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3章 鞠躬盡瘁
  朱由榔是在安北都督府完全架構起來后,才放心入關。

  不同于其他的北直、山西、陜西、遼寧等四邊都督府,直接將衙門設立在邊鎮,如山西都督府設于大同,北直都督府設于宣府,遼寧設于遼陽,陜西設于寧夏。

  但安北都督府比較特殊,其治所并不在關內,而是在關外,最終選擇設立在原察哈爾舊地,原察哈爾鑲白旗駐地,上都鎮,被正式更名為靖北城,朝廷將之前從蘇尼特、阿巴哈納爾兩部的俘虜人口,打散編戶,得三千余戶,安置于此。

  并從北直抽調一千五百戶關內流民,在靖北南部懇田安置。

  同時還讓朝廷撥調二十五萬元,五萬石糧食,幫助張名振的安北都督府建立靖北城,以蘇尼特兩部的俘虜為勞力,幫忙筑城。

  和關內的幾個都督府大不相同,關內都督府的職能,除了管理統率邊軍外,便是組建訓練民兵,和地方巡撫、布政使司衙門相互配合。

  但安北都督府則不一樣,它是完全面對關外的,沒有什么府縣衙門和行政體系來與其配合,除了軍隊以外,便是態度各異的大小部落,故而任務和風險尤為沉重,當然,權力范圍相較于關內,也要大得多。

  關內都督府都是單純的軍事機構,但安北都督府除了軍事以外,還是朝廷邊疆的外交、政治機構,類似于以前漢唐在西域設立的長史府或者都護府。

  故而制度配置和其他都督府不同,乃是文武兼備的。

  陳貞慧受命擔任都督府長史,并在長史之下,設置撫夷、支度兩司通判,分別負責處理關外的部落問題,以及都督府財政支出。

  考慮到不同于關內,安北都督府無法從本地直接獲得稅賦供給,故而還另有管理部分關外通商關口的權力。

  但即使如此,事實上整個北方的新建邊軍體系,都還是需要財政供養。

  按照內閣和財部,與樞密院的初步核算,整個山西、陜西、北直、遼寧、安北、云南六都督府,合計大約要供養常備邊軍十八到二十萬之間,加上其他非常備的民兵,在服役的時候也是有薪水,并且還要由朝廷供糧的。

  每年大約消耗財政一千八百萬元,以及約二百萬石糧草,這還沒有計算運輸損耗,畢竟此時南方才是正經產糧區,北方能自足就不錯了,遑論供給大軍?而大運河只能送到天津,后面運輸至山西、陜西還是要走陸路,算起來糧草損耗恐怕還要再增加一百萬石以上。

  但即使如此,一眾內閣、朝廷大員們還是松了口氣。

  相較于過去一年多北伐所消耗的財政數字,這點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據財部初步統計,自光烈七年到光烈八年,大約一年半左右的戰爭中,朝廷大約消耗了六千八百萬元的軍費,以及約八百萬石的軍糧。

  超過光烈七年全國財政收入總量

  而且,花錢的地方還沒有全部結束,戰后還有大量戰爭中的傷亡需要撫恤,功勞要賞賜,同樣是一筆巨大開銷。

  樂觀估計,這筆錢大約是兩千萬上下

  好在,這場戰爭的經費,明廷并非臨時才開始籌措,早在光烈四年以后,就開始每年截留部分財政收入“封樁入庫”。

  但即使如此,也意味著過去四年積累的財政盈余,已經被消耗一空,不僅如此,朝廷還有約一千萬的各式國債,需要在未來五年內,連本帶息的償還。

  同時,戰時先后超過六十萬民夫參與支前運輸糧草、軍械,朝廷許諾過他們,戰后可以憑此減免賦稅,也意味著從光烈八年以后的一到兩年內,江南各省的農稅收入會不同程度降低。

  朱由榔知道,無論如何,哪怕再困難,砸鍋賣鐵,也必須要兌現“軍士獎賞撫恤,農夫支前減稅,國債本息償還”這三個承諾。

  否則,朝廷的什么新政,什么政治信譽,就是個狗屁笑話!

  仗打贏了,但幸福的煩惱緊接而至。

  這毫無疑問,是對著已經經歷了八年抗清中興戰爭的明廷執政團體,一次全新的考驗。

  但朱由榔對此并不擔憂,經過這么多年鍛煉,他早非當年的政治雛鳥,知道該怎樣應對,早在北伐尚未完成時,就已經對此多有腹案。

  光烈八年四月二十,朱由榔離開關外,自陜西入關,在此先后接見了文安之、姜瑄、萬練等軍政班子。

  當在西安城外,看到已經有些步履瞞珊,兩鬢霜白,依舊朝著自己俯首恭賀的文安之,朱由榔連忙上前扶起,感慨萬千。

  “這些年,實在是辛苦文卿了,常人都說,北伐建功,首推‘兩李’,可依朕看,鐵庵公(文安之號)功績,方為彪炳于世!”

  天子此番懇切,令年已花甲的文安之老淚縱橫

  這話還真不是朱由榔夸張

  文安之今年已經六十有二了,雖然對方在大事上,無論是能力,還是立場、忠誠,的確都是一位讓人放心的持重老臣,否則朱由榔也不會將川陜、河套、山西的江山半壁軍政大權交付對方,長達五年有余。

  可以說,文安之雖然沒打過幾個漂亮仗,沒斬獲過幾個滿清將帥頭顱,甚至最后還放跑了北逃的阿濟格、滿達海。

  但論及為明廷北伐所作的貢獻,絲毫不比李定國差半分!

  自光烈三年以來,朱由榔是把一個在天啟、崇禎動亂之中,滿目瘡痍,生民十存一二,近乎一無所有的川陜和大西北交給對方。

  而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文安之開墾屯田,充實戶口,養活了光復右軍、騎軍,牽制清軍山西、河南,為中路、東路軍突破創造條件;溝通西域、招撫蒙古,為明軍補充了大量最為寶貴的戰馬資源,并且培養出一支可以局部壓制清軍的大規模騎兵!

  而且還能在巨大供給重擔之下,不僅沒有讓川陜經濟民生進一步惡化,反而逐步恢復。

  甚至在百忙之中,擠出緊張的錢糧,修繕四川、關中水利,惠及民生。

  被西北和四川百姓士民,以及右軍、騎軍將士,親切稱呼為“文老相公”。

  如此功勛,堪比武侯!

  但人家畢竟是老了,兩鬢蒼蒼,而且由于這幾年的操勞,縱使再強健的身子骨,這把年紀也經不起這般軍政一肩挑的折騰。

  可以預見地是,北伐結束后,這位“鞠躬盡瘁”的持重老臣,也終于可以退居二線,安度晚年了。

  當然,在此之前,朱由榔會給予他足夠的榮譽

  當天,年正而立的天子親自攙扶對方,一起登上天子儀駕,校閱三軍。

  文安之再三推辭,但朱由榔一再堅持,最終還是被天子攙扶上了車

  自古以來,能享受這一待遇的人還真是不多,如西漢的梁孝王、衛青等。

  文安之逐漸也坦然起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終于完成了。

  聽著兩側軍陣將士高呼“萬勝”,心中恍惚

  其中不少都是他這幾年辛辛苦苦拉扯供給訓練出來的右軍,和騎軍兵馬。

  說起來,雖然說“鞠躬盡瘁,有肖諸葛”,但文安之本人一開始,其實并非什么允文允武的“臥龍之才”。

  恰恰相反,他天啟二年,三十歲中進士,卻只是二甲掛車尾,也沒啥經天緯地之才,在庶吉士、翰林院消磨無數大好時光,最后只落得個南京國子監司業,直接被踹到政治邊緣。

  從此就在國子監教了十幾年書,好不容易熬到南京國子監祭酒,然后就因為得罪權貴,罷官免職。

  直到弘光朝,江山淪陷之際,也不過一個沒實權的“太子詹事”。

  他無心功名,不喜交際,一輩子干得最多的事情,不過教書育人。

  直到弘光元年,江南淪陷

  一片腥風血雨之中,眼睜睜看著自己許多曾經的學生先后殉國

  這位已經年過半百的國子監祭酒,一路往南,見到了正在肇慶扶持朱由榔的瞿式耜。

  “如今湖廣板蕩,孔有德十數萬大軍步步逼人,眼見就要全部淪陷,牧游(堵胤錫號)那邊獨木難支,不知汝止(文安之字)兄你.......”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除南京司業。崇禎中,就遷祭酒,為薛國觀所構,削藉歸......隆武二年六月,安之謁世祖于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國變,絕意用世。至是見國勢愈危,慨然思起扶之,乃就職。”——《后明史,大臣第六,文安之列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