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6章 封爵
  光烈八年,五月末

  先后從北直道關外,又巡視了山西、陜西、河南、兩淮的朱由榔,終于回到南京。

  同時,在此之前,中樞文武,也已經經由大運河返回

  北京只留下了一個堵胤錫,作為中樞代表的使相,留駐順天府主持北方工作。

  朱由榔加其為北京留守大學士,全權代理中樞朝廷,在北方的行政權力。

  當圣駕抵達南京北面神策門,獲得了空前盛大的歡迎

  說起來,從去年年初朱由榔北伐,離開南京北上,已經過去一年半沒有回到南京了。

  恐怕自己兒子都快生分了

  十數萬百姓紛紛夾道歡迎,瞿式耜帶領文武百官,一齊出城迎駕

  畢竟這一次回到南京,是真的意味著天下平定了。

  而且朱由榔這次回來,也算是給之前兩京爭端定下了答案,讓南京士民松了一口氣。

  君臣第一件事,就是往城東去,再次告慰孝陵、宗廟

  除去中樞七部、三院(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的中樞文官以外,還有新的七大光復軍領導核心,都督、長史、同知、僉事等等,也先后聚集北京。

  大家心中都是既緊張又激動,因為誰都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么事情

  戰爭結束了,自然是要到了該大賞功臣的時候。

  自肇慶起兵以來,種種功勛事跡,都到了該有個說法的時候

  就像當年劉秀中興社稷,削平天下,所謂“云臺二十八將”一樣。

  這可與平常太平年間的那些個所謂將相不同,是能流芳千古的,誰能拒絕如此誘惑呢?

  當然,對于朱由榔和內閣而言,這次封賞,卻要考慮更多事情,比如軍中各派系的平衡問題,還有接下來的各主力野戰軍縮編、裁軍問題。

  軍中主要幾個派系,肇慶系、西軍系、忠貞系、鄭系、浙東系、大同系,必須要平衡得當。

  而接下來,隨著戰爭的結束,以及各個邊防都督府的建立,近半的軍事職能都會從各主力野戰軍轉移到邊防軍體系手中,光復七軍只作為預備機動力量保存下來。

  待祭祀孝陵完成后,朱由榔就當著數百文武的跟前,讓中書科舍人謝穎宣讀了封賞名單。

  原北伐中路軍統帥,樞密使李過,進爵延安郡王,成為光烈朝第二個異姓封王的將帥。

  光復前軍都督高一功,進爵臨洮郡王

  這回內閣和百官都沒啥反應,甚至連反對都懶得反對了

  封王就封王唄,當年平定安史之亂,先后封了不下十幾個,連最忌諱武將的宋朝都不在乎這個。

  哪怕人家宋高宗趙構,那般吝嗇的人,在南宋局勢穩定,厚著臉皮自稱“中興”以后,也先后封名將楊存中、張俊為王。

  中興嘛,其實和開國也就沒多少區別了,什么祖宗體統,哪有這么強的效力?

  說到底,所謂異姓王,就是個爵位罷了,這又不是西漢,還能列土封疆咋地?老朱家自己人都不敢想!

  當年安史之亂平定,被封王爵的郭子儀、李光弼,不照樣得戰戰兢兢,生怕朝廷秋后算賬。

  勛位只是勛位,爵位只是爵位,真要看權力,差遣職司才是真的!

  對此,一眾文官也只是任憑天子怎么開心怎么來了。

  不過關于高一功,而不是劉文秀進爵郡王,大家倒是都有所猜測,這大概是考慮到軍中兩大派系的平衡問題,畢竟西軍一系實在是太龐大了,原本就有一個“為諸將之冠”的李定國,稍稍偏向忠貞一系也能理解。

  再說劉文秀之前不過只是郡公,直接越過國公,晉封郡王,也不太合適。

  兩位郡王以下,便是國公一級

  左軍都督劉文秀加授英國公,中軍都督趙印選加授信國公,原后軍都督,現安北都督張名振加授越國公,海軍都督同知鄭鴻逵加授吳國公。

  這些封賞,倒是都在意料之中,但大家還是聯想到另外一個人,恐怕此時會有些尷尬。

  海軍都督朱成功呢?

  鄭成功的地位的確有些尷尬,一方面,他在戰爭中的表現,雖然也相當重要,但比起李過等人,卻實稍差一些。畢竟北伐,主要還是陸上戰場。

  但他之前就已經受封威國公,卻是已然是國公銜了。

  所以最后只是又加授了一個太子少保,以作表彰。

  但朱由榔本人其實還是有更多考慮的,他早就給鄭成功留著一個王爵呢,只是不是現在用而已。

  而本就是異姓王的李定國,不好再加封,郡王再往上,便是二字親王了,如徐達死后追封的“中山王”。其實朱由榔本人是不在乎的,在他看來就算封李定國一個評書里“一字并肩王”又如何?他知李定國,李定國亦知他。

  但內閣再任由天子亂搞,也不會縱容這個,肯定是一萬個不同意的。

  所以李定國也只是在勛位和散階上再進一步,加太子太保,特進光祿大夫。

  當然,做官做到李定國這個層次,就像當年的徐達一樣,什么爵位,對他們而言,已經無關緊要了。

  你給他一個郡王,他是位極人臣,你給親王,也是一樣的地位。

  除了郡王、國公,再往下

  胡一青、艾能奇、王翊、馮雙禮、焦璉、白文選、王興、郝搖旗等八人進爵郡公。

  袁宗第、黨守素、王復臣、馬寶、姜瑄、龐剛、周嘉屏、趙紀、李景興、甘輝、葉忠允等十八人封侯。

  再往下,另有副將、總兵一級,建有功勛者,凡二十七人,封伯爵,就不一一贅述了。

  其余還有部分對戰死犧牲將領的追封,亦有侯爵三人,伯爵九人。

  加上之前封賞,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更進一步的,如沐國公、冠軍侯王愬等,以及北面蒙古諸部的額璘臣、昆克勿二位,眼下大明勛貴,攏共七十四人。

  這個數字不算太多,甚至有些少了,當年太祖朱元璋開國時,先后封了二十五個公爵,七十九個侯爵,伯爵更是難以統計。

  相較而言,朱由榔的名單,都顯得有些寒酸,也就比朱棣靖難所封功臣要多些。

  但朱由榔倒不是因為吝嗇,只是給未來留出些空間。

  畢竟可見之日內,還有用得著這些將帥的地方。

  除去封爵的以外,其余大多則以散階、勛位封賞

  當然,這些東西可都不是空口白話,伴隨而來的,自然還有豐厚的物質獎賞。

  白銀、布帛、田宅不一而足

  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內閣初步估計,僅是這些軍官將帥的賞賜,合計就得花二百萬銀元。

  但這也是應當的,朱由榔不會在這種地方上吝嗇。

  不過有意思的是,對于將帥、軍官的賞賜,朱由榔更傾向于直接用物質獎勵,直接給錢,而盡量控制不去大賜田地。

  但對于中下層軍官,以及普通軍士,朱由榔卻是不吝嗇土地,直接以軍功授田。

  尤其是北方田地,同等賜田,北方能比南方多出三成以上,故而軍士們也都樂意賜于北面。

  由軍功賜田的土地可比一般屯田民戶強多了。

  如果是官府招募屯田的民戶,雖然前五年可以免稅、半稅,但五年之后,就必須要在正稅之外,繳滿十年的官租,才能正式得到所有權。

  相較而言,軍功賜田,不僅同樣享受五年免稅、半稅待遇,此后也不用再繳官租。

  而且面積也比普通民戶要多,對于傳統農業社會中的百姓而言,這樣的賞賜,遠比直接賞銀要更加吸引人。

  而朝廷的政策,也是越往北越優惠,在臨近邊界的遼寧、山西等地,更是能長久享受半稅待遇,也能得到更多土地。

  不過賞賜土地,也意味著另一件事,許多將士,經歷八年多戰事,浴血搏殺,終于到了可以解甲歸田的時候了。

  就在軍中將士歡騰之際,一場關乎未來數年大明軍政發展的戰略規劃會議,也在南京城中徐徐展開。

  這也是中樞官員、軍中將帥,乃至于還沒急著上任的地方大員,邊防都督們,這次來得這么齊的另一個原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