧騎兵并非是一支像大同、宣府那種朝廷專門組建騎兵隊列,而是從一開始就有很濃烈的“私兵”色彩。袁崇煥之后,給予了遼東將門私兵們以正式編制,這支武裝才逐漸獨立登上歷史舞臺。

  (關于關寧騎兵的來源有兩種說法,清修《明史》認為是孫承宗提出,袁崇煥訓練,私修《明季北略》、《國榷》認為是祖、吳遼東將門私軍,個人傾向于后者。)

  但縱使如此,事實上所謂“關寧鐵騎”的數量并不多,最多時也沒有破萬,松錦戰役之后,規模也就是四五千左右。

  三眼火銃噴發的彈丸,在短距離內,殺傷效果極強,瞬間打亂明軍陣鋒部署。

  靠近之后,這玩意還能作為鈍器使用,破甲犀利。

  帶著騎兵磅礴慣性,朝與遼軍步兵交戰后,明軍“品”字陣型的兩翼拼命沖擊。

  整個側翼方陣,就像被人打了一拳,迅速凹陷下去,營中參將不斷地整頓陣列,以防方陣被兩側襲來的“鉗形攻勢”擊穿,最后還要搭上前面正在和步兵廝殺的突出方陣。

  “蓬!”

  沉重的鈍器能直接透過盾牌和甲胄,給與人致命殺傷,哪怕鐵甲傍身的陣鋒也很難抵擋,縱使部分依舊還保持紀律的隊哨,用長矛和掌雷給與騎兵不小殺傷,遭受三眼銃集火之后的散亂陣列,還是很難作出足夠的抵御姿態。

  奔騰的鐵流迅速將整個方陣撕開

  喊殺聲震原野,殘缺的尸體和遍地腥紅中,參將鼓角爭鳴下,以軍紀勒令慌亂中的明軍士卒死死堵住缺口。

  遼軍騎兵直至馬匹慣性用盡,在明軍士卒以巨大犧牲所攔截下,速度逐漸停滯后,也不戀戰,迅速利用機動性離開戰場。

  而身后尚未來得及重新組織,散落一片的明軍陣列很難反擊。

  正前方,兩軍步兵的廝殺已經進入白熱化,犬牙交錯,難分彼此,陣型已然毫無作用,變成了小股哨、隊的捉對廝殺,難分勝負。

  而在兩翼,不斷來回火銃交鋒,而后尋機沖殺的騎兵,給明軍造成巨大麻煩。

  兩側方陣已經逐漸堅持不住了,陣型混亂起來。

  見此狀況,王屏藩傳令揮動大旗,兩側騎兵迅速轉向,由明軍“品”字狀中間縫隙穿插而入!

  如果吳軍全部都是騎兵,面對明軍這種三角方陣還真是麻煩,很容易就會陷入層層交叉火力的圍堵消耗。

  但此時的吳軍是一支步騎混雜的精銳,“品”字形前面的方陣已經被吳軍步兵糾纏廝殺,無力回顧,吳軍騎兵只需頂住身側的火力,就可以直接穿插進去包抄最前面的方陣,而不必擔心兩面夾擊。

  多個兵種的合作,絕不是1+1=2在這么簡單,答案往往是大于二的,步騎混雜恰恰是騎兵最能發揮戰術優勢的方法。

  楊展也意識到了自己陣型弱點所在,連忙讓兩側陣型朝前靠攏。

  但兩條腿畢竟跑不過四條腿,還沒等明軍這邊調動完成,對面的騎兵已經帶著滾滾煙塵洶涌而來。

  不費吹灰之力,便從三個方陣的空隙之中穿了過來,最前方正在與吳軍步卒廝殺的方陣果然無力后顧,縱使側面兩個方陣如何迅速射擊,也難以阻止。

  近三千鐵騎頂著身側彈雨,快速通過方陣間交錯地帶,其間明軍兩營參將不乏咬牙讓精銳前突,向阻擊騎兵,但顯然杯水車薪,反倒徒增傷亡。

  片刻之后,明軍前陣陷入前后夾擊的圍攻境地。

  身前,是難以擊潰的吳軍步卒,身后是飛揚跋扈的關寧鐵騎,

  穿過空隙后,騎兵迅速折轉,朝明軍身后捅來,噴吐的三眼銃火舌瞬間就把正在廝殺的明軍步卒干懵逼了

  忽然遭受來自后方的襲擊,士氣崩潰得極快

  楊展焦急萬分,有些失了分寸,親自領兵,壓著兩個營迅速趕上,想要圍住騎兵,但在此之前

  明軍前突方陣已經陷入崩潰,兩千多士卒狼奔豕突,再難組織,參將在組織救急時被箭銃擊斃,當場犧牲。

  眼看這一營將士就要慘遭全殲。

  正當此時,戰場西北側,又是一股漫天煙塵動地而來,上萬馬蹄令山野為之微顫。

  楊展見狀先是面色大變,以為是清軍援兵,緊接著注意到來騎方向,頓時醒悟,連忙讓步兵收縮,給對方騰出空間。

  來者正是從松潘衛應募的羌、藏騎兵。

  四千騎兵也沒有什么固定的陣型可言,就是一窩蜂哄然踏至。

  他們的裝備并不精良,甚至簡陋無比,當初剛剛集結,交給文安之時,文安之甚至有些驚訝,因為不少騎兵甚至連還使用骨質箭頭,這哪里能和八旗、關寧硬碰硬?

  故而專門把之前在重慶、成都繳獲的清軍騎弓、箭矢、甲胄調撥過來,給他們裝備上,這才改觀許多。

  四千騎兵各自身著雜七雜八的服裝,好在之前文安之調撥給了他們一批繳獲的布甲、皮甲,否則半數人員都是不著甲的。

  但即使如此,這依然是一支騎兵,面對突如其來的明軍生力軍,王屏藩立刻讓部隊收縮。

  牧民們面對敵人,采取了他們在草原上最常用的戰術,圍獵

  對著吳軍步卒,開始環繞放箭

  漫天弓矢如雨點潑落,迅速讓整個戰場的吳軍陷入四面起火的境地,王屏藩知道,事到如今,清軍只有撤離了。

  旗號、鼓角傳令,關寧騎兵向兩側穿插離開戰場,楊展拼盡力氣想要攔截阻礙,但顯然效果不佳,前方明軍方陣已經崩潰,只靠后面這兩個營已經無法辦到。

  于是只能靠剛剛新援而來的松潘騎兵了。

  但這些裝備簡陋、缺乏紀律的游牧騎兵哪里能和身經百戰的關寧騎兵相提并論?

  甚至都不敢靠近和對方近戰搏殺,只能圍繞放箭,還未必能造成有效殺傷

  很快被關寧騎兵沖出一個口子

  關寧軍再怎么樣,也許對陣八旗精銳會落下風,但在和蒙古諸部的沖突中,還真沒多少敗績,松潘諸部的戰斗力顯然不比蒙古游騎強。

  在騎兵掩護下,明軍只得眼睜睜看著對方撤離戰場,縱使松潘騎兵和明軍火銃手盡量殺傷,但畢竟阻礙不了對方的腳步,留下一片哀嚎血腥的殘原。

  明君打掃戰場后,統計結果有些令人沉重。

  此戰明軍前突的一個營差點被全殲,其余兩個營傷亡亦頗為慘重,陣亡超過兩千,加上受傷士卒,傷亡近四千,差點全軍崩潰。

  幸好松潘騎兵及時趕到解圍,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而斬獲俘虜吳軍不到兩千人,其中騎兵只有五百余。

  這個戰損比猶如當頭一棒,讓從重慶到成都,打得一帆風順,甚至有些驕縱的明軍上下不得不嚴肅以待。

  重慶、成都的勝利,歸根到底,還是有不少僥幸的,一個是利用清軍前所未見的重炮破城,另一個則是有漢將策反倒戈。

  真要面對面硬砰,現在的明軍還沒有碾壓對方,十拿九穩的底氣。

  尤其是面對步騎混雜的情況下,由于缺乏側翼騎兵掩護,明軍往往落入下風,被動挨打。

  比如這次,明軍就有些輕敵,以為能靠一波步兵沖鋒將吳軍步卒先行擊潰,然后再對付兩翼騎兵。

  這還是收到了之前打清軍綠營步卒太過輕松的影響,沒有意識到關寧軍步卒雖然不比八旗重步兵,但也絕非能一個沖鋒就擊潰的。

  最后反倒導致沖鋒步兵的前突方陣被對方側翼騎兵包餃子,差點全殲,全營只剩下七八百殘兵。

  楊展部傷亡超過三成,差點被打殘,不得不退到二線稍作休整。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