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4章 凌威
  諸位宰輔大臣們,對于天子這番一改往日從善如流,而近乎于獨斷專行的決策,并沒有什么太大意見。

  畢竟對于他們而言,是真的沒把這些“化外之地”當做一回事,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而和威勢日重的天子起別扭。

  但只有王夫之和瞿式耜等幾位或是和朱由榔提前通過氣的,或是心中明慧,有所猜度的,知道事情沒這么簡單。

  朱由榔是在趁此機會,重新恢復建立以大明為核心的北方藩屬體系!

  自漢代以后,中國的大一統王朝,都對周邊民族享有極強的影響力,以關內為核心,向外輻射,建立起類似于過去周天子那種“天下共主”的合法神圣體系。

  比如唐太宗的“天可汗”,不僅僅只是一個稱號而已,更是一種類似于后世北約、華約一類,以本國為核心,建立的政治軍事同盟。

  大明朝也是有這樣的說法的,尤其是太祖、成祖兩朝,征蒙古、下安南,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所列十五個15個海外國家,作為“不征之國”,看似是庇護,其實言外之意就是一種勢力歸屬的宣告。

  永樂時期,這一影響力達到頂峰,無論南面的東南亞、日、朝諸國,還是北面的蒙古、西域、奴兒干,都被納入這一體系中。

  但從某叫門天子以后,成祖在北方所建立的威懾,已經蕩然無存,蒙古諸部雖然還保持部分朝貢關系,但已然相當薄弱。

  而皇太極當初做得最為明智的決策,便是先把關內放在一邊,而轉頭攻略蒙古,將原本和明廷關系還比較親善的林丹汗擊敗,自己奪取了蒙古諸部共主的地位。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相當于美帝把整個東南亞納入北約,直接威脅你的外圍戰略空間。

  眼下北伐戰爭剛剛結束,國內消耗太大,短時間內不可能重開較大的戰事。

  但這并不意味著明廷眼下就什么也不做了。

  雖然沒必要打仗,但攜著剛剛覆滅清廷的得勝之威,若是什么都不做,未免太過浪費。

  此時,隨著清廷的覆滅整個關外重新進入了無主混亂之中,朱由榔正應該趁機建立起屬于大明的關外秩序。

  “之前喀喇沁的昆克勿,不是一直說要來面圣嗎?也別去北京了,直接來這兒,朕就在沈陽見他。”

  “不僅是他,還有整個漠東,喀喇沁、巴林、扎魯特諸部,都通知過去,三月之前,必須到這里。”

  朱由榔沒有說不來會怎么樣,但諸位大臣心中都有所明晰,這是要求對方表明態度和立場。

  -------------------------------------

  事實上,正帶著數千人馬,在科爾沁腹地橫沖直撞的喀喇沁部首領昆克勿,在收到冒襄傳達的旨意后,迅速做好了南下到沈陽面圣的準備。

  不同于其他沒見識的大老粗們,昆克勿好歹也是經歷了天啟、崇禎、皇太極、順治好幾個時代,于關外屹立不倒的人物了,其他或許不咋樣,但審時度勢四個字很厲害的。

  他明白,別看現在的喀喇沁,在吞掉了科爾沁左翼三個旗的廣大牧場以后,實力幾乎頓增一半。

  但歸根到底,這一切都是基于明廷對于自己之前明確表明立場的“獎賞”,或者說默許。

  如若真的不開眼,惡了對方,喀喇沁腹地,距離北京不過二三百里,騎兵奔馳,最多三五日,便能“直搗黃龍”。

  而明軍此時的實力,作為親眼見過皇太極、多爾袞如何打服喀爾喀蒙古的人,怎么可能不會對這支,毀滅了曾經那般不可一世的八旗勁旅的明軍,報以敬畏。

  故而,他不僅自己帶著嫡子南下,還親自出面說服其他喀爾喀部落首領,以及周邊部落,一同南下面圣。

  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

  “南面這位新天子,須是以前成祖般的人物,說什么成祖你們也不知道,但皇太極何等人物,總是領教過的,這位大明皇帝,便是同一類人,和此等人物打交道,再小心,也是應當的。”

  于是乎,其人居然帶動了喀喇沁諸部,以及土默特、巴林等,合計十三家部落,前來面圣。

  朱由榔聞訊,頗為驚喜,連番兩次下旨嘉獎其忠義之行。

  距離沈陽還有七十里時,就被賜綢百匹,金銀各二百,三十里,又嘉之。

  看起來頗有一番其樂融融。

  但只有昆克勿本人懂得,什么叫戰戰兢兢。

  等他們從安樂州,到鐵嶺一路南下,所見之景,都讓人心中暗驚,又不免生出幾分慶幸。

  朱由榔對海西、野人女真寬容,對漠南部落寬容,但并非是對所有人都寬容的。

  當處置條例確定下來以后,真正的清算,終于開始了。

  包含關內北直周邊俘虜的八旗戶口在內,被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投降反正后的八旗軍士及其家屬,改為漢姓,蓄發易服,入籍,視為民戶無二,軍士與光復軍將士無二。

  第二類,是漢軍旗、蒙旗中,沒有負隅頑抗,在戰敗后,接受俘虜、投降,并無抵抗行動的,蓄發易服,改為漢姓,在遼寧聚集安置,兩年后,統一入籍。

  第三類,為海西、野人女真諸部,及建州旁系,無負隅頑抗者,改漢姓,由于地域偏遠,自然條件惡劣,就不強求非得改變習俗,遣質子入關內進學,于奴兒干、遼寧經略使司報備。

  第四類,建州女真近支,及其他在明軍光復盛京后,還有抵抗者,除婦孺、老朽外,十四以上,四十以下壯丁,十一抽殺,而后全部打散編戶,改漢姓,蓄發易服,分散至四川、陜西、河南諸省安置。

  第五類,建州女真直系部落,凡未主動投降或反正者,壯丁五一抽殺,改漢姓,蓄發易服,打散編戶,遣四川、云貴安置。

  當這頗具羅馬色彩的處理辦法頒布時,倒是沒有幾個大臣反對,殺人不是目的,目的是摧毀這些部落的信心,將畏懼植入其心中。

  居住在鐵嶺以南,大多都是建州部落,昆克勿一路南下所見所聞,到處都是在明軍甲士威逼之下,每寨每屯,進行的“抽殺”儀式。

  一尺多的麻布袋子里,裝著許多木棍,曾經叱咤無敵的八旗丁壯們,宛若待宰羔羊般,戰戰兢兢等待著審判,抽中沒有記號的,喜極而涕,不能自持,而倒霉抽中帶有記號的,當即嚇得面色撒白,口不擇言,猶如瘋魔。

  被嚇暈的,渾身發軟癱倒在地的,當場失禁的,比比皆是。

  這種極為冷酷的抽殺令,竟然比直接的屠殺,更能威懾人心,畢竟一村一寨的屠滅,頂多只能激起其他人的仇恨。

  可這種讓所有人,都在閻王殿里走一遭,卻是令幸存者,在瀕死絕境邊,僥幸得存的慶幸中,卻將那種生死操于人手的感覺,深深鐫入骨髓。

  一路上,血淋淋的頭顱,被竹竿高高挑起,一隊隊人口,在軍士驅趕下,向南匯集。

  他們有的會被打散分到距此數千里的陜西、河南,充實人口,而那些建州嫡系,則更慘,將會被安置在西南角的云貴、四川等地。

  雖然在之前的抽殺中僥幸得生,而接下來的漫漫長途,又是另一輪新的考驗。

  只能說,他們應該慶幸,到了明代,云貴的開發已經較為成熟,不至于會死傷大半,只不過這些外來人口,和云貴的土司地頭蛇們碰上,到底會醞釀出怎樣的生態化反,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朱由榔對他們還有更合適的安排,以后收復臺灣,也可以遷一部分人口過去嘛。

  不過對于一路目睹的昆克勿等人而言,卻是愈加小心謹慎了。

  須知,當年他們在滿洲八旗面前,不過也只是個小嘍啰而已,而現在,自己曾經眼中的強者,卻在沈陽行宮里的那位天子手中,任憑殺剮,又何況自己呢?

  “小民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遼殿前,離著還有二十步,昆克勿就已經帶著自家兒子和一眾部落頭領,操著生疏的漢話,大禮參拜,三跪九叩,口稱萬歲。

  朱由榔先是毫無言語,直到等對方都叩完了良久,才大笑從龍椅上起身緩步過來扶起

  “誒,頭領如今已經是我大明正經的欽義侯了!如何還以小民相稱啊?見到朕,也該稱臣才是!”

  “臣惶恐!”

  “來人,設宴!朕這個東道主,該款待諸位草原上遠道而來的忠臣才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